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馬來西亞是個怎樣的國家?

牛媽love牛牛


馬來西亞是2017年全球最佳投資國。馬來西亞是世界中等收入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國家之一。



1.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比中國的雲南省小一點,有3100萬人口、其中華人有664萬。馬來西亞2017年GDP是3098億美元,人均GDP是9659美元,屬於東南亞地區的高收入國家。馬來西亞地處熱帶地區,自然條件非常好,因此馬來西亞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飢寒交迫”的感覺。馬來西亞有53%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因此伊斯蘭教成為了馬來西亞的國教。



2.馬來西亞擁有優越的經商環境和穩健的經濟增長,成為了2017年全球最佳投資國。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勞動力成本比較低,而且政治穩定,所以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矚目,例如華為、東芝、三星、小米、索尼、LG等世界跨國大企業紛紛來到馬來西亞發展。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在2020年將吉隆坡地區的人口,從現在的600萬增加至1000萬。邀請世界上最優秀的100家企業來馬來西亞投資,吸引大量海外人才來到馬來西亞創業。



3.馬來西亞基礎設施建設完備,也是吸引更多人來到馬來西亞投資的關鍵因素。目前馬來西亞正在建設“新隆高鐵”,計劃將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連接起來,這樣的話從吉隆坡到新加坡只需90分鐘就能到達。屆時將吸引大量新加坡居民,來到物價水平相對較低的馬來西亞居住。馬來西亞也是全球退休人士療養的最佳地點之一,因為馬來西亞的氣候適宜,租金、醫療和購房費用較低。以心臟搭橋手術為例,美國花費需要13萬美元,而馬來西亞只需要花費1萬美元。馬來西亞病人檢查的體檢費僅為英國的1/5,因此馬來西亞是一個不錯的國家。


香堂風子


馬來西亞,是選舉君主制、君主立憲制和議會民主制並存的聯邦制國家,首都吉隆坡,聯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全國分為13個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馬來西亞位於東南亞,國土被南中國海分隔成東、西兩部分,即馬來半島(西馬)和加里曼丹島北部(東馬)。全國海岸線總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

吉隆坡

1957年8月31日,東姑阿都拉曼宣佈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退出)。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總理)

新首都太子城

是個多民族、多元文化國家,官方宗教雖為伊斯蘭教,但國民宗教自由權由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大馬是資本主義國家,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之一,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國家實施馬來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

布城湖

奉行獨立自主、中立、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是東盟創始國之一,已同132個國家建交,在84個國家設有110個使領館。同時,系英聯邦、不結盟運動、伊斯蘭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環印度洋聯盟等組織參與國。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


縱觀世界奇聞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第三有錢的國家,僅次於新加坡和文萊

馬來西亞地處東南亞,其領土包括東西兩部分,稱“東馬”和“西馬”。東馬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與印尼和文萊接壤。而西馬則位於馬來半島南部,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和大部分人口都位於西馬地區。(馬來西亞地圖)

馬來西亞地處熱帶地區,這裡景色優美,有許多旅遊勝地,而且旅行價格親民,目前馬來西亞是中國遊客主要的海外旅行目的地之一。

除了景色優美以外,馬來西亞當地盛產海鮮和熱帶水果,在這裡幾十塊能讓榴蓮成癮者橫躺在街頭,絕對吃撐,讓你戰都站不起來。

(馬來西亞的榴蓮絕對讓你流連)

馬來西亞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但是馬來西亞地區很早之前便出現了國家政權,在最初的時候馬來西亞地區受印度影響巨大。由於馬來西亞物產豐富,印度人將馬來半島稱之為“黃金半島”。

在印度的影響下,馬來西亞與泰國、柬埔寨、緬甸一樣,都是信奉佛教的地區。不過到公元十世紀的時候,隨著宋朝與阿拉伯人的貿易日漸頻繁,處於馬六甲海峽一側的馬來西亞地區迎來了大量的阿拉伯商人,阿拉伯人將伊斯蘭教帶入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到明朝初年時期,馬來西亞和印尼地區已經徹底的伊斯蘭化。

