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西狹頌》拓片(局部)

《西狹頌》(圖1)全稱《漢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亦稱《李翕頌》《黃龍碑》。該摩崖石刻位於甘肅成縣天井山。東漢建寧四年(171年)六月刻。《西狹頌》在三頌中保存最為完整,碑文記述了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頌揚了他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的功績。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西狹頌》拓片(局部)

《西狹頌》在漢碑中地位突出,雄厚古樸是其最明顯的藝術特點。古人云“偏工易就,盡善難求”。《西狹頌》是字徑相對比較大的漢隸,又是摩崖石刻,在線形、線性、線質塑造上有一定難度,從寫實到寫意的跨越,更多地是追尋精神層面的東西。《西狹頌》雖沒有《石門頌》的開張和《張遷碑》的方拙,但它更雄渾古樸,氣象恢宏,內涵豐富。學習《西狹頌》一方面要多讀帖、多思考,另一方面還要與相類似的《肥致碑》結合學習。

筆法豐富。《西狹頌》的筆法非常豐富,有藏有露,方圓結合,曲直兼備,輕重俯仰,一派天姿。其用筆看似平淡,實則骨力內含,表現手法多樣,或提筆裹鋒,或逆鋒鋪毫,筆有盡而意無窮。其中有很多字和偏旁直接融合了篆書篆法,因為處理得當,使得該碑結字頗具古厚古拙氣息。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西狹頌》拓片(局部)

結體生動自然。《西狹頌》的結構特徵主要是氣勢開張、篆隸結合、方圓兼具、拙內藏巧,字有斜正、險側、大小錯落等姿態,審美內涵是雄渾古樸、敦厚蒼茫而能拙柔簡約。讀帖時,我們要關注字形結構,同時要觀察它的筆勢和字勢,筆勢主要是指單個字筆畫收放的變化,而字勢主要是筆畫位置的錯落,比例上有所變化。

《西狹頌》偏重於“意”,“意”是“法”之上的意蘊表現,即神采。漢人精神張揚,氣象大,天真爛漫,有味道有情調。《西狹頌》字形結構有趣,有的樸厚,有的可愛,有的充滿稚趣,有的憨厚。放眼看去,大大小小,錯錯落落,活脫自然,呈現出一派爛漫天姿。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圖2 鄭谷口隸書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圖3 伊秉綬隸書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圖4 陳鴻壽隸書

明白《西狹頌》的結體特徵後,還要注意參照清人墨跡,如鄭谷口(圖2)的機靈勁,伊秉綬的憨厚勁(圖3),陳鴻壽的放浪勁(圖4),鄧石如的平和勁(圖5),趙之謙的結實勁(圖6)等,進一步理解筆法的運用,既是一種運動狀態,更是一種生命狀態。從速度、虛實、比例等方面去感受此碑,而不是侷限於原碑上字的筆畫粗細,要守住宏觀,感受微觀變化,體會《西狹頌》的生動自然。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圖5 鄧石如隸書

漢隸三頌之《西狹頌》:雄厚古樸

圖6 趙之謙隸書

整體看來,要注意《西狹頌》的線質和形勢。隸書說到底是線質的問題,支撐點畫結體的東西就是線質。好的線質才能表現出隸書的雄渾剛勁和拙樸深沉。把握好形勢,“形”是粗細方圓,大小正側等;“勢”是指提按頓挫,輕重快慢,離合繼續等。“形”與“勢”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形勢相融造就有血有肉的書法藝術形象。讀帖時要把握《西狹頌》外在的態勢與內在的品格,通過字形結構,包括筆勢、字勢等方面的運用,體會其生動有趣的點畫、結體及由此分割出的空白,獨具魅力而富有生命意趣的精神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