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統籌兼顧 依靠合力 打贏抗疫總體戰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各地全民動員,全力防控,經過艱苦努力,目前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

疫情防控考驗著地方治理能力和水平

當前,國內的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能否交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合格答卷,考驗著各地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2月14日審議通過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自公佈之日起施行。這個決定成為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首部省級地方性法規。疫情發生以來,浙江率先成立省級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啟動全省聯防聯控機制,率先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強化疫情防控,推進最嚴格的全面排查、最果斷的隔離觀察和保護措施等“十個最”防控舉措。可以看到,一些地方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時,行動迅速、措施果斷、執行有力,得到社會各界群眾的讚揚和支持。

疫情一出,各省區市相繼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控防控體系,但因各地方、各部門疫情防控形勢不同,各項工作也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只有密切跟蹤、及時分析,有針對性地出臺相關措施,才能搶抓疫情防控的先機,因地制宜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各地的防控部署是否嚴密,檢驗著地方治理能力,更關係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這就需要各地在精準施策的同時,把各個具體環節、各項具體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尤其是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向最廣大的基層深入,及時發佈專業權威信息,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引導群眾堅定信心,共同戰勝疫情。

疫情突然襲來,部分地方能夠快速響應、充分動員、有效設防,絕不是緣於“應激反應”,更多靠的是指揮調度、統籌協調。贏得這次大考,要求各地方既立足當前科學精準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又要放眼長遠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疫情繫統防控離不開國家綜合治理力量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各種制勝要素,依靠合力制勝。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各地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更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一次大考。

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將“統籌兼顧”的方法論貫穿始終,形成了步調一致、協同聯動的疫情防控局面。疫情防控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就要協調好個體與群體的關係、局部與全局的關係、地方和中央的關係,增強大局意識和全局意識,形成上下同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統籌兼顧,要抓好資源統籌,處理好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集中抗擊疫情的優勢兵力。疫情防控不是一個地方的任務,也不是一個地方的災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儘管很多省份的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仍然努力派出醫療隊、捐贈物資,支援湖北。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決定,全國多個省份在做好本地防控的同時,加大對湖北省武漢市以外其他地區的對口支援。建立對口支援機制,正是在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下,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細化措施。

統籌兼顧,還要處理好當前和長遠的關係。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推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從總體上看,這次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是短期的、可控的,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綜合分析當前形勢,仍需各地毫不放鬆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工作,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同時把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抓好、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完成。

把抗擊疫情當作一場總體戰,精準調度地方力量,使得各地方能夠在國家治理的框架內有效地發揮作用,彌補統一調配中存在的細微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依靠國家綜合治理力量,發揮國家的主導作用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突發疫情的防控中,國家可以做到全面統籌管理,避免地方政府各自為政,杜絕地方官員懶政怠政。國家治理需要全國一盤棋,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更需要全面統籌規劃,這樣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

當然,目前疫情尚未結束,對各地治理能力的大考還在繼續,其間仍會出現部分新情況、新問題,而一些地方在防疫和經濟兩個戰線上總結的好經驗、好做法,其他地方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學習借鑑。當然,關鍵還是要深刻領會中央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把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以全面打贏這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