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文/史事春秋

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烽火戲諸侯”是很著名的一個歷史典故,說的是周幽王為博愛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戲弄諸侯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司馬遷《史記·周本紀第四》這一章中有詳細記載,看上去像是史實。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烽火戲諸侯

不過,也有學者反駁說“烽火戲諸侯”純是扯淡,是後世文人死抱著“紅顏禍水”的陰暗心理,將西周滅亡嫁禍於一個女人而臆想出來的野史,完全不靠譜。

那麼究竟有沒有這段歷史,這個典故到底是真是假呢?讓我們先從兩位主角的人生說起吧。

褒姒的傳奇身世

讀司馬遷的《史記》,我們能發現裡面有不少神仙鬼怪的傳說。褒姒的身世就非常神奇而魔幻,要從夏朝第14代帝王孔甲說起。

孔甲繼位時夏朝已經開始走向衰落。孔甲並不是一個能擔負治理國家之責的君王,而是個喜歡方術又迷信鬼神的貪玩之人。他曾經讓一個叫做劉累的人給他養過兩條龍,還吃龍肉做的肉醬上了癮。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孔甲雕像

吃龍肉的事過去沒多久,就又有兩條龍來找孔甲了。這次來的是兩條神龍,它們落在夏王的宮殿之上,衝著宮裡的人說,我們是褒國的兩個先君。這個褒國值得一說,它位於今天的陝西漢中地區,背靠秦嶺,面朝四川盆地,氣候溼潤、物產豐富,是個四季如春的諸侯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諸侯小國是大禹的兒子有褒氏,也是夏朝第一位帝王啟的兄弟的封地。

孔甲一聽這是兩條會說話的龍,也不知道這兩條龍跑他這裡來幹神馬來了,心裡直打鼓。孔甲知道不管是殺掉還是放掉肯定都不吉利,就命人反覆占卜,看看怎麼應對才吉利。

最終占卜結果是,要想吉利就得把這兩條龍的唾液收藏起來(這個神話傳說也真是挺扯淡,很像鄉野農夫隨便編造的,被司馬遷寫進了《史記》)。

於是孔甲趕快命人擺設好祭壇、寫好禱告上天的文書,恭恭敬敬向兩條龍祈禱。這麼一番折騰之後,兩條龍留下一灘唾液就飛走了。孔甲於是命人找了個上好的木匣子把唾液給收藏起來。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商湯伐夏

孔甲之後四代,帝位傳到了夏桀手裡。夏桀殘暴無道,很快被商湯所滅,木匣子就傳給了商朝。後來,商紂王滅亡之後,木匣子又傳到了周朝。這木匣子傳來傳去好像成了傳國玉璽似的,也挺神奇的。木匣子輾轉流傳幾百年,一直沒有人打開過。昏庸殘暴的周厲王不信邪,非要打開木匣子看一看。

木匣子一打開,龍的唾液就流出來了。唾液流淌到了宮殿的地上,怎麼擦都擦不乾淨。不知道又聽了誰的餿主意,周厲王讓人找來一群赤身裸體的女人圍著那灘唾液大聲喊叫,唾液就神奇地變成了一隻黑色蜥蜴,然後爬去了周厲王的後宮。

後宮裡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宮女(六七歲就做宮女,周厲王也真是沒人性啊),不小心碰了一下那隻黑色的大蜥蜴。這一碰就為小宮女懷孕埋下了伏筆。幾年後,長大成人的小宮女懷孕了。沒有結婚,也沒有過男人,就懷孕了,這很神奇很讓人恐懼。宮女生下孩子,就偷偷抱出宮去扔掉了。

褒姒出生的時候,周厲王已經不在人世,在位的是周厲王的兒子周宣王。

宣王在位時民間傳唱一個童謠說:“山桑做的弓,箕木做的箭囊,用來滅掉周”。宣王聽到了這首歌,也聽說有一對夫妻正在賣山桑做的弓和箕木做的箭囊,就命人抓捕這對夫妻。

這對夫妻就趕快逃命,逃命途中撿到了恰好被宮女拋棄的嬰兒。夫妻兩人帶著嬰兒逃到了褒國。也就是說嬰兒在褒國長大,後來起名褒姒。當然了,褒姒的出生跟褒國二君化作的龍密切相關,多少也算褒國國君之後了。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褒姒

