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何秦檜敢陷害岳飛卻不敢動韓世忠?

L60


韓世忠出生於陝西省綏德縣,字良臣,是兩宋之際有勇有謀的大將軍。他出身寒門,18歲應徵入軍,因其謀略過人又英勇善戰,不久便被提拔,在後來的大小戰役中為宋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一生為官清廉正直,剛正不阿,不肯攀附奸臣秦檜,在金國一再的挑釁下,血氣方剛的韓世忠和岳飛同為主戰派,與岳飛是至交好友。

韓世忠在早期的時候鎮壓方臘有功,後來主要在河北地區指揮抗金戰役。由於其英勇過人,有一次韓世忠帶領宋軍攻打西夏的一座城池,進攻多次都無功而返,韓世忠把心一橫,直接一個人爬上城牆,直奔敵軍將領而去,在敵軍還沒反應過來之時,他就將敵軍將領的首級扔出了城牆之外。

敵方軍心大亂,城下的宋軍大受鼓舞,一路拿下了這久攻不下的城池。西夏丟了城池之後,派了西夏王峰監軍駙馬率領軍隊反擊,人數之眾讓許多宋軍有了懼怕之心,士氣一度低靡。

韓世忠見此情形,思量再三,招募了幾個士兵和他一起組成了敢死隊,在敵人還沒扎穩陣營的時候直接突襲了進去,面對突然而來的宋軍,大夏軍隊一時慌亂不已。韓世忠採取速戰速決的方法直接找到了主帥營帳,一刀解決了監軍駙馬,西夏軍一看此情形,軍心大亂,四散潰逃。從此,韓世忠的名字就成了西夏軍隊的夢魘。

靖康之變,宋徽宗和宋欽宗父子被金兵所擄,隨後康王趙構繼位,定都南京,史稱宋高宗。趙構生性綿軟,只想偏安一隅。金兵一路南下,宋軍節節敗退,最後把宋高宗趕到了海上。韓世忠和岳飛等主戰派的將領,力挽狂瀾,最終擊退金兵,南宋才得以退守江南。趙構從海上回到杭州之後,為了安撫民心,罷免了主和派的宰相汪伯彥,並任朱勝非為相。

同年,武官苗傅、劉正彥聯合發動兵變反抗朝廷,逼高宗退位,擁立他三歲的兒子為帝,想挾天子以令諸侯。韓世忠得知消息緊急回京救駕,救出高宗趙構後,一舉拿下了宮中的奸細,中軍統制吳湛。將他與其他叛將一起問斬。

宮廷內亂之後,韓世忠救駕有功,從此深的高宗信任,以至於後來秦檜也不敢動他。 1130年鎮守金兀朮揮軍南下,韓世忠利用金兵不通水性又不熟悉地形的缺點,率領4000精兵將金兀朮十萬大軍困在了黃天蕩,黃天蕩就好像一處死衚衕,只進不出,裡邊沒有任何突破口。金兀朮要看自己的十萬大軍就要餓死在這“死衚衕”裡不由焦急萬分,多次與韓世忠議和都被他拒絕,韓世忠鐵了心要活捉金兀朮。

後來一個北宋奸細向他獻策,黃天蕩有一天年久失修的河道,若能挖通便可逃出生天。金兀朮隨即命人一夜挖通了淤塞的河道,從水路進了秦淮河,本以為可以萬事大吉,不想途徑牛頭山時恰好遇到了岳飛,面對岳飛不要命的打法,金兀朮不得不退回黃天蕩。後來,又有一個奸細獻策,用火箭引燃宋軍的船帆,在宋軍大亂之時可趁機突圍。後來,在這一計策的幫助下果然得以逃脫,卻是狼狽逃竄。

宋高宗主和,後來開始秘密處置主戰派的武將,一方面,韓世忠比岳飛心思更加縝密,另一方面,對宋高宗有救命之恩,即使宋高宗迫於輿論的壓力也不會輕易動韓世忠。所以秦檜雖然也看他不順眼,但是也只能做點小動作。


