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半導體產業基金(ID:chinabandaoti)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這一典型的“黑天鵝事件”對今年的創業企業和創投行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華秋創服因此推出“共戰疫情”系列公益直播,通過邀請投資機構和硬創企業代表,就疫情對投、創領域的影響、趨勢研判、投資策略、創業經驗,進行分享,幫助投資和創業者積蓄力量,應對挑戰。


首檔欄目“資事通鑑“名稱的靈感是來自《資治通鑑》。所謂“資事”有兩個解釋:一是和資本相關的事情;二是對事情提供幫助。“通鑑”就是大家一起來鑑定,也有傳道解惑,互相交流碰撞的意思。


本期節目,我們邀請到正威國際集團半導體事業群總裁謝志峰博士進行了分享。謝博士是艾新教育的創始人,他曾在國內多家知名半導體公司擔任高管職務。他分享的主題是


本期直播嘉賓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謝志峰博士(Dr. Joseph XIE)

>>正威國際集團 半導體事業群 總裁

>>艾新教育創始人

>>暢銷書《芯事》作者

>>復旦大學ASIC國家重點實驗室 兼職教授

>>1990年度英特爾最高技術成就獎得主(1990 IAA)


直播實錄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首先,我將對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歷史進行簡單概述。半導體產業從1958年發明集成電路以來,只有62年的歷史,這期間經歷過很多週期,也不斷有新產品湧現。

目前,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市值大概在4500億美金左右,其中中國佔到三分之二的市值,即三千億美金左右,而其中又有一千五百億做成系統出口,也就是說,中國的內需是世界的三分之一,用的卻是三分之二的資源,因此在半導體產業中,中國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那麼,芯片為什麼難做呢?原因是中國投入資金相對較少,而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中國的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大概是落後兩代。不過,在整條產業鏈裡,我們在系統應用方面做得是最好的,越靠系統端的應用我們做的越好,往前面來說我們的製造業也做得非常好。其中也有一些龍頭企業,比如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為的海思等等。實際上,

我們真正比較弱的是設備和材料,包括原材料和耗材。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本次疫情對半導體產業有哪些真正的影響?先從整個產業鏈看,有原材料的供應,設備的供應再加上製造、封裝測試還有最後的系統設備,其中有個關鍵的環節是設計公司,原本其影響應該是最小的,因為在家裡靠人腦加電腦也能設計,所以遠程辦公模式下問題不大。但是真正的問題是失去了與用戶面對面分享討論的環節,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有影響的;

第二,大家最擔心的是製造業,也就是晶圓製造,包括中芯國際、臺積電、華虹宏力,基本上沒有半導體制造代工廠是停工的,全部都在正常運作,這得益於這個產業本來就是近三百六十五天每天24小時工作的,所以影響相對比較小一點。

影響最大的實際上是封裝測試廠,因為它對操作工的需求還是很多的,這體現在很多回鄉的操作工無法返崗,在人手缺乏的情況下,工廠可能超負荷運轉。再往前看,前面提到

中國比較缺乏的是原材料、耗材、設備、零部件,進口的比例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所以這個時候韓國和日本顯得尤為重要,日本有原材料和設備,韓國則供應原材料,如果韓國、日本因為材料設備供不上,將對半導體產業造成巨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半導體產業從來就不是中國產業鏈,是一個全球的產業鏈,所以一定要從原材料到設備到耗材進行分析。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武漢是本次疫情的中心地,但武漢系半導體,最典型的企業——長江存儲完全沒有受影響,正常工作。這主要是他們提早做出了相應的對策,佈置如何應對這個階段,做好防護措施和遠程工作的安排。總的來說,武漢最困難的地方,是需要大量戰略物資的支援,包括手套,口罩還有消毒設備。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疫情對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終端產品產生了較大的衝擊,比如蘋果已經宣佈,疫情會影響無論是在中國的製造,還是產品在中國的銷售。所以,全世界一季度終端產品的銷售量和產量肯定會受影響。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在對國家政策的預判上,中國在改革開放,特別是2000年的十八號文件以後,國家出臺了很多相關政策。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以後,國家也是積極解決關鍵問題,但

