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文成公主在西藏煮茶敬佛

1300多年來,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一直在漢藏民間廣為傳頌。

文成公主在西藏煮茶敬佛

圖為銅鎏金松贊干布及二妃像(清)。中間一尊為松贊干布,兩側分別為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扎什倫布寺藏。攝於2018年“天路文華——西藏曆史文化展”。

公元七世紀,繼隋之後,唐朝建立,與民休養生息,國力得到恢復並日漸強盛。之後,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的盛世。彼時,松贊干布統一諸部落,建立起西藏第一個統一王朝——吐蕃王朝。松贊干布為與唐交好,請求唐與之聯姻,任用祿東贊為使,前往長安請求和親。

文成公主在西藏煮茶敬佛

圖為銅鎏金松贊干布像(清),羅布林卡管理處藏。攝於2018年“天路文華——西藏曆史文化展”。

這一年,長安城內百姓安樂,人潮湧動,熱鬧非凡,一片繁花似錦的景象。傳說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原名李雁兒。她聰慧美麗,知書達禮,琴棋書畫,無一不曉,並篤信佛教。十六歲的李雁兒還徜徉在繁華的長安街頭,混在人群中游玩,看著街上熱鬧的場面,好不快樂。此刻,尚不知憂愁的少女可能還不曾意識到吐蕃使團的到來會改變自己一生的命運。

祿東贊帶著吐蕃使團,攜黃金五千兩,珍寶數百件,作為聘禮來到了長安城。使團來到皇宮中,相傳皇帝出了六道難題故意為難使團,祿東贊均以過人的才智一一破解。最終唐太宗答應了和親的請求。唐朝畫家閻立本為此畫下了《步輦圖》,生動而清晰地記錄下了歷史性的一幕。

文成公主在西藏煮茶敬佛

圖為步輦圖(清)。故宮博物院藏。攝於2018年“天路文華——西藏曆史文化展”。

但是選擇哪位公主入藏成為了朝廷的難題。要促進唐蕃和好,選取的公主必須賢能豁達,有遠大的抱負和吃苦的毅力,才能擔此大任。吐蕃地處高原,此去路途遙遠,對於在繁華宮苑裡長大的金枝玉葉談何容易。在遴選公主入藏時,博學多才、識大體的李雁兒令唐太宗印象深刻,最終被冊封為“文成公主”許給松贊干布。

從此,公主遠嫁吐蕃,揭開了漢藏兩族人民世代友好、親密交往的歷史篇章。

天朗朗,風悽悽,雪皚皚,路迢迢,情切切。

輾轉數年,文成公主與唐、蕃專使及隨從眾人行至青海,駐館於河源,松贊干布早早地在柏海(兩地均在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等候了。後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松贊干布在瑪布日山(今拉薩布達拉紅山)為文成公主專修了宮室。

文成公主入藏開啟了吐蕃與唐朝的友好往來。隨著文成公主到達雪域高原的還有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和內地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水利、農具製造、耕種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曆法、醫藥等。當時內地飲茶之風興盛,文成公主也喜歡飲茶,所以隨行帶來了很多茶葉。在高原上,對於長期食肉、奶製品的藏族人來說,飲茶可以去除油膩,醒腦提神,所以深受喜愛。

文成公主篤信佛教,在邏些建造小昭寺,並協助泥婆羅(今尼泊爾)尺尊公主修建大昭寺。647年,大、小昭寺同時建成,分別將她們帶到吐蕃的佛像供奉在此。

傳說文成公主還特別在小昭寺煮茶敬佛。陽光灑下來,莊嚴的小昭寺內,香火嫋嫋。聽聞公主要煮茶敬佛,吐蕃的文武官員一大早就聚在小昭寺看熱鬧。捻一抹茶,似將一世情懷融入其中。文成公主一連串熟練而又複雜的動作在指尖流淌,令在場眾人如痴如醉。祿東贊也在人群中觀摩,忍不住請教公主道:“臣看公主煮茶技藝嫻熟,茶湯醇香無比,其間的學問,公主能否賜教?”

文成公主笑道:“記得你來長安為贊普求婚時,皇上出了一道難題,就是讓你把一根絲線穿過有九曲孔道的珍珠,沒想到你將絲線系在螞蟻身上,讓其帶著絲線爬過孔道,解了這道難題,滿朝驚訝不已。煮茶比這容易多了。只需要一二三而已。”

“願聞其詳。”

“一是茶要煮。茶集天地草木之精華,非煮不能出其味。今日所煮之茶出自蜀中雅州,採自穀雨之後,經煮耐熬,且遠行千里芳香滋味不變。二是茶要鹽。我聽得吐蕃有句話‘茶無鹽,水一樣;人無廉,鬼一樣’,以鹽入茶,更添精神力氣,無鹽不能出其氣。三是茶渣勿棄。吐蕃常說‘茶渣如油,給孩子吃。’別說孩子,就是馳騁疆場的戰馬吃下,也會精神抖擻,奔跑有勁啊。那日在赤嶺,我因剛入吐蕃,不適高原水土,大相就是給我煮茶飲用,才神清氣爽呀。”

祿東贊聽了,連連點頭:“我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啊。今日公主一說,煮茶的道理才得以明白,此茶真是天界享用的甘露,偶然滴落人間。”

眾人大開眼界,聽得入神,由衷欽佩公主的學識,紛紛捧起手中的茶碗,一口接著一口,細細品味其中各種滋味。

60多年後,710年,吐蕃赤松德贊贊普時期,唐金城公主入藏,她先把文成公主帶來的覺臥金佛(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迎請到大昭寺,又把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金像移到小昭寺,兩尊佛像易寺而居。接著,又效仿文成公主,在大昭寺煮茶敬佛,並制訂僧人禮佛慣例,以為遵循。歲月流轉,藏傳佛教逐漸融合印度佛教、漢地佛教以及西藏本土宗教苯教發展起來,並形成嚴格系統的教義教規。僧人坐禪唸經之餘熬茶、飲茶,可有助其頭腦保持清晰,因此寺廟裡亦盛行飲茶之風。此後遇宗教節日,寺院熬茶的風習一直沿襲至今。(中國西藏網 文、圖/胡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