15世紀之後,西方殖民者開始蠶食馬來西亞,他們在這裡發現了錫礦、胡椒和各種香料。到19世紀末,馬來西亞淪為英國殖民地。

二戰後,馬來西亞的獨立呼聲越來越高。英國人在喪失對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後,也不再反對馬來西亞獨立。

1957年8月31日馬來西亞宣告成立,到1963年英國正式承認其獨立。

雖然從英國獨立,但馬來西亞最後還是留在了英聯邦內。英聯邦是英國為了維護其全球影響力而組建的英語國家組織,其成員大多曾為英國的殖民地,並奉英王為國家元首。

不過有意思的是,馬來西亞是英聯邦中少數幾個不承認英女王為元首的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其君主由: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蘇丹或拉惹輪流擔任。

(馬來西亞現任最高元首蘇丹阿都拉)

在獨立之初,馬來西亞華人佔到總人口43%。而為了保護馬來人的權益,馬來西亞議會在1965年將華人佔主導的新加坡踢出聯邦,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被迫宣佈新加坡獨立。

在新加坡獨立之後,馬來西亞華人比例銳減至1/3,並且由於華人的生育率較低,目前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已經下降到20%。

不過即便如此,馬來西亞的經濟依然是由華人控制著,在2019年的馬來西亞富豪排行榜上,前十名中華人佔了八個,其中馬來西亞首富就是著名商人郭鶴年。即便是你沒有聽說過郭鶴年,但估計你肯定聽說過香格里拉大酒店,而香格里拉酒店就是郭鶴年旗下的產業。(圖中舉杯者就是郭鶴年)

在華人的帶動下,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高居東南亞前列,人均GDP一度超過一萬美元。雖然近幾年馬來西亞經濟有所倒退,但是在2017年,馬來西亞人均GDP仍舊高達9945美元,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和文萊。

其實不止是在商業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外,大馬華人在體育界和娛樂界也是人才輩出。例如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著名影星楊紫瓊,歌手梁靜茹等等。


千佛山車神


從世行數據看,它是東盟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排”國家:2018年末人口3152萬,GDP3543億美元,貧困率僅為0.4%,預期壽命75.4歲。經濟總量列東盟第四,人均GDP第三。

地理“三合一”

馬來西亞面積33萬平方公里,由屬於半島的馬來亞(俗稱“西馬”)和屬加里曼丹島的沙撈越、沙巴(二者合稱“東馬”)組成,後者面積更大些有19.8萬平方公里。

“西馬”北、南兩面臨泰國、新加坡,“東馬”南、北交印尼、文萊,東、西兩地隔著南海,為東南亞鄰國最多的一個。向西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地理位置重要性概括為連接東南亞,溝通兩大洋。

全境地勢北高南低,內陸多山,沿海平原;河流多,森林多。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炎熱、潮溼多雨。資源豐富,礦產有錫礦最著名,油氣儲量較大。盛產橡膠、油棕、可可、胡椒和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漁業和木材產出可觀。

族群“三聚首”

馬來西亞主要有三大族群:馬來人(佔62%以上)、華人(24%)和印度人(約佔7%,多為泰米爾人),另有“三小群體”:馬來半島土著、沙撈越和沙巴土著、現代移民,第三類多為來自印尼、泰國和菲律賓等鄰國的勞工。

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國教,另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徒。

馬來語是國語,通用英語,漢語和泰米爾語使用廣泛。

歷史三大段

1、“很難準確地重建”15世紀初以前的馬來亞歷史,因為沒有宏大建築或碑銘,多數文字記錄來自中國古籍,也只涉及與中華關係或某些見聞。

2、1400年馬六甲王國建立後,馬來亞歷史逐漸清晰。15世紀,伊斯蘭教傳入,馬來人成為穆斯林。

西方殖民:1511年,葡萄牙人攻佔馬六甲城。1641年,荷蘭人從葡萄牙手中奪取馬六甲。英國於1786年佔領馬來的檳榔島,1819年,英國人萊佛士在新加坡建立基地。1824年,英國與荷蘭釐清兩國在該地區的勢力範圍,包括馬六甲的馬來亞歸英國,荷蘭控制海峽南部的蘇門答臘。1890年,英國人從文萊手中將沙撈越與沙巴奪至英屬馬來亞。1900年到二戰,由於錫礦、橡膠以及工商業不斷擴展,馬來亞一直吸引著大量移民。

