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不在印度?

李升瑞


為什麼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不在印度?

印度這個神秘國家確實有點亂,我們還得從頭說。

偉大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這麼一段話:“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而我們通常說的印度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接著一個入侵印度的侵略者的歷史,印度就在這個一無抵抗、二無變化的社會消極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龐大帝國。”——《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__馬克思。

這段話後來被網上黑印度的青年們,總結成了一句話:“印度的歷史就是沒有歷史”。公允的說,偉大導師的話說的有點狠了,印度還是有歷史的,而且年代還挺久遠。

但為啥每當我們提起印度歷史,都一腦袋漿糊呢?

這是因為印度的先民們沒有記錄歷史的習慣,說真的,還真沒有那個民族,向漢族人這麼喜歡記歷史的,恨不能把帝王上個廁所、晚上辦了幾個大姑娘都記下來。

因為,旁邊有個修史狂魔存在,印度這個地方在漢史裡,有各種奇形怪狀的名字。

西漢管它叫“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等到了唐朝一個帶著猴子徒弟的高僧去了印度,他對比了各種語言,結合當地發音,將什麼“身毒”、“賢豆”這些怪名字都統一了,稱為“印度”。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詳夫 ‘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云‘印度’”。

其實,這些古靈精怪的名字都是從一個詞來的,這就是印度河的梵文名(Sindhu),其波斯語變音為(Hindu)、希臘語變為(Indu),龜茲語(Indaka)。這個詞的本意就是“河流”,所以說來說去,印度之名就是從印度河來的。

古代人類文明的萌芽大多與河流有關,估計土地肥沃的河灘地區更容易耕作,河流中的魚類也相對是一種比較容易獲取的動物蛋白。

印度文明也是如此,目前發掘出土最具代表性的城邦遺址哈拉帕、摩亨佐-達羅(不晚於公元前2600年),已經表現出相當高級的文化特徵。

這兩個現在位於巴基斯坦境內的大城市遺址,以及周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面積超過5平方公里,估算人口各為3~4萬,並已出現了文字,目前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語族。

正因為有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文化現象,印度才被譽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摩亨佐-達羅建築遺址

之後長的令人髮指的一段時間內,印度都是一個地域概念、一個文化範圍概念、一個宗教概念,唯獨不是一個國家概念。

因為一直以來,就沒有一個叫做印度的國家存在,至少偉大導師在這個問題上沒說錯:“印度的歷史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征服的歷史。”

如果說到印度的文化範圍,那面積可就大了,妥妥的包涵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等國。如果再加上佛教文化、犍陀羅藝術的影響,中國也算在輻射範圍之內。

明白了這一點,您就不會奇怪,為什麼印度河文明的遺址,會在巴基斯坦境內了。因為,這兩個國家全都出現的極晚(印度1947年,巴基斯坦1956年),之前整個印度次大陸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名叫“英屬印度”。號稱是女王皇冠上的寶石,是一塊寶石,不是兩塊。

拜兩次世界大戰所賜,生活在印度次大陸上的民眾國家意識覺醒,衰落的大英帝國再也無力維持這塊龐大的殖民地,末代印度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拋出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後,就撩杆子了。

這個草率的方案,不但讓印度國大黨和“全印穆斯林聯盟”(穆盟)分道揚鑣,還讓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和甘地掰了,又給印巴兩國之間留下了大量的爭端,例如著名的“克什米爾問題”。由此可見,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良心真是大大滴壞了!

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和甘地

按照蒙巴頓方案的原則,印度次大陸以宗教信仰為基礎分配國別。印度河流域位於南亞與西亞的結合部,長期以來受伊斯蘭教的影響,民眾大多都是穆斯林。

分治時和主要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族尿不到一個壺裡,分成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這就是印度河以及印度河文明的遺址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原因。

既然說到了印度河文明的遺蹟,我就再說個有意思的東西。

印度河文明的代表性遺址哈拉帕、摩亨佐-達羅擁有極高文明元素表現,尤其是在建築技術上異常成熟,號稱“青銅時期的曼哈頓”。

在周長5公里的古城內,進行了詳細城市功能劃分,不但建有大浴池、大糧倉、寬敞的會議廳以及其他許多公共建築,還有非常完備的供水、排水系統,以至於很多居民住宅內都有獨立的廁所和浴室。

