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民國時最遭人痛恨的軍閥部隊,抗日卻很積極!

軍閥歷來被人所痛恨的,因為他們藐視國家的法律秩序,忽視人民的利益。因為自身的利益而大打出手,他們自身倒無所謂,可是到頭來,受苦受難的還是普通百姓。

可在歷史上,卻有這樣的一個軍閥,在日本人打來之前,他率領的軍隊被人民群眾所唾棄,但在後來,這支軍隊在抗日戰爭表現卻十分搶眼。

民國時最遭人痛恨的軍閥部隊,抗日卻很積極!

這支部隊叫作鎮嵩軍,創建於1912年,因駐地靠近嵩縣,故名鎮嵩軍。鎮嵩軍剛剛創建的時候,因為組成人員都是土匪,所以還是改不了以前的那種流氓習氣,軍紀十分敗壞。不僅當地的百姓對其恨之入骨,甚至連其他軍閥的部隊都排擠他們。

這鎮嵩軍被當時人視為"土匪軍隊",是由豫西一帶被招安後刀客組成的,連大名鼎鼎,炸了慈禧墓的孫殿英當初都是鎮嵩軍裡上竄下跳的一號人物。

民國時最遭人痛恨的軍閥部隊,抗日卻很積極!

1926年底,西安解圍鎮嵩軍敗出潼關,後被馮玉祥整編,成了西北軍(第二集團軍)第八方面軍,在其後的馮蔣戰爭,中原大戰等軍閥混戰中鎮嵩軍四分五裂,其主力隨劉鎮華投蔣,編成第11路軍,後改為15軍,劉鎮華之弟劉茂恩為軍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茂恩率該軍由湖北麻城地區開往華北前線,擔負掩護由山西大同撤退的大軍轉進及兵站物物資後送的任務。同年10月,該軍暫駐山西霍縣一帶,參加了忻口戰役。次戰役雖然失利,但是以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殲滅日軍2萬餘人,創華北戰場殲敵之最新紀錄。

中條山會戰時,由於敵方人多勢眾,15軍即將要被擊潰,心腹手下勸劉茂恩快快撤退,可這卻被其嚴詞拒絕,劉茂恩說道,“我身為堂堂中國軍人,沙場捐軀,死亦光榮,豈能為一時苟安,喪失民族氣節,為人恥笑。”

也就是這樣,這樣一支老百姓人人喊打的軍隊,卻在抗日戰場上有著搶眼的表現。展現出對抗外族侵略時的民族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