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我是一隻IT程序猿,30歲加入外企,至今11載。三十歲至今,做過最幸運的事是包括以下三方面:

No.1 娶得嬌妻一枚;

No.2 房價暴漲前購置了房產;

No.3 30歲之後入職外企。

人生特別荒謬的一點,當你30歲精力旺盛,喊著人生就是要闖蕩,為了贏取財務自由,你鄙視著40歲油膩男毫無鬥志的生活,認為他們是在蹉跎人生。

等到40歲,當你跑100米都要大喘氣,沒有一個溫情公司願意收留你時,這個時候,你才意識到外企的好處,但此時你已無機會。

今年我41歲,如今在外企”混吃等死“,但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朝九晚五而非996;年假可觀,病假無算,隨請隨休;工資雖不高,但也能有尊嚴的活;家庭生活愜意滋潤。

來自——一個41歲程序猿的自白。

就像這個程序猿自己最後的總結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作為畢業直接進入外企的我來說,倒是有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一、外企特點面面觀

這裡外企不包括日企、韓企,別問我為什麼,因為我要有尊嚴的活著。為了更好的闡述外企的特點,下面從東西方文化、人力資源的差異來對比,來依次說一說外企的特點。

1、特點1:工作與生活有明確的界限感

有對比才更容易讓人理解,鑑於我是社會主義的堅定擁護者,所以藉助外企與國企的差異,說一下外企的工作與生活。

外企:① 薪資買斷的是你的工作時間(8小時付費制),加班屬於佔用生活時間,需額外付薪資,但前 提還得是員工樂意。

② 陪吃、陪喝、陪應酬的三陪情況極少

打個比方:西方一個警察正在全力追捕一個嫌疑犯,正當要追到嫌犯之時,提示你工作時間已滿8小時,於是警察放棄了追蹤,嫌犯愉快的逃跑了。

雖然是一個笑話,但從這方面能看出外企講求的是工作與生活有明確的界限感,他要求的是你在付費的8小時工作時間內,只談工作不談生活,剩餘的時間愛幹嘛幹嘛。

國企:① 薪資買斷的是你的人,你要以加班為榮,以鬆懈為恥。

② 你的都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陪吃、陪喝、陪應酬讓你酒過三巡,千杯不醉。

因為我沒有在國企工作過,這裡面有調侃的成分,望國企大佬見諒。

不得不承認的是,國企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是美帝資本主義難以企及的。

我愛社會主義,就像我愛北京天安門一樣,我加班所以我快樂。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2、特點2:能力至上>論資排輩

① 淺談論資排輩

論資排輩是個好東西,我個人是不討厭論資排輩,誰讓我生在社會主義紅旗下。因為存在即合理,論資排輩的好處:總有一天出頭之日。

談到論資排輩,韓企尤甚,點頭哈腰抖三抖,你必須將職場的等級制度敬若神明,這也是無奈之舉,誰讓韓國只有三星、現代、LG呢?

我認識的一個韓國朋友,首爾大學畢業,海外碩士經歷,在成百上千的人中脫穎而出,進入現代,進入職場,發現自己的學歷在大佬面前被秒成渣。

都是高學歷的人,誰的能力強誰的能力弱,這不好把控。所以韓企秉承著能力這個東西很主觀的理念,怕主觀又會造成不公平,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用論資排輩來規避這種情況。

雖然這維持了機構人員的穩定性,但缺點也比較明顯:機構活力不足,觀念陳舊!韓企受儒家文化影響深遠,只能說論資排輩更合他們的心意。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② 能力至上

外企講究能力至上,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任務完成,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外企不講求論資排輩,是因為他們把升職加薪看成責任,而非榮譽。