3、1957年,馬來亞獨立。1963年9月,包括新加坡和北婆羅洲“兩沙”的馬來西亞誕生,它幾乎又搞成一個“三合一”:吸收新加坡和文萊加入,後者因石油利益和蘇丹地位兩大矛盾選擇放棄,新加坡兩年後含淚退出。

除了上述波折,馬來西亞獨立至今一帆風順:權力平穩轉移,未偏離“法制、自由選舉、繁榮的商業經濟”的軌道。它在全球化和伊斯蘭教政治化影響的當下,仍能平衡好亞洲價值、伊斯蘭教和民主的關係。

經濟三大支柱

基於資源為主農、礦、能源等產業;以電子信息、汽車製造、石化等為代表的製造業;以旅遊、地產領軍的服務業。


ruixuezhaofeng


東南亞新視角,緬甸新思維,歡迎關注 緬甸中文網

馬來西亞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緊鄰馬六甲海峽,這個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線為“大馬”帶來很大的發展機會。2007年前後,馬來西亞成了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目前大馬仍是伊斯蘭世界的一處銀行中心。

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教國家,但“大馬”又是英聯邦國家,所以這個國家的簽證很方便。也很吃香,這就成為國際間諜及特殊活動的中轉站。因此很多大事件的都發生在馬來西亞,真是魚龍混雜。

馬來西亞國民種族方面十分多元,所以馬來西亞多民族混居,自然帶來宗教情況的多元化。所以馬來西亞憲法也規定,國民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力。

但在過去十年中,馬來西亞伊斯蘭組織在政治動員方面的群體數量出現爆炸性增長。這些團體中的許多團體都提倡Ketuanan Islam理念,希望在馬來西亞創建一個伊斯蘭馬來西亞國家。

這些狂熱者 對伊斯蘭教義也有“獨家見解”,並要求將目前約40%的非穆斯林民眾,剝奪完整的政治權利,並被視為dhimmi或具有非常有限政治權利的“受保護的少數民族”。

馬來西亞前政府“國陣”也一直在積極向這些伊斯蘭團體求助,希望能夠獲得伊斯蘭投票權。在這個過程中,整個馬來西亞國家變得更加狂熱、保守。

在馬來西亞的婆羅洲沙巴州和沙撈越州,這造成了政治分裂,由於這兩個州的大多數本地居民基本上都不是穆斯林,所以對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的強烈政治活動表示謹慎。這些政治活動,使原本不至於這麼嚴重的民族社會問題激化。

普遍國民認為 伊斯蘭政治的崛起對全國來說可能是威脅,不僅那些非回教徒民眾害怕他們的宗教自由被剝奪,而且全國也會受影響。


緬甸中文君


馬來西亞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早些年“新馬泰”就是出國遊的熱門目的地,更何況這個海外華人比例在全球僅次於新加坡的國度,與我們關係密切淵源極深。馬來西亞自然環境優越,近年來經濟發展狀況也不錯,在東南亞乃至亞洲都屬於比較發達的地方。

整體而言,對於馬來西亞的大致概括:

  • 第一,資源豐富環境優越;
  • 第二,經濟發展迅速,整體發展水平較高;
  • 第三,文化非常多元,傳統與現代交融。


馬來西亞由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亞與婆羅洲北部的沙巴、砂勞越共同構成,總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萬。傳統上將半島部分稱作“西馬”,將婆羅洲部分稱作“東馬”,馬來西亞同時奉行君主立憲制、議會制與聯邦制。

雖然面積不算太大,不過馬來西亞自然條件相當優越。馬來西亞擁有4200公里的海岸線,扼守馬六甲海峽,境內大多數地方都是平原。地處熱帶的馬來西亞終年高溫多雨,一半以上地方被熱帶雨林覆蓋,盛產各種經濟作物,錫、油氣、鋁土等礦產資源也相當豐富。

