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省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魚米之鄉”的江漢平原。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潤澤楚天,水網縱橫,湖泊密佈,湖北省因此又稱“千湖之省”。湖北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造了楚文化。咱們今天說的是湖北省的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它們就是保康和康保,首先說保康,是襄陽市唯一的全山區縣。荊山主脈橫亙東西,荊山以北南河水系注入漢江,荊山以南沮水水系注入長江。保康意為“保民康樂”,於明弘治年間建縣,至今已有500多年。面積3225平方公里,人口28萬。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春秋戰國時期屬楚,楚國第一任君主熊繹曾闢業於荊山。據史書記載:“周成王時,封熊繹於荊山,為楚子,居丹陽(今保康縣)。”公元前704年,熊通在荊山自立為楚武王,正式有了楚國的稱號。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走出荊山(保康),移都江陵。秦漢時期,縣域南部屬臨沮縣轄,東北部為荊州南郡房陵縣轄,三國魏置亓鄉縣;西晉置沮陽縣,北魏置潼陽縣,西魏先後置大洪縣和重陽縣,北周改大洪縣為永清縣,宋開寶元年廢縣入房陵。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保康始建於明朝弘治,鑑於房縣轄境遼闊,難以施治,始析房縣東境宜陽、修文二里置保康縣。在北宋雍熙三年曾在房縣設立“保康軍”,以此得名,暗寓“保民康樂”之意。始屬湖廣佈政使司鄖陽府,清朝初期沿襲明朝建制。康熙三年,保康改屬湖北布政使司下荊南道鄖陽府。1949年,南保興宜縣撤銷,將重陽、馬良、店埡劃歸保康。建國後,保康縣一直隸屬襄陽地區專署。1983年8月,襄陽地區與襄樊市合併,保康屬襄樊市至今。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再說康保,隸屬於張家口市,康保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和中國二人臺藝術之鄉。康保名字由來,“因附近有唐保泊,故名”。 春秋戰國至南北朝先後為匈奴、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遊牧地。北魏為懷荒鎮防地。隋為涿郡、雁門郡北境。唐為突厥地,屬單于都護府。面積3365平方公里,人口28.3萬。

湖北省一個縣,名字倒過來正好是河北省的一個縣

遼屬西京道奉聖州。元屬中書省興和路寶昌州。明初屬京師大寧都司興和守禦千戶所,後為韃靼諸部落駐牧地。1922年由張北、商都二縣析置康保招墾設治局(駐今康保鎮),因城南有一淖,蒙古語稱康巴諾爾,康保即康巴之諧音。1925年改設康保縣,屬察哈爾特別區。1928年改屬察哈爾省。1947年與商都、化德建商化康聯合縣,同年撤銷聯合縣恢復原縣制。1949年屬察哈爾省察北專區。1952年改屬河北省張家口專區。1993年撤銷張家口地區,劃歸張家口市管轄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