要知道,這是在公元前2600年,中國的夏朝是否存在還在吵吵,歐洲的兄弟們還在小村子裡刨土,英倫三島上才把巨石陣立起來。而印度河文明已經發展到燒磚技術的頂峰了,“砌磚的精細程度幾乎無法再提高了”——考古專家。

但這個人類建築史上的經典案例,咔嚓一下就沒了。因為咔嚓的太脆了,以至於考古學家都蒙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假說來論證,為什麼印度河文明會猝然中斷。

有人認為印度河文明的消亡是因為雅利安人的入侵,但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河流域的下游,時間要比摩亨佐-達羅被廢棄的時間晚幾百年。而且,在遺址中屍體上還帶有貴金屬首飾,這也是異族入侵說不能解釋的地方。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提出了自然災害、瘟疫傳播等假說,都不能完美解釋文明中斷的原因。

終於專家們憋急眼了,放出了一個史前核爆炸的假說。

據說,專家們在遺址內部發現了,核爆後產生的玻璃化砂石。這種物質與美國在沙漠中核爆時,產生的物質極為類似。

除此之外,專家們還從印度傳說、敘事詩中找到了旁證。大型敘事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中都有著非常類似核爆炸場面的描寫,“耀眼的光芒”、“無煙的大火”、“紫白色的極光”、“銀色的雲”、“奇異的夕陽”、“黑夜中的白晝”等等。

而且有意思的是,摩亨佐-達羅遺址中,卻有大爆炸存在過的可能性。位於城市中心的爆炸點建築全部夷為平地,殘存建築的破壞程度則呈現近及遠逐漸減弱,只有最邊遠的建築物得以倖存。

如果印度河流域文明真的曾經遭受過核爆的打擊,那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品嚐核彈滋味的就不是東面的島國人了,而是印度先民們。

如果大家去巴基斯坦旅遊,真可以去摩亨佐-達羅遺址看看,公元前1900年就被核彈光顧過,想想就覺得好高端,有木有?!哈哈哈!


這一段印度歷史寫完了,感覺還有好多有意思的東西沒寫進去,改天我們找個題材把印度的歷史和文化好好扒一扒!


獨立思維、個人視角,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期待您關注!

各位爺,您要是看著覺得還中,要不嘗試點個“贊”?!

我用人格擔保,點了絕對不會懷孕!哈哈哈!


白髮布衣的藏地讀行


說一這個問題,不得不想起一件特別丟臉的事兒。高中那會兒,地理老師是班主任。有次上課的時候剛好講到南亞大陸,也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看著地圖非常好奇且大聲的問了一句,“呀,好奇怪,印度河居然沒有在印度”

然後,我永遠也忘不了全班同學看傻子一樣的表情。

後來才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本來是一個國家,印度被英國人殖民那會,最後印度獨立的時候被英國操作了一手,弄了個印巴分治出來。所以才走了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也互相仇視,經常掐架。



盛世打雜


有些印度人非常有意思,他們認為既然世界第三大洋稱為印度洋,那印度洋就應該屬於印度。有巴基斯坦人嘲笑說:“印度洋不屬於印度,甚至連印度河也不屬於印度。”這事確實很有趣,印度有很多大河,比如著名的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但印度河卻在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境內。

印度河其實發源於我國,西藏西北部的阿里地區,有個獅泉河鎮。獅泉河就是印度河的上游,發源於岡仁波齊峰北邊的冰川湖。獅泉河是漢譯名稱,藏語稱為森格藏布。
森格藏布呈東南——西北走向,進入克什米爾地區就稱為印度河,折向西南方向,在巴基斯坦匯入印度洋。
印度河在巴基斯坦是什麼樣的地位呢?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非洲國家埃及面積100.1萬平方公里,但沙漠和荒地面積佔了大部分,埃及的9900萬人口主要生活在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兩側。如果說尼羅河是埃及人的救命河,那麼印度河就是巴基斯坦人的救命河,離開印度河,巴基斯坦就基本無水源可用了。