舊時樓臺月


韓世忠比岳飛聰明的多。

一,功勞大。韓世忠從北宋末年擒方臘開始,苗劉兵變救高宗,黃天蕩大戰。是早期真正南宋的中流砥柱。單單論功勞,韓世忠才是中興四將中的第一人。

二,與高宗關係好。老韓與高宗有過命交情。而趙構是個很念舊的人。所以秦檜非常明白,動誰也不能動韓世忠。所謂的秦檜準備害韓世忠 是岳飛提前通知韓世忠乃小說情節。歷史上韓世忠從來沒有失去信任。秦檜也非常聰明,知道韓世忠絕對不是自己能惹的。

三,雄厚的關係實力。韓世忠三個兒子都是高官。有戶部尚書,有光祿大夫,自己是樞密使。而且他和張俊是兒女親家。老韓兒子娶了張俊女兒,張俊兒子娶了老韓女兒。兩個家族已經成了生死聯盟。這在南宋初年是一股龐大的勢力。

所以秦檜非常清楚老韓的能力。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動老韓。

還有,殺岳飛是因為岳飛主戰,這一條只是靠不住的。

當時主戰派很多,比如文官主戰派領袖是張浚。武將主戰派是韓世忠和張俊。而張浚和張俊兩個文武主戰派領袖,不約而同的一起參與了岳飛案。就是要至岳飛於死地。

岳飛案其實更像是主戰派的內訌。


滿樓314


不是不敢動,而是不能動也動不了。沒有宋高宗的默許,秦檜誰也動不了。

岳飛之死,並非秦檜一手造成,再說他也沒有這個本事。宋高宗在“莫須有”案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岳飛同時觸碰了秦檜與宋高宗兩人的根本利益。

岳飛是對金主戰派的代表之一,而秦檜則是主張議和的主要代表。對於岳飛一開始的主戰提議,宋高宗是支持的,但這一提關係到秦檜等人的權勢能否長久。

如果支持主戰,則秦檜日後相位不保,甚至還會丟掉性命。但遺憾的是,宋高宗的支持並沒有持續太久,岳飛在主戰的同時,提出了要將“二聖”迎接回朝。

這一提議,直接觸碰到了宋高宗的皇權,這是歷朝歷代都很忌諱的事情。在這種特定的情形下,秦檜與宋高宗一拍即合,兩人有了共同的一個敵人——岳飛。

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在1142年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與長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一起被殺害。岳飛的死,與他極低的政治敏銳度有著很大的關係。

