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曾屬於安慶市!

樅陽縣,隸屬於安徽省銅陵市,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大別山之東南麓,北緯31°01′~31°38′,東經117°05′~117°43′。樅陽縣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樅陽縣總面積為1808.1平方公里,轄18鎮4鄉,總人口超90萬。對於樅陽縣的“樅”字,很多人容易讀錯,其正確讀音為(zōng)。就樅這個字,為木名,也即樅樹,也叫冷杉,常綠喬木,木材可做傢俱或建築材料。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曾屬於安慶市!

首先,樅陽縣歷史悠久,在舊石器時代,這裡就有先民定居和生活。西漢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建縣,屬廬江郡,名曰“樅陽”,距今已有2100多年。針對樅陽這一縣名的來源,歷史存在多種觀點。在筆者看來,樅陽這一地名的來源是因為古時樅陽多樅木,人們便將發源於大別山,流經城內,經菜子湖入長江河段的這段河流,定名為“樅川”。因縣城坐樅川北岸,水北為陽,因而得名。就“山南水北為陽”來說,是古人命名地名的重要規律,比如洛陽、南陽等地名。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曾屬於安慶市!

東漢這一歷史階段,樅陽縣併入舒縣,隸廬江郡。 三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該地區初屬魏,後屬吳,屬廬江郡。今下樅陽有“呂營蒙城”遺址。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隋朝改樅陽縣為同安縣,屬揚州同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改同安縣為桐城縣。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今安徽省樅陽縣一帶為桐城縣,屬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南宋時期,該地區依然隸屬於桐城縣這一建制。元朝時期,今銅陵市樅陽縣一帶屬安慶路桐城縣。

安徽省一個縣,名字一讀就錯,曾屬於安慶市!

最後,總的來說,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今樅陽縣一帶雖然建縣較早,也即西漢時期就有了樅陽縣這一建制,不過,自唐朝到清朝等時期,該地區長期隸屬於桐城縣這一建制。1914年,桐城縣屬安慶道。1928年,桐城縣直屬於安徽省。1949年2月18日,劃桐城東、南鄉,廬江、無為兩縣少部分地區設立桐廬縣。1955年7月1日更名為樅陽縣。在此之後,樅陽縣隸屬於安慶地區、安慶市。不過,2016年1月4日,樅陽縣正式劃入到銅陵市管轄。截至2017年,樅陽縣總人口約為97萬人,人口數量在安徽省各個縣中排名靠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