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孫權活的時間比劉備,曹操還久,為何統一不了天下?

兔牙傳說


為何沒有一統天下,除了魏蜀比他強大外就是人才,以柔勝強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如果東吳出了諸葛亮,出個司馬懿,即使不能一統三國也能做到割據一方。我的答案就是,孫權能力有限,國弱無人才出


紅色經典視頻


天時,所謂天命不在吳,不在孫權。三國時期相對來說那時的領土主權已經穩定發展了。都是有著水道渠成的大勢所趨,三國鼎立。曹操、劉備、曹丕、司馬懿,包括孫權,哪個不是雄主人傑,縱橫沙場的人物,誰想完成統一確是坐享其成的司馬炎。

地理,江南是一個繁華富足之地。先天就是培養大族貴族,繁榮文化的地方。正所謂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安定承平本來就是讓人非常滿足而腐化喪失進取之心。

人和,相對的,北方生存空間貧乏導致的激烈競爭。更容易形成強烈的侵略性和武力,所以歷史上的朝代更迭,領域的統一都是由南向北的比較多。自東向西方向來完成,東吳因長江天險而得以自保,也因此很難向北延伸發展。孫權在位時,可以是從未在江淮北部地區取得過立足之地。被公孫淵的玩弄更凸顯地理侷限和孫權的無奈。守成不足,進取有餘,以此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使孫權無法統一天下。



海哥趣說歷史故事


①正統性: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大漢丞相,有漢朝政府的名頭。劉備以獻帝皇叔自居,又有衣帶詔相托。吸引不少追隨的人。而孫權僅僅是割據江東,他繼承的是父兄的政治遺產,其父孫堅在諸侯討董時期為袁術部將,其兄在漢朝體系下僅為騎都尉和吳侯。在漢朝這個體系下,孫權所能號召和利用的政治資源無法與曹劉相比。而自立稱帝后其正統性太低,尚忠誠漢室的士子會更多的投向劉備。曹操終其一未稱帝,最高為大漢丞相和魏王。(滿分3分孫權1分劉備3分曹操2分)

②人才:曹操武有五子良將(張遼樂進徐晃于禁張郃),夏侯惇夏侯淵兄弟都是可以獨當一面的統軍人才。謀臣有荀彧,荀攸,郭嘉,程彧,賈詡後期還有司馬懿等人。劉備方面,武有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謀臣有諸葛亮龐統法正張松等。孫權武將有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以及太史慈程普黃蓋朱然等。(孫權2分劉備3分曹操3分)

③綜合實力:

章武元年(221),蜀漢僅有益州一州之地,轄郡、國12,縣118個,“有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後主劉禪的景耀六年(263)蜀漢滅亡時期,共有人口“二十八萬戶,男女口九十四萬”。其中包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

魏國有冀、兗、青、徐、豫、並、司、幽、雍、涼十州之地,轄郡、國82,縣796個。元帝曹奐景元年間(260——264),“有戶六十六萬三千四百二十三,男女口四百四十三萬二千二百二十一”。

吳國有揚、荊、交、廣四州,轄郡、國43,縣313個。大帝孫權赤烏元年(238年)有戶約520000,人口約2567000人。末帝孫皓天記年間(277——280),“有戶五十二萬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萬”。(孫權2分劉備1分曹操3分)

④君臣關係:曹操本人素有“唯才是舉”的名聲,手下將領願意為其搏殺,比如龐德抬棺死戰關羽。又如對殺了自己愛將典韋和長子曹昂的降將張繡禮遇有加。劉備對待名士名將也是禮遇有加,舉國託於諸葛亮。更是在關羽敗走麥城身死後願意傾全國之力為關羽復仇(至少旗號是打的這個。)而孫權與臣子不能君臣同心,時有猜忌。更是為了平息蜀國的怒火犧牲了呂蒙。陸遜在夷陵之戰後也被排擠陷害,憤恨離世(孫權1分劉備3分曹操3分)

孫權6分劉備10分曹操11分


煮酒論史品茗談今


都說三國時曹操得天時,孫權得地利,劉備得人和。其實不然,東漢末年時最有統一天下的是袁氏!就是袁紹和袁術!兩人四世三公,天下仲姓,劉姓第一袁姓第二!其實力潛力可見一斑!

