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探春不是和王夫人關係很好嗎,為什麼在遠嫁的時候那聲“娘”感得那麼真情,那麼揪心?

愛讀書的毛荷西


這是八七版《紅樓夢》劇中的場景,書中不是這樣描寫的,而且探春也不是去外藩和親。




【卻說趙姨娘聽見探春這事,反歡喜起來心裡說道:“我這個丫頭在家忒瞧不起我,我何從還是個娘,比他的丫頭還不濟。況且洑上水護著別人,他擋在頭裡,連環兒也不得出頭,如今老爺接了去,我倒乾淨,想著他孝敬我,不能夠了,只願他像迎丫頭似的,我也稱稱願。”跑到探春處道喜:姑娘,你是要高飛的人了,就是我有七分不好,也有三分的好,總不要去了把我拋腦勺子後頭。】


這是書中的描述,眾所周知,後四十回是高鄂續寫。這一段描述確實顯得不倫不類,不合人情,那趙姨娘雖然顛三倒四,但親閨女遠嫁,也絕不會咒她像迎春一樣不得善終!

八七版《紅樓夢》改編是依照前八十回伏筆而來。那南安太妃是早就看中喜歡探春的,賈母生日宴上,前來賀壽的南安太妃是拉著探春的手讚不絕口,如果不是藩王要和親,探春有可能是給他的兒子南安郡王做妃。

劇中把南安太妃刻畫的很可惡,南安郡王出征時被藩王活捉,釋放他的條件是公主或者郡主和親。朝中的公主郡主誰願意嫁蠻荒之地,南安太妃自己有女兒,可她捨不得嫁自己的女兒,她決定認一個義女!

南安太妃首先想到的就是探春:

①探春才貌出眾,出身公侯世家。一嫁過去品貌才學,那藩王肯定喜歡,即使將來知道是義女,探春公侯小姐也不掉價。

②賈府家道已經衰落,無力抗拒南安王府,賈家已經得罪不起王族。

③探春是庶出的小姐,那麼正經太太王夫人,就不會極力反對,畢竟不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肉。

所以劇中探春遠嫁真正傷心之人,就趙姨娘和她的環兄弟,寶玉和賈母雖也傷感,但也只是傷離別。那個南安太妃想到探春會換回自己的兒子,難抑心頭歡喜,喜形於色,全然不顧人家骨肉分離。

探春專門去向趙姨娘辭行,八七版改編的雖然更合乎人性,但劇中探春的那一聲“娘“,似乎也太矯情!因為探春從未叫過她娘,況且按照禮數她就是姨娘,探春不可能因遠嫁就突然改口,不合禮法不說,也不合探春性格!而且京中習俗,都是叫媽,沒有喊孃的。書中的賈環也是叫趙姨娘為 媽。


尋桂子


在賈府探春是一個很受關注的姑娘,因為探春的出色,也因為探春的身份。探春是賈政的女兒,賈府的三小姐,雖然一直都在賈母身邊長大,但是探春的生母卻是趙姨娘,這是探春永遠都沒有辦法改變的事實。這個庶出的身份給探春帶來了很多障礙,所以探春並不能夠在明面上對趙姨娘很熱絡,甚至很多時候還要為了避嫌刻意疏遠。

因為王夫人是探春名義上的母親,探春對她很是尊敬,可是到底有幾分情誼就很難說了,可是對趙姨娘探春看似冷漠無情卻處處都在為趙姨娘解決問題,探春對趙姨娘感情到底如何其實從她將要遠嫁時喊出了一句“娘”就足以表達所有。探春從來沒有忘記過她是趙姨娘的女兒,在她心中趙姨娘才是她的母親。

第一,探春和王夫人的關係很好卻並沒有多麼深厚的感情

探春和王夫人的關係在《紅樓夢》中是可以看得出來還是很不錯的,以為探春從小就在王夫人身邊長大,而且禮教規矩都告訴探春王夫人是嫡母,她想要在賈府得到一席清淨的地方,她必須要對王夫人尊敬有佳。

