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近日呼和浩特市公佈“引才新政”吸引各高校畢業生落戶呼和浩特,對此你怎麼看?

呼市二環裡


對於吸引人才這個話題我關注已經很久了,作為一名呼市人,看到呼市能出臺這樣的吸引人才政策,由衷覺得高興。我覺得這不單是一個政策,更是一座城市的態度,面對未來發展的一種態度。下面我們就來聊一下呼和浩特吸引人才落戶這個事兒吧。



首先對於出臺這樣的政策我是舉雙手贊同的,雖然呼和浩特在全國只是一個三線城市,但它是內蒙古的首府城市,也是這一地區的中心城市,是有一定的地緣優勢和經濟基礎的,吸引人才落戶對於呼和浩特一方面能為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對人才自身也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其次古話說得好“人多力量大”,對於一個城市也是這個道理,人多了自然市場就大,經濟的活力就高,所以這是吸引人才最基本的原因,看看全國的經濟大市,每個城市的人口都不少。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外來人口多是周邊城鎮和內蒙古各地的高校畢業生,能吸引更多的人落戶呼和浩特對呼市的經濟發展絕對能起到助推作用。
當然吸引人才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城市要有好的產業發展,俗話說的好“打鐵還得自身硬啊”,吸引人才的關鍵是能給其提供良好和較高質量的就業環境,所以對於我們城市產業的發展也要下足功夫。還有就是要加強政策的宣傳和講解,雖然大家都知道呼市有吸引人才政策,但對於具體的細則還是很模糊的,要讓每個人能結合自身實際去理解領悟到人才新政,這樣才能有更好的效果。最後既然我們的搶人旗幟已經飄起,那就讓更多的人看見了解它吧,草原青城等你來。


呼市二環裡


1.      首先先回顧下政策條例。

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政府信息公開發布平臺發佈《呼和浩特市大學畢業生安居工程(試點) 實施辦法》。符合辦法規定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在試點區域呼和浩特科技城範圍內購買住宅,價格僅為項目所在區域市場價格的50%。

對於此條政策一發布即引起了行業的渲染大波。

2.      說下此條政策背景。 目前市場各大二三線城市的“搶人大戰”頻頻上演,呼和浩特作為北方城市,出臺此舉無疑是在“搶人”。但從側面也可以反映出目前人員外溢的嚴重性。另一方面,目前呼和浩特市場房地產庫存壓力巨大,2018年的前七個月,商品住宅供應量已經達到了190萬平方米。查閱相關資料,去化週期在20個月以上!此政策的出臺無疑又是“去庫存”的一個妙招。

3.      可以接機炒作?十分有限。詳細翻閱了該政策,各項規定仍相對較為完備。要求大學本科的人才方有可能在試點區域進行租購,同時必須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未滿5年的,需退回或補齊市場差價。如此“嚴苛”的政策條例下,所能吸引的效果也勢必有限。

4.      敢吃螃蟹。記得14年時,記得全國樓市一片低沉,呼和浩特發佈政令,第一個取消了限購政策。2018年,呼和浩特又在成為了一個停止去庫存的城市。如今又在此出臺此政策條例,無疑會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但從城市營銷角度而言,都將帶來極大的推介。

5.      “短期看供需,中期看產業,長期看人口”。呼和浩特作為省會城市,但經濟發展實力卻長期全省第三的位置。(第一第二為包頭和鄂爾多斯),在全國排名大約也在70多名。地位確實也不得不說尷尬。作為地產行業“三線城市”,呼和浩特近年也持續發力:①持續吸引人口,2017年常住人口311.48萬,2018年人口312.64萬;②大力基建。無論是修建地鐵,高鐵,還是高速公路等,呼和浩特均已進入了快車道。③ 招商引資:公開資料顯示:沃特瑪新能源汽車、中環光伏單晶硅、金宇生物科技產業園等一大批項目紛紛落地;

最後,祝福呼和浩特吧,未來可期~


冷觀房市


我覺得應該這樣做,而且不應該是一時,應該作為一項常態化的工作來抓。人才始終都是第一生產力。人才的引進,本僅僅是工作能力與貢獻的問題,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人才引入,其實應該用輸血來形容。帶來的是不同的理念,不一樣的思想,這是各個城市需要的新活力,呼和浩特市當然也不例外。


看了呼和浩特市的人才引進政策,力度還是非常大的,重金獎勵,創業扶持,住房安排,資金政策傾斜等等,涵蓋九個方面,誠意十足。由於區域位置的關係,總感覺這座城市創新力不足,思想也相對保守,許多新興產業得不到發展,這些是為什麼?還是緣於缺乏懂的人,缺人才。

相信通過這樣的舉措,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只要能夠常態化堅持,無論是本土人才的迴歸,還是外地人才的流入,都會發揮其作用。人才結構的轉變,才能使行業格局,大的生態發生改變,而不斷的求新求變,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因此這件事情意義深遠,為這樣的決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