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華安縣非遺項目傳承人羅麗珠:讓高山族服飾登上更大的舞臺

華安縣非遺項目傳承人羅麗珠:讓高山族服飾登上更大的舞臺

  羅麗珠在製作高山族服裝飾品

  15歲時,羅麗珠拜裁縫師傅學藝,從此便與縫紉機、剪刀、尺子、畫粉、針線相伴,一晃就是28年。

  在漳州服裝廠做過車工,到澳門服裝流水線當過工人,也開過服裝裁縫店,一個偶然機會,“誤打誤撞”高山族服飾製作,經過幾年琢磨,如今成為華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山族服飾製作代表性傳承人。

  “開始學做衣服時,大部分做時裝,後來做演出服。”2003年開始,羅麗珠陸陸續續承接一些舞臺裝的製作訂單。2007年夏天,當地一位舞蹈老師找到羅麗珠,因要編排一出高山族舞蹈,讓她配套製作高山族服飾。羅麗珠不負所托,做出了樣式精美、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山族服飾。從此,她與高山族服飾製作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羅麗珠的工作室裡,各色布料被有序擺放在一格格架子上,裝飾用的珠子亮片等則被歸置到一個個盒子裡。牆壁上掛著幾件做好的高山族服飾,十分精美。憑著多年製作高山族服飾的經驗,以及裁剪手藝的積澱,羅麗珠有著足夠的自信:“有時提供的圖片不是很完美,我都加以修改。做得更精緻,看起來更好。”

  高山族傳統服裝式樣有貫頭衣、交領衣、胸衣、背心、長袖上衣、裙子等,而且各族群的男女十分重視裝飾,裝飾的種類很多,有冠飾、額飾、耳飾、頸飾、胸飾、腰飾、臂飾、手飾、腳飾等。裝飾材料主要以自然物為主,頗具特點,比如貝珠、豬牙、熊牙、羽毛、獸皮、竹管、花卉等。“工序和裝飾品都多,需要手工縫上去的不少。比如貝珠、披肩、流蘇、羽毛,都得一針一線手工縫上。”

  高山族婦女服飾基本上是開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繡著精巧美麗的幾何圖案,因此製作高山族服飾十分繁複和耗時,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是常有的事,但羅麗珠說,“我有興趣就不覺得苦,演員穿了我做的衣服演出得獎,我很有成就感,再苦也值得,樂在其中。”

  “精益求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高山族服飾的製作,羅麗珠總是非常嚴格。為了製作出精美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高山族服飾,她經常利用空餘時間查閱和研究跟高山族有關的文化和資料,既遵循傳統制作,又大膽創新,形成自己獨特的高山族服飾風格。

  成為非遺項目傳承人,羅麗珠對高山族服飾製作的未來充滿希望,期待能有年輕人喜歡並學習和傳承這項手工藝,“如果有人想學,我願意教,把這項手藝傳承下去,讓高山族服飾能夠登上更大的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