這次疫情造成了國家資金短缺,也不排除有的政府外匯有巨大的儲備。

這次疫情造成全中國各個產業都缺錢,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家原來佈置好對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會做些相應的調整,也就是說,原來產業鏈全面開花的支持可能會分輕重緩急,有一些產業可能獲得的支持力度會有一些下調。我希望無論是我們的設計,製造,設備,或者原材料方面,能一如既往的得到國家的大力支持。當然,這些需要很多資金和人力物力的支持。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政策,雖然現在還沒有看到完全內容,只是看到一些媒體的報道,還有美國官員發表的一些言論,但總的來說,主要是針對華為的產業鏈。首當其衝的是臺積電,其受美國政策影響可能會比較大。實際上,中芯國際也是用美國設備的,但它是大陸企業,是支持華為的,那麼對臺積電來說就要面臨兩難的境地。如果說完全放棄華為,那麼他就會損失這個大客戶。

臺積電一年三百五十億美金的銷售額,華為佔到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有三十五億美金的訂單是來自於華為海思,所以對臺積電也是有影響的。更進一步說,華為不光是高端製造,在集成電路芯片製造方面,還是要用到大量的美國設備,更不要說我們還有設備之外的EDA軟件、IP、材料,這些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是深遠的。

倒過來看,因為美國的限制,華為對中國大陸的供應鏈會變得更加依賴,

所以對全國各個領域的企業,無論是給華為供芯片還是做配套製造,也是一個機會。只要你做出來,哪怕性能達不到世界水平,都是絕佳的機會,華為可能會試用產品或者材料或者涉及投資。

綜上所述,美國政府對華為產業鏈的衝擊實際上是給中國全產業鏈巨大的商機,因為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客戶。


直播互動問答

1、疫情下阻容感的供應週期比較長,價格可能會上漲,有沒有應對的方法?

答:短期內沒有辦法調整,缺貨是必然的,其實在疫情之前,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做準備了,希望能夠儘快把這個空缺給補上。


2、現在的疫情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了,因為全球外圍,包括日韓和美國的情形也在逐漸加重且有蔓延的趨勢,那麼是不是反過來又會有一波新的影響,或者說這波影響會擴大?您怎麼看?

答:新一輪的影響肯定會來,因為韓國和日本是重中之重,現在韓國基本上就靠三星、海力士撐著,日本的材料供應占全球半壁江山,也就是百分之五十以上,甚至有人說到百分之七十,所以短期內是無解的。其實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我們不斷強調中國要在供應鏈上發力,材料設備等,但是我們老是認為進口的東西才是好東西,用慣了就不願意改,無論是芯片也好,設備也好,材料也好,那麼今天是呈現倒逼的情形,不得不改。在這裡也給國內的公司提個建議,就是國內的東西確實還達不到最高水平,但要給足機會,用試錯、提建議的方法讓他們改,否則就一直沒有機會去改進。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但必須去做。

3、原材料需不需要提前備貨?

答:這是肯定的,大家都開始備貨,而產能是恆定的,那就變成供不應求的情況,因為原來的需求和供應是一個相對平穩的狀態,所以除非在疫情前已經做好備貨,若是疫情發生後再訂貨,這個方法已經無效,這是我的觀點。

4、對於微電子專業的畢業生來說,這次疫情對他們會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答:確實會有很大的影響。據我所知,名校的畢業生,具有很多選擇。有些人選擇出國,到美國留學,也有一些人選擇了在國內就業,還有學生選擇繼續在國內深造,所以這三類人都有。首先選擇到美國留學這條路比較困難,因為航班和簽證都有可能出現問題,那麼這些人需要選擇在國內就業,原來的就業市場會受到衝擊,所以造成的影響就是和你競爭工作崗位的人會變多。對於企業來說,如果第一季度不景氣,那麼他可能會擔心他自己的經營狀況和現金流,導致減少招聘的進展,儘管大多時候我問他們是否缺人,他們的回答還是需要繼續招人,但是從心理上如果我們要共度這個難關的話,首先就要考慮公司的現金流,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撐找更多的人,所以在雙重影響下,我覺得短期內人才市場會受一定影響

,當疫情結束後,我們中國的人才缺口還是會回到正常狀態。

5、半導體行業的增長跟銷售計劃面臨延期,供需兩端的市場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反過來導致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會有一個怎樣的調整?

