03.06 當下電商氾濫,以後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境況呢?

晨熙夢


任何事物,存在即是合理。社會在變革,商業形態發生變化了,我們只能去適應。

其實主要是媒體炒作,讓我們變得恐慌,不知所以。

電商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線下實體店房租貴,產品價格貴。電商的成本相對低,有競爭力,所以才有電商的機會。

然而根據國家商品交易量,線上也只是佔了18%,線下佔了82%,說明線下才是未來的趨勢。

線下實體店一下子被電商的模式打懵了,但是線下實體店的老闆一旦學會了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一定比單純的電商公司要牛!

其他發達國家電商之所以不那麼發達,主要是因為人家線下實體店做的太好了!其實現在線上的運營成本和線下的成本相差幾乎不多了,以後可能會比線下還要高。因為空房子多,房租會低。所以30年河東30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不要擔心。

阿里,京東,華為都在積極佈局線下實體店銷售,為什麼?因為線下有線下的很多天然的交易場景優勢!線上的流量增長停滯,線上的流量越來越貴!

所以未來不會提電商,未來是線上線下徹底打通,叫新商業!




逯人暢


馬雲的功過,後人一定會給一個合理的評價。時間會證明一切,電商野蠻成長之後,中國經濟會一地雞毛。電商破壞了經濟生態鏈,這是很可怕的事,電商收割全國人民的羊毛。錢全流向某幾個資本,財團,財富分配不均勻,就業率會下降,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加大。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態鏈的一員,不要認為賣到便宜貨就暗自慶辛,這不是危言聳聽!電商經濟一但影響到決策層,一夜間會灰飛煙滅!


風142971191


各位好!

正好這方面我昨天剛剛發了一條微頭條的小文,也很快得到了上萬條友的閱讀及討論,現在複述一下。

心裡話,我一直很排斥電商,有天然原因,我一直是做實體零售的。可現在也走在電商之路上了,也就更瞭解一點電商和實體店各自的不好之處。

實體店的老問題和缺點我想大家都多少清楚,今天只說說我對電商的個人感觸。首先,電商太強大了,強大到往上綁架了廠商,往下綁架了消費者。用詞很重,但俗話說,話糙理不糙,就是這麼個理,就是這麼個事實。

電商的強大,源自於取得了消費者的喜愛與選擇。貨比三家,是咱們老百姓購買東西的消費習慣。而電商平臺的出現,已經遠遠不是貨比三家了,貨比30家都不止。這前所未有的方便,非常劇烈的刺激到了消費者的眼睛,也滿足了慾望。但真正滿足的其實是對價錢的滿足,哪家便宜買哪家。好了,這反過來就開始影響到電商經營者。因為電商平臺其實競爭更加劇烈,電商經營者要脫穎而出,就只能盡其所能提供更便宜的出售價格。問題就出來了,老話也講的好,一分錢一分貨,價格戰打到極致,就只能從產品上打注意了,這樣就往上開始影響到生產廠家。

在我所處的行業中,曾經比較深入的接觸過幾個廠家。作為生產廠家,產品的銷售肯定是重中之重,傳統生產廠家之間的競爭也同樣非常大。現在電商經營者找上門來,往往量大,產品結構又單一,這種客戶廠家是非常喜歡的。然後就開始按照電商經營者的進貨需求來做產品,等於一下子就被電商綁定了。

因為電商經營者為了追求進價的便宜,從而以更低的售價去參與競爭。量大又有議價權,很容易就設計出一款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但追求利潤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賣價那麼低,就只能設計特別的商品來提供。

關鍵這種特別的商品一般也不是假貨,正規工廠正規生產,並且有正規的廠方品牌,但他就是有問題。打個比方說一件保暖內衣,按照正常的標準,應該要500克的單件重量,才能有良好的保暖效果。但電商經營者為了滿足電商經營的特殊需求,會向生產廠家提出一件保暖內衣克重350克的生產要求。

這樣一來,越來越壞的循環就開始了,消費者通過電商買到產品,體驗感就是差那麼一點點,有時候還是一種說不出的不好感覺。而廠家了,在這樣的產品上面,大大咧咧的貼上自己家的商標,一不小心,很多年費盡心血培育的品牌價值,就這麼慢慢被消彌掉。

據小道消息,有個別品牌還相當喜歡、樂衷於這種出租品牌的行為。

這些種種,可能大家都有這種感覺。也有可能我是揭開了一層皇帝的新裝……

有人說我要買的不好,就換個品牌,換個電商店,可如果整個氛圍都是這樣呢?