這褒姒從小長就得聰明可愛,長大後更是嬌媚動人,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是褒國人所皆知的大美女。

周幽王的身世

《史記·周本紀第四》記載,周朝始祖為農業專家后稷。別看后稷喜歡種地,整天在田地裡鋤草澆地啥的像個老農,實際上他的出身不簡單。他和堯都是帝嚳的兒子,同父異母而已,他是大哥。而帝嚳是黃帝重孫,也就是說后稷是黃帝的玄孫。如此說來,周朝諸王都是黃帝的後代。因為擅長搞農業,后稷先後被堯帝和舜帝任命為相當於今天農業部長的官職,管理農業並廣泛傳播農業技術。

后稷家族世代與土地打交道,家風淳樸、品德高尚。經過數代人的努力,后稷家族終於在西伯這一代興旺起來。西伯死後諡號周文王,他的兒子周武王滅掉商紂正式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西周從武王算起到幽王結束一共12位天子。初期,周文王的弟弟周公姬旦,以周王朝大局為重,以個人榮辱得失為輕,宵衣旰食、夙夜在公,竭力輔佐武王和成王,歷經武王、成王、康王三代天子勵精圖治、砥礪前行,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以至整個社會呈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理想狀態,正如《史記》所言“刑錯四十年不用”。這一時期史稱“成康之治”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周穆王

第4位天子周昭王在位時,周朝王道有所衰落,但國力還不差,到第5位天子周穆王繼位的時候,政治上更為衰敗。

周穆王痛恨文武之治遭到廢棄,痛下決心採取一系列措施恢復王道統治,軍事上打擊犬戎,政治上修訂實施完備的刑法《呂刑》,一面安撫百姓,一面嚴肅法紀。在周穆王帶領下,西周達到鼎盛時期,此後的第6位周共王、第7位周懿王、第8位周孝王、第9位周夷王都沒有多大作為。周穆王多情浪漫喜歡遠遊,且在位時間長,高壽,像極了清朝的乾隆。其後的四位帝王則與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在作為上頗相似,也就是沒啥作為。

第10位周厲王亂作為,西周開始走下坡路。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周厲王

周厲王是個昏庸無能、殘暴無德的天子,他採用濫殺的辦法來讓百姓閉嘴,“道路以目”這個成語就出自於周厲王時代。後來,周厲王被叛亂的人給趕跑了,後來死在了彘這個地方。召公和周公(此召公和周公為西周初期二位召公和周公的後代)共同輔佐朝政,並且在周厲王死後,擁立太子姬靜登上王位,即為周宣王。周宣王繼位後,召公和周公繼續輔佐,又經過一番努力,國家又興盛起來了,史稱“宣王中興”。不過周厲王實在對西周禍害不淺,這中興只是曇花一現,王位傳到周幽王手裡後,西周就離滅亡不遠了。

末代君王大都有相同的特點,就是既無治國之能,又無為君之德,愚昧頑劣、性格暴躁、貪戀酒色,說白了就是個不務正業的二流子,這樣的人做帝王,再好的江山也難保。不過,周幽王也不能說一無是處,他對感情很認真,是個痴情男。

冷美人遇痴情男

周幽王與褒姒的愛情,源於一場戰爭。大約周幽王三年,褒國得罪周朝,周朝派兵攻打褒國。

褒國人知道周幽王好色,為了自己國家不被周朝滅掉,就疏通關係把傾國傾城的褒姒獻給了周幽王。周幽王第一眼看到褒姒,就被她那那令人震撼的美給徹底征服了,從此君王不早朝。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周幽王和褒姒

很快,褒姒就給周幽王生下了兒子伯服。生下兒子後,周幽王對褒姒更是寵愛有加,對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則愈加厭惡。

最後,周幽王索性把王后和太子都給廢掉了,讓褒姒做了王后,立她的兒子伯服做太子。此時的周幽王做事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讓褒姒高興。