答:一方面因為疫情,可能會有些訂單被取消;另外一方面,供給端製造肯定會受影響,拓產計劃肯定會慢一些,當兩個原因並存的時候,如果剛好match,那就沒問題。但這兩個方面不是我們預判到底減多少,所以這兩端都會受到衝擊的,總的說市場的銷售額會下降。起碼第一季應該是會受到巨大沖擊。

6、在國家的資金緊缺的情況下,哪些細分領域會受到重點扶持?

答:國家會把好鋼用在刀口上,今天我們最困難的問題實際上是設備和材料。所以在這兩個方面,國家要繼續加強投入。

另外從高端製造方面,就需要先進的支持。還有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方面,如SiC、GaN,特別是在武器上需求的射頻芯片和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功率器件,這方面的投入國家必須要力保。因為未來的兩個大趨勢,一是未來汽車放棄了汽油的使用,基本上都是採用能源汽車,裡面涉及到的功率器件,特別是IGBT或者SiC功率器件,在市場驅動下,國家必須支持。另一大趨勢就是存儲器,因為大數據時代下,我們的存儲不再刪數據,每天產生巨大的數據指數增加,所以存儲器芯片用量和存儲設備需求呈指數增長。因此這方面國家也需要進行鼓勵政策及支持。

7、國家大基金和資金都會重點支持材料跟設備,但國內的設計水平跟前沿有一定的距離,設計與製造合拍跟不上,您怎麼看待這樣的差距?另外,您怎麼看待第三代化合物的競爭與國內的機會?

答:第一個問題非常好,這是一個全產業鏈,不能放棄其中任何一段。所以,在製造和設計方面的支持還是需要的,只是說不會雨露均霑,會找到真正有潛力的企業進行重點扶持,這也意味著國家會從企業優中選優來支持,而不是全方位。無論是材料設備製造設計,包括耗材零部件等,都是需要支持的,只是說並不是每個企業都支持,這是一方面。

第三代半導體非常有意思,第三代半導體其實是寬禁帶半導體,他禁帶的寬度在三十伏特電子以上。那麼兩種材料:一種是SiC一種GaN,他們用途也不同,在5G時代,工藝需要好的性能,在全世界範圍內是近年才發展起來的,所以在國內機會是很多的。問題在萬事開頭難,第二代半導體都沒有很好的基礎,第二代指的是化合物半導體GaAs,對於它來說,美國的公司不對外代工,自產自銷。只有一家臺灣公司穩懋,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個代工廠,在中國還沒有出現穩懋這樣一個大家公認的能夠做化合物半導體代工的企業。而在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方面,三安光電在努力,但是還沒有達到接近於臺灣穩懋的水平,這裡面都有很多機會。

競爭第三代半導體的企業很多,特別是軍工方面,有些企業研究所做了很多年,但這裡面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技術問題;二是生產製造。從做代工的經驗來說,做代工大家都有技術,臺積電為什麼世界第一?因為他的服務是超一流的,全世界除了臺積電,沒有一個公司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服務,做到客戶認為他沒有什麼可以改進的。除價格合理,其他都無可挑剔,無論生產週期,成品率還是服務,他的智能製造系統都是超水平的,客戶很難挑剔,除了價格。那麼在第三代半導體裡面要有好的代工企業出現,除了技術上要過關以外,還要有臺積電這樣的服務概念。中芯國際是在國內最接近臺積電服務水平的,其他企業的服務水平都要以臺積電為標杆,才能更有機會。不光是技術問題和生產問題,還有服務問題。

8、講到第三代半導體,IDM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模式,現在很多國際大廠實際上都有自己的產線去配合他的工藝,這樣他的器件良率和它的性能才能發揮的最好。您怎麼看這種純代工跟IDM的這種模式?

答:未來的趨勢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早半導體行業裡沒有代工,八十年代以前全部是IDM公司,那麼臺積電、臺聯電創造了這樣一個代工模式,現在用的很好,特別是CMOS,當他將其運用到其他領域比如第二、三代半導體,穩懋在GaAs也做得很好,也有不錯的建樹。但是做頂級產品還是需要IDM模式,如Qorvo和Skyworks,還有另外一個領域——傳感器也是這樣的情況。如果你要做到極致,你得有自己的工廠配合、研發設計人員和研發人員要天天溝通,甚至每個小時都有機會溝通,因此雲代工廠是不可能出現的。畢竟是外面的公司,就我個人認為,第三代半導體的模式還是以IDM為主。

9、武漢現狀是封城的,那麼武漢半導體的信息物流能不能保證?現在是不是受到很重的影響?