巴基斯坦的面積有79.6萬平方公里,人口2.08億。巴基斯坦的地勢是西高東低,西部有興都庫什山脈、多巴加格爾嶺、中莫克蘭嶺等高地,東部以平原為主。不過對巴基斯坦來說,東部的平原地區可加以利用的面積並不多,因為巴基斯坦東部地區有很多沙漠。比如巴基斯坦與印度邊界的塔爾沙漠,塔爾沙漠也稱印度大沙漠,面積約有20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佔其西部。這樣的地形和埃及非常相似,好在印度河就在塔爾沙漠的西邊流淌,給了人口眾多的巴基斯坦以相對充足的水源。
巴基斯坦如果沒有印度河,後果是不可想象的。印度卻認為印度河屬於巴基斯坦是恥辱,印度河應該屬於印度。印度的邏輯是:巴基斯坦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自然也應該是印度的一部分。直到現在,很多印度人都認為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現一個名叫巴基斯坦的國家,印度河自然應該屬於印度。

印度人對巴基斯坦擁有印度河中下游非常不滿,覺得印度河的五條支流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拉維河、薩特萊傑河、比亞斯河都和印度有關,有些河上游在印度,巴基斯坦卻使用五河的河水,印度覺得自己吃虧了。傑納布河是印度河的重要支流,全長1000多公里,赫勒姆河全長近700公里,拉維河全長約660公里,薩特萊傑河全長1400多公里。巴基斯坦東部有個旁遮普省(印度西北部有個旁遮普邦),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省份之一,地位差不多相當於加利福尼亞州之於美國,旁遮普的意思就是五河之地。
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特殊關係,印度經常把印度河當成武器,給巴基斯坦製造了很多麻煩。比如印度曾在1948年給印度河斷過水,讓巴基斯坦很多田地無水可用,這對巴基斯坦來說是災難性的。巴基斯坦強烈抗議印度不顧巴基斯坦人的生死,拿印度河當武器。印度則反駁說印度河的上游在印度,那麼印度就有權利使用印度河的水量。當然,印度對別國擁有大河的上游是非常不滿的,認為有些國家無權在大河的上游搞水利工程,這將會影響印度在大河下游的水量使用。

圖-巴基斯坦人
到了1960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就印度河水的使用問題終於達成了協議。根據《印度河水使用條約》的規定,巴基斯坦獲得了印度河干流、傑納布河、傑赫勒姆河三條河的使用權,稱為西三河。印度也有收穫,印度獲得了拉維河、薩特萊傑河、比亞斯河的使用權,稱為東三河。換言之,巴基斯坦即使沒有一滴水也無權使用東三河的水資源。
和巴基斯坦相比,印度綜合實力更強,所以印度還是經常拿印度河來制衡巴基斯坦。印度國內始終有一股強大的聲音,認為巴基斯坦搶走了印度河的水量,認為應該通過非和平的方式“搶回”印度河。

圖-印度人與巴基斯坦人
由於巴基斯坦與印度的敵對是全方位的,有關印度河的爭議還會繼續下去。不過巴基斯坦是不可能坐視丟掉印度河的,就如埃及人離不開尼羅河一樣。

地圖帝


其實,印度河流域文明也是兩河流域,應該叫:印薩河流與文明,且看下面的分析,也將告訴你為什麼印度河在巴基斯坦,而不在現在的印度。


公眾號菁致認為 《蒙巴頓方案》導致英國統治的南亞次大陸實行了印巴分治,導致了在原來的印度的基礎上,將南亞次大陸分為北印度和南印度。北印度稱為巴基斯坦,其地域內包含了印度河平原,南印度大部分土地就是現在的印度。

印度河在南亞次大陸,包括孟加拉、錫金等等都屬於之前的南亞次大陸(也稱為印度次大陸)。也就是我們大家所熟悉的“天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古代印度。從興都庫什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克什米爾高原以南的地方,統稱南亞次大陸。

歷史經歷了很多年後,1947年 8月14日和 8月15日,當時日不落帝國的英國統治的英屬印度(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不丹和尼泊爾屬於英國保護國,不屬於英國統治),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印度河文明是整個南亞次大陸文明的起源,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北部,剛好被劃分到巴基斯坦的地域內,而新的印度,則延續了古老印度的名字, 被稱為印度。這就是當時有名的印巴分治後導致的結果。如果當時南亞次大陸北部被稱為印度,剩餘部分被稱為巴基斯坦,那這個命題就不存在了。

