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看待農村俗語“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

音為音樂


這句話我的老家沒聽說過。新舊社會都有解釋。

“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在舊社會,男尊女卑。從童養媳開始,受盡婆家各種委屈。只是為了將媳婦熬成婆婆。受不了這口氣,可能被休回孃家。回到孃家,已經沒有了她的位置,動輒會遭埋怨,嫌棄沒人要。一口氣,就使你無地自容。所以,只有熬著。等到將來做成婆婆,就可以頤指氣使;可以如法炮製,折磨自己的兒媳。

今天,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原因出自經濟實力。嫁到婆家,就是婆家經濟建設的一份子,受再多的氣,那都不是事。最終的結果,是建設(營造)好自己的這個家。公公婆婆的所有努力,也是幫襯自己。只要想明白這個道理,媳婦就豁然開朗。

嫁到婆家。婆家經濟條件相當差,孃家實力太過雄厚,回孃家時,為區區小事,難免被羞辱。這一口氣,怎麼能嚥下?又捨不得離去。只有減少回孃家的次數,只有和婆家一起發奮圖強,用能力和智慧加上勤勞,積累財富,或者靠績效迅速提幹。以此贏回孃家的尊重。

這就是生活,消耗的是時間,博取的是名利,等到不能動了,也就老了。什麼也不放在心上。風起雲湧,花開花落。


化外萬民胡少峰


農村俗語“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娘這一口氣”是什麼意思呢?這句在農村廣泛流傳的俗語意思是這樣的,出嫁的女兒寧可在婆家忍受一大堆各種各樣的氣,也不願意忍受在孃家的一點點氣。

這怎麼理解呢?聽起來好像有些不可思議,怎麼說女兒也是孃家人,父母養你長大,等你出嫁了,好不容易回一趟孃家,父母多說你兩句,你就不高興了。而婆家人就算是打你罵你,你還得賠著笑臉,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呢?其實這就是舊時農村的生活狀況。

瞭解農村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話說得好,嫁出去的女兒就好像是潑出去的水一樣,收不回來了。嫁到婆家的女兒,從此就變成了別人的媳婦,為了能夠在男方家裡生存下來,就得忍氣吞聲。

正所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要是受不了婆家的氣,那你就回孃家吧。而一旦女人回了孃家,就會被孃家人視為災星,是被男方趕回來的,即便是在孃家,也是不受歡迎的。住了沒幾天,孃家人還得親自把人送回婆家。

這樣一來,女兒在婆家就更沒有地位了,家裡隨便誰都可以欺負她,而她只能忍受著。與其這樣,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嘴巴乖巧一些,忍受一些。畢竟出嫁的女兒是要跟婆家人生活一輩子的,舊時農村婦女比不得現在,沒有什麼地位,一旦離婚,就真的是一無所有,淨身出戶。

而一旦她回了孃家,就可以放開,哪怕母親輕輕埋怨了她一兩句,她也可以回嘴。為什麼呢?因為這是在她的家裡,因為她知道媽媽不會怪她發脾氣,更因為她知道父母會一直寵著她,無論她多大年紀。

但這一切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新時代新農村,男女平等,雖然說婆媳矛盾是中國社會中最難調和的一種矛盾,但是隻要雙方本著互相尊重的原則,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更何況涉及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家庭之間雞毛蒜皮般的小事情,沒有什麼原則性的大問題。只不過是雙方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導致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而已。

對於媳婦來說,守好自己的本分,盡到自己的責任就足夠了,對於婆家人來說,不要事事先入為主,總是覺得自己才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大家互相關心,互相關愛,和諧家庭才會由此而生。

而現在也不存在什麼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這種觀念了,女兒就是女兒,到什麼時候回到家裡,母親都要善待。不要認為女兒嫁出去了,自己就不管了,天底下也不會有這麼狠心的媽媽。女兒受了委屈,回到家裡向媽媽傾訴,媽媽應該是以安慰為主,而不是火上澆油。

