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9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都是最重要的地方。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寻求更多的机会,家的概念也越来越陌生。如何重新找回家的温暖,把在大城市里渐渐迷失的生活通过共享的方式,重新构建?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有话说。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里家的概念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越来越失去了家的概念。这几十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城市化的进程非常快,很多人失去了原来的家,比如现在很多家庭这几年都搬到了新房子里,在北京的年轻人春节时回家乡,父母在、房子也在,但没有“家”,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有很多。我父母现在日本住的还是我小时候长大的房子,跟中国的状态很不一样。

我现在住在北京的胡同里,经常看到这种没穿上衣的人。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也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不穿衣服,因为我觉得这都是城市的公共空间。但过去十年左右,我慢慢发现对他们来讲这个地方不是城市的公共空间,而是他的家庭空间。人在这里,他的家可能就在后面,每天早上上厕所的地方在那边,中午和朋友聊天的地方在这边,晚上吃饭的地方在那边,去买菜的地方在这边……这个空间虽然是城市的公共空间,但他心里觉得这个地方是自己家里的空间,他觉得自己在家里,所以为什么要穿衣服呢?我相信如果他稍微去远一点的地方,超过他心理上家的范围时,他一定会穿衣服。

通过这种场景可以看到家和房子的范围,在胡同里家的范围和他自己心中房子范围是不一样的,他的“家”的范围远远超过他房产证上的面积。

我们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变成一个人的城市。现在东京最核心的地区超过一半的人是一个人的家庭,但我相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中国大城市也一样, “爸爸妈妈两个孩子”这样的标准家庭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只占很少一部分,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淡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祖孙几代的家庭了。

家庭变化,房子也在变化。我刚来北京时是2005年,我们做了很多住宅项目,都是150平、200平的大房子,后来政府提出要建90平米以下的房子,所以90平米以下的房子越来越多,接着60平米的房子越来越多,房价也越来越高。现在我们和开发商合作的很多新项目都是使用面积只有十几平米的,前段时间深圳出了6平米的房子,大家可能也听说过。在中国大城市里,这十几年的变化就是从150平米、200平米慢慢变成6平米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城市的变化。

这是我家,我养了一只猫,猫的生活是很自由的,天气好的时候它去晒太阳,天气不好的时候它就在那边,夏天时在这边睡,冬天的时候它喜欢去另一个角落,因为它能特别敏感地感受到这个房子里现在最舒服的角落在哪里,它就会去哪里生活。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青山周平的家

但人不一样,早上天气好时我们在餐厅吃饭,晚上天气不好时也在餐厅里吃饭,夏天在主卧睡觉,冬天也在主卧里睡觉。猫是动物,人其实也是动物的一种,但我们不像猫一样开放、连续,人被两居室、三居室的户型限制了,我们越来越失去了生活的自由,我们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现在的城市房子越来越小,所以家的概念越来越超出了房子,延伸到城市的各个空间,现在我们城市的各个空间越来越接近家了,这是我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张办公室图片,我们发现很多办公室有了厨房、有很舒适的区域。城市中有越来越多大型书店出现,因为我们的房子里没有书房,房子里也没有家,所以它的功能延伸到了城市体验里。健身房也一样,工作之余花50块钱可以用一个小时,用这50块钱我把健身房变成自己的房间,通过这种方式,家的概念也延续到了城市的小空间里。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除了刚才说的城市空间,空间也越来越延伸到了虚拟空间里,虚拟主播间也是家的延伸空间。现在很多看直播的在大城市的打工者,他们住在自己的房间里,回家后只有一个人,但他打开手机,每天同一时间直播,这取代了她小时候在老家的家庭空间和功能。

随着这几年经济的发展,Homeless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是My homeless——我有房子,但没有家。这是中国很多大城市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我希望通过建筑师和空间的角度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做一个年轻人的共享社区,这是件一呼百应的事。

很多人现在讨论共享经济,共享汽车、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但很多人讨论共享的角度是从合理、方便、便宜的角度思考,对我来讲共享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它是人类基因里的一个东西。一万年前我们在穴居时,天天都需要捕猎,那时我们特别擅长共享,因为如果你不擅长共享就会死掉,人类是一代代繁衍下来的,我相信我们的祖辈是最擅长共享的,所以他们生存了下来,我相信我们有遗传的共享基因。

共享是人类和动物相区别的核心。比如猴子,我给它吃的东西,它一般不会跟别人分享,只会自己吃。但比猴子聪明一点的黑猩猩,得到了食物后它会分享给别的黑猩猩,但分享之后它不会一起吃这个东西。人类不一样,我们既可以分享,还可以很快乐地分享,一起吃这个东西,所以共享是人类基因里最基本的欲望。

当今时代技术的发达让分享越来越容易,我们的房子能不能变得更“放松”呢?这是我思考方案的出发点。

我设计的灵感来自我自己在胡同里生活的小场景,我发现胡同里有很多这样的小家具,自己使用的椅子、桌子、还有晾衣服的东西,别人用也可以,只要不拿走就好了。还有这样的小凳子,放在这里好几年了。这是很有趣的。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胡同里的小家具

胡同里特别热闹的就是共享生活,这是很关键的地方。胡同里真的有各种各样半公共、半私密的家具,生活就围绕在家具的周围。我觉得胡同就是各种家具的城市,不仅仅北京的胡同,我们去上海老城区的弄堂也会发现类似家具,但在国贸我们就不会看到这样的家具,比如我们去上海浦东、东京银座,这样的家具都不会出现。

如果我要评价一个城市好不好,能不能发现这样的家具对我来讲就是一个关键因素。

房子能否变成家具一样的东西呢?把私人空间压缩到最小,一个白色盒子,里面是很小的床和桌子,然后把其他所有家具都摆在外面。我们把它的关系反过来了,家具摆在外面,里面是房间。这些盒子在工厂里加工好放进空间里,因为盒子上有轮子,所以可以随意移动。回头来看中国古代的场景,比如《韩熙载夜宴图》里的空间就很大,有点像家具和建筑空间的感觉,做成了一个生活场所。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韩熙载夜宴图》

我们做了一个总体社区,这个空间是生活空间的共享,同时物品都在外面,所以也是生活物品的共享。这本来是一个实验项目,原来是一个卖菜的批发市场,现在我们是用盒子的想法把一层到三层改成年轻人的共享社区,一层是对外咖啡厅、书店,二层三层都是盒子生活空间。

我们这次用这种方式改造,里面23个盒子房间,房子的空间可以一直用,如果我自己用这样一个盒子,一个人占的空间就是6平米左右,很少,但我可以在那边吃饭、看书、看电影、和朋友聊天。之前是自己的空间面积大,但生活是很小的,盒子的概念是“自己的面积很小,但生活却很大”。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23个盒子房间

最后要实现这个方案时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说要不要我们准备两人房间,因为肯定会有这样的需求,我们经过讨论后最后选择还是不要给他们准备两个人的房间,男女可以谈恋爱,但一定要分开住。

我很喜欢德国的一个作家,他说过“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他觉得孤独是好的,寂寞是不好的,孤独的状态是我可以跟自己相处,是很好的状态,寂寞的状态是我不能和自己相处,一直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孤独和寂寞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想做两人的房间,我希望大家都先变成孤独的状态,从这个孤独状态开始重新建构共享生活。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本文节选自2018年4月18日“群居的身体 独处的灵魂”专场演讲发布会上,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的发言“家和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独立日:我能去你家看看吗?

倪倪 著 / 霍城 摄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8-1

空间设计师青山周平:现代人有房子 却没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