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內務府是清代掌管內廷事務的特設機構,主要為皇帝及皇室生活服務,設立於順治初年,延至溥儀小朝廷時期,伴隨清朝的興亡。內務府雖不屬國家權力機關,但在皇帝家天下的時代,有著特殊的地位,與國家政務息息相關。


總管內務府印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內務府呈稿即內務府所屬各司、處、院撰擬、報堂簽署、歸檔存案的文稿。其形式屬稿本,是內務府堂日常公文處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出內務府全部活動情況。


呈行稿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內務府呈稿從內容上劃分,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呈行稿,是內務府向其他官署行文的文稿,即各司處代替內務府撰擬的對外公文稿,或是各司處向其他官署行文,因其不具有對外行文權力,故須呈堂報批,以內務府名義發出;二是呈報稿,是內務府各司處理公務過程中,呈報堂官請求批示處理意見;或公務處理完畢後,呈明堂官事件處理結果的文稿;三是呈存稿,是公文處理完畢後,將公文中應存案備查者呈堂存案,此類文稿來源內容相對複雜。


呈報稿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內務府呈稿的內容,涵蓋了內務府及各司處等所處理其執掌之事務。如核銷內廷工程銀兩,查對宮殿陳設,有關官員的升除獎懲考核等;呈領、奏銷修繕及制辦宮內各種用品、所需物品及銀兩等;呈領辦買皇帝嗣位登極、冊立皇后、祭祀壇廟、年節、帝后壽辰等所需供獻果品、香蠟銀兩、應用綵綢、供器等,呈領年例造佛物料,東嶽廟、大光明殿、弘仁寺、恩佑寺等寺廟香供等;各莊頭、園頭呈交地租、雜差銀兩及欠銀數目;呈送工程勘估及核銷清冊,呈領工程原料、銀兩等;按月呈報用過掌關防處蘇拉、領催、頭目、內管領數目並清單,呈領公費銀兩,接辦活計、買辦紙張、添放飯食、每月動用銀兩等;每月使用蘇拉數目,添造金銀器皿、領取物料並工價錢文,乾肉庫、肉房收到海味、山菜、魚肉、狍鹿、魚羊、鵝鴨等造具藍冊呈堂鈐印;辦理南府景山事務處用過蘇拉數目;等等。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現存內務府漢文呈稿檔案共326076件。從朝年來看,自乾隆朝至宣統朝,乾隆朝存量有限,僅5517件。嘉慶、道光兩朝檔案為多,共計21萬餘件,約佔總量的66%。光緒朝現存46807件,宣統朝8035件。從機構來看,共涉及內務府下屬司處及臨時機構等32個,且各司處檔案數量分佈懸殊很大。營造司、廣儲司、造辦處3個機構檔案為多,合計14萬餘件,約佔總量的43%;其中營造司呈稿為最多,約6萬件。營造司掌宮廷繕修工程事務,各宮殿、園囿除重大工程會同工部辦理外,尋常歲修工程,都由營造司承辦。因此營造司呈稿詳細記錄修繕各宮殿建築的規制、尺寸及所用原料數量、尺寸等。造辦處檔案近4萬件。造辦處分掌製造和儲存各項器物之機構,歷來都是學界研究的熱點,但造辦處呈稿較為混亂分散,存於造辦處項下的僅4500餘件,餘者皆歸於補遺項內,查找利用略有不便。

內務府呈稿曾歷經三次整理。1934~1936年,完成了該部分檔案的基本清理;1959年3~7月,確立了整理及立卷原則,完成了案卷級整理,奠定了現今內務府呈稿的基本狀況;2011年5~12月,完成了內務府呈稿的文件級秩序加工整理。


內務府呈稿

清代文書檔案——內務府呈稿

內務府呈稿的發佈概況。1959年整理後,內務府呈稿檔案開放利用,有部分檔案發布出版。據筆者統計,50餘年來,發佈內務府呈稿檔案1578件。其中以中國人民大學所編《清代的旗地》、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宮瓷器檔案全集》、佚名編《內務府掌儀司呈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代中琉關係檔案六編》、《清宮恭王府檔案總彙:奕秘檔》為最。但發佈總量尚不到現存呈稿檔案的5‰,很難反映呈稿檔案面貌。

利用研究概況。筆者據中國知網等數據庫,以及部分論文集和相關著作,共檢索到利用內務府呈稿檔案的研究成果62篇(種)。其中以內務府呈稿作為立論基礎或主要史料的較少,其他則多為輔助材料或零星引用。值得注意的是,對呈稿檔案的利用形式多為轉引,且為反覆轉引。這充分說明,內務府呈稿檔案的巨大價值尚有待發掘。

內務府是為皇帝及皇室生活服務的重要機構,歷來是學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而呈稿是內務府處理日常事務所產生的公文,對於研究內務府執掌相關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反映該機構的全部活動情況。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內務府呈稿檔案,存世數量較多,相對比較集中,具有一定的連續性,能夠較為全面地反映內務府執掌相關面貌。內務府呈稿檔案將於今年年內開放利用,必將為史學界、檔案學界提供新的研究視角,推動清代宮廷史及內務府相關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