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期待已久的周杰倫新歌真的土味十足嗎?

郭洪陽


忘不了的歌,其實都是忘不了的詞


起初是在豆瓣上看到網友調侃“哥練的胸肌,如果你還想靠”,當時不知道是什麼來歷,稍加深究才知道,這是周杰倫《不愛我就拉倒》裡的歌詞,這首歌裡的“金句”還有“把安全帽戴好,不讓你在愛情路上跌倒”、“愛的險你不想冒,不想被套牢”。

這粗糙的句子,受到廣泛質疑,周杰倫也不得不做出回應,說他把“胸肌”寫進歌詞裡,是為了製造反差,尋求突破,希望能達到輕鬆幽默的效果。但聽著周杰倫和方文山合作的歌曲長大的一代人,自然是不買賬的,他們跑去方文山的微博下,問他寫歌詞的稿費是多少,大家眾籌給他,甚至反覆質問他,這些年到底在做什麼。立刻有媒體用“方文山這些年在做什麼”作為主題,對他進行了採訪,原來,他除寫歌詞之外,還參與一些與漢服、書法有關的活動,甚至還在籌備一部以書法為主線的電視劇,總之,都和中國風有關。最後,他也在微博上鬆口,表示下半年將和周杰倫合作一首“中國風”歌曲。網友這才稍稍心安。

周杰倫的歌,音樂這塊是一流的,但歌詞這塊,其實和音樂不夠匹配,但方文山的“中國風”,那種對中國文化的重塑、張揚,很能擊中正在崛起的中國人內心的某一塊,由此成為經典,倒也不意外。總之,總要有點長處,有個入口,打動人們,贏得人們,不是歌詞本身,就得是時勢。

著名娛記孟靜在分析歌手成名因素時,就曾說過一句話:中國人是很重視歌詞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曲子,一首歌要有好歌詞才能流傳下來(大意)。想想也對,旋律更多擊中的是我們的感官,但感官上的驚豔平靜下來之後,我們就開始追究歌詞了,而且,對歌詞的追究更嚴格,更漫長。

而過去多年,那些難忘的歌,多半有難忘的詞,例如七十年代的臺灣民歌運動中,那些由余光中、周夢蝶、夏宇、鄭愁予的詩譜成的歌,以及稍後的八九十年代,羅大佑、李宗盛、鄭智化、姚謙、姚若龍寫下的歌詞;而在香港,我們有林夕、周耀輝、黃偉文;在內地,有崔健、艾敬、黃小茂、陳勁、高曉松、吳向飛,還有民謠時代,民謠詩人左小祖咒、張淺潛、吳吞、張瑋瑋、周雲蓬、李志、宋冬野、唐映楓的歌詞。他們的歌詞,有文辭之美,也有現場屬性,聽他們的歌,總像是在給過去的時光招魂。

不過,歌詞並不容易寫,好歌詞更有偶然性,是要用命去等,用命去博的。姚謙接受採訪,談起創作感受,曾這樣說:“有點在折陽壽的概念,你可能用你的陽壽去喚這一句話或者喚出這一個故事的描述。所以,在寫的過程,在構成、發想、落入文字或者一個音樂,對我來講是音樂,那是一種像生孩子一樣,從你的母體出來。”林夕最好的作品,是他在 2000年後患上抑鬱症之後寫出來的,“好像整天有一隻無形的手扣著我的喉嚨,每天起床肩膀就開始緊張,無法放鬆,看到電腦就害怕……我愛歌詞如命,可現在它卻要我的命。”

所以,回想過去那些忘不了的歌,其實多半是在琢磨那些忘不了的詞,那些嘔心瀝血、字字精道的字句,即便當初沒有聽懂,也終有聽懂的一天,就像人們說的“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不再少年”。好歌詞,是會和我們的人生一起生長的。

我甚而確信,在未來的某天,它們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詩經》《古詩十九首》和唐詩宋詞。因為他們不只有文學之美,有情感的溫度,更有我們這個時代的密碼,現場的信息,它們在流傳過程中,被人們添加上去的種種意義。

歌就是時代,時代都會被放進歌裡。


韓松落


不是啊,雖然歌詞有點“尋找方文山”的味道,但是整個歌曲的基調,都是不卑不亢的苦情歌,找的是彈頭填詞,彈頭填詞大部分都是苦情歌啊,杰倫作曲能力有目共睹,他自己灰常清楚什麼樣的歌找什麼人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