只可惜二人都玩脫了,袁術志大才疏,袁紹雄才大略但性格有缺憾,正是勢逆則天下楷模 興順則萬事皆休!官渡之戰曹袁爭霸,袁紹敗落,由此走了下坡路,而曹操就此天地皆同力,勢不可擋,直到赤壁之敗也無損其根基,仍然虎視天下,雄心不改!北魏從始到終都是謀著天下一統的,立意就是如此!

劉備性格堅忍,百折不撓,據有漢室宗親大義(在漢朝宗親是可以坐皇位的😄)。借赤壁之戰的東風取了荊襄九郡,入主了天府之國,兵精將勇,既可以出漢中進長安,又可以出荊州進中原,虎視江東!結果被孫權偷襲折了關羽丟了荊州!但依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死後諸葛亮六處祁山就是明證!

孫權就是曹操所說的借父兄之名入住江東,生子當為孫仲謀!乃守國之主。沒什麼雄心一統天下,只想偏安一隅,更不說江東除了周瑜以外沒什麼人才,所用之才格局太小,有點小家子氣!而東漢末年時北方謀士出山定計都是衝著一統天下去的,氣魄不言而喻!

所以說曹劉本身志向就高,死後政策依然如故。而孫權本身就格局不大,再加上兵馬多為水軍,在平原戰鬥力太弱,一出江東就捱揍!而且曹劉死後他歲數也大了,更沒心思爭什麼天下了!


小院雜談


孫權為何不能統一天下?

首先很榮幸能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

孫權在位足夠長久,不僅熬死了劉備和曹操,還比熬死了曹家三代的司馬懿還要多活一年。

話說三國,孫權也能稱得上是個英雄豪傑,那麼為什麼孫權最後都已經熬到了曹家曹芳這個傀儡皇帝在位了,他還是沒能最終統一天下?

首先孫權的起點不夠高,跟其他人物相比,他的實力不夠強。孫權的接班過於突然,這導致了他跟孫策的手下默契度信任度都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所以孫權早期的時間就是用來整頓自己家的內務了,這使他也錯過了集團迅速發展的最佳時期。

當曹操已經基本統一了北方時,而孫權才只擁有了江東六郡之地。孫吳的土地看起來挺大,但是所屬孫吳土地的南方在那個時候大部分的地區還是人煙稀少,無法形成國力。

當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後,孫權也只有不完整的荊州、揚州以及邊遠的交州。而當時的曹魏就已經擁有了司隸、幽州、冀州、幷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雍州、涼州和荊州、揚州北部。

孫權他既不擁有劉備一般的正統名義,他也沒法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基本上是一個處在劣勢的人,實力不夠只能後發制人,一直在等待北方的可乘之機

而且南吳兩國也一直也不安定,從孫吳就開始兩宮內鬥,後來孫峻孫綝專權,之後由於孫皓的暴政導致了內亂不斷,政治日益腐敗。

反觀曹操,雖然曹魏一直有司馬懿這樣的一個隱患,但是在曹操、曹丕和曹叡時期司馬懿都不被重用也不敢有所行動,也是到了曹芳這一代,由於曹芳年幼,而輔佐他的曹爽軍事謀略不夠,被司馬懿給算計了才發動了政變。

所以孫權能自保就已經很不容易了,要是還去攻打蜀漢和曹魏不僅在地勢上不佔優勢,實力也確實不允許。

其次曹操和劉備都有名將輔佐,而孫權的名將逝世過早,之後也沒有人才能夠輔佐孫權。

曹操在武臣上自有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徐晃、于禁和張頜。夏侯一家不管是夏侯淵還是夏侯淳都是不可多得的領袖人物。

直到曹操去世為止,他的核心謀士、重要謀士都有接近百人,最有名的更是五大謀臣“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

而劉備更是不用說,不僅有五虎將“關張趙馬黃”,還有三顧茅廬請來的諸葛亮以及龐統、法正、張松等等。

孫權集團的周瑜、太史慈等人也都是一代名將,周瑜幫助孫策平江東,聯合劉備在赤壁打敗曹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還為孫權制定了一幅統一天下的藍圖。

太史慈一向為人正直,曾幫助孔融擊退過黃巾軍,後來跟隨孫策大展宏圖,可惜這兩人都早逝,讓東吳損失了兩位奇才。

正如諸葛亮在《絕盟好議》中所說:

“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

不是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而是他沒有這個能力。

建安十三年,孫權曾與曹操公開決裂,後來劉備稱帝之後,次月即東征孫權,孫權立馬向曹魏稱藩,這樣一來沒有了政治信用,也就失去了統一天下的機會。


史小姐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的確,題出所說的事實很多人都有此疑問,拋開這個疑問我們來用簡單的語言去總結或者評價三個人的一生偉業的表現的時候時,往往會在孫權處犯了難。有關他的事蹟關聯的記憶匱乏且詞窮。我們熟知的流傳最廣的關於孫權的一句話還是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


那麼,在曹操劉備死後的這三十年裡,在當時和曹操劉備三足鼎立的為孫權為什麼沒有據地雄起從而一統天下呢?

