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高中生心理很容易受挫,應該怎麼建立自信,特別是考試成績與自己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時?

沉言軒


根本不會有付出和成績不成回報這回事。學習是唯一可以付出和成績成回報的事情。

但當我在高中的時候,我也覺得我的付出和我的成績不成回報。

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所謂的付出都是在自我感動,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複習做題,題都做不完,數學卻常常不及格。常常有再多努力也無法改變的無力感。特別挫敗。然後高考數學沒及格,到了大學沒信心了也不好好學數學,差點掛到不能畢業。直到最後一次下定決心學習,天天刷題,背公式背原理。用了一個月,微積分87,線代91。

雖然學完覺得這兩門比起高中數學簡單多了,但是比較這兩段學習的過程,才發現高中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蓋戰略上的懶惰。每次都栽倒在拋物線二元函數和其它知識點的綜合題上。那個時候就覺得好難啊,每次看到這樣的題就去看答案,看完答案覺得自己懂了,然後下次做又不會了。現在自己特別想穿越過去把懶惰的自己打一頓。

那我在大學,我是怎麼自學的呢?

首先看書,每天差不多一本看一兩章的樣子,把重要原理理解透徹,把公式背下來。實在理解不了的,去網上找搜索,有的網課老師比書講的明白。看完書刷題。把答案寫在草稿上,刷完題分難易兩種,把難的題在書上鉛筆點點標記。把難題再倒回去看對應的原理。然後獨立把題做出來。第二天早起默寫一遍公式。再做一下昨天的難題,這個時候做不出來的就比較少了,但是一有做不出來的,一定再去看一遍對應的原理和例題,然後再做。接著進行下一章。就這樣每天看新的一張和前面沒理解透徹的,然後刷這章的題和前面的難題。複習完一遍後,每天早起睡前默寫一遍全書重要公式,直到不需看就能默完。刷題時只刷難題,簡單題在腦海裡面過一下計算步驟,一週刷一次簡單題查找疏漏。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速度,避免在簡單題上浪費時間。到考試時一看所有的題都明白怎麼回事。

而高中是怎麼做的呢?1由於各種誇大錯題集的作用,而抄錯題非常浪費時間,有的這時間還不如去把原理弄明白。當初不懂,儘管抄題抄的很煩躁還是在做。2遇到不懂的題看一下答案,感覺會了,也不去深入學習,下一次繼續不會做。3每天做大量的練習題,但是從來不分難易。最喜歡做簡單的題,因為會給自己一種懂的錯覺。難題就空著,最後看答案雲裡霧裡好像會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懂)。所以看似做了很多練習題,但是是沒有知識的進步的。

高中學習內容比較多,但是總體難度不是很高。要想學習好,最重要的是,找對學習的方法,每天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用最省勁兒的方法去學習。而不是做大量的會做的練習題。應該把力氣放到自己容易做錯,甚至不會的題上才會有進步。說起這個也挺鬱悶的,我高中時其實隱隱察覺到自己每次都栽倒到一類題上,應該把它好好弄懂。假如再給我一次機會,我不會把時間花在我已經懂的題上然後不懂的去看答案。我會把會做的抄答案,省下時間去把不懂得看書吃透。

當然了,假如成績已經是數一數二,只是超不過第一名之類,當我上述胡說。因為很多時候我們的進步只能針對自己。和別人比的話的確有些人智商更高,理解快透徹,輕輕鬆鬆就能做的比你好。但我們只要能超越自己,那我們就是有變化的有進步的,美好未來也是可以期望的。


狐塗說


過來人說一點,高中那段時間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

說實話,高中是我人生中為一個目標堅持時間最長,最有效率的時光。學習的動力嘛,一句話總結,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然後又一鼓作氣…

高二,有段時間被夢想衝昏了頭腦,沒頭沒腦的學習,天天晚上看書到兩點,早上六點起床。瘋狂模式堅持了兩個月,聯考來了,結果,結果翻車了,排名還不如上次…被打擊的一蹶不振。後來自己慢慢調節過來了,想明白了,高中的知識量本來就大,要掌握的太多,想考高分必然要全面系統的提升。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打個最簡單的例子,高考就是一個拿瓢取水的過程,你是半桶水,瓢怎麼舀也裝不滿;你是滿桶水,瓢隨便都能舀滿。


伊人張翼德


先要會給自己解壓,人生之路並不是只有上大學才有出路;有文化懂人生走好自己的路就可以,對成績要求太高壓力也會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