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日媒:中國人口政策應避免重蹈日韓覆轍

村山宏: “應該全面開3孩政策”,中國3月舉行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大會之前,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如此呼籲。中國長期堅持計劃生育政策,自2016年起允許生育2孩,但仍禁止3孩。日本和韓國當初對低出生率置之不理,當注意到的時候,遏制少子化已經很困難。為了避免重返日韓的覆轍,中國或許必須儘早採取對策。

在中國轉向“二孩政策”的2016年,出生人數比上年增加131萬人,達到1786萬人,但2017年下降63萬人,降至1723萬人。朱列玉認為中國社會將進入低生育水平國家,這不僅對經濟環境產生影響,而且還威脅未來的民族競爭力。朱列玉的提案成為話題,但並未發展到被採納。這是因為二孩政策引進以前的出生人數為1600萬人左右,引進之後相應增加。

日媒:中國人口政策應避免重蹈日韓覆轍

中國政府對“三孩”持觀望態度

針對解禁三孩,中國政府內部或許仍存在希望觀察一下事態的氛圍。不過,中國政府似乎也形成了不再需要生育限制這一共識,在3月的全國人大會議上,取消了“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部級),批准建立了和其它相關部門合併的“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國政府或許認為,在省部級保留以計劃生育這一生育限制為目的的名稱已沒有意義。

中國因過去極端政策的出臺和戲劇性的政策轉變而令世界感到驚訝。關於農業的集團化政策,1958年出現的人民公社在轉眼之間便推廣至全國,但到改革開放政策全面啟動的1983年,又眨眼之間被解散。而在人口政策上,50年代採取了極端的獎勵多生育的政策,結果進入70年代後,倡導計劃生育,1979年實施了獨生子女政策。中國這種劇烈的政策轉變也一直產生各種混亂和悲劇。

或許是站在這些反思之上,中國最近的政策轉變似乎正在避免走極端。中國政府自2013年開始遏制過剩投資,啟動了接受經濟增長率下降的政策。甚至開始使用表示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這個說法。但是,在經濟增長放緩變得顯著之後,自2016年前後起,在政府主導下啟動了刺激經濟的舉措。最近,房地產泡沫似乎重現,正在再次進行調控。

轉向獎勵生育的政策

中國政策轉變改為了漸進性地反覆進行微調的方式。不過,關於少子化對策,微調是大忌。根據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可以這樣說。1980年代日本的年出生人數徘徊在130萬人以上,但到1989年迅速降至124萬人。由於當時的總生育率(1名女性一生中生育孩子的數量),被稱為“1.57衝擊”。當時是泡沫經濟的頂峰時期,人口減少導致的增長率下降沒有被意識到,結果對策陷於被動。

日本的出生人數2017年降至94萬人,總生育率僅為約1.4。韓國的出生人數上世紀90年代曾超過60萬人,但2002年跌破50萬人。總生育率從2000年的1.47、2001年的1.30降至2002年的1.17。2017年的出生人數為35萬人,總生育率降至1.05。如果日本和韓國在出生率下降變得顯著的最初10年採取大規模的少子化對策,結果或許就將有所不同。

中國的現狀類似於日韓少子化最初變得顯著的時期。如果現階段採取有效的少子化對策,有望避免像日韓那樣出生人數極端減少的事態。最為重要的或許是,首先從取消生育限制開始。此外,針對撫養孩子的一代的住宅支出和教育費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如今,中國需要採取從限制生育轉向獎勵生育的大膽而明顯的政策轉變。否則,將走上與日韓相同的道路,嚴重的少子老齡化社會或將很快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