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黄旭华故乡——新寮


黄旭华故乡——新寮


新寮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乡。它位于揭阳市揭东区玉湖镇北部,是黄、张二姓氏聚落,具体肇创时间因文献缺载而难以稽考。但据口碑,黄姓先祖黄心镜于明万历六年从饶平县坑尾村迁入,翌年,表弟张心白也从饶平迁此定居。该地原为房姓占有,黄、张迁入后,房姓为寻求向外发展,遂把寨场卖与黄、张而外迁榕城。黄、张购到寨场后,弃房姓居址而重新搭建“新寮”居住,村名由此而来。

传说黄姓先祖创居新寮,是因慈悲娘娘托梦点化而创。其时黄心镜诚心求择得福地定居,遂肩挑一对箩筐,一端安放先父神主,一端置奉慈悲娘娘神主,从饶平坑尾村出发。临行时,慈悲娘娘托梦心镜“筐索断何处,即为吉地也”。黄心镜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来到揭阳山湖一山岭下时,所挑箩筐的筐绳忽被供奉神主的香火烧断。心镜想起托梦之事,认为此乃慈悲娘娘显灵点化,加上自己也略认地理风水之术,察其地形,真乃定居福地,于是便在此地立籍创业。

新寮山清水秀,形胜壮观。蜈蚣山绕寨后蜿蜒而行,气势非凡,山岭处有数棵千年古柏树,宛如蜈蚣尾巴,栩栩如生。童子园的“叮当石”,高可及人,用石块或硬物敲打石面的不同部位,能发出“叮叮当当”的不同声音,清亮而悦耳,宛如在演奏着美妙动听的乐曲。山涧中有一瀑布,水花飞溅,雄伟壮观。瀑布下的水潭,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炎夏时节游弋潭中,暑气顿消。网地山的“白面石”,高约二丈,攀上而坐,清风扑面,顿觉心旷神怡。

黄旭华故乡——新寮


寨中聚落呈“品”字分布,有长池横亘,巷陌曲折,古屋掩映,韵味悠远。大量保存完好的传统潮式建筑,与近年所建钢筋混凝土楼房及砖瓦结构平房相互辉映,文脉分明,形成乡村的新景观。而聚落中有座古老的方寨,是黄姓先祖最先创寨的地方,虽然破旧,但仍可观其规模。寨子按照“三街六巷”建设,共有108间房屋,其建构显示了黄姓先祖卓越的规划意识。

老寨肚东门有口古井,井深10米,四季不竭,水极清沏,而且口感甘醇。相传为创村太公所挖,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村人仍在使用。古井清沏甘醇的井水,还衍生出一道遐迩闻名的“古井豆腐”美食。传说还曾有戏子来此井偷水,被演绎成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老寨肚旁边有一条鹅卵石铺砌的古道,路面青苔斑斑,光滑照人。古道两侧为“前铺后居”建筑格局的混合民舍,折射出新寮人前瞻的商住意识。

黄旭华故乡——新寮


除了方寨,聚落中还有存量颇丰的其它历史建筑,主要者:有用于聚族祭祀的集体祠堂、学宪公祠、锡廷公祠、心白公祠、儒铉公祠;民间及宗教信仰建筑“佛祖庙”、“天主教堂”;教育场所养翮书室、崇真私塾及以孔子语意命名的五有学校,以及侨成学校、新龙中学、新寮小学;民居大院德安里、永昌楼、车场楼、庆昌楼,以及黄庭芝、黄旭华故居。

所谓集体祠堂,是以全村黄氏在此集体祭拜先祖而命名,实为黄氏的思源堂和报本堂。其结构为三间二进厅,中厅连抱印、进深三间,建筑面积320平方米。屋脊装饰传统嵌瓷,美仑美奂,富于地方特色,是新寮黄氏的祭祀中心。老寨肚西侧的学宪公祠,是以先祖曾为学宪(教育官员)取名。面阔30米,进深40米,五间三进,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其主体部分为黄氏宗祠,是传统的集起居、祭祀和教育于一体的大型乡土建筑,其格局、功能和装饰工艺都具备典型性。 锡廷公祠建筑面积520平方米,为典型三山门三进厅二天井(即俗称三川堂)客家下山虎式围楼。门额为“锡廷公祠”,内悬“炽昌堂”木匾。与永昌楼并立,前坪中旗杆斗仍存,共有三座,分别为三位中武举人的先祖而立。其创建至今已有140多年,1985年有过较大规模的重修。心白公祠以纪念心白公而建。肇创于清末,而在1985年有过重修。其面阔18米,深27米,呈长方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为新寮的宗祠。其堂号为“炽昌堂”。前有阳埕与池塘,整齐而优雅,是村人活动中心之一。儒铉公祠也是清代所建,而于1985年重修的祠堂。该祠面阔18米,进深28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门额为“儒铉公祠”,显系为纪念儒铉公所建。内匾曰“炽昌堂”,为其堂号。

民间信仰建筑佛祖庙,始建于明末,1996年重建。庙宇供奉的神佛法像栩栩如生,各具形态。天主教堂始建于清末,1995年重修。是教徒集中举行礼拜的活动场所。教育场所养翮书室,是乡人黄锡廷自建用以延师课子的书斋;崇真私塾于民国二年建造;侨成学校于民国十五年由旅泰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兴建;新龙中学是旅港同胞黄德韬将其祖业“德安里”捐赠兴办的学校。