第一點,孫權所屬的東吳集團進攻力匱乏。不管是從《三國志》裡瞭解到的諸多事實上的大型戰役還是《三國演義》衍生出來的戰爭事件,無一例外都透露出了孫權所在一方進攻力匱乏的問題。 和劉備聯手時,孫權方防守,讓劉備進攻;與曹操聯手時,還是自己防守,讓曹操進攻。


作為政權統治者的孫權自己也深知這一點,單單憑藉自己的實力難以在大規模的戰役中佔據主動。所以他們因地制宜,以防守來提攜進攻,同時內外聯合施以戰略來改變戰局。然而當戰爭上升到更大規模或者全局性的戰爭時,自身進攻的乏力還是東吳軍隊的致命弱點,所以即使在三國後期想要北伐征戰,也是非常困難!

第二點,還是在東吳內部。我們都知道,東吳是一個由眾多士族組成的政權組合體,孫權所代表的江東士族雖然取得了東吳的實際統治權,但是軍事上並沒有取得對東吳所有軍事力量的指揮權。東吳各個士族不僅分化整個東吳集團的權力和戰鬥力,更是將東吳的朝政變得錯綜複雜。

孫權要想統一中國,必定要先取得其他士族的同意或者支持。而安撫東吳內部的權利鬥爭就已經使孫權應接不暇,更別說統一全國這種國家層面上的大事。所以,守成之君的定位其實在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第三,東吳集團的士兵多以水兵為主,陸地兵種比較少,在統一全國這種大規模地依靠陸兵的戰爭中並不佔優勢。

第四,孫權的個人問題。我們都知道劉備和曹操的江山都是自己一步一步打出來的,每一次的攻城拔寨都有自己的的親自部署和監督指揮。而孫權則不一樣,他是繼承他的父親孫堅和哥哥孫策打下的江山。這一點在個人能力上就給孫權打了一個折扣。


雖然孫權後期也擴大了東吳的版圖,但是沒有經過充分的戰爭磨鍊,孫權自身的圖霸之心遠沒有劉備曹操那般的強烈。

孫權的一生固然偉大,他割據江東成就了一番霸業。但是東吳的內外環境和孫權自身的原因註定了他的霸業只是割據,而非大一統。


小宋拾趣


自古以來,從南方想北方進行統一戰爭成功的只有兩例,朱元璋的北伐和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但他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

中國地形是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傾斜,北方征伐南方本就有地形優勢,居高臨下,以雄鷹搏兔之勢。可從南陽盆地南下襄陽,佔據長江中游順流而下直取江東。也可從蜀地以水軍順溜而下直取江南。

江南地區的割據政權北伐要吃力的多。而且三國時期,江南很多地區還屬於蠻夷之地,根本沒有開發利用,真正對江南的開發要到永嘉南渡以後。不能以現在的江南形勢去套用當時的情況。

孫權的國力根本比不了曹操,曹操控制的北方中原地區是中國歷史上傳統高度發達成熟地區,人口土地優勢明顯。孫權是無力北伐的😎。


小卒過河拉大車


在三國時期東吳作為天下三巨頭之一,不管是在前三國時期還是後三國時期,它充當的都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那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呢,東吳實力就算比不過曹魏,那也比蜀國強吧。那為何孫吳從始至終就沒展現它有過一統天下的實力呢?

