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三木水
01
男人有錢就變壞?
最近我有個來訪者面臨出軌的困境。
他叫李先生,44歲,文質彬彬,地產公司高管,和太太在工作中認識,結婚6年。據他自述,夫妻兩人感情一直很好。
一年前,李先生所供職的公司在一個新地方成立分公司,因此他終於調過去,成為了公司總經理——是他夢寐以求的職位。
這本來是一件好事。
可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李先生和太太的感情莫名開始出現裂痕。
他們頻繁爭吵,之前李先生覺得忍忍就過去的東西,現在忽然就覺得再也忍不了了。
繼而,李先生出軌了。
對此,李先生自己也非常苦惱,他不能接受自己竟然做出了這樣“道德敗壞”的事情。
一方面,他認為家庭非常窒息,愛人無法溝通,感情變得疏離;
另一方面,他又深感自己的出軌是對婚姻的不忠,認為自己背叛愛人,經常自我攻擊,情緒變得很低落。
有人可能會說:這個例子不難分析。這種情況就好像我們家“隔壁老王”一樣常見,是社會上最容易見到的一種情況,無非就是:男人有錢就變壞。
真的只是這樣嗎?
心理諮詢不是道德審判,在剝離了道德和社會文化的濾鏡後,讓我們看看,李先生到底為何出軌。
02
“這不是我要的婚姻”的背後:
這不是我要的生活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當我聽完李先生的這些訴說後,我腦子裡的疑問很多。
比如:李先生為何出軌?
但更關鍵是:
為何現在出軌?
他和太太的感情之前如何?
真的如他口中所說“一直都挺好”嗎?
太太是什麼樣的人?
李先生當初選擇和太太結婚的原因是什麼?
李先生是一個從小就非常聽話和懂事的孩子。
小時候,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對李先生的期待很大。李先生也不負眾望,一直非常優秀。
從小學到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終於,通過高考的獨木舟,從偏遠的山區走了出來。
李先生回憶自己的成長經歷時說:除了讀書,自己幾乎沒有什麼別的記憶,他一直很懂事,從來沒叛逆過。
他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給“父母爭氣”。
就這樣,一直優秀到大學之後。
大學畢業後,接力學業的,是工作。此時,李先生又把一心撲在學業上的精神轉移到了工作上:只希望能不斷地升職加薪。
付出必有回報,工作以來,李先生從公司裡最年輕的中層到後來成為公司裡最年輕的高層。此時,離他給自己規劃的理想人生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機會終於來了。
分公司的成立,圓了李先生的終極夢想,李先生認為自己贏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成為分公司的老總,從此,一方諸侯,大權在握,一呼百應。
這個意義有多重要呢?
李先生說了這樣一句話:他從來不敢停下,直到今天。
可是,當他一停下,看看周圍的一切,卻發現自己,對一切,都是那麼地不滿意。
一句話在他腦海中浮現: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03
要成長,必須先脫軌
李先生不是一個人。
我們很多人都像李先生一樣。我們盯住一個目標不放,在這個目標沒有完成之前,我們的眼裡,只有這個目標,在這個目標完成之後,我們恍然發現:
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既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那麼,這是誰的生活呢?
我們中的很多人,或者為父母所迫、或者為生活所迫,我們一直在努力成為“上進”的“好孩子”、“好學生”。
從這樣的家庭中走出來的人,其實處在一種完全被佔據狀態:小時候被父母佔據;讀書時被老師佔據。
長大後,當我們走上社會,似乎這個時候的父母和老師都不再那麼有能力對我們實施佔據。但是,因為我們被長期佔據,我們的內心是空的。
於是,“空心”的我們,很容易被社會文化佔據,也就是我們經常喜歡說的“應該”做什麼,“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相比於“我想”,“應該”佔據了更重要的位置。
於是,我們按照外界權威的要求: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升職加薪,我們終於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了“標準”的“成功人生”。
問題是:“標準的人生”是別人期待的,不是我們自己的。可以說,過去的這一切,都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只不過是在別人的擺佈下,做了一個足夠乖的牽線木偶。
於是,為了贏回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就需要經歷一個“脫軌”,再“重新回到軌道”上的過程。
脫軌,是一個里程碑:
脫軌前,那是別人的軌道,別人的人生;
脫軌後,再次回到軌道上,才是自己的人生。
04
怎樣是脫軌?
脫軌的形式很多。比如,青少年的叛逆,中年叛逆。
青少年叛逆,本身就是在尋找自我。
而如果,我們因為一直被外界權威“佔據”,“自我”在該發展的時候,沒有機會發展,那麼,我們就不會出現所謂的“青少年叛逆”。
這種情況下,當外界條件終於到了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安全”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實施這遲到的“叛逆”。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中年叛逆”甚至“老年叛逆”的原因。
帶著這個認知,我們再來看李先生。
為什麼出軌?
對於李先生而言,出軌就是他脫軌的一種形式。
當他意識到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後,這個時候,過去的一切是非對錯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種想要推翻過去一切,重頭再來的想法。
婚姻,只是一個出口。甚至,無論這段婚姻的質量是高還是低,在他看來,他可能都不會認為這是一段屬於他自己的婚姻。
這段婚姻,只不過像他在過去時間裡,曾經一直在努力學習和努力工作一樣,是一件“任務”。
即便,這個婚姻看起來,是曾經他自己的選擇——那個時候,他處在被佔據狀態,任何選擇都有一種類似於“解離”狀態下作出的選擇。
所以,他新一段感情未必比眼前的這段婚姻好,他出軌的人未必比原配好。而是,在他走到這個階段,“脫軌”是一件他必須要去做的事情。
他必須要經過脫軌的這一關,然後再重新選擇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軌道,從這以後那才是他的生活。
最後,他選了“出軌”的形式,破壞了家庭的穩定,傷害了妻子孩子的感受,讓周圍的人和自己都付出了代價。
那為什麼是現在出軌呢?
對李先生而言,在人生達到這個讓他從心理滿意的目標之前,為了職位奔波仍然是他人生的主旋律。
父母雖然早已不再管制著他,但是,那個兒時內化了的父母卻早已在他的心中,一直約束著他,對他提著各種要求。
在他獲得了分公司總經理的職位之後,似乎他的人生在這條線上的目標已經達到了,可以給父母一個交代,並且,也創造了一個他認為比較穩定的一個外部條件。
這個時候,似乎另一個需求就浮上來了:我要找自己,我終於可以找自己了。於是,李先生開始叛逆。
所以,這種情況下,出軌和情慾關係不大。
事實上,出軌,是為了尋找自我。
似乎他們覺得,出軌前,都是“為了別人”而活;出軌後,再次選擇的婚姻和人,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選擇。
其實,這也給了我一個啟示:
一個人叛逆期,來得越早越好。
最好的情況是在他應該叛逆的青少年的時候就被允許叛逆。
叛逆期來的越晚,那麼,很可能這個代價就越大。
因為,當我們與這個世界以及各種關係的捲入越深,情況越複雜。
這個時候,我們叛逆起來,需要承受更多的內心波動和自責、對現有關係和生活也產生了巨大的破壞。
就像李先生一樣,很有可能失去了愛他的妻子家人。
中年叛逆難以一時化解,因為前面積累太久了。
只能不斷去感受和探索,去承受未知的代價,直到找到自己,迴歸軌道。
作者:三木水 心理諮詢師,北京大學碩士,浙江大學學士,主攻精神分析、心理動力取向,帶你從心理學看透世間萬象。
閱讀更多 武志紅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