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看脾胃虛?

china-xxf


有經驗的老中醫給人調理,歷來對脾胃功能非常重視。《黃帝內經•素問•平人氣象論》說:“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也有後世醫家提煉為:有胃氣者生,無脾氣則亡。很多人生病以後,經常不想吃飯,那麼吃藥的治療效果也會減半。如果能治療到想吃飯,那麼不管什麼病也就開始逐漸好轉。因此想要身體好,必須有個好的脾胃,這樣才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健康新理念,吸收是關鍵”。

中醫裡邊有句話叫“虛不受補”,很多人覺得好像很神秘,明明虛了為什麼就不能接受補呢?其實就是說的就是脾胃吸收功能不行,脾胃虛弱是導致“虛不受補”的主要原因。一些人確實也有腎虛症狀,但是今天吃這樣的補品,明天吃那樣的補品,到最後非但沒有什麼效果,可能還出現了上火現象。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因為脾胃功能不好,消化吸收較差。平時吃飯都消化不好,再吃營養滋補品,症狀反而加重。

腎藏精,而這個精又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源於父母,與生俱來,不可改變;後天之精則靠的是脾胃運化水谷精氣所化。因此,腎中精氣是否充沛,與脾胃功能好壞與否息息相關。如果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充足,就可以不斷滋養於腎,以後天補先天,就能讓腎中精氣充盈。如果脾胃虛弱,腎中精氣必然會不足,那麼就很容易腎虛腎虧,身體健康每況愈下。因此,想要健康養生,脾胃不行一切皆空。

脾胃虛弱的常見臨床表現:病程較長,洩瀉時輕時重、或時發時止,大便稀溏,色淡無臭味,夾有不消化食物殘渣,食後易瀉,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平素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慢病還需慢藥治,脾胃虛弱的人平時飲食上應該多加註意,生冷寒性食物以及過於油膩的食物都不宜多吃。食物調料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

本人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專注男性健康和食療養生,對這方面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也可以私信交流。


開心健康師


你好,脾胃虛的症狀有下列的症狀:

首先沒有食慾,吃什麼東西豆覺得不香,面色蒼白暗黃,吃多後見腹脹、大便多,形體瘦弱,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無力,渾身發睏!

建議有以上症狀的都是脾胃虛弱的症狀,脾胃虛弱不宜食生冷苦寒、辛辣燥熱等食物,也不宜食用過於滋膩、難消化的食品,應多喝湯,可以護脾胃之氣,多吃清淡食物,保持良好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