依託豐富資源與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馬來西亞多年來發展迅速,是“亞洲四小虎”之一,也是世界主要的新興工業化經濟體。20世紀70年代後,馬來西亞大力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1987年後連續多年保持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在東南亞地區,馬來西亞的工業化科技水平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其旅遊業也相當發達。是全球第三大橡膠製品與液化天然氣出口國,馬來西亞的電子、汽車、食品、半導體材料等工業相對發達,知識密集型產業規模在東南亞名列前茅。如今馬來西亞的年人均GDP在東盟也僅次於新加坡。

由於特殊的殖民與移民史,馬來西亞也是個多族群、多宗教的多元化國度。最新數據顯示在馬來西亞,馬來人比例約62%,華人約佔20%,還有6%左右印度裔,以及大量其他族群。伊斯蘭文化、印度教文化、佛教、道教乃至於儒家思想等在馬來西亞均各有其眾。

不過與奉行族群均等的新加坡不同,馬來西亞奉行的是馬來人優先,這些施行馬來風俗的穆斯林在很多領域都擁有主導權。

總的來說,馬來西亞是個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文化多元、經濟上發展迅速算得上比較富裕的國度。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現代還是傳統的生活方式在馬來西亞都能夠找到,馬來西亞就像其國花扶桑一樣異彩紛呈。


澹奕


對於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我們除了知道馬航mh370事件、萬達集團投資以為,馬雲也說過要給馬來西亞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由此可見馬來西亞經濟也是我們中國投資人的一個焦點,我們所瞭解的馬來西亞在政治經濟方面和我們中國有密切的合作,經貿關係更是離不開中國。馬來西亞的政治是非常複雜的,比如它叫停中國的高鐵項目,明著說讓中國降低成本,暗地裡卻是各國角逐的戰場。

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的一個美麗的國家,非常適合我們旅遊。有比較出名的地標性建築物吉隆坡雙子塔。夜景非常炫彩奪目,走上一圈能夠讓我們的心情變得非常的輕鬆愉悅。馬來西亞也是一個賦有宗教文化的國家比如他的一個景點吉隆坡黑風洞,那裡是印度教徒的聖地,有非常多的信徒前來朝拜,場面非常宏觀,在馬來西亞你會發現清真餐廳,因為它也有許多伊斯蘭教信徒。出名的就是他們的國家回教堂,在那裡可以看到出色的伊斯蘭建築風景,讓我們聯想到了魔術大師大衛科波菲爾表演的憑空變出印度泰姬陵。

而也有我們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風景極樂寺,它流淌著我們中華佛教文化。在裡面可以去領悟嬋的意境!體驗靜而雅緻的人生!馬來西亞還有一道亮點。就是唐人街。你去那裡不用擔心會不會英文,因為很多居民的祖先都是廣東福建遷居過來的中國人,交流起來非常的輕鬆。馬來西亞也是一個多種文化聚集的一個國家,所以造就了它的旅遊業。








奇幻我的故事


簡單說一下馬來西亞的幾個特色:

第一,馬來西亞是東南亞比較發達的國家。它曾是亞洲“四小虎”之一,2017年的人均GDP已接近一萬美元。不但如此,馬來西亞目前還具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地理位置良好,基礎設施日趨完備。


第二,馬來西亞是伊斯蘭教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目前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的影響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政治方面,這也是馬來西亞國內分裂的重要因素。

第三,華人是馬來西亞重要族群之一。馬來西亞是華人早期下南洋的重要地區之一,經過多年的辛勤耕耘,華人在馬來西亞的商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馬來西亞的華人約佔其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但其政治影響不足。


姜運倉


首先,馬來西亞是一個民族高度融合的國家,它的旅遊局的官方網站說的是“Malaysia, True Asia”. (馬來西亞,真正的亞洲)。但其實你在馬來西亞是不可能找到像朝鮮族和日本大和族這樣的民族的。主要是馬來族,華族還有印度裔這三種所組成的人口分佈。其中,馬來族根據法律,是享有特權的。而馬來西亞的華人也是東南亞華人裡面講華語最多的。