村落东部的德安里,是以黄姓华侨兴建的祠堂为主体的一个聚落。德安里之名,取以德培安之意。祠堂为三间三厅三进格局,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车场楼在村的北面,建成后曾经成为部队停车场的用房,又因其先是村民制作水车的地方,故名。它是民国十五年华侨捐资所建,为揭阳境内早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之一。主体建筑有3层,高6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相传汾水战役发生时,曾被征用为临时医院。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成为曼头山卅岭部队的营房。它是揭阳近现代建筑重要的标本性遗存。

而清末肇建,后经多次重修的永昌楼,系清道光乙酉科武举人黄国祥的故居。永昌楼虽名曰“楼”,实为潮式“下山虎”格局传统民居,两进一厅一天井格局。相传揭阳县自道光戊子年起,接连几科都无人中式武举。新寮武生黄国祥、黄袭祥兄弟向以桑梓为怀,决定改变这一低迷现状,兄弟俩刻苦训练,提重300斤大石,舞120斤大刀,终于练就了过硬功夫,道光乙酉科黄国祥一试中举。消息传回县里,万众欢腾,知县高兴得下令全县家家户户挂灯笼庆祝,成一时盛事。其弟黄袭祥和儿子黄绍龙也不负众望,先后中得武举人,最终成就了“一家三举人”的佳话。永昌楼系黄国祥中举后所建的府第,现已被列为“揭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两处重要名人故居。一是黄庭芝故居,黄庭芝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财政部长。故居占地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为五间三进二天井“下山虎”格局,屋前有阳埕、池塘。另一处为黄旭华故居崇德堂,位于村东南部,其占地、建筑面积均与黄庭芝故居相同,并同为下山虎格局。内设置有黄旭华院士成就展厅,展示他隐姓埋名30年,默默为国家的核潜艇研究事业做贡献的事迹。还有黄旭华卧室,家具室、农具室等。黄旭华祖辈世代行医,曾在村里置办育黎药房,悬壶济世,仗义疏财,享誉乡里。1926年黄旭华诞生在这样一个充满善心的族群中,后来在海丰、汕头读书成长。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曾任中国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长、核动力潜艇总设计师。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系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9年以后曾多次回到家乡、回到故居。现两处故居也都被列为“揭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旭华故乡——新寮


新寮还有一道美食“炒朥饭”,与“古井豆腐”同样远近闻名,相传这道美食与村里的武举人有关。据说武举人当年为了练好武功,日夜操练,因而其饭量就增大。家人为保证他身体的能量消耗,特制作出一道特别的练功餐。这练功餐就是用猪朥及猪肉等各种配料和饭一起炒的炒朥饭,既节省制作时间,又保证身体营养,效果甚佳,炒朥饭久而久之便成为武举人固定的练功餐。武举人成名后,炒朥饭助武举人中举成为一时佳话。后来,炒朥饭经村人的逐步改良,便形成一道远近闻名的美食。炒朥饭的制作还相当讲究,要有本地猪的肚肉,村里古井水做的豆腐,还要香菇,大蒜,鱿鱼,虾米等食材。豆腐、香菇要先炸,米要洗净晾干后炒成熟米,用柴火灶及大锅炒饭最佳。炒饭时火不能太旺,得耐心慢慢炒,这样才能制作出一锅香喷喷的炒朥饭。因炒朥饭是直接用生米炒熟,吃起来米饭软硬适中,富有弹性且不粘牙,再加上各种配料的香味,可以说是香而不腻,回味无穷。如今村人仍保留着时年过节吃朥饭的习俗,就是旅居外地的新寮人也不例外。

而正月十五的分柑会,又是新寮人一项特别的习俗。按照习俗,在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村人要对上年有添男丁的人家,集中对其表示祝福。添男丁的家人为回报大家对他的祝福,就会挑来一担柑集中到村里一桥头的地方,分发给整个寨子的人,感谢大家的厚爱,并祝贺村人在新的一年大吉如意,兴旺发达。这一习俗一直被延续下来,以至村里有了“分柑桥”之地名。

黄旭华故乡——新寮


新寮背倚高山,山势耸峻,绿树婆沙,溪涧环流,碧湖映翠。乡人利用这个历史建筑众多、民俗风情突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积极开发乡村旅游。目前,这个古村落文化旅游景点雏形渐显。当行走于村中古老的石路上,抬头是苍莽群山,俯首为潺潺小溪,举目四顾是勤恳乡民于田园中默默耕作,恰如一派闲适的山村小景。而在这令人耳目清新的山水画卷之中,静静地流淌着动人心魄的人文脉动。永昌楼前三座旗杆夹,记录着古村当年三位举人奋发图强的动人故事;曾为汾水战役后勤医院的车场楼,彰显的是乡人与革命军的鱼水情谊;最引为乡人骄傲的黄旭华故居,当暖阳洒在斑驳的屋墙上,名人的风采使它熠熠生辉。

新寮,这个历经几百年沧桑的古村落,正焕发出崭新的容颜。

黄旭华故乡——新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