反正:

我自己感覺是不好!

我自己感覺是無解!

我非攻擊,只是個人感受吐槽而己!

但願:

將來不會是一聲嘆息,滿地雞毛!



浪濤鯊


什麼叫電商氾濫?如果大家都湧入電商行業,證明電商行業更加有競爭力,這是市場經濟的自動調節。至於你說的以後會是什麼一番境況,我認為以後消費者可以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市場上的公司只會剩下有競爭力的公司,那些沒有競爭力的,只會天天抱怨互聯網的人就會被淘汰掉。

電商是流通渠道優化

沒有電商會怎麼樣,我們可以預見到,大城市越來越發達,中小城市越來越落後,普通人創業成本越來越高,因為地產成本會越來越高。

電商為什麼可以把價格做到更高的性價比,不是電商玩什麼貓膩,而是電商的技術進步讓流通環節的成本更低。

1、信息更加透明

那些想著靠忽悠的產品會越來越沒有市場了,以前一件300元的所謂“外貿尾單”已經消失了,換成了性價比更高的優衣庫、韓都衣舍、ZARA等。因為這些公司的產品更有競爭力,流通渠道更合理,給了那些利用信息不對稱忽悠消費者的商家沒有立足之地。

2、去掉了中間環節

工廠不用再分利潤給各級代理商了,直接將產品賣到客戶手中,品牌店也可以通過線下服務大城市的消費者,通過線上服務小城市的消費者。消費的利潤全部被更有競爭力的商品獲得,改變了以前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我前年做了一款特產飲品,找到工廠直接代工,不走實體渠道,因為實體渠道的抽成太高。定價也是以性價比為主,上了拼多多的平臺,運營幾個月,銷售額就超過百萬。靠的就是質量和性價比,而且我還有自己合理的利潤。剛開始被實體店拿的那幾批產品,要不就是不結款,要不就是剩下一堆庫存要退貨,所以下定決心只走電商渠道。

互聯網化是經濟的經濟的進步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但是我是無法離開互聯網行業了 ,互聯網讓我創業的成本更低,讓我可以跟很多所謂的大公司站在同一個競爭維度,不然你讓我去開一個店子就要花幾十萬,我真的沒那麼都資金開店子。

我也不想被所謂的實體店裹挾,而實體店無法裹挾初創公司,不能再跟以前一樣耍無賴,不結款退庫存,所以開始抱怨不賺錢了。

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不在電商平臺購物,不僅僅是個人,現在大部分公司採購都要通過電商平臺比較和採購,省去了很多的成本。

電商成本也在變高

當然現在電商的成本也一直在不斷推高,不過這也是競爭的結果,無可厚非,及時沒有電商,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

所以作為一個普通創業者,只能跟隨技術的發展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模式和戰略,在夾縫中生存,但是這種競爭至少是良性的。消費者可以選擇自己需要的不同類型產品,不再被信息不對稱所左右。

所以,當你還在抱怨時代進的時候,有的是在不斷適應,不斷進化,而有的人只會站在原地怨天尤人,把外界環境當成自己失敗的藉口。


小漁的創業信條


國家出了電商法,但是遲遲不執行,各大平臺相互低價撕殺,都想搞壟斷平臺二選一,企業與商戶無利潤。實體廠家與商貿渠道商苦不堪言,也是被逼無奈。如果一個商業體系全都變成的比價格誰更低,企業沒有利潤,渠道商沒有利潤,拿什麼去創新?拿什麼去擴大再生產,拿什麼擴大就業?劣幣逐良幣,人人焦慮,只有少數平臺的壟斷,這能叫正常的市場嗎?先消滅了眾多的中間商這是千百萬戶的中產階級啊!是問淘寶與拼多多有多少比例是賺錢的?為什麼現在經濟一直下行,消費一直不振呢?中國經濟的兩大毒瘤:第一房地產,第二電商。房地產是沒有辦法左右為難,而電商卻是鼓勵與縱容行業一片亂象。


服裝搬運工理小白


當你還在慶幸商品越來越便宜的時候,危急已經不遠了,價格裸奔的後果就是商品無利可圖,無法創新研發,企業發展不起來、大量工人下崗,經銷商被徹底清除行業,工資無法上漲,國家稅收下降,民生無法改善,收入越來越少,人民購買力越來越小,社會問題會頻出不窮。其實馬雲早已看出這個後果,提倡消費升級。保有合理的利潤空間,使企業能夠持續開拓創新,增加行業就業人員,人民收入不斷上漲,國家稅收增加,改善民生環境,增加居民購買力,整個社會不斷向上向前!哪知,橫空出來個拼低價的拼多多!是不是就是如此,各位對號入座吧。