不存在所謂的女兒出嫁之後,就變成了孃家的“客人”的說法,到什麼時候,只要她回到家裡,就是家裡的一份子。婚姻關係問題在中國曆來是一個關係最難調整的問題,涉及到的各方都應該秉承一種平和的心態,只要心裡有別人,事事為他人著想,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解決。


小小嬴政


“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是農村的一句俗語,針對這句話,其實有好幾種理解方式。

第一種:勸誡姑娘們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再回孃家自己就算是客人了,而婆家才算是自己真正的家。所以回孃家待人要客氣,不要到處惹是生非。

在古代,乃至現在部分地區,還是有很重的這種觀念的,覺得姑娘出嫁了那就是別人家裡的人了。換句話說,女孩結婚後,婆家才是自己的家,再回孃家你就是客人了,千萬不要在孃家惹是生非,尤其是哥哥弟弟有了媳婦兒後,千萬不要多管閒事,不然以後回孃家就沒人待見了。

第二種:部分姑娘在出家後,尤其是在婆家收到了一些委屈後,便會想著回孃家,在公婆家是乖乖女,回到孃家了便仗著是自己家,誰一句話沒說好就大吵大鬧耍脾氣,一點委屈都受不得。

其實,這就是走了另一個極端,在男方父母面前,做乖乖女,不敢反抗,但回到自己孃家,覺得都是自己的親生父母了,便釋放了天性,更有甚者將在婆家受的氣也一股腦兒的轉嫁給了孃家親人身上。

其實,不管是上面哪一種都不好,社會在進步,大家的觀念也應該都要跟著進步。

不管是婆家父母親人還是孃家父母親人,那都是自己的親人,都要好好相處,尤其是親戚之間相處,一定要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考慮問題,儘量避免不愉快的發生。


史海鉤沉


作為一個女孩子,嫁出去了,在孃家去也要端正自己的太度,和嫂子兄弟姐妹們,大哥等保持好關係,不能說壞話,要一事同仁,不能長嘴婦,說兄弟媳婦,嫂子的壞話,常言道,遠香近臭,若是遠三五年回孃家一次,還當稀客,近,天天在孃家,也不好,當要把握一個度,這是做人的原則,有些父母,比方大姑娘有錢,就喜歡有錢的,不喜歡小姑娘,這種父母也不對,嫌窮愛富不好,儘量扁擔挑雞蛋,兩頭一樣重,都是兒女,都一樣,不管兒子,姑娘,媳婦,家和萬事興,吉門萬年行,母慈子孝,一代傳萬年,家興出狀元,國興強昌隆,外人不敢欺,都是一個道理,女嫁他鄉多問候,母恩報答多多行,兒女孝順老爹孃,十月懷胎永不忘,家有兄弟和哥嫂,經常聯繫保關係,十年八載不問候,見到也是陌生人,關係全靠永互動,美好生活才盪漾,任你縱有千百萬,金錢太重也枉然,家有萌妻萬事興,國泰民安幸福長。







在巫山


“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媳婦可以忍受婆家對自己各種刁難,但是忍受不來自己孃家對自己的指指點點。

我們都知道孃家是女人的從小到大生活的家,而婆家則是嫁出去的新家,都是家但是意義卻是完全的不同,通常來說,在夫妻生活和諧的情況下,那麼孃家就是自己前半生的家,而婆家就是後半生的家了,這是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自己的婆婆和公公雖然大都會很疼愛你,但是面對一些過錯的時候,他們不會像自己的父母包容你,所以難免有時候會發生一些矛盾,就會生氣,有時候必須要忍著,如果受到了委屈大聲的抱怨出來,那麼可能會引發更大的矛盾。

畢竟是嫁到婆家去的,不是婆婆親生的,所以多多少少會有一些隔閡,有一些間隙的。而孃家的話,是從小到大最愛自己最關心自己的人了,什麼都可以說什麼都可以做,也就是為什麼說不受孃家一口氣啦。因為在自己的孃家裡面,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直說,不用害怕礙於情面或者別的什麼原因而忍氣吞聲。而在婆家的話,就要顧及很多方面的東西了。