而同為主戰派的韓世忠,其政治嗅覺要比岳飛高多了。韓世忠在主戰的同時,還屢次上書宋高宗,大罵秦檜的投降策略。對秦檜來說,韓世忠要比岳飛可恨。

韓世忠也曾阻止過秦檜的議和進程,秦檜最想除掉的人就是韓世忠。在岳飛等人被害的前一年,秦檜曾唆使他人誣告韓世忠,最終在岳飛的幫助下化險為夷。

在宋高宗和秦檜的打壓下,主戰的韓世忠、岳飛、張俊等將領被調離軍中。三人均到樞密院任職,韓世忠任樞密使,岳飛任樞密副使。幾個月後,岳飛被害。

同樣是秦檜眼中刺的韓世忠,為何能避免重蹈岳飛的覆轍?原因有三點。

其一,韓世忠及夫人玉對宋高宗有救命之恩。

建炎三年(1129年),南宋將領苗傅、劉正彥發動兵變,逼迫宋高宗讓位給兒子。最終韓世忠及梁紅玉平定了叛亂,解救了宋高宗,韓世忠也成為高宗心腹。

宋高宗日後多次提起韓世忠的護駕之功,這是韓世忠的一個“免死金牌”。

其二,韓世忠沒有碰觸到宋高宗的核心利益。

韓世忠有著敏銳的政治頭腦,他知道作為臣子,那些話能說,那些話不能說。韓世忠在主戰的同時,雖然也曾抨擊過秦檜的投降策略,但他從來不涉及皇權。

因此,高宗對他很放心,平叛後韓世忠被封為左軍都統制。而岳飛則不同,他不僅要迎回二聖,還參與了立儲之爭,他在得罪秦檜的同時,觸動了高宗皇權。

其三,韓世忠看清形勢作出急流勇退的決定。

在岳飛被害後,抗金形勢急轉直下,韓世忠在秦檜一黨的攻擊下,早已心灰意冷。於是向高宗請求辭去樞密使,告老還鄉。高宗允許後,韓世忠以公爵致仕。

韓世忠晚年,完全不問朝政及軍中之事,時常閉門謝客,從來不見昔日的部下。高宗對韓世忠的表現甚是欣慰,層多次邀其到宮中飲宴,秦檜一黨只能作罷。

秦檜之所以會害岳飛,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就是金兀朮提出要想議和,前提就是殺掉岳飛。再加上岳飛不識時務的舉動,使得宋高宗產生殺意。

而對於韓世忠,秦檜也曾動過,但由於高宗沒有發話,最終作罷。韓世忠本人也恪守臣子本分,未做僭越之事,再加上他放棄兵權急流勇退,才得以保全性命。


野史也是史


宋朝重文輕武,以文制武,這是宋朝的國策。同時苗劉兵變的發生和淮西兵變的發生使南宋高宗和文官集團從新實習以文制武的國策消奪武將兵權。

一、歷史背景分析。

唐末藩鎮割據,五代十國王侯將相本無種,城頭變幻大王旗,武人亂過。苗劉兵變差點要了宋高宗的命。南明軍閥割據,一敗塗地。

二、國策分析。

宋、明以文治武,收武將兵權,武將打仗不統兵,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宋高宗趙構在岳飛不聽指揮,手握重兵、利用張憲岳雲親信遙控岳家軍,武將干預立儲。宋高宗建立南宋的過程一方面是對抗金國追擊,另一方面,要利用各種手段收攏改編瓦解打擊各地方割據軍閥勢力,第三要,面對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

三皇帝因素分析。

皇帝沒有時間和能力辨別每個武將的忠奸,不能等到叛亂髮生採取措施,那樣糾錯成本太大,在你具備叛亂勢力前,予以消滅,在你表現出不臣之行時予以殲滅。這也是一個成熟政治家必背素質。

四、.時局因素。

宋金經過十餘年戰爭,南宋逐漸強大,金國很難消滅南宋,兩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武將的作用降低。

五、.岳飛因素分析。

兩宋之際,靖康恥,漢人地區內憂外患,隨著北宋滅亡,國家控制的禁軍主力被消滅殆盡,趙構建立南宋後,收攏地方武裝,逐漸在風雨飄搖中建立起南宋。岳飛及岳家軍是這一時期成長起重要力量。逐漸成為一隻擁有3萬騎兵十餘萬步兵的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在這一過程中,岳飛得到因戰功多次受到宋高宗的獎勵與提拔。

六、岳飛及岳家軍的強大。

任何一個皇帝和朝代都要削奪兵權的。劉光世、張俊、韓世忠測底的交了兵權,保了性命,享受了榮華富貴。

岳飛貪戀兵權,把兵權暗地裡交給張憲,朝廷無法有效管理岳家軍。部分史料張憲妄圖逼迫皇帝還兵權於岳飛成為壓死岳飛最後一棵稻草。據一些史料專家分析,張憲寫給岳飛的書信是岳飛謀反的證據,但已經銷燬,所以秦檜說“莫須有”,這個不需要有,不需要找到了。

七、岳飛作為武將干預皇帝立儲。觸犯皇家大忌。作為武將多次不聽皇帝詔令。

經過長達十五年的宋金戰爭進入了相持階段,皇帝和朝廷和士大夫階層主和,岳飛貪戀兵權且主戰,不執行皇帝朝廷退兵命令。

宋朝以文制武的國策保障了政權的穩定,使宋朝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唯一延續三百多年的朝代。避免了唐以來的藩鎮割據的局面出現。


人生如夢zhhw


首先,這個問題是不成立的。秦檜並不是不敢動韓世忠,而是韓世忠躲過了那一劫。

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陷害,而韓世忠躲過了,岳飛卻躲不過呢?