說起印度的歷史,也是從南亞次大陸北部開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永遠都是真理;印度次大陸北部,位於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和衛星城拉瓦爾品第東北部的西瓦利克山脈,位於索恩河上游的索尼亞遺址,就是舊石器時期的文化。

從巴基斯坦東北部的俾路支斯坦省首府奎達,向南偏東的方向,通過波倫山口(bolunpass),沿著波倫河進入卡奇(Kachhi)的衝擊小平原,此平原距離東南方向流經俾路支斯坦省的印度河僅有125英里。在平原內一個被稱為邁爾戈(Mehrgarh)的區域內,發現了邁爾戈文化(文化斷層屬於公元前7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 )。在其旁邊還發現了另外一個文化,就是······


納沙羅文化 ( naushahro)

依然是卡奇(Kachhi)平原上,從公元前 3000 到 2550 年,邁格爾人逐漸遷移到納沙羅定居點,到公元前2500年邁爾戈定居地被遺棄,納沙羅定居點一片繁榮景象。 公元前2550到公元前1900年,他們已使用陶輪來拉出陶胚,製作高腳杯、碗和罈子之類的陶器。納沙羅文化的特徵就傳遍了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文明開始孕育並逐漸走向成熟。


印度河文明(哈拉帕文明)

注意,之前統稱為文化,而到了印度河則稱為文明,這是不同的概念。因為,此時他們有自己的特有的文字,可惜到現在無法破解。

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是前3300-前1700年在印度河河岸上發展,以土著 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哈拉帕和莫亨約達羅城市文明為代表,因哈拉帕遺址發現較早,也稱為哈拉帕文明。他們具備大型的如哈拉帕和莫亨約達羅的城市,他們有先進的用水和排汙技術,燒磚技術早已爐火純青。當時英國還在村莊裡生活,羅馬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部落。

但是到公元前1700年,這個文明突然消失。在莫亨約達羅發現37具屍體,和哈拉帕防禦性工事,有可能是被公元前1800年左右逐漸侵入南亞次大陸的印度雅利安人所征服。其實這樣的回答根本不負責任。在現在印度沙漠裡還有一個很長的“傷疤”。這是一條幹枯的河流。名叫薩拉斯瓦迪河,在這條周圍也有哈拉帕風格的城市遺址。所以,可以這麼說,印度河文明與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文明、中亞的河間地兩河文明、中國的長江黃河流域文明一樣。應該被稱為印薩河流域文明。

印薩河流與文明


印薩河流域文明(一種兩河流域的文明)

因洪水氾濫帶來的災難、公元前2000年前的頻繁地震引起河流的大規模改道與乾枯,導致哈拉帕城市被毀和農業崩潰。印度河的改道和薩拉斯瓦迪河的乾枯,導致無數定居點被洪水摧毀,那些之前沿河而建的城邦雖然安然無恙,卻被割斷了河流貿易。試想,如果長江斷流或改道,那麼有多少城市會受到致命的打擊。

薩拉斯瓦迪河邊的朵拉薇拉遺址


下面說“黑暗吠陀時期”

從哈拉帕文明末期的公元前1700年突然消失,到公元前600年,恆河平原上新的文明誕生,這1000年的時光,只有雅利安人的經典《吠陀本集》的模糊記載,所以被稱為“黑暗吠陀時期”。這個時候雅利安人入侵併與印度土著 達羅毗荼人(亦即哈拉帕文明時期的哈拉帕人)進行的戰爭並逐漸融合。哈拉帕文明被武力強大的印度雅利安人統治,在印度雅利安人的吠陀宗教支配下,逐漸被整合,融入,並在向富饒的恆河平原的轉移中,於公元前600年,逐漸在恆河平原上誕生了新的文明,即印度-雅利安人的文明。

印度16雄國

印度 16國以及波斯,亞歷山大大帝等外族入侵 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200年。

恆河文明,位於現在的印度了,之後就佛祖悉達多喬達摩的誕生以及佛教的產生,印度16雄國、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印度得到的大的統一。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巨車王在閱兵時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王朝正式結束。

