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正氣歌》完成於公元1281年夏,距文天祥蟾宮折桂已有二十五年,距文天祥柴市殉國還有兩年又五個月。文天祥卒年四十七歲,諡忠烈。曹植說“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司馬遷說“等死,死國可乎?”嗚呼,“哲人日已遠,典刑在夙昔”,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我又想起了文丞相……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芝蘭秀髮,弱冠及第

《宋史》有記“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極贊文天祥相貌氣度,這位翩翩佳公子,於公元1236年出生於江西吉安的郡望之族,雖非官宦大氏,亦有詩書傳家。文天祥的父親嗜書如命,頗有儒學功底,而且特別重視子女的教育,有這般家學淵源,文天祥五歲開蒙,延請名師,面承庭訓,日有進益。孩提時代的文天祥在白鹿書院的學宮裡瞻仰到了同鄉先賢北宋名臣歐陽修、南宋名臣胡銓的塑像,感嘆到,“如果我文天祥死後不能像這些先賢一樣受後世敬仰,我就算不得大丈夫,妄活了這一生。”小小年紀,慷慨壯志可見一斑。

學成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寒窗十載,襟抱滿懷的文天祥很自然地走上了科舉之路。公元1256年,文天祥進京趕考,史書記載,“文天祥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其言萬餘,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拆開糊卷之後,宋理宗看到狀元的名字歡喜道“文天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芝蘭玉樹少年公子,春風得意狀元新貴。文天祥就此開啟了粲然未可知的宦海生涯!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不畏權貴,兩度退隱

文天祥為官之時,南宋王朝已經非常衰朽了,可謂是皇帝昏庸,佞臣當道,強敵虎視,國是日非。公元1259年,蒙古鐵騎攻打南宋,宋軍疲弱節節敗退,朝中更是人心難孚,理宗皇帝寵信的宦官董宋臣,多次慫恿皇帝遷都避難,滿朝文武皆明哲保身,沒有人敢犯顏爭辯。只有時任寧海軍節度判官的文天祥,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無奈文天祥的建議不但不被採納,還遭到權奸陷害排擠。“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二十多歲的文天祥第一次自請免職回鄉。幾年之後,朝廷再次啟用文天祥為尚書左司郎官,任上文天祥不改直諫本色,抨擊權相賈似道“惜身負國、貽誤戰機”,又遭迫害彈劾,文天祥第二次隱退還鄉。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毀家紓難,起兵勤王

所謂野無遺賢,“聖主”臨朝,是不會允許金科狀元一直委身鄉里的。

公元1274年,文天祥被任命為贛州知州。1275年,蒙古大軍長驅直入,飽讀聖賢詩書的官員們人人自危,以宰相留夢炎為首的文臣武將們,更是棄官逃命。主持朝政的太皇太后謝氏,不得不詔令天下兵馬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淚如雨下,決定變賣家財,起兵響應,不久文天祥組織了一支萬餘人的隊伍,向臨安進發。出征前朋友勸他:“蒙古大軍乃虎狼之師,朝廷正規軍都束手無策,你這樣孤軍冒進,豈不是以卵擊石,虎口驅羊嗎?”文天祥慨然道:“我何嘗不知箇中艱難,但朝廷厚養士人三百年,如今徵召勤王,卻無一人一騎入關,我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願意以一己之身,給天下讀書人做出表率!”

文天祥率領勤王義軍鎮守江蘇,捨生忘死,奮勇作戰,卻難敵蒙古軍隊的赳赳鐵騎!無奈之下,文天祥只得退保臨安,捍衛京師!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書生當國,狀元宰相

公元1276年,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文天祥成了榮光一時無兩的狀元宰相,而此時,升堂坐殿的宋恭帝只有五歲,垂簾聽政的謝太皇太后已年逾六旬,飽嘗戰火的南宋王朝風雨飄搖,危若累卵,文天祥接手的,是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

領太皇太后懿旨,文丞相的第一件政務是同蒙古媾和。不想,進入蒙軍統帥大帳的文丞相不卑不亢,大義凜然,據理力爭。蒙軍統帥伯顏沒想到,一個文弱書生竟有這般膽氣,起了惜才之心,他扣留文丞相,希望為己所用。然而任黃金珠玉在側,文丞相皆不為所動,不久在舊日部曲的營救下,文丞相逃出敵營,投奔東南行朝,經略東南戰務,再一次舉起了抗元大旗。此時的文丞相已不止是風神玉朗的一代賢相,而儼然成為了南宋愛國志士的精神領袖!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崖山之後,孤木獨支