(南宋中興四將,韓世忠,岳飛,劉光世,張俊)

一、國家政策

終宋一朝,重文輕武,甚至達到了抑武的地步。

我們知道宋太祖趙匡胤就是武將,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取了後周天下建立了宋朝。

立國後,將一切大權收歸中央,“杯酒釋兵權”就是其中著名的典故。以文立國,以文治國。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長官,地位居於武官之上。對於軍隊將帥,常年“輪戍”,“軍無常帥,帥無常軍”,將軍今年帶這個部隊,明年可能就帶那個部隊去了。

而宋代的皇帝,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很好的遵循了太祖制定下來的規矩。

二、當時環境

紹興十一年,也就是1141年,金國攻宋乏力,見暫時無法滅掉南宋,便準備和南宋議和。南宋朝廷就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武將。無論是真正能打的韓世忠和岳飛,還是名不太副實的張俊。而韓世忠的部隊和岳家軍幾乎都只聽命於這兩個主帥,進一步犯了朝廷大忌。

這三人當時就被調離部隊,來到了都城臨安,在樞密院任職,表面為升官,實則剝奪軍權,控制在皇帝眼前。

三、處事原則

這三個人裡,處事圓滑,八面玲瓏的張俊首先看出了皇帝的真實目的,於是不僅交出了所有的兵權,並向皇帝表示自己願意配合,幫助謀害其他兩位將領。

於是,被害目標轉向了韓世忠。張俊還跑到岳飛那兒,挑唆岳飛和他一起陷害韓世忠,並瓜分他的部隊,遭到岳飛義正言辭的拒絕。張俊本是岳飛的老上司,一開始很看重岳飛,並不斷提拔他,但是張俊本人心胸狹隘,在之前岳飛本就得罪過張俊,這次被拒絕之後,張俊自當是更加懷恨在心。

得到消息後,岳飛立馬通知了韓世忠,大致意思就是“皇帝要對你下手了”,韓世忠知悉後,就世故多了,他面見皇帝交出所有權利求免死,並且在西湖邊的宅子裡整天和一群儒生混在一起,絕口不談軍事,拒絕任何老部下的拜謁。皇帝見如此情形,又念及當年“苗劉兵變”,韓世忠的關鍵救駕,就放了韓世忠一馬。

而岳飛,還在為皇帝12道金牌召他回來,喪失大好形勢而窩火。

四、岳飛失去“人和”

01 皇帝想殺岳飛

皇帝想殺岳飛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過的宋朝統治者懼怕武將專權,還因為皇帝知道岳飛的能力,而岳飛成天嚷嚷著要“恢復中原,迎回二聖”

02 秦檜要殺岳飛

秦檜是主和派的核心人物,他當時已經是南宋的丞相,位極人臣,他想保持住這半壁江山,保住他的地位,就只有繼續發揮他的才能,而他的才能便是在議和的談判桌上。

那岳飛的才能就是在戰場上,如果北伐成功,那光環都將彰顯在岳飛那裡。我們經常說秦檜吾國吾民。但在秦檜看來,岳飛的北伐同樣是“誤國誤民”,這就是一個針尖對麥芒,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問題。

03 張俊要殺岳飛

前面提到過張俊心胸狹隘,和岳飛有矛盾在先,這次為了保命,還為了能表現一把,積極的公報私仇。

04 金國人要殺岳飛

南宋國內包括皇帝在內的主和派佔據上風,要議和,金國人其實也想議和,就趁機提要求,表示議和可以,但前提條件就是將鐵桿抗金的岳飛先殺掉!

結語

在當時南宋國內整體環境都對主戰派不利,甚至皇帝已經動了殺心的情況下,韓世忠和張俊等都知圓滑變通,該放的放,該忍的忍,唯獨岳飛依然耿直的秉持他的志向,不肯折腰甚至是不知道“折腰”。

戰國時代,廉頗和藺相如的“將相和”膾炙人口,如今皇帝,丞相,同僚,敵國都要殺岳飛,岳飛自然是難逃一死!但也正因如此,後人才會永世推崇這位“精忠報國”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


史海浮沉假行僧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宋高宗趙構下達了命令:“岳飛特賜死”!

