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魯迅是中國永不褪色的一枚圖標。

他的名號被高高掛起,獨樹一幟。

如今的盛世再用魯迅似乎不太合時宜。

他的諸多著作也逐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這直接導致許多新生代質疑魯迅的風格和實力。

認為他的地位是在時代背景下被高估了的。

但我認為,魯迅沒有被高估。

他是被低估了的!

讀魯迅,你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他的特點。

文風犀利,用字尖銳。

管你是政治高官還是文壇新貴。

只要和魯迅的理念不同,那就少不了一番嘲弄。

這讓魯迅在世時,樹立了許多的"敵人"。

所以說,魯迅的筆倒下後,他就成為了被高估的人!

可是誰想過,如果魯迅不是魯迅,他該是怎樣?

沒有棄醫從文,他會溫文爾雅,會文質彬彬。

沒有戰亂,沒有民族萎靡的話。

他也可以書寫美景,書寫愛情。

相反的,他的"咄咄逼人"才是正確之舉。

是那個時代讓陽光照進來的缺口。

在眾多看不慣魯迅的人當中。

有的是同樣矜貴的文人雅士,就比如郭沫若。

不過,出於基本的修養和尊重。

許多的不和還是收斂住的。

然而,這其中還是出了一個例外。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桀驁不馴的她

她就是蘇雪林!她用半輩子罵魯迅。

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蘇雪林是誰,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她1897年出生浙江。

和她後半生的倔強相同。

她的這份堅持的態度從小就有體現。

作為文人,蘇雪林的運氣不算好。

不僅家中不是書香世家,而且長輩還很頑固。

她的父母都不認可女子讀書的新潮流,過於傳統。

而蘇雪林和這種"傳統"格格不入。

她很有主見,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一定要入學!

父母拗不過她的脾氣,也只能依她了。

蘇雪林得到了機會,自然是牢牢抓住。

她很用功,天資也聰穎。

之後更是考上了女子師範學院,開啟了新視野。

蘇雪林是個不折不扣的有遠見的女性。

這不可否認。

而後1921年,她還曾遠洋留學法國。

學成後,又進入了中國的教育界,展露頭角。

她的一些散文和小說集也逐漸發表。

讓她的名字被更多的人知曉。

蘇雪林很優秀,坐擁大批的文學粉絲。

按道理說,混跡文壇的人都當對魯迅持有敬佩的心理。

為什麼蘇雪林會大罵魯迅呢?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握手事件

其實,在蘇雪林和魯迅沒有正式見面之前。

她和我們大多數一樣,都對魯迅表示尊重。

1928年7月,蘇雪林第一次見到魯迅。

她是文壇的新角色,作品也大獲好評。

魯迅作為她的前輩,第一次見面她的心中或許也是忐忑的。

所以當走在魯迅面前時,就伸手錶示友好了。

可是讓人漸變尷尬的事情是。

魯迅沒有和蘇雪林握手,只是象徵性的點點頭!

這讓原本有些驕傲的蘇雪林受到了刺激。

魯迅的態度也被她不斷的放大。

總之,就因為這件事,矛盾的種子就埋下了。

當然,這也是大家不解的一種猜測。

蘇雪林為何要和魯迅作對,原因還有待考究。

魯迅在世期間,她到沒有表現得很明顯。

直到魯迅去世,那些不滿才得以發洩。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大家都在為魯迅的病逝哀傷惋惜之時。

蘇雪林卻寫下句子,嘲諷大家的"大驚小怪"。

還發表了一篇名為《致蔡孑民先生論魯迅書》的文章。

嚴重抗議了魯迅的生前以及葬禮!

顯然,這樣赤裸裸的攻擊引起了軒然大波。

也成為了蘇雪林的"成名之戰"。

更加瞠目結舌的是,蘇雪林並沒有就此結束。

相反,那成為了她罵魯迅的開端。

之後的半輩子,她都在和魯迅較量!

如果說,蘇雪林記恨魯迅真的是因為握手這件小事。

她也不可謂不小心眼了。

當然她的這份坦然和大無畏,也可以說是桀驁不馴了。

聯繫起她的求學路,她也是位有色彩鮮活的女性。

這樣的女性,足夠發光發彩吸引別人。

那麼,為何要說她不願意為丈夫做一碗湯?

離婚後還孤獨的死去呢?

只能說,她和丈夫張寶齡的結合。

一開始就是錯誤的!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失敗的婚姻

張寶齡從西方留學歸來,是個文化人。

不過他的性格和蘇雪林想象中的大相庭徑。

張寶齡骨子裡還是舊社會的大男子主義。

他和蘇雪林的父母一樣,喜歡傳統的女子。

在家中相夫教子的是最好。

而蘇雪林不可能成為他心中的那個完美妻子。

她愛文字不愛廚房,愛鋼筆不愛鍋鏟。

如果一切從頭開始,他們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那兩類人。

所以結婚後,爭吵接踵而來。

有一次張寶齡說,希望蘇雪林可以為他做一碗湯。

卻遭到了蘇雪林明確的拒絕。

她對自己的人生有很清晰的規劃。

蘇雪林認為,就算自己的文章不夠出眾。

她用半輩子罵魯迅,卻不願為丈夫做一碗湯,離婚後在孤獨中逝去

那她也絕對不會是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那種舊式女人。

所以和張寶齡搭檔生活的日子中。

她從來沒有下廚過。

她和張寶齡的結局顯而易見。

爭吵不休之後就是離婚。

他們分開之後,蘇雪林沒有再婚。

她獨自一人去了臺灣發展事業。

不過晚年的時候卻患上了眼疾。

沒有親人在身邊照顧,當年蘇雪林差點就失明瞭。

蘇雪林過得不如意,至少她是孤單的。

從她批判魯迅的文章就可以看出。

她太過悲愴並且寂寞。

然而,寂寞的人越是和寂寞合得來。

蘇雪林一個人的生活持續了很久。

她長壽,一直活到了102歲才去世。

這對於她來說,不知是好事還壞事!

以往的那些恩恩怨怨已成過眼煙雲。

再多的仇恨和怨恨都成為了他們人生閱歷的一筆。

這些故事還流傳在歷史上。

我想不是讓我們看一場熱鬧。

是希望我們能夠記住,以往還有文人在鬥爭著。

這兩個人都是值得我們記住的。

最後,還是想說,魯迅沒有被高估。

任何一個人,都值得被高估。

你怎知這份高估,會不會成為現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