可偏偏褒姒她是個不愛笑的冷美人,哪怕做了王后,也還是不怎麼開口笑,這讓周幽王很痛苦又無奈,整天琢磨怎麼才能讓褒姒高興。

於是就有人出主意說,點烽火集合諸侯,那場面人山人海,肯定能讓褒姒一笑。那時,國都周邊的確設了不少烽火臺,通過點烽火和擊鼓來向諸侯傳遞調集軍隊前來援助國都的信息。調兵遣將乃國之大事,只為博美人一笑,這確實有些荒唐,不過只要褒姒高興,這對於周幽王這樣的一國之君來說又算什麼呢?一切安排妥當,周幽王就拉著褒姒的手來到的城牆上,一聲令下烽火點燃,信號迅速傳向諸侯。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

很快,看到警報信號的各路諸侯紛紛帶兵緊急馳援國都。等各路大軍彙集到周朝國都以後,大家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敵情,完全是一場鬧劇。站在城牆上的褒姒,看著城牆下上氣不接下氣、灰頭土臉的將士被耍得跟猴一樣,很滑稽,終於忍不住哈哈大笑。

美人一笑,周幽王很有成就感,激動得手舞足蹈,完全不在乎那些心裡罵孃的將士。據說此後,周幽王時不時會就搞這麼一次“狼來了”的遊戲。美人是笑了,諸侯和將士們不幹了,大家表明上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已經恨死了。

再後來,被廢掉的王后孃家申侯怨恨周幽王無情無義,就聯合繒國和犬戎等諸侯國來攻打周幽王。這回狼真的來了,周幽王命人點烽火,已經沒有人來馳援了。寡不敵眾的周幽王在驪山被他的岳父申侯幹掉了,西周由此滅亡。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犬戎攻破鎬京,弒殺周幽王

這就是司馬遷《史記》記述的“烽火戲諸侯”和西周滅亡的故事。後人把褒姒定義為“亡國妖女”。

對於“烽火戲諸侯”,錢穆先生是持不同意見的。他說,事實上不是申侯來攻打周幽王,而是周幽王帶兵討伐申侯,如果是這樣帶兵出去打仗,就不存在點烽火通知諸侯一說了,也就無所謂“烽火戲諸侯”而亡國一說了。

那麼,西周滅亡真的是因為“烽火戲諸侯”麼?

實際上,周穆王之後,西周就開始走下坡路。周厲王,也就是周幽王的爺爺在位時,西周已經再也不是一個適合百姓安居樂業的國都,周厲王貪財好利、昏庸殘暴,聽不進不同意見,對於任何議論朝政的人一律直接幹掉,導致百姓敢怒不敢言,人們道路以目。

這樣的統治,國家怎麼還能好?雖然後來有召公和周公“共和”治理周朝,並持續輔佐周宣王,搞出一箇中興盛世,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西周急轉直下的國運。

周幽王在愛情上是個痴情種,為愛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可是他畢竟愚昧昏庸。他自己不咋地,用的人更差勁。他任用能說會道貪財腐敗的的虢石父做相國,執掌朝政,遭到百姓強烈不滿。所以,西周無可扭轉的衰落和周幽王昏庸無能才是西周滅亡的根本原因,跟“烽火戲諸侯”並沒有什麼關係,讓褒姒來做背鍋俠更是可笑。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是真的嗎?

▲ 周幽王

對於“烽火戲諸侯”,稍加思考就覺得荒唐。西周時期,各路諸侯分封在全國各地方,離周王朝核心地帶沒有十萬八千里,也得有個幾百上千裡,怎麼可能點個烽火,立馬就能彙集過來?

由此說來,不管是司馬遷的《史記》中的“烽火戲諸侯”,還是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中的“擊鼓戲諸侯”,都不靠譜。

我的看法是,“烽火戲諸侯”肯定是假的,但既然有這麼一說,也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百十里地以內,點烽火也好,擊鼓也好,都能把情況快速傳遞出去,接收到信號的軍隊也能很快彙集到都城附近。所以,實際情況或許是周幽王命人點烽火,調集附近將士前來,以搏美人一笑。而且,很可能周幽王事先跟軍隊商量好,把這變成了一個遊戲。

“烽火戲將士”,以訛傳訛,最後演變成“烽火戲諸侯”。西周後期,朝廷在諸侯中已經失去威望,幾乎沒有人聽天子招呼,烽火是戲不了諸侯的。

人們向來善於把亡國的責任推卸給美豔的女人,這是一種既矛盾又病態的心理。

(參考史料:《呂氏春秋》、《史記》)


本文作者/史事春秋: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