探春時常都會去向王夫人請安問候。按理探春、黛玉等姑娘都是要跟著賈母在一處吃飯的,可是王夫人吃齋的時節,探春和寶釵就陪著王夫人吃飯。王夫人是探春的嫡母,探春對她必須尊敬。

探春幫過王夫人一次。因為賈赦要強娶鴛鴦,賈母動氣罵王夫人,眾人無一人敢為王夫人辯駁,但是探春主動為王夫人說話。

這正用著女孩兒之時——迎春老實,惜春小——因此,探春窗外聽了一聽,便走進來,陪笑向賈母道:“這事與太太什麼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嬸子如何知道?”

探春幫著王夫人也是幫著自己,後來王熙鳳生病,王夫人便讓探春和李紈、寶釵一起管家。探春也暫時有了當家做主的機會,這一時間雖然短暫,但是足以鍛鍊探春的能力和樹立探春的威望。

探春和王夫人的關係更多的是規矩上的禮貌和客氣,並無多少真情實意在裡邊。

第二,探春遠嫁時所喊的“娘”是趙姨娘,她所有的真情在這一瞬間爆發

探春看似冷酷無情,只認王夫人做母親、王子騰做舅舅,對趙姨娘和舅舅趙國基毫無親情可言,但這是探春當家時不得不做的事情。

探春管家是王夫人親自認命,眾人巴不得找到探春的錯處,趙姨娘此時當著眾人的面來同探春胡鬧,探春要是答允那麼不僅難回王夫人的託付而且也無法再約束下人們,所以探春當時之舉也是被逼無奈。

這裡探春氣的和尤氏李紈說:“這麼大年紀,行出來的事總不叫人敬伏。這是什麼意思,值得吵一吵,並不留體統,耳朵又軟,心裡又沒有計算。這又是那起沒臉面的奴才們的調停,作弄出個呆人替他們出氣。”越想越氣,因命人查是誰調唆的。

探春對趙姨娘的好都化於平日點滴的小事裡。趙姨娘和小戲子們打架,探春知道立即來勸走她,不僅為她開脫還暗自調查真兇,以免趙姨娘下次再被別人當槍使。

因為身份和規矩,探春不能光明正大和趙姨娘走的近,但是探春的心裡一直想著她。按照探春的脾氣,如果不想趙姨娘經常來打擾她,探春完全有辦法做到,可是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耐不過就是割捨不下這一份親情。

探春對趙姨娘的愛最直接也最明顯的表達就是她被迫和親遠嫁的時候,她第一次毫無顧忌的叫了趙姨娘“孃親”。也許此生都不能再見了,探春對趙姨娘的愛也無法再抑制,趙姨娘也抱著探春大哭。探春遠嫁最傷心的人也是她,眾人都看到探春遠嫁的好處,只有她知道探春內心的傷。

探春的一聲“孃親”證明了她心裡最愛的人還是趙姨娘,不管她如何不好,她都是她最愛的母親。

第三,探春心中最愛的母親一直都是趙姨娘而非王夫人

王夫人對探春也並非真心疼愛不過是面上的情分罷了,可是趙姨娘雖然時常給探春添麻煩,但是她卻是最疼探春的人。母女連心,不管以前有過什麼矛盾,但是她們都是至親的人。

怡紅院有個小丫頭春燕,她的媽媽也是在怡紅院鬧了一場又一場,還不分青紅皂白的打了、罵了春燕好幾回,可是春燕從來都沒有嫌棄母親,反而在寶玉要攆走她的時候為她求情,後來也同她講道理,讓她不要再惹事,只要好好在怡紅院當差,將來都會很好的。她的媽媽經歷了很多事也長了見識,答應以後都聽春燕的。

其實她們這一對母女不就是探春和趙姨娘的翻版嗎?春燕都不會嫌棄她的母親,探春又如何會真的討厭趙姨娘。“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在探春心裡,趙姨娘一直都是她心中最愛的母親。