孔雀王朝

印度北部動盪的400年與貴霜帝國的崛起(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

公元前2世紀,位於現伊拉克的巴克特里亞人翻越興都庫什山脈而席捲印度北部,建立了短暫的政權。公元前1世紀, 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錫西厄人推翻了巴克特里亞人。公元初年前後,波斯的帕提亞人又攻佔了這裡,成為這裡的第三個主人。公元1世紀初 ,由中亞的貴霜部落最終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帝國。國王名叫迦膩色迦王,於公元144年登上王位。

貴霜帝國

此時,這400年間,印度文明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西北部受波斯文化影響的坦叉始羅為首都的犍陀羅王國。


犍陀羅王國之地

公元前6或5世紀,拉瓦品第(印度河流域內、伊斯蘭堡衛星城)周圍的一個高60英尺被稱作毗爾丘的小山上,以創建者的名字命名為塔克希拉。第二個城市是巴克特里亞人入侵後,在附近建立了新城(帕提亞城市)瑟凱普。第三座城市瑟蘇克是貴霜人在大約公元1世紀建立的,至今還沒有挖掘,因為其上還有水澇池和現代化的村莊。 這就是犍陀羅王國首都呾叉始羅城址的地方了。

公元前3世紀中葉,當貴霜人被伊朗薩珊入侵者推翻時,權利的中心從犍陀羅移回東部的恆河河谷,在其古老的摩揭陀中心腹地,印度下一個在偉大的王朝又將崛起。

之後便是偉大的笈多王朝時期,伊斯蘭時期、莫臥兒王朝時期,至後來的英國統治以及印巴分制。印度河被分配到巴基斯坦內。


如果打擊喜歡的話,請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菁致,裡面會有很多故事。如果你有不同想法,請留下你的評論。看在純手打的份兒上,幫忙點個贊吧,謝謝。


菁致


這個問題,說白了其實很簡單,因為早期的古印度文明,就是現在的巴基斯坦,沒印度什麼事。現在所謂的印度,相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其實是蠻荒之地。

如果去翻中學的歷史課本,你會看到“哈拉巴文化”這五個大字,這便是古印度最早的文明,它的遺址,就是在印度河流域。

當然,因為印度沒有歷史記載,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一切。直到上個世紀初,人們還普遍認為:在印歐語系民族到來之前,印度無史可言。直到1922年,考古學家在印度河流域突然發現了1處奇特的文化遺址,這一文明的發現把印度的歷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隨後,經數十年發掘研究,終於在整個印度河流域發現了大小城鎮遺址200餘處,這便是古代世界面積最廣的青銅文化,與同期的埃及、兩河流域水平相當。

也就是說,早期印度文明出現在印度河,為什麼後來又轉移到恆河而去呢?這是因為西方人的不斷入侵,首批是雅利安人,隨後是古波斯人和希臘馬其頓人,直到前302年,入侵者才與恆河流域的孔雀王朝達成和平。

也就是說,印度史上,印度河流域是反覆遭遇異族入侵的,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明所在。

這與中國的歷史也是相似,黃河流域也是反覆遭遇異族入侵,也是漢人最早的文明所在。

而印度這個單詞,本身就是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河流”之意,所以準確的講法,現在的巴基斯坦,完全可以把這條河改名叫做“巴基斯坦河”或是別的什麼名字。而現在的印度,既沒有印度河,又不把印度這個概念當回事,完全可以把國名改成“恆河聯邦”之類的名詞。

一句話:世事變遷,中國人熟悉的那個佛國,早已不復存在,物是人非,只有印度河與恆河這兩條河流,尚在靜靜流淌。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按說印度河,顧名思義應該是在印度境內,可為何在巴基斯坦國內?這個小問題需要提起一個大的歷史背景:過去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以及現在的孟加拉國原本就是一個地區。

一切要從英國東印度公司入侵印度說起。1612年東印度公司戰勝葡萄牙人,使他們獲得莫臥爾帝國皇帝的青睞。英國人認識到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持的立足點。他們要求英皇採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