其次,馬來西亞的經濟我感覺是在東南亞聯盟中,緊隨新加坡之後的。其基礎設施要比印尼,泰國發展的好,並且和新加坡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三,想說一下如果我們是第一次揹包旅遊,或者是因為自己英語不太好的話,完全可以選擇馬來西亞當成第一站,這樣子的話,去馬六甲或者檳城,那邊都是可以講華文的華文。所以語言不成問題。

希望大家多交流看法。


本來世界觀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約在330345平方公里左右,截止2018年的人口統計數據為31624264。從地圖上不難看出:馬來西亞的領土明顯分為兩部分——其中一部分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部領土,另一部分則是位於加里曼丹島的東部領土。馬來西亞境內主要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年溫差變化極小。馬來西亞橡膠、棕油和胡椒的產量和出口量居於世界前列,錫、鐵、金、鎢、煤、鋁土、錳等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馬來西亞的動植物資源也相當豐富:盛產熱帶硬木,同時也棲息著諸多瀕於絕跡的異獸珍禽,蘭花、巨猿、蝴蝶三種動植物被譽為馬來西亞的三大珍寶。馬來西亞是以馬來人為主的多民族國家:馬來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61.54%、華裔約佔21%、印裔約佔6.29%,其餘還有泰人、高棉人、佔族以及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居民。馬來語被確定為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國民中同時存在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信仰,其中作為主體民族的馬來人基本信奉伊斯蘭教。馬來西亞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全國由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沙巴、砂拉越13個州以及吉隆坡、納閩、布城三個聯邦直轄區共同組成。其中作為首都的吉隆坡人口約600萬,面積243平方公里。高452米的88層吉隆坡石油雙塔曾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迄今為止也仍是世界最高的雙塔樓,同時也是當今世界第十六高的大樓,雙塔因此成為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地標性建築。馬來西亞的多民族、多宗教屬性在首都吉隆坡得到了成分的展現: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在古代馬來西亞從未形成過統一的民族國家,事實上直到1963年之前世界上是沒有”馬來西亞“這個名字的:在如今馬來西亞的領土上曾先後出現過羯荼、狼牙修、柔佛等古國。7世紀到14世紀興起於蘇門答臘的三佛齊國的版圖一度延伸至蘇門答臘、爪哇、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馬來半島大約從10世紀開始接觸到伊斯蘭教,14世紀三佛齊國從馬來半島退出後伊斯蘭教逐漸在這裡紮下了根。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大體上統一馬來半島並將國土一度覆蓋至如今的泰國南部及蘇門答臘西南部。從1511年起滿刺加王國開始遭到葡萄牙殖民者入侵,到1528年葡萄牙正式在馬六甲地區建立起殖民統治。滿刺加王國被葡萄牙殖民者征服後一位王子逃到馬來半島南端的民丹島並在這裡建立了柔佛王國。1607年後興起於蘇門答臘島的亞齊國開始向馬來半島擴張,而柔佛王國在亞齊國的擠壓下日益衰弱,1699年從印度尼西亞東部遷來的布吉人刺殺了柔佛王國最後一位馬六甲血統的君主,從此柔佛王國處於布吉人的控制之下。與此同時從蘇門達臘遷來的米南加保人也在馬來半島建立了他們的國家森美蘭,暹羅大城王朝則將馬來半島北部的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五國變成自己的屬國。1826年英國將馬來半島和淡馬錫島(今新加坡島)合併為自己的海峽殖民地。1957年8月31日馬來半島宣佈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併成立馬來亞聯合邦。1963年9月16日同樣從英國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的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同馬來亞聯合邦合併組成馬來西亞。如今馬來西亞的西部領土就是當年的馬來亞聯合邦,而東部領土就是當年的沙巴、砂拉越。英國殖民時期曾招募過大量華工前往自己的南洋殖民地以彌補當地勞動力的不足,到馬來西亞成立時華人已佔馬來西亞總人口的42%。而在這其中又尤以新加坡的華人數量最多:新加坡人口主要由華裔、馬來裔和印度裔組成,其中華裔佔新加坡總人口的74.2%,隨著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直接改變了馬來西亞的種族結構。本來新、馬兩地之間的種族衝突就比較尖銳,而兩地之間的黨派矛盾進一步刺激了雙方的對立:馬來西亞的獨立是在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巫統奮鬥下實現的,於是巫統成為了獨立後的馬來西亞的執政黨;而新加坡的執政黨是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1963年由巫統、馬華和國大黨組成的聯盟黨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參加了新加坡州選舉。然而聯盟黨不僅未添一席,連原有的三個選區也被人民行動黨奪取。一時間在馬來西亞國內“馬來人至上”和反種族主義兩種呼聲針鋒相對,隨後新加坡商人指責馬來西亞中央政府沒給他們和其他州屬一樣的權利;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則要求新加坡將上繳中央的稅收從4成增加到6成,同時指責新加坡華人暗通中國。此時身為馬來西亞首相的東姑阿都拉曼見國內的種族衝突似有加劇的跡象,為維持馬來族對國家的統治,於是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並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的國家政體在世界範圍內都是較為獨特的——集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於一體:馬來西亞13個州之中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最高統治者是世襲王室,而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則並非世襲。馬來西亞儘管是君主立憲國,但其君主制可能是全世界最另類的:其他君主國無論君主有沒有實權都是繼承前任君主的寶座——專制君主自不必說,立憲君主也是如此,只不過會另外有民選的政府內閣實際執政。馬來西亞的君主卻不是世襲制的產物,而是選舉制的產物:馬來西亞雖是君主國家,但最高元首並不終身任職、不世襲,而是由統治者會議在9個世襲州的君主中按資歷深淺選舉產生,輪流任職,每屆任期5年。需要指出的是:統治者會議並非只有9個世襲州參與,事實上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也參與選舉投票,但其州元首不參與競選。在作為君主立憲國的馬來西亞最高元首享有名義上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前提是在發佈政令時必須聽從總理的意見。同時最高元首根據選舉結果任命總理並在總理的建議下可以宣佈解散國會。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將1957年頒佈的《馬來亞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此後曾經過多次修訂。憲法規定: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為國家最高領導者、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首相、拒絕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來西亞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王室最高領導者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馬來西亞的立法機關分為聯邦層面的國會以及各州的立法機關:國會由上下兩院組成。上院議席共70個:其中26名議員由全國13州的州立法機構選舉各產生兩名,另外44 名議員由最高元首根據內閣推薦委任。下院議席共222個,由選民選舉產生,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上下院議員不得兼任。馬來西亞政府(或稱內閣)由國會選舉產生,其最高領導人稱首相或內閣總理,現任首相為馬哈蒂爾·穆罕默德。馬來西亞同時兼有民事法院、伊斯蘭法院和特別法庭三類司法系統:民事法院分為高等法庭和低等法庭——低等法庭由推事庭及地方法庭組成,而高等法庭則由馬來亞高級法院、婆羅州高級法院、上訴庭及聯邦法院組成。伊斯蘭法院受案範圍僅限於家事法及宗教信仰 ;特別法庭則專門審理涉及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的民事或刑事案件。根據憲法規定:馬來西亞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目前馬來西亞的註冊政黨一共有40多個,主要分成三個陣營——希望聯盟、國民陣線、和諧陣線。馬來西亞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獨立後仍留在了英聯邦內,但卻是英聯邦中為數不多的不承認英女王為元首的國家之一。