答:武漢新興的長江存儲是國家重點項目,得到了武漢政府的特別支持,目前物流系統化。另外武漢長江存儲,他的產能並沒有那麼大,比較好控制,他不像中芯國際和臺積電有那麼大的量。因此,他們的物流供應還是有保障,但同時也需要做好防護措施。

10、國產替代有一個信任度的問題,整體上對於用國產的一直也不是太支持,這是個雞跟蛋的問題,加上疫情疊加的影響,小企業要怎麼活下去?雖然咱們面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替代機會,但客觀上來講,到底是在多大範圍內,我們的這個系統廠會採用國內IC設計公司的產品?您怎麼看目前國內在哪些替代上有優先的機會?

答:大家對國產產品需要有一些信心和了解。因為國產產品是在在中芯國際、華虹宏力生產的。中芯國際也幫美國的高通,TI和博通公司代工,他們用的質量標準是世界級的,而最終歸宿是產品,他已經達到了世界水平。所以國產MCU公司做的不錯。有時候嘗試以後發現無論是質量還是性能,基本上都能達到要求。

小公司的生存是個大問題,主要是現金流,這個時候國家需要政策扶持。比如現在社會出了一些政策,免兩個月房租,還有貸款,都有在走。小公司要把政府的資源利用好。因為在這個時候,能支持你的除了市場以外,就是

要把政府資源用好,因此需要多花點時間去了解政府政策。

11、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整個中國的IC設計公司應該是一千七百多家了,但是大多數從人才資源或者從賽道上來看都是非常分散的,導致沒有集中優勢的龍頭企業,您覺得未來半導體產業是不是需要進行整合?如果需要的話,該怎麼整合?

答: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所以有些員工自己開公司,但創業公司的生存比例是非常低的,只有很小的幾率成功。中國一千多家設計公司絕大多數規模不大,真正成規模的估計就是一百家,所以如果未來要變大變強,肯定是要有兼併、併購的。反觀全世界,在硅谷和臺灣地區的設計公司,其技術能力、人才儲備和規模還是比較可觀的。

12、如果想就業芯片設計類的工作是哪個地區發展比較好,就業機會比較多?

答:上海張江是一個產業鏈相對比較完整的地區,在中芯國際、華虹宏力附近就有很多芯片設計公司,相關行業人才也多,這邊很像硅谷或者新竹有群聚效應;另外就是深圳,深圳這邊有龍頭企業,比如說華為的海思;另外北京中關村也有很多設計公司;除此之外,像杭州,蘇州,成都,都有很強的芯片設計能力,甚至廈門、廣州也有很多機會,都可以去尋找。

13、華為最近需要釋放風險,已經陸續在中芯下單,不過中芯在工藝製程上還處於中階水平,那麼中芯在工藝節點上的進度能否滿足華為繼續保持其最先進的芯片工藝的規劃?

答:按照中芯國際現在的進度,應該是沒有辦法滿足華為的需求,因為中芯國際跟不上臺積電的技術對接的節奏,也因此中芯國際的銷售額是臺積電的十分之一,利潤就更低了,致使它沒有辦法維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所以華為不能光靠中芯國際,

個人觀點是華為遲早自己要建晶圓廠,真正變成三星電子這樣的企業。這是我的預測,最後能否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14、芯源微和中微可不可以做到國產替代?

答:中微是一家設備公司,現在在科創板也是大紅大紫的股票,他們在研發水平上非常牛,所以這個公司做出的產品不但能夠做到國產替代,甚至還有一些地方領先,有一種傳聞是說已經研製出5納米的刻蝕機。但是他的規模還不夠大,銷售額不夠足以支撐研發,所以還是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那麼他的設備可以達到世界水平。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直播實錄#謝志峰:疫情下半導體產業現狀及趨勢分析

粉絲福利:公眾號後臺回覆“直播一”,獲取直播回放視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