此後東印度公司逐漸在印度擴張勢力並逐漸擁有了一直武裝力量,到1857年的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前東印度公司是印度地區的實際控制者。之後與1857年英國正式的接管了印度地區直到1947年承認印度地區脫離英國獨立。史稱英屬印度的這片土地今日分別屬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為何在脫離英國的通知後英屬印度變成了三個國家,這裡要提到兩個名詞:“印巴分治”,“東巴基斯坦”。

在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民族獨立蔚然成風,印度地區的民族獨立運動也趁著這股浪潮開始擴大,隨著兵變的頻發和印度士兵對大英帝國忠誠度的喪失以及各地日益高漲的群眾遊行示威英國最後不得不開始正視印度即將脫離控制這一事實。到1946年,所有政治犯被釋放;英國開始就印度獨立的問題和國大黨開始進行政治對話。

最後在1947年,根據英國駐印度最後一任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提出的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分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國家,印度教徒居多數的地區劃歸印度,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則歸屬巴基斯坦。今日的孟加拉國曾經也是巴基斯坦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巴基斯坦自建國以來,唯一一個不與巴基斯坦主體部份(即西巴基斯坦)相接的外飛地(東巴和西巴被印度隔開)。到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東巴基斯坦地區在印度的干涉下獨立為孟加拉國。於是形成了今日我們看到的南亞地區國家劃分。

自此,英屬印度分裂為三個國家,而這條以印度為名,在該地區重要程度僅次於恆河的古老河流,為這樣奇妙的變成了巴基斯坦的河流。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


破破的橋


這個問題回答,首先得追索到英屬印度的殖民歷史。巴基斯坦地區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早期佔領的南亞大陸地區,它是英屬印度早期最繁華之處,也是伊斯蘭教徒聚居地,而伊斯蘭教在當時的英屬印度勢力最大。


以上是1853年英屬印度信德地區(現巴基斯坦)第二枚郵票,第一枚是此地區發行與之一樣的黑色郵票。此枚也是亞洲首枚雙色郵票(當時的雙色郵票要分兩次印刷,太麻煩且容易重疊出錯,所以雙色郵票發行量極少,本館珍藏的這枚郵票為印度國寶之一)。英屬印度首枚郵票都在這裡發行,可見這裡是英屬印度最早期的中心地帶,所以當時人們把它叫做印度河就不足為怪了。

1947年英國在印度獨立前把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分裂出去。於是印度河等於就成了巴基斯坦河了。印度就靠著恆河這條母親河了。但恆河大部分在中國和孟加拉國境內,唉,可憐的阿三,水資源都被別國控制著。




湘平古珍郵館


事實上印度地名起源於印度河——古印度文明和華夏文明一樣是依託兩條大河發源起來的:華夏文明是以黃河、長江為母親河,而古印度文明是以印度河、恆河為母親河,嚴格意義上來說古印度的地理範圍不僅涵蓋今天的印度,而且幾乎囊括了整個南亞次大陸,今天的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地都曾是古印度文明覆蓋的地區。

但古印度的兩條母親河與華夏文明的兩條母親河有很重大的一點差異:黃河和長江中下游是適宜農耕的沖積平原,兩條大河之間幾乎沒有什麼高山大河之類的天然地緣屏障阻隔;印度河與恆河之間卻隔著一片塔爾沙漠。雖然古印度文明最早起源於印度河流域,但恆河流域也是印度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尤其是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孔雀王朝誕生於恆河流域,此後印度文明的中心逐漸向恆河流域轉移。

隨著印度文明的中心日益轉移到恆河流域,與恆河流域地緣距離相對疏遠的印度河流域漸漸衰落下來,逐漸成為印度文明的邊緣地區。而在印度河流域西北部是波斯和中亞的遊牧民族,他們不斷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

13~16世紀突厥人和阿富汗人進入跨越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印度河流域,他們在這一地區大力發展伊斯蘭教。1526年德里蘇丹國被蒙古和突厥混血的莫臥兒王朝取代,具有中亞突厥血統的莫臥兒王朝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開始在全印度大力推行伊斯蘭教。由於本土的印度教徒數量過於龐大,信仰伊斯蘭教的莫臥兒王朝無法將其完全同化,但仍通過向非伊斯蘭教徒徵收人頭稅等措施使伊斯蘭教在印度河流域逐漸站穩了腳跟,至此印度河流域由信仰印度教的雅利安人佔多數逐漸轉變為信仰伊斯蘭教突厥後裔佔多數。