總之,探春是一個很重情重義的姑娘,她對王夫人有母親的尊重,因為是王夫人扶養她成人,可是她心中也不會忘記給了生命的趙姨娘。她對王夫人的感情不是假的,只是沒有趙姨娘的深厚。探春遠嫁王夫人並無悲慼,反而覺得臉上有光,只有趙姨娘一直都在哭泣,她知道遠嫁最苦的只有探春,可是她的卑微讓她對此事無能為力,可是她依舊捨不得探春。正是因為王夫人和趙姨娘對探春不同的態度,才會讓探春心中依舊把趙姨娘當做最愛的母親。



小說紅樓


探春遠嫁時喊的那聲“娘”,是她自出孃胎以來唯一喊的一聲,而且是這輩子唯一的一聲,所以情真意切,痛徹心肺。

在封建禮教的那個時代,根據禮法規定,所有侍妾生的孩子都是正夫人的孩子,所以探春只能認王夫人這個嫡母為母親。

她自己雖然是庶出,不如嫡出高貴,受重視,但是也是賈府裡的正經主子。

而生她的趙姨娘,從禮法上來看只是賈府裡的奴才。不管生多少個孩子,仍然是奴才,地位永遠都是那麼低賤。

探春是個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子,才能果敢不讓鬚眉,耐何身為女兒身,受到種種約束。

她親王夫人,遠趙姨娘既是禮法的要求,也是她保護自己的一種不得已。

因為,王夫人特別討厭她的生母趙姨娘,探春與王夫人外貌似親密的關係,所以她事事以王夫人為尊,並且在關鍵時刻替她出頭。

比如,大老爺強娶鴛鴦事發,老太太一怒之下連王夫人一起罵的時候。所有人都嚇得不敢言語,只有探春敢於出面提醒老太太,大伯子娶小妾怎麼可能會知會弟媳婦。

既替王夫人解了難堪,也表了忠心。

其次,趙姨娘本人智商情商均有欠缺,在賈府裡自己把自己整的盡人嫌棄。探春出於自保或者面子,都只能遠離趙姨娘。

趙姨娘因為探春的冷淡,絕情,對她也有很多的怨言。

但到底是母子連心,在探春不得已遠嫁,今生再也有機會再見的時候,兩人還是入下心裡所有的芥蒂,母女相認,抱頭痛哭。


茶心淺酌


這個是《紅樓夢》電視劇裡出於人性化的設計,只能說演員演技很精湛,一聲“娘”讓多少觀眾瞬間淚下。

但可惜,對不起,《紅樓夢》原著裡面可沒有這麼感人的情節。

相反,高鶚續寫的趙姨娘那句:

“我這個女兒眼裡也沒我這個娘...有她擋在頭裡,連環兒也不能出頭。只願她跟迎丫頭似的,我也趁願趁願..”

雖然高鶚續寫的文本,很多年都不曾再去翻閱,但是趙姨娘這幾句至寒至冷的話,卻還隱約記得。

天下至親之人,莫過母親。但不幸的是,惡毒狹隘的母親偶爾也有之,趙姨娘絕對是其中一個。

探春性格精明能幹,一生都在努力改變庶出的身份。

她因為喜歡外面市面上的新奇雅緻的小玩意兒,就拿綾羅給寶玉做了雙鞋。

趙姨娘心裡就不痛快,說:

正經環兄弟鞋瘩拉襪瘩拉的沒看見,倒給別人做鞋

氣得探春說:

這話是昏聵到了什麼程度?怎麼我是該做鞋的人?...

足見,探春和趙姨娘,日常生活裡矛盾重重。思想境界等各方面,也完全不是一個層次。正如探春自己說的:

我只認得老爺太太...