從1987年起馬來西亞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高速增長。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印度等在內的全球30個經濟大國的增速最高者也只在7%~8%之間。1991年馬來西亞提出“2020宏願”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建成發達國家。1995年馬來西亞提出“多媒體超級走廊”計劃和“生物谷”計劃:開始著力發展信息產業和生物科技。1998年馬來西亞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較大——這一年馬來西亞經濟由之前的飛速發展轉而出現負增長。最終馬來西亞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使經濟得以恢復:就在亞洲金融危機後的第二年馬來西亞經濟增長5.4%,2000年馬來西亞的經濟增長數據進一步提升到8.5%。21世紀初馬來西亞實行穩定匯率、重組銀行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保持較快速度增長。2007年後馬來西亞陸續推出馬來西亞依斯干達、北部經濟走廊、東海岸經濟區、沙巴發展走廊及砂拉越再生能源走廊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刺激經濟發展和實現未來經濟轉型。截至2017年馬來西亞GDP總量達到3145億美元,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7位,人均GDP約為9945美元,在東南亞國家在僅次於新加坡和文萊。2017年馬來西亞被評為全球最佳投資國:華為、東芝、三星、小米、索尼、LG等世界跨國大企業紛紛來到馬來西亞發展。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在2020年將吉隆坡地區的人口從現在的600萬增加至1000萬,同時邀請世界上最優秀的100家企業來馬來西亞投資,吸引大量海外人才來到馬來西亞創業。馬來西亞實行國家立法強制個人儲蓄積累型的社會保險制度:其內容涵蓋養老、醫療、購房、教育等基本保險,自2018年起又增加了就業保險計劃。馬來西亞的物價水平相對較低:馬來西亞的心臟搭橋手術費用大致是美國的1/13,馬來西亞病人檢查的體檢費約為英國的1/5。儘管馬來西亞通過驅逐新加坡以及其他後續措施有意識地控制著國內的華人比例,然而活躍在馬來西亞經濟界最頂層的幾乎仍是華人:在最近公佈的馬來西亞富豪榜上前十名中有八個是華人,香格里拉大酒店就是身為馬來西亞首富的華裔郭鶴年的產業。事實上不只是經濟界,馬來西亞的體育界和娛樂界也不乏華人明星:羽毛球運動員李宗偉、影星楊紫瓊、歌手梁靜茹......