這句話不是說婆家比孃家好,意思是如果在孃家受氣了,可以大聲的說出來,自己的親生父母雖然會生氣,但是終究會原諒你,這就是家的好處,孃家是永遠的家。所以這句話我覺得就是說孃家永遠是自己最堅實的依靠。



茶鄉蜜探小楊


在農村日常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的俗語,雖說這些俗語中沒有用華麗的詞語來修飾,但聽起來反而通俗易懂。現在我們就說說農村俗語“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娘一家一口氣”什麼意思?

從字面上來說,就是說在婆家受在大委屈也會忍著,反而在孃家不能受一點的委屈。我是這麼理解的。

寧受婆家一斗氣

姑娘嫁到婆家以後,面對的是一個陌生的家庭,和以往的生活習慣會有很大改變。想要融入這個家庭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和爭吵,出現矛盾和爭吵後,媳婦為了能更好的融入家庭和以後美好的生活都會選者容忍。

不受孃家一口氣

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但是孃家還是女兒最親近的人。在婆家受再大委屈都能容忍,但孃家是是自己親近的人,所以在自己親人面前受一點委屈心理面也會非常的難受。

當然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樣,以上是我個人的個人的看法。不知道您對“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


網及瑪瑙


怎麼說那也不一定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一個女孩子嫁過去也是像是一個外人,他們原來一家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也是和自己不一樣的,也是非常容易產生矛盾的,很多媳婦就是為了一家的和睦就一直忍著,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

不忍著也不行的一個家庭要是一直吵吵鬧鬧的話非常容易造成婚姻破裂,在以前離婚對於一個女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恥辱的事情,所以她們都會選擇忍著。但是和孃家就不一樣了,那是從小到大自己長大的地方,雖然嫁出去了,但是他們還是自己的父母,跟自己父母哪有隔夜仇的,所以就會在自己孃家可能就會比較任性,想怎麼樣就怎樣,而且有很多心裡話也是隻能和自己孃家人掏心掏肺的說,跟婆婆就不會說那麼多了。

其實現在的女孩子對於這句話並不是很贊同,因為他們寧願在自己孃家受氣也不願在婆家受氣,如果一個媳婦還是會在婆家受氣比較多一點,因為她愛自己的丈夫,所以就會因為自己的丈夫對於一些事情而妥協,對於在孃家根本就不會受什麼氣,心情好了就會到孃家,心情不好了就不回去,不就好了。

現在是新社會不管是媳婦還是婆婆都弄體諒對方,要不真正受氣的是丈夫 ,要不就是兒子。這是我的看法。





布衣鄉村567


農村俗語“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娘娘家一口氣”,這句話有道理嗎?

這是一個關於姑娘出嫁以後,在婆家以及孃家之間由於身份角色的變化,產生一些家庭矛盾所表現的農村俗語,寓意深刻!

“寧受婆家一斗氣”,姑娘出嫁以後來到丈夫家,融入到一個新的家庭當中,所產生的矛盾,瓜葛是非常多的!除了丈夫跟你親,誰跟你都不親,剛開始跟家庭其他成員相處不合,有矛盾受氣也是正常現象,“一斗氣”,“鬥”是古代用來衡量容器的單位,像我們以前總是說一斗米,這裡的“一斗氣”是指受了很多氣,姑娘出嫁以後,對孃家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婆家丈夫是唯一的依靠,再多的委屈也要無奈的忍受著,要不然能咋辦呢?自己只是嫁進來的,是因為丈夫這層關係才進的這個家門,所以“寧受婆家一斗氣”,這個“寧”其實非常的無奈!