而在探春理家這一回裡,母女二人更是第一次在眾人面前公然起了衝突。

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死了,按舊例只得葬銀二十兩。趙姨娘胡攪蠻纏硬要與襲人一樣,得四十兩葬銀。母女倆為此事,第一次起了爭執。

爭執中,探春氣得說:

你們見過誰家的小姐拉扯奴才。

又說:

何曾見過一個好人,需要人拉扯的

這些話直接戳了趙姨娘的肺。然後罵探春:

你放心,這也沒有使姑娘的錢。

又說:

我還指望你以後額外看顧趙家,如今沒有羽毛,先忘了根本。

這一頓罵,氣得探春臉白喉噎。

別說是候門千金重尊嚴。

就是我們這些平凡人家,母女間若把話說到如此尖刻涼薄的地步,日後要修補也是有一定困難的。

而在文本內這次爭吵後,不久迎春即出嫁,探春亦有官媒來相看。

在這短短時間內,一對久已離心離德的母女,就能迅速恢復到世間上至親母女的親切感狀態中,竊以為不太現實。

且探春的高格局,目光之久遠與才華出眾,與趙姨娘之陰暗鄙陋的見識,完全是天壤之別。

所以,即使是母女,心胸格局若差太多,除了血脈親情的約束之外,真的很難產生太多依戀的感覺。

如果說,探春的遠嫁能為國家,為家族,為賈環趙姨娘等帶來巨大的利益,我想唯利是圖的趙姨娘,絕不可能出現電視劇裡那種溫暖的場景。



而王夫人呢?平時雖然也看重探春,但畢竟不是自己十月懷胎所生。

而且,連親生女兒元春的婚事,她都無法掌控,更不必庶女探春了。

只能說賈府的千金們,看著金尊玉貴,實際上都是一群雖是有可能要為家族利益,付出一生幸福的珍貴代價的薄命女兒們。

所以,探春自己一句話說得令人十分心酸:

我一個女兒家,自己還鬧得沒人疼,沒人顧,哪裡還有好處給人家。

曹氏一向以淡墨寫深情,以平常言語寫出人生至重的悲哀。

做為一個人,尤其還是一個女人,我們所期望的不就是有人顧惜,有人疼愛麼?

但可憐的探春,生命裡有父有母,有兄有弟,卻唯獨沒有疼愛她的人,確實是薄命司裡一佳人。


書燈幽見


看過幾遍紅樓,雖然不能如數家珍,不過我個人認為探春跟王夫人的關係,其實只是表面上的好而已。

大家族裡嫡庶有別,差距甚大

探春身為女子,是有一定價值的,長大以後可以聯姻,為兄弟鋪路,王夫人樂意養著她來展現自己的菩薩心腸。你看看她的弟弟賈環,跟個野孩子差不多,平時也就只能跟那些下人一起玩。因為他是男子,是能夠繼承一部分家業的,甚至威脅寶玉的地位。也因此受到了王夫人王熙鳳的打壓,早早地見識了人情冷暖,越發不求上進,也無人教養他。

探春面上孝順王夫人,實則不得不為

她的母親是姨娘,等同奴才,甚至比不上主子跟前的丫鬟。探春的心氣高,是有些看不起自己的親孃,甚至怕別人的閒話,所以來往甚少,表面上更是不敢親近。此舉更多的是為了博得王夫人的信任,委以重任,後面也得到了機會整改大觀園,雖然為時已晚。

假使探春事親孃至孝,教養弟弟賈環,王夫人絕對會產生危機感的,不可能扮演親親母女,這個人物形象就會變成了庶女在嫡母手下討生活。

《紅樓夢》中說她“才自清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若為嫡女,風采無人可擋。

探春對趙姨娘、賈環的感情

對趙姨娘,一方面恨其出身卑微,然而無法改變;另一方面又怨其蠢笨,被人利用。對賈環,怒其不爭,不求上進,還經常傻傻被人挑唆。其實他還是心疼自己的娘和弟弟的。《紅樓夢》第四十四回出現的茉莉粉與平民常用的薔薇硝類似,被寶玉房中的芳官拿了一半給賈環,去送給彩雲,後來發現不是薔薇硝,雙雙勾起爭端。探春得知後,先喝住芳官等人,自己帶趙姨娘離開現場,好言勸慰,事後便命人查是誰調唆的,足見她對自己親孃和弟弟是有感情的。

只是閨閣女子,能力有限,除了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其他也顧不上。

所以遠嫁之時,心裡苦啊,那一聲呼喚情真意切。飽含痛苦無奈與憂心,因為從此相見無期而痛苦,因為無法再照拂自己的親孃弟弟而無奈,因為對於親孃和弟弟的前路未卜而心憂!


