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寶寶不舒服,總是“鯉魚打挺”?原來是家長犯的錯

小寶已經2個月大了,作為新手媽媽的曉曉既開心又害怕,因為小寶讓她品嚐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可最近這一個半月,

小寶看著都不太高興的樣子,小拳頭緊握,小肚子鼓鼓的,還總是“鯉魚打挺”似的不停扭動。

寶寶不舒服,總是“鯉魚打挺”?原來是家長犯的錯

一家人帶著小寶看了醫生,家裡也經常給他拍拍,可他還是不舒服,小嘴經常緊閉,眉頭緊鎖,一家人的心情和小寶一樣焦慮。經過朋友介紹,曉曉帶著小寶來到了浙江綠城心血管病醫院小兒推拿科陳琴醫生的診間。陳琴醫生髮現:寶寶的肚子鼓得像個硬硬的氣球,因為有臍疝,肚臍異常突出,手一碰上肚子,小寶就哭鬧得厲害,偶爾體位改變還會溢奶,小寶的舌體中部還分佈著厚厚的舌苔,足見有了積食症狀。

孩子哭就給奶,惡性循環導致了嬰兒腸脹氣

陳醫生開始瞭解曉曉的母乳餵養史,發現了問題所在——餵母乳間隔時間比較短,導致了嬰兒腸脹氣。原來只要小寶哭了,不管什麼原因,家裡人都把小寶給曉曉,讓她餵母乳,本來一兩個小時左右喂一次,但因為小寶不舒服,哭鬧的間隔變短,餵奶次數增加。

以此惡性循環,孩子哭就給奶,給奶就肚子脹,肚子脹就哭,哭了又給奶。還有夜間用奶瓶餵母乳的時候,小寶哭鬧,吃的也比較急,從而吸入了大量的空氣導致了腹部不適。小寶夜間的睡眠質量差,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會醒過來難受的哭鬧,平時還經常溢奶吐奶。

寶寶不舒服,總是“鯉魚打挺”?原來是家長犯的錯

聽了這餵養史後,陳醫生連連搖頭,頻繁餵奶不可取,可以適當拉長餵奶時間,不要吃得過飽。每次孩子哭鬧也不一定是餓了,要試著瞭解孩子的脾性,看看是不是別的表現,比如說拉了、哪裡癢了等等。

小寶經過三次左右的推拿,肚子變軟了,還經常邊推拿邊放幾個很響的屁,小寶自己每次還特別享受的“哼唧哼唧”,似乎在學講話,家長欣喜地和陳醫生分享,小寶回家後不打挺了,而且胃口也好起來,晚上睡覺香香。一個半月的不舒服終於消停了!

嬰兒腸脹氣多發於3個月以內寶寶

腸脹氣是由於多種原因引起的,胃腸道不通暢或梗阻引起胃腸道的氣體不能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氣體集聚於胃腸道就會有脹氣感,常伴有噁心、噯氣、打嗝、腹脹、腹痛、肛門排氣增多等症狀。嬰兒腸脹氣多發生於小月齡寶寶,一般三個月以內常見。

嬰兒表現的比較明顯的特徵一般是:

1、寶寶的小肚子脹脹的

2、放臭屁比較多

3、臉部漲紅,哭鬧

4、排便次數比較多,呈較稀的泡沫狀

5、握緊拳頭

6、雙腿向腹部蜷縮,或者類似“角弓反張”的打挺狀

家長們不要以為腸脹氣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其實大部分時候是因為我們的家長給予了錯誤的餵養造成的,這個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小兒發生腸脹氣的原因主要有餵奶太急、餵奶太頻繁或過飽、餵奶姿勢不對、沒有及時拍嗝、肚子受涼等,新手爸爸媽媽要引起注意。

寶寶不舒服,總是“鯉魚打挺”?原來是家長犯的錯

陳琴醫生解釋:腸脹氣算不算是病,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如果寶寶生病了,例如:呼吸道感染、腸炎或便秘,也容易導致胃腸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甚至影響食慾和睡眠,嚴重影響生長髮育的。若有這些症狀出現,那麼就應該讓醫生加以治療。

如何預防?

1、當寶寶哭的時候很容易脹氣,爸爸媽媽應該多給予安慰,或是擁抱他,通過調整他的情緒來避免脹氣的加重程度。

2、不要讓寶寶餓得太久或者間隔太短餵奶。寶寶餓的時間太長,吸吮時就會過於急促而吞入大量的空氣。間隔時間太短也會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造成積食,引起胃腸不適。所以要按時按需給寶寶餵奶,並且在餵食後促使寶寶適當排氣。

3、多給寶寶的腹部進行按摩,這樣有助於腸胃蠕動和氣體排出,以改善消化吸收的情況。

4、餵奶時,應當注意讓奶水充滿奶瓶嘴的前端,不要有斜面,以免讓寶寶吸入空氣。

5、新手媽媽暫時停止食用容易在消化道內發酵併產生氣體的食物,例如;甘薯、甜瓜等。


記者:王欣

通訊員:程丹丹

審核:主編老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