馬來西亞現役總兵力12.95萬人:10.5萬人的陸軍編成1個軍團司令部、4個師、1個快速反應旅、10個步兵旅、5個炮兵團、4個裝甲團,裝備坦克26輛、裝甲車1100餘輛、火炮400門;1.25萬人的海軍編有兩個海軍司令部,編成10箇中隊,裝備100餘艘艦船,有海軍基地4處;1.2萬人的空軍編成兩個管區(下轄5個營)、12個飛行中隊和支援部隊,有空軍基地3處。除此之外另有預備役部隊4.66萬人、準軍事部隊20餘萬人。馬來西亞國防安全的重要假想敵之一就是當年被從馬來西亞驅逐出去的新加坡:新加坡扼守國際貿易的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而坐地生財的模式令馬來西亞無比豔羨,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之間還一直存在這領海糾紛。爭議主要是圍繞新加坡以東25海里處的白礁島、中岩礁、南礁三個島礁展開的。三島之中最大的白礁島也就2000多平方米,這還不到一個足球場大小,但別看這三個島礁面積不大,卻有著獨特的意義:首先三島地處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的主要航線,誰能控制三島就意味著能控制一條在國際航運中極具戰略價值的航線,同時控制三島意味著獲得對周邊海域資源的排他性權利。正如上文所說: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根本就不存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這兩個國家,所以新、馬兩國自然找不到三島歸屬於自己的古代歷史證據。在英國殖民者撤離之時將這三個島礁交給了新加坡,當時馬來西亞方面並未就此提出質疑,然而到了1979年馬來西亞卻突然宣稱對這三個島礁擁有主權。新加坡正是出於與馬來西亞的領海糾紛而強化自己的獨立自主國防能力,馬來西亞也一直被新加坡視為本國國防安全最大的假想敵,但雙方之間的關係還遠遠談不上劍拔弩張,因為雙方儘管都在強化本國軍備,卻並未試圖將領海爭端付諸武力解決,最終這一爭端被提交海牙國際法庭裁決。2008年海牙國際法庭就三島歸屬問題作出判決:將白礁島判給了新加坡,將中岩礁判給了馬來西亞,至於南礁的歸屬則沒作出判決。事後雙方均表示接受這一判決,至此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白礁島、中岩礁兩個島礁及其周邊海域不再存在爭端,然而由於南礁的歸屬問題一直沒得到解決,因此迄今兩國仍圍繞該問題爭執不下。儘管雙方之間的領海爭端問題並未得到徹底解決,然而雙方因此爆發軍事衝突的可能性卻是微乎其微。就目前而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爭端充其量停留在嘴炮層面,談不上劍拔弩張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