以上為頭條號“晴空莽莽”的回答,頭條App搜索關注“晴空莽莽 ”與您分享更多文學、詩詞、歷史趣聞。


晴空莽莽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著沒有這一段,反而又探春遠嫁,趙姨娘毫不傷心反而來打秋風。

電視劇裡面,紅學家認為高鶚寫的不是曹雪芹原意,將原著改了,就多了一聲媽。

其實,曹雪芹也未必不會像高鶚那麼寫。

我們知道,曹雪芹的紅樓夢其實就是自傳。

曹雪芹應該吃過趙姨娘和賈環不少虧,對他們母子非常痛恨。

其實說來說去,趙姨娘並沒有什麼惡行。所謂用邪術還賈寶玉,都是無稽之談,哪裡有什麼邪術。

除此以外,趙姨娘也沒有害過人。

至於賈環,唯一的罪行是將燭臺推倒燙傷了賈寶玉的臉。然而這未必是故意,想來賈環也沒有膽量當著王夫人、王熙鳳的面想要燙瞎賈寶玉。

看看之前賈環見到王熙鳳的樣子,簡直就像見到活閻王一樣。

至於賈環將金釧兒投井事情告訴賈政,導致賈寶玉被毒打。說起來,賈寶玉因為和金釧兒調情,導致後者自殺,本來就是很大的罪行,難道還不許人說嗎?被打真的是活該。

況且,同男妓蔣雨涵交往又是怎麼回事?忠順王府因此仇恨賈府,也是賈寶玉惹來的禍。

至於探春選擇巴結王夫人、賈寶玉,疏遠親媽趙姨娘和親弟弟賈環,未必是真心。

只是在賈府這種人吃人的地方,探春如果不這麼做,恐怕也會像趙姨娘一樣被人踩在腳下,連芳官這種小丫鬟都敢打趙姨娘。

探春選擇巴結王夫人目的是自保,果然也獲得了一些權力,一度成為當家人。

平時探春和賈寶玉關係很好,不惜花費巨大精力做鞋給他,日常也很親切。

但大家注意,王熙鳳主政時,賈寶玉的丫鬟犯了什麼錯,平兒他們都私下維護,怕賈寶玉面子上不好看。

而探春上臺以後,第一件事就是處罰賈寶玉的丫鬟,也就是做筏子,給別人看看她的厲害。

如果探春真心和賈寶玉好,是不可能這麼做的。以她的心機比平兒厲害多了,難道不知道這些?

另外,趙姨娘被芳官等小丫頭打了以後,探春表面上裝作不生氣,淡然處置。

其實內心是極其惱火的,畢竟打的是她親媽,等於不給她面子。

所以,探春私下去查訪是誰教唆趙姨娘去自取羞辱。另外,隨後芳官被趕出賈府,也未必不是探春之前曾經對王夫人說過這件事。

另外,趙姨娘對探春未必沒有真感情。

大家注意,探春剛剛主政,給了趙姨娘弟弟的喪葬銀子還不如襲人,趙姨娘就來找探春哭訴。這倒不是趙姨娘來討要銀子,而是覺得親生兒女也不把自己當回事,感到心酸,所以一直是哭著來的。

大家注意,趙姨娘其實也是比較潑辣的,全書只哭了這麼一次。說明什麼?她對女兒探春還是很有感情的,為了探春的行為感到傷心。

其實,還是這句話,如果探春不這麼做,她就會和趙姨娘一樣,被人家拿捏的不成人形。

大家注意,一晚賈政和趙姨娘說了一些閒話,其中說了幾句賈寶玉的名字。然而,當晚趙姨娘的貼身丫鬟,就能跑到賈寶玉那裡密報。可見,這個丫鬟就是王夫人派過去監視趙姨娘的。