外企是否重學歷?外企更看重學習能力、你必須精通某項專業技能,“一招鮮吃遍天下”在外企尤為關鍵,一個蘿蔔一個坑,都是高學歷出身,任能力為先。

說到能力至上,華人之光——華為,是堅定的擁護者。

員工為華為貢獻了青春,到了40歲了,華為把員工一腳踢出去了,這個合適麼?這是前一段時間網上熱議的問題。網上作者做了一個假設:假如你30歲入華為,40歲離職,那這10年在華為,經過打磨,你早已是某個領域的頂尖人才,就算離職,在其它企業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羨慕華為的高薪福利,羨慕華為工程師的加班,羨慕華為工程師的枸杞保溫杯。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3、特點3:團隊主義優於集體主義

外企更注重團隊主義,外企不講求你技術能力多高,因為木桶裝水永遠取決於最短的木板。

木板太長容易造成浪費,同時也會增加人力成本,有人會說那這與能力至上不是自相矛盾嗎?

我想表達的意思是:外企不會無止境的追求技術能力,更在意的是團隊合作精神。

就好比穿鞋,合腳的才是最適合你的。

二、外企真的生活愜意,混吃等死?

以一個過來人身份告訴你:absolutely not,個人經驗,不喜勿噴,2點概括:

1、個人自掃門前雪≠沒壓力

個人自掃門前雪不是說不重視團隊協作,相反這是團隊協作的前提。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汽車的有近上萬個零部件組裝而成,而每個零部件又分派給不同的工程師負責,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其中一個人工作進度出現問題,會導致整個項目進展滯緩。

外企雖然更講究工作效率,但對你的工作錯誤:包容度比較低。外企不希望你一直走在試錯的道路上,所以外企節奏更快,隨之而來的壓力也越大。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2、年齡職位:不能當飯吃

東方人講求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外企需要你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

外企的人性化並不代表對你的工作成果也會人性化,你有萬千技能於一身,但就是見不到成果,那技能對他們來說就是空中樓閣。

外企注重結果導向,至於過程你如何翻山越嶺、蹚水過河,沒有人Care。

外企會因為你勞苦功高,讓40歲之後成果寥寥的你“混吃等死”嗎?不就是N+1的賠償金嘛,辭掉再說。

說白了就一句話:外企讓你在其位,謀其政,你的職位高低代表著你責任大小,而不是簡單的功勞榮譽,榮譽又不能當飯吃。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三、身在外企,如何做?

1、觀六路聽八方

活到老,學到老,亙古不變的至理名言,外企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跟誰學?你要學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觀前輩:要觀工作方法而非簡單的工作流程;觀領導:要觀工作計劃如何定,工作目標如何推。

外企不像國企,給你配師傅這種增加人力成本的事,他打死都不會做,師傅還需自己尋。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2、兵未動,計劃先行

外企工作手頭難免會有多個任務同時進行,我辛辛苦苦幹了一天,累的跟頭驢似的,還不如驢呢。

問你幹了啥,你說上午幹了這個,下午幹了那個。再問結果呢,你說這幾個都還沒完事呢,但是都已經有一些進展了。一天工作下來,最忙的是你,成果為零的也是你。

工作中需要的是:分輕重緩急,計劃制定(工作計劃、任務計劃等),集中優勢兵力,打攻堅戰。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3、快餐主義:執行力

你說你文思如泉湧,才思如尿崩,但就是看不到文思成書,才思成詩。

外企追求快速的執行力,在符合邏輯的前提下,有想法、有創意,就要去積極推進,吹牛皮誰不會。

何為執行力:

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而衡量執行力的標準,對個人而言是按時按質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我認為的高執行力:方案制定,落地實行,結果導向。

人到40,外企到底能不能“混吃等死”?

都說男人四十一枝花,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但外企男人四十一件衣,想穿則穿,不穿也無礙。

面試官:“你已經40了,按道理也混到一定的職位了,為什麼選擇我們公司,況且我們公司只是一個小company,待遇不及你上家公司一半。”

我:“都怪我上家公司是個外企,不提也罷,你給多少錢我都幹。”

我來自才華有限公司,每天上班下班打卡準時。


我是魯小二,我這個人很懶,什麼都沒留下。6年外企985小碩一枚,專注職場答疑。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喜歡不喜歡都點個贊,關注@魯小二。每週一起單打Boss,怒刷裝備,打怪升級。Fight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