世界歸來168


同一個行業,不同的人去做利潤卻不可能一樣,因為這和每個人的付出和方向有很大的不同。國內電商至此,很多人都有了解到也有很多人去做,市場就這麼大,進入的人很多,所謂狼多肉少,只會造成競爭加劇,另外加上平臺規則的限制,可謂是火上澆油,讓很多一頭扎入這個市場的人感到難受。

可能有人已經想到了這個路是什麼,沒錯就是亞馬遜跨境。

亞馬遜無貨源模式,就是把國內平臺的產品加價搬到亞馬遜平臺上出售,因為我國家制 造業成本比較低,賣給高消費的發達國家。加價一般5倍起,10,20倍的都有,利潤非常可觀,是國內平臺達不到的。

亞馬遜無貨源,主要從1688,淘寶採集,篩選處理,翻譯,導出表格,修改後,上傳到亞馬遜,出單 後從1688。

亞馬遜erp系統後臺(產品採集,產品過濾,產品翻譯,導出表格 ,產品管理信息,員工管理,匯率管理,訂單管理,物流管理等等),使用我們的深圳中轉倉(幫您 驗收產品是否破損,是否商品和圖片一致,是否違禁等等,再二次打包貼簽發往國外)

應該說這個模式對於做點群的朋友不陌生,和國內點群玩法非常的相似,只要無腦的採集上傳商品,商品數量起來了,樣式更多,被看中的機會就會更大。其實國內很多電商平臺就是模仿亞馬遜去做的。換了一個市場同樣的模式,國內電商賣家如果瞭解操作,上手肯定是非常快,很短時間就可以有訂單出現。


雲和數據


電商擊敗的不光是實體。還有整個社會全品類企業。造成所有人都知道。我只要便宜就能幹死一批企業。 是的 你乾死的企業失業人群多了。購買能力下來了。你也離死差不多了。這就是電商最近出現效益也不行了的原因。 因為人們已經全下崗了無錢消費。 就算不便宜 賠錢賣我也不買了。 導致你也死了。很簡單的道理。 根本不是什麼線上線下結合的事情。結合來結合去。全死掉了。


愛瑪特淨水系統德國精工吉


電商是一種商業模式的優化

電商使用“氾濫”去形容似乎有點過激,流露出一種濃濃的厭惡感,然鵝,在我科學的眼睛看來,這是一種“生產力進步”的正常表現,你不願意也好、不願意也好、還是不願意,都應該用“發展必要趨勢”的“辯證觀”去接受這個客觀現實。

電商是商品流通渠道的優化

這是毫無疑問的,這種優化主要體現在宣傳方式和流通模式上。

過去的商品,宣傳方式以觸手可及的媒體加電視廣告為主,電商模式出現之後,自媒體鋪天蓋地而來,紙質的雜誌(商品廣告)幾近夭折、電視廣告收入也是慘不忍睹,但總體來說,商品方(廠家)的宣傳成本小了,大量的知名自媒體廣告使得企業可選擇餘地非常大,甚至於個別企業自己在自媒體的平臺上就可以同步宣傳。

這對商品來說,也是另一種降低成本(宣傳費用)的途徑。

除了宣傳之外,生產企業直接“電商化”,減少了過去中間的“批發商”環節。儘管目前不是發生在“全商品領域”,但對於產品來說,廠家直接到終端(B to C)的模式實實在在提供了不小的“用戶端可降價空間”,將實惠帶給了最終的用戶。

電商還會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裡進行“市場優化”

從前述電商的給商品帶來的特點可以看出,“純粹的中間批發環節(行業)”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衝擊。當今是個市場化經濟時代,電商在以後的發展,“哪個方向會異軍突起”現在無從準確知曉,但我們可以根據商品從生產、流通、運輸、消費者,這個完整的過程中,不同商品的不同特性去做一些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有可能做大做成功的選項投入、摒棄商品過程難以利用電商模式的業務】。

你能想到與電商模式沒有衝突的,就去幹(比如商品運輸不宜破損類);你想到電商解決不了的,就繞開(比如服務類)。這點很難,但是不失為一個今後的方向。


檀紙間


電商,要不是天天藏貓膩的歪貨,要不是賣東京的外國假貨,要不就是東拼西湊的劣質品,嚴重影響提高人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