其實這一切的根源都出現在孫權的性格身上,孫權的性格是什麼樣的?陳壽評其為勾踐之奇。

周瑜自赤壁之戰後威聲遠著,在東吳聲望極高,這引發了孫權的極大猜忌。再加上週瑜時時都想奪取荊州,劉備對其也極為忌憚。因此劉備乘與東吳和親之時,曾挑撥孫權說:“公謹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大,恐不為人臣耳。”當時孫權心裡想來也是深以為然的

不過當時周瑜幸運,於赤壁之戰不久就因病逝世,因此才保全了與孫權的君臣聲名。可週瑜的子侄就沒那麼好運了,因為孫權將他對周瑜的怨恨猜忌之情全算在了他們頭上。

周瑜所立功勳對東吳來講可謂功蓋一世,後來連孫權稱帝時都感嘆:“孤非周公謹,不帝也。”那他兒子不過就犯了這麼一點小小過錯,竟至於削爵奪職,如何讓人心服。

所以當時消息一傳出,舉朝譁然,諸葛瑾、張昭、顧雍等群臣聯名上書,說:“周公謹在世時,入作心腹,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催曹操於烏林,走曹仁於郢都,揚威國境,華夏是震,然瑜身沒未久,而其子淪為匹夫,益可悼傷。”

可孫權最終還是沒有饒恕周瑜的兒子,導致不久後周胤就死在貶所。唉,得天下者在於得人,觀劉備之用關張諸葛,既任之則生死與共,矢志不渝,顧能得人死力。因此劉備雖然國小民貧,卻能與曹操爭衡天下,正在於此。

而反觀孫權,危難時待周瑜如兄如父,一旦局勢稍寧則刻薄猜忌如是。為人薄情寡恩至此,欲得人死力,豈可得乎?我想這大概就是他一輩子困守江東的原因吧。


口袋歷史聽棠


孫權不能統一三國,大概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三國時期南方開發程度較差,無論是經濟、所管轄的百姓數以及城池的密集程度都不及北方。這就導致地圖上孫權佔了一大堆地盤,真實實力還是比較差的。

其次,曹魏對於孫權一直是嚴加防範。合肥,江夏長期駐紮重兵。孫權與曹魏在江淮間多次拉鋸,始終未能突破曹魏防線。

最後,孫權晚年對於繼承人問題多有反覆,完成朝政動盪,也不具備大舉北伐的條件。

綜合諸多方面因素,孫權活得久因為他比曹操和劉備歲數小很多。客觀局面上,孫吳不具備北伐曹魏的實力。




小何讀歷史


第一,孫權不擅長軍事戰爭

在當時 ,無論是曹操和劉備都是在馬上打下來的天下。曹操的軍事能力,不用說我們也知道。曹操曾經在漢中一戰中打敗了劉備,從這就能知道曹操的能力有多強了。孫權知道自己不擅長戰爭,也曾親自率兵出戰實地演練考驗自己,雖然是他親自率兵,但是結果卻是輸得一塌糊塗。孫權的每一次率兵出戰,都是帶領著一支龐大的隊伍,最少五萬,最多的時候是十萬。可是每次打仗,敵人都是以少取勝孫權,有一次更是可笑,在合肥一戰中,敵人卻以八百打敗了孫權的一萬人,最後敵人逍遙離去,卻把孫權給嚇壞了。就如孫策對孫權的評價一樣,孫權適合出謀劃策,處理內務,不適合出兵打仗。要不是同在三國時期曹操和劉備的威脅,孫權又怎會逼迫自己如此的地位?

第二就是朝廷的內部問題了

貌似是在漢末時期,對於政治建議不同,有的大臣主張向曹操俯首稱臣,而有的人卻支持戰鬥爭;對於朝廷大臣分派問題,有孫策的舊部,也有孫權的羽翼;還有大家世族之間的爭鬥。即使當時的孫權具有極高的軍事才能,都無法使內部穩定,怎麼去統一全國?

第三是正當性問題

三個陣營,就屬孫權的政權最不具有正當性了。曹操是名副其實的得到了先主的禪讓才登上正統統一魏國;劉備本來就是皇室後代,劉備登基為帝時也是打著繼承皇位的名號。就只有孫權一無所有,有人覺得孫權稱帝都是一件意外的事,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第四就是蜀、魏還沒有大勢已去呢!

即使魏國的曹操去世了,可是還有曹丕呢!曹丕也是有實力的人,還有曹操得力的助手和舊部都在,孫權怎麼可能說打就打呢?所以就算曹操去世了,孫權也打不過魏國。而蜀國這邊,劉備雖然去世,有劉禪繼位,就算劉禪這個皇帝當的比較傻,但是還有諸葛亮在後面扶持。就算在劉備死前的戰爭上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但是蜀國還是有保護自己的能力的。況且孫權個人奸詐,善變,與兩方的關係都脆弱,要在這時突擊一方,難免會被兩方夾擊而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