莫臥兒王朝雖然控制了印度絕大部分地區,但這種控制其實更多的是一種靠武力壓制的控制,地方上依然存在許多土邦王公,這些土邦王公實際上就是一個個半獨立的國中之國。18世紀的大英帝國通過殖民擴張和工業革命迅速崛起強大,強大的英國征服了四分五裂的印度。英國為了方便自己的統治,對各土邦王公採取分化瓦解之策,在宗教問題上也是對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而治之。

二戰後英國的殖民體系崩塌,英國在撤出印度之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就是印巴分治——按宗教信仰將昔日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印度河流域由於早已皈依伊斯蘭教,所以被劃分在巴基斯坦一側。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所以,印度河的印度,不是印度國的印度。


高尚濤


中國有兩條母親河,黃河和長江;印度地區也有兩條母親河,恆河和印度河。不同的是,隨著印巴分治,獨立後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一邊佔了一個媽。

印度和印度河,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印度河的名字出自於梵文Sindhu的拉丁語式拼法Indus——也就是“河流”的意思, 可見“印度”這個詞本來就是形容河流的,能夠證實“印度河”是“印度”這個國名的出處。

印度坐擁的母親河恆河流域是印度人口最稠密的地方,甭管清潔不清潔,乾一杯恆河水,才能算是名副其實的印度人。恆河最大的支流在印度境內叫作布拉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國西藏境內,我們把它稱作雅魯藏布江,對上游的雅魯藏布江所興修的水利工程,印度始終保持不斷表達關切的態度。

印度河同樣也是發源於中國西藏,先是流經印控克什米爾,再進入巴控克什米爾,最後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加上支流,印度河流域共有103.4萬平方公里,其中印度35.4萬平方公里,巴基斯坦56.1萬平方公里,中國和阿富汗各有幾萬平方公里,但印度河沒有一公里流經那個同名國家——印度的本土。

同樣是出於關心,印度也對巴基斯坦在巴控克什米爾和巴基斯坦本土交界處興建的迪阿莫·巴沙大壩表示出了嚴重關切,這個水利工程在中國的支持下正在興建,建成後將為巴基斯坦提供目前全國一半的電力供應,可謂是巴基斯坦的三峽大壩。但按照國際公認的原則,上游國家興修的水利設施,下游國家還算有權利表示關切,人家興建的這處水利樞紐遠在中下游,來自上游的印控克什米爾的實際擁有者印度方面的關切實在是空穴來風,巴基斯坦表示莫名其妙。

印度人經常自傲的是忝列四大文明,與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並駕齊驅,但正如革命前輩馬導師所說:“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馬導師去世的時候,沒有想到印巴會最終分治,但所謂的古印度文明,其實正是指的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18世紀初,在現今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發現了遠古都市殘址,1922年,在現今巴基斯坦信德省拉爾卡納縣南部,人們又發現了古城摩亨佐·達羅殘址,兩處相隔600公里,但同屬五千年前的一種古代文明,這也是人們所說的古印度文明。

古城摩亨佐·達羅最讓人驚歎的是,城市中擁有完整的排水系統,廁所全是沖洗式的,通過自家房屋的下水管道再彙集到城市的地下管道里去,單憑這一點,就跟印度的現代文明截然不同,眾所周知,五千年後的現代印度人還在搞廁所革命呢,所以,從文明的傳承這方面來講,至少印度人會羞於承認兩者之間存有必然聯繫。

二戰後,面對印度半島和世界各殖民地此起彼伏的獨立要求,日漸沒落的大英帝國本來在丘吉爾的帶領下,打算無條件駁回印度的奢望,但英國人民通過手中的選票把丘首相調整為丘議員,新上臺的工黨順應歷史潮流,從前殖民地逐漸脫身。英屬印度的最後一任總督蒙巴頓公爵根據印度地區綜合現狀,提出了以宗教劃分領土的《蒙巴頓方案》,在此基礎上,1947年,印巴正式分治。之後,印度,巴基斯坦兩國先後獨立。

根據《蒙巴頓方案》,穆斯林族裔為主的印度河流域,成立了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這也就是印度河是在巴基斯坦,而不是在印度的根本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