大家看看,這都搞成什麼樣子了?這是一家人還是敵人?這麼搞過分不過分。

用毛主席的話來說:紅樓夢的階級鬥爭可激烈呢,搞出好幾條人命。


薩沙


探春是政賈和趙姨娘所生的庶女。她和王夫人的關係真的好嗎?我看未必吧。

小說中,王夫心真心惦記的只有他的寶貝賈寶玉。她的長媳李紈和孫子賈蘭她未見她有多少關心之處。所以李紈小氣,拼命攢錢。所以賈蘭低調,紅樓大宴小宴,他的身影很少出現。

探春,一個庶女。她在王夫人眼中身份只會更低,更不重要。探春看起來和王夫人關係很好,是她拼命站隊王夫人的結果。

為此,她對寶玉友愛,給寶玉做鞋,並未同樣給親弟弟賈環。

正經兄弟,鞋搭拉襪搭拉的沒人看的見,且作這些東西!”為此,她不認自己親舅舅,拿自己故去親舅舅的賞銀立威,顯示自己的公正,守禮。
探春看時,兩個家裡的賞過皆二十兩,兩個外頭的皆賞過四十兩。外還有兩個外頭的,一個賞過一百兩,一個賞過六十兩。這兩筆底下皆有原故:一個是隔省遷父母之柩,外賞六十兩;一個是現買葬地,外賞二十兩。探春便遞與李紈看了。探春便說:‘給他二十兩銀子。

為此,她生母趙姨娘對她不滿。

探春都獨自承受。換來王夫人“表面”上對她的高看。因鳳姐兒病了,她同李紈,薛寶釵開始一段時間的理家。探春是認真的。她全身心投入了理家中。可是,她的理家能力在王夫人眼中也並不重要,她只是王夫人在與賈母掙寶玉妻子是誰的“鬥爭”中的一顆小棋子。李紈和探春都是這場”演出“的配角,主角是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寶釵。

在王人人來看,和庶女的關係重要嗎?根本不重要。真的關心探春,愛護探春她沒有那顆愛心。也沒有那個想法。為了權力,利益,一個庶女算什麼?親生的女兒賈元春一樣被送進宮。難道王夫人不知道入宮的女兒道路會有多難走嗎?

在賈府裡,真情是最缺的東西。賈赦會為5000兩銀子把迎春“賣”給孫紹祖。同理,賈探春嫁到“粵東”去和親王夫人哪裡會真在乎。不過是自己討厭的趙姨娘的女兒出嫁。她會一如往日,對南安太妃禮數週全,款待賓客。而賈府又會熱鬧幾天,風光一陣......這才是王夫人關心的。

而探春呢?她不過就是個小女孩。她渴望愛,她也想有人心疼她。一嫁入“粵東”這輩子就回不來了,她的心會有多疼。可她連個訴苦的地方都沒有。那一聲娘,是她所有的牽掛呀......

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孃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薇薇polly


看懂人物性格及語言,首先要了解這個人物的家世背景、身處環境、性格心態,才能對其有更準確更深入的分析,而且要站在當事人的立場,體會其五臟六腑的情緒意識,不帶主觀臆斷和評判,設身處地的揣摩“自身”。

譬如趙姨娘:榮國府二老爺賈政之妾,三爺賈環和三姑娘賈探春之生母。這是她的客觀身份地位,在踩低捧高的世家賈府內,註定是得不了多少好的。

《紅樓夢》第25回說道:“馬道婆因見炕上堆著些零碎綢緞灣角,趙姨娘正粘鞋呢。馬道婆道:"可是我正沒了鞋面子了。趙奶奶你有零碎緞子,不拘什麼顏色的, 弄一雙鞋面給我。"趙姨娘聽說,便嘆口氣說道:"你瞧瞧那裡頭,還有那一塊是成樣的? 成了樣的東西,也不能到我手裡來!有的沒的都在這裡,你不嫌,就挑兩塊子去。"賈府是何等鐘鳴鼎食之家,綾羅綢緞、金樽玉器數不勝數,可就連一塊布,分到趙姨娘手裡時,竟然是不像樣的零碎,可知,趙姨娘在府裡過得並不如意,至少物資供應上是被看人下菜碟的。