一代名將岳飛,血染風波亭,享年39歲。

至死,他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很多人說岳飛之死是由於秦檜的陷害,但引人注意的是與岳飛同一時代的武將韓世忠,他比起岳飛的得罪秦檜,實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那以秦檜睚眥必報的性格,為什麼他敢陷害岳飛,卻獨獨不敢動韓世忠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陷害岳飛迎合了宋高宗趙構的心意,而動韓世忠則為宋高宗所不容。

功高震主,這句話無論在哪個封建時代都是有絕對道理的!

尤其是武將,一旦武將擁兵自重,那麼對於朝廷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威脅。

像楚平王容不下伍子胥,明太祖幾欲殺盡開國大將一樣,岳飛的手握兵權,功高震主之於宋高宗來說也是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他一直說要迎回“二聖”,這些使得宋高宗不得不除之而後快。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岳飛的志氣是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迎回“二聖”。

可是,別忘了,“二聖”是誰?那是宋高宗的父親和兄長,宋徽宗,宋欽宗。真把他們迎回來了,那趙構怎麼辦,他又該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

若不是“二聖”被俘,這皇帝的寶座也輪不到他頭上,現在岳飛你要把“二聖”迎回來,那是宋高宗斷斷所不能容的。

後來,雖然“二聖”一死一老,不足為懼,但宋高宗已經無心再戰,而岳飛手握兵權,統領著屬於自己的“岳家軍”,一心北伐,宋高宗十二道金牌才召回了他。

今天,我們讀《宋史》當然明白岳飛是為了抗金,收取大好河山,其心可敬。

可於宋高宗而言呢,在那個時代,一個大將在外手握重兵,你用金牌宣召,他還不回來,下了一道,二道……直到十二道,換你是皇帝你會怎麼想,還能容得下他嗎?

所以宋高宗早有殺岳飛之心,而秦檜不過是迎其意,替他擔了謀害忠良的千古罵名,他又何樂而不為呢?所以秦檜敢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

而韓世忠則不同,韓世忠有擁立之功,趙構從康王到稱帝,擁立他登基的主要將領裡就有韓世忠。

1129年發生了苗劉兵變,宋高宗不幸被挾持,受盡折磨。是韓世忠親自率軍擊敗了叛軍,讓宋高宗轉危為安。

所以,他雖是武將也有高功,可是宋高宗不僅沒有和他生出嫌隙,還很信任他依靠他,所以又怎麼會允許秦檜陷害他呢。

故而,在秦檜第一次試圖陷害他,欲借韓世忠部下犯事而指責於他的時候,韓世忠只是當面跟宋高宗解釋了一下,宋高宗便指責秦檜聽信謠言,讓他不可多生事端。

由此可見,宋高宗對韓世忠頗為信任,極力保他。那麼秦檜以後自然也就不敢動他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宋高宗想要加罪於岳飛,所以秦檜才敢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岳飛。宋高宗不想加罪於韓世忠,所以秦檜便不敢動韓世忠。

正像文徵明說的:“笑區區,一秦檜何為,逢其(宋高宗)欲”。

這就是秦檜之所以敢陷害岳飛,而不敢動韓世忠的原因。


白話歷史君


秦檜是先對韓世忠下的手,他想和岳飛幹掉韓世忠,岳飛不同意並向韓世忠通報了情況,結果是韓世忠跑到宋高宗那哭訴了一場。趙構對這位曾經救駕有功的將領好感多於惡感,便示意秦檜住手。接著秦檜就把黑手伸向岳飛。岳飛的軍事才能高於韓世忠,政治智慧遠遜於韓世忠。他的不貪財,不納妾的作風令趙構心有餘悸。最終秦檜和趙構達成統一的意見,那就是幹掉岳飛,肢解岳家軍。本來秦檜只想殺岳飛一人,岳雲、張憲判徒刑,可是上報到趙構那是裁決的結果卻是:“岳飛特賜死!岳雲、張憲俱按軍法處斬,命楊沂中監刑”。你看看,趙構和岳飛的政治積怨有多深啊!