大廈即傾,徒留壯士扼腕。文丞相在一次戰鬥中不幸被俘。敵營中,文丞相幾次自殺殉國,卻因敵兵看守森嚴,未能成仁。敵將張弘範一再誘降文丞相,讓其寫信勸降負隅崖山的南宋名將陸秀夫、張世傑。文丞相說:“我不能孝敬父母已屬不孝,怎麼還可以勸說別人背棄父母呢?”怎奈張弘範一再勸說,文丞相道,“好吧,拿紙筆來。”張弘範一聽以為事成,只見文丞相筆酣墨飽之際,口占一絕。張弘範拿起看時,紙上赫然寫道: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張弘範業已深知,文天祥心如磐石,不為己用。公元1279年,文丞相被押在敵軍的戰船上,親眼目睹了,宋蒙崖山海戰:陸秀夫揹負幼主蹈海殉國,張世傑遭遇颶風溺亡,海面浮屍十萬……南宋政權徹底覆滅。

對一個人最殘忍的懲罰就是讓他看著他鐘愛的人,鍾愛的事業,灰飛煙滅,而束手無策,文丞相痛心疾首。崖山戰敗後,元軍中置酒宴犒軍,張弘範說:“丞相的忠心孝義都盡到了,倘能改變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樣侍奉大元皇上,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文丞相眼淚撲簌簌地說:“國亡不能救,作為臣子,死有餘罪,怎敢懷有二心苟且偷生呢?”張弘範啞口無言。被後世譽為“宋末三傑”的陸秀夫、張世傑已然死節,文丞相被張弘範解送元大都,也就是我們今天的北京城。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千秋正氣,捨生取義

元朝皇帝忽必烈汗,問蒙漢官員,誰是當世最傑出的文臣。官員們回稟,“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於是忽必烈汗下令務必勸降文天祥,南宋的降臣也希望勸降文天祥,以為自己的叛國行為遮羞。一時間各色人等遊說不絕,可是文丞相只有一句答話,“亡國之臣,但就速死!”

利誘無效之後,文丞相被關到了土牢。文丞相在《正氣歌》序裡自述了自己的處境,大意是說,土牢狹小殘破,不蔽風雨,蟲鼠蛇蟻橫行,各種病痛侵害著他的身體,空氣汙濁不堪,而他卻能學孟子“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寫就正義凜然的《正氣歌》,所謂“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所謂“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所謂“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元朝廷讓已經投降的宋恭帝、謝太皇太后去土牢勸降文丞相,文丞相跪迎叩首,連連泣聲道:“臣不能保大宋,致使陛下今日,深愧。聖駕請回,聖駕請回!”

太皇太后道:“我和皇帝業已降元,卿家為誰堅守?”丞相道:“為南國的父老百姓,為山川的養育之恩。”宋恭帝失聲痛哭,祖孫倆汗顏而去。

公元1283年初,忽必烈汗再次召見文天祥,收監四年,此時的文丞相已經形銷骨立,不成人形。他向忽必烈汗作揖之後,便將身體背了過去。忽必烈汗自覺無趣,訕訕道:“先生何求?”丞相答道:“願賜之一死足矣!”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忽必烈汗感其忠義,不忍加害,於是想放他去做道士。而已經降元的南宋宰相留夢炎上書道:“文天祥是江南士人領袖,威望甚高,如果放了他,他一定會招募兵馬,再次起兵。”於是,忽必烈汗下令斬殺文天祥於大都柴市。

公元1283年元月九日,由於長期囚困,文丞相已經喪失了方向感,他問了劊子手“哪裡是南方?”,文丞相整理冠帶,向其手所指的方向,展身下拜,然後說了一句:“吾事畢矣!”從容就義。

文丞相身後,家人在衣帶中發現了丞相的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在這個疫病流毒的孟春,處處吟唱著“正氣歌”,我想起了文天祥

正氣參天地,忠義書汗青。而今,距文天祥就義,已有七百三十七年。而今,囚禁文天祥的土牢,已成了“文丞相祠”,受千秋尚饗。而今,港珠澳大橋橫跨零丁洋,後人不必再有“零丁”之嘆。而今,一場疫病正流毒於我衣冠文物燦若丹霞的中華大地。而今,一批批醫護工作者,白衣逆行,奔赴防疫前線,不顧個人安危踐行著“仁至義盡,庶幾無愧”的錚錚誓言。

中華民族,是有英雄的民族,是崇拜英雄的民族,是敢於做英雄的民族。“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而今,中華大地,處處吟唱著一首《正氣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