再來,趙姨娘本身愚笨,女兒探春就曾說過她:“耳朵又軟,心裡又沒有算計,”被底下奴才們挑唆著“辱親女”爭閒氣,讓當時管家的探春難做。若探春真心惡絕親孃,就不會在此時對眾人說這話,她自己受了委屈,但卻在替她娘分辨,說是被奸人使壞才故此一鬧,並非有意為之。

賈府裡沒人把趙姨娘當回事,不僅是因為她身份的卑微,也是自身不上道的緣故。但探春明白,理規教俗下,她是賈政正室——王夫人的孩子,但血肉之親卻是趙姨娘。所以被迫遠嫁時,我們並無看到有關王夫人對此過多關愛的隻言片語,反倒是趙姨娘泣涕漣漣。

這聲“娘”是情感的釋放,也是對逼迫的吶喊。


極致研習社


生離死別最能體現一些東西。

王夫人可沒有趙姨娘哭的兇。

探春和王夫人關係好,但不是真母女關係。一個好的主母對待妾室女兒本該如此,妾室女兒其實就是養在正室膝下。就像王夫人和探春。

看看書,真的覺得探春跟王夫人像母女?

探春也並非真正的厭憎趙姨娘。是因為探春在王夫人膝下長大,學的是正室的體派,在她看來,趙姨娘的妾室作風她其實是很不恥的。趙姨娘做的很多事情讓她丟了體派,失了面子。

她也並非說是真正的不認那個娘,她是被趙姨娘做的事兒氣惱了。

就是因為她還當趙姨娘跟她是一家人,姨娘所有不好的事情也關乎到她自己,她生氣。

如果真的不認這個娘了,幹嘛生氣?幹嘛哭?她趙姨娘做的事情與她探春有何干系?

最後那麼撕心是因為母女真情啊!

風箏斷了線,放風箏的人肯定心痛。

哎,奴去也,莫牽連。


文染墨冢


探春和王夫人之間更多的是彼此尊重,關係只能說是正常的庶女和嫡母。而趙姨娘再不堪,也是自己的母親

。真正到涉及探春的利益的時候,趙姨娘和探春就像天下平凡的母女一樣,曾經的不堪,都在那一刻被忘記了。探春遠嫁是她們都難以承受的事實,她們對彼此的情義在這一刻被激發。

探春與王夫人的關係

探春和王夫人的關係,在平時看來,似乎是非常要好的。探春願意在賈母面前為王夫人解圍,而王夫人也願意讓探春一個庶女參與管家大事。但事實上,拋去身份上的差距,她們兩人的關係就好比普通朋友

,平時我們可以互惠互利,你給我臉面,我也給你臉面,相安無事。但是真有大事的時候,兩人也可以立刻斷的乾乾淨。

探春與王夫人的身份上一個是嫡母,一個是庶女,王夫人只有元春唯一的女兒,兩人之間沒有利益衝突,更何況探春能力強,為人謹慎,會做人,能夠幫助王夫人,所以王夫人當然願意對探春好一些,有來有往。

探春與趙姨娘

趙姨娘在《紅樓夢》裡是真噁心人,她的行為做派和山野村婦沒什麼兩樣,連帶她教出來的兒子,也是不忍直視,不成氣候。平時探春也很是看不上自己生母的做派,但同時也很無奈。在這種環境下,探春的性格也更加謹小慎微,堅強獨立。可是,堅強是被環境逼迫出來的,沒有人能永遠堅強。

當得知自己要遠嫁他鄉的時候,探春看上去相對平靜。但事實上,她的心裡一定有著自己的無奈與辛酸

。再看看她人的反應對比。平時趙姨娘顯得很不分場合的眼淚卻是一片真情難以自抑。趙姨娘真正打動了探春,觸到了探春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探春她剋制了太久,千言萬語盡在一句“娘”上。從此,再沒有一個不堪的母親,一個真正的母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