“不受孃家一口氣”,姑娘即使出嫁以後,在孃家,父母也是自己的親生父母,有什麼事情,大家可以暢所欲言,貼心貼肺!即使發生爭執,吵架,過幾天又會和好,一家人血肉至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一但有什麼委屈,受氣還能夠直接反駁父母,,即使再怎麼爭吵,親生父母,還是親生父母,這個關係是永遠改變不了的,大家相處的也會隨意一點,不用那麼客套,可以不用忍受孃家的一點兒委屈!

這句話有道理嗎?

“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農村俗語!我媳婦跟我結婚以後,家庭成員很多時候都會把她當外人看,對她比較苛刻,即便是我父親,有些什麼事情也愛把氣撒在媳婦身上,很多時候都要委屈的忍受著,只能向我傾訴!我是她唯一的依靠,所以很多時候我要從中調和,護著她!媳婦本來就是個急性子,話也多,但是為了不讓自己“說多錯多”,所以在婆家說話,都要小心翼翼!而她跟我岳父岳母說話可就不同了,聊的話題非常多,說話也大大咧咧,很多時候還點名帶姓,甚至吐髒話,在我看來那是對父母的不尊重,但是她卻不以為然,有什麼說什麼,非常的隨意,更別說受氣了!所以男人真的需要對自己的媳婦好點,她嫁給了你,你都不對她好,誰還會對她好呢?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有道理嗎?應該聽嗎?

農村是俗語的發源地,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兩句俗語,這些都是農民們的智慧結晶和經驗總結,雖然乍看之下非常直白庸俗,但是它卻包含著深刻的道理,指導著後輩不走彎路,也正是因為俗語的實用性,很多俗語流傳至今依舊沒有消失。

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對俗語一定不陌生,俗語包含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農村有一個俗語叫“寧受婆家一斗氣,不受孃家一口氣”,為何會有這種說法呢?這句話中的“鬥”是指古代的一種衡量容積的單位,就比如我們常見的一斗米,這裡用鬥來衡量生氣的嚴重程度,說明受氣十分多。

“寧受婆家一斗氣”這句話很明顯的看出,夫妻婚姻之後,女子在婆家之間的關係,其實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夫妻之間、婆媳之間還有妯娌之間難免發生一些矛盾和摩擦,受氣是難免的,而女孩子在出嫁之前,孃家的父母都是對女兒驕縱疼愛,視為珍寶,如果嫁給一個好丈夫,這樣的話即使受委屈還有丈夫可以保護,如果丈夫也不喜歡你,婆婆還氣的,那就這個女子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而且在古代,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子一旦出嫁之後必然要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和孃家沒有多大的牽扯,因此女子在嫁到婆家之後,他必須要依靠自己的丈夫和婆婆,但是婆媳關係自古以來就是矛盾的重點,古代女子經常在婆家不會受到什麼好的待遇,因此古代有句老古話叫做“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說法。

古代女子地位低下,受氣是常有的事情,普通人家還好,一些大戶人家規矩多,女子更是百般受到刁難,這個時候即使女子受到再多的委屈和無奈也必須承受著,所以,寧受一字體現女子太多的心酸和無奈。

那麼什麼是“不受孃家一口氣”呢?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無論是出嫁前還是出嫁後,女兒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就是孩子和父母鬧多大的矛盾,再怎麼吵架,血緣是割捨不掉的,他們總會和好如初,因此對女子來說,孃家是永遠最愛你的人,畢竟這是血肉之情,有著永遠割捨不斷的親情和愛,因此無論如何孩子總是不會受到孃家的一點委屈。

看到這裡可以看出女人是多麼的不容易,一個女人出嫁了,她面對的是她的婆家,面對的是外人,如果男人珍惜她,可能你的日子還會好過一點,如果男子不珍惜,那麼她真的就是無依無靠了,所以男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妻子,兩人在一起不容易。


一般


婆家是出嫁姑娘終身之家、雖說孃家是你出生成長之地、但姑嫂關糸不好處、父母如不在了、孃家的路不斷也差別不大。在婆家受氣、你能住唧裡去、到媽媽面前說說苦。完了還得回去、姑娘到孃家是客、總要回到自己的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