四野後人論歷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南宋初期名將輩出,其中威望最高的是岳飛和韓世忠兩人,這兩人剛正不阿,一心為國並堅決反對秦國為首的投降派的賣國行徑,秦檜對這兩人是恨之入骨,多次給他們下套,最終秦檜將岳飛陷害至,韓世忠平安無事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韓世忠跟岳飛兩人均為宋軍大將,這兩人真正跟秦檜交流比較多的韓世忠,韓世忠經常上書給宋高宗,對秦檜的賣國行為是不斷進行平叛,並勸誡宋高宗要小心秦檜,秦檜的行為會害到整個南宋,並且上書外還派出人馬暗中偷襲金國使者,破壞秦檜的賣國行徑,這樣說起來應該死的是韓世忠而不是岳飛。

秦檜一直在找給韓世忠致命一擊的機會,無奈在秦檜即將成功的時候,秦檜的計謀給岳飛發現最終告知了韓世忠,韓世忠這個時候立馬跟宋高宗解釋了這件事情來龍去脈後,宋高宗並沒有責怪韓世忠,這次秦檜輸了,他就把目標更換成了岳飛,對於這個壞了他大事的岳飛,他是十分怨恨的。

秦檜動不了韓世忠還有個重要原因,韓世忠是最早擁護康王趙構的將領之一,並在宋高宗登基後,擔任了御林軍左軍統制一職,可以說宋高宗對於韓世忠還是很信任的。

最重要的是在1129年苗劉之變中,宋高宗給挾持並受到了不少苦頭,韓世忠在得知宋高宗遇到兵變後,立馬出兵平叛,最終取得勝利,可以說在這次平叛活動中他的功勞極大,正是因為韓世忠的原因要宋高宗轉危為安,並由親自抓獲苗劉二將,並將其斬殺,可以說韓世忠這次救駕行動,要宋高宗十分感動,視他為心腹,恩人,並親自賜予他“忠勇”兩字,可以說他的這種待遇是秦檜沒法可比的。

可以說宋高宗對付誰,也不會對付韓世忠,他是宋高宗最信任的大將,他說一句話等於秦檜說千句萬句話,秦檜知道其中的利弊,他決定不動韓世忠,對付岳飛。

秦檜知道宋高宗主張北伐是形式所迫,趙構繼位初期,南宋政權十分不穩定,他之所以能成為皇帝就是大家希望他可以穩定局勢,進行北伐,這個時候他為了穩定皇位,必須北伐,他就重用岳飛。

宋高宗和岳飛互相信任,可以說是他們早期宋軍可以接連獲勝的法寶之一,隨著時間推進,宋軍不斷獲勝,金國已經失去了滅亡南宋的可能性,趙構本身就沒打算收復北方的土地,他就想做一個偏安之君,他支持北伐只是一時之需。

宋高宗本來是不打算處理岳飛,無奈宋金議和的條件,就是要處理掉岳飛,宋高宗原本就對岳飛劉光世兵權一事,立儲之事已經身心不滿,這個時候原本對岳飛不太信任的秦檜就順水推舟支持秦檜殺害岳飛。

可以看出來,秦檜之所以不敢動韓世忠,敢於殺陷害岳飛,主要是宋高宗信任韓世忠,還有就是他抓住了宋高宗想偏安一隅享樂,以及金人害怕岳飛的原因,可以說秦檜只能處理韓世忠,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利益。


莫地方


因為沒有必要啊。

在岳飛這件事上,秦檜扮演的是執行者的角色,真正想要岳飛死的,只能是趙構。

趙構擔心的,並不只是岳飛個人,他手下的岳家軍,才是趙構要對付的真正對象。

從審訊岳飛後,大理寺建議的判決和趙構的最後宣判,就可以清晰地看出。

秦檜固然同岳飛有矛盾,他也樂於見到岳飛被殺,由他把持的大理寺在審訊之後,得出了這樣的判決:

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岳雲私罪徒。

對岳雲的具體判決是:

其岳雲,合比加役流私罪斷,官減外,徒三年,追一官,罰銅二十斤入宮,勒停。

可以看到,秦檜所掌控的大理寺對岳飛張憲是判的死罪,岳雲只是判免官坐牢三年,完全夠不上死刑。

岳飛、張憲,是岳家軍的一二號人物,判他們死罪,事實上已經可以消除岳家軍潛在的威脅。

但是趙構覺得還不夠,他最後宣判:

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依秦檜的判決,岳雲本來可以不死,無奈最終決定權在趙構手中,這是他覺得還不夠保險,留著岳雲還是個威脅,所以要斬草除根。

回到韓世忠,韓世忠其實比岳飛更不鳥秦檜,經常跟秦檜對著幹,在岳飛被捕後,滿朝文武噤若寒蟬,韓世忠卻公開為岳飛鳴冤,甚至大罵秦檜,秦檜卻一根寒毛也不敢動他。

究其原因,還是趙構不想動韓世忠。秦檜是揣摩上意的高手,能看不出來嗎,趙構不想動,給秦檜幾個膽子,他也不敢私自對韓世忠動手,否則倒黴的是自己。

趙構為什麼不想動韓世忠呢,有幾個原因。

一、韓世忠拯救過趙構。

趙構即位不久,就發生了苗劉兵變,趙構一度危在旦夕,關鍵時刻,是韓世忠出兵平定了兵變,智取苗劉,解救了趙構,韓世忠有恩於趙構他世所共知。

二、韓世忠已失去了兵權。

在岳飛遇害前後,韓世忠升職了,被升為樞密使。這是個頂級官職,看上去好像是高升了,實際上,樞密使不同於在外帶兵的將領,品級是夠高了,只是手裡不再掌控軍隊,像岳飛那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況,即使韓世忠有心,也無力做到了。沒有兵權的韓世忠,還有什麼威脅呢。對趙構來說,韓世忠要罵秦檜兩句就讓他罵,秦檜不背鍋誰來背呢,只要自己高枕無憂就好。

三、韓世忠更好控制。

韓世忠雖則也是抗金名將,但他對北伐的態度沒有岳飛那麼激進,也沒有把迎回二帝掛在嘴上。眾做周知,趙構對於北伐的態度是相當曖昧的,迎回二帝,更是他的隱憂。偏偏岳飛整天喊著要北伐,戰鬥力又強,這就整的趙構相當地鬱悶。韓世忠不是如此,他沒有岳飛那麼楞,要比岳飛更圓滑一點,這讓趙構感覺更好控制。

四、韓世忠是抗金名將。

韓世忠是一名優秀的將領,又對國家立有大功。既已殺岳飛,棟樑已毀,如果再沒有韓世忠,其他將領寒心不說,萬一金人捲土重來,怕是連個統兵的元帥都沒有了,要知道,韓世忠的優勢也是進攻,而且擅長以少擊多,是金軍非常忌憚的人物。從人才這點上考慮,趙構政府也要三思而後行。


基於以上考慮,趙構沒有動韓世忠的理由,趙構不想動,秦檜自然更加不敢動。所以,韓世忠最後得以善終。


小院之觀


標題立題錯誤。1)韓世忠是抗金名將,岳飛是吹出來的抗金名將,岳飛抗金故事多是其貪官汙吏的孫子岳珂杜撰,把其他抗金名將如劉錡、楊沂中、王彥、牛皋等人的戰績和抗金戰略思想移嫁到岳飛身上,實屬無恥下作!2)秦檜沒有陷害岳飛。收4大將兵權是朝廷的政策,岳飛抗旨對太祖不敬,涉嫌謀反,其罪當誅。這叫自作孽不可活,沒有人陷害這麼個二品官員。況且秦檜和岳飛的交集也並不多。3)秦檜執行的是朝廷收大將兵權的國策,沒有什麼敢不敢動韓世忠的說法。立題很猥瑣,提問者不學無術,內心很卑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