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鄰里冤家檢察解 司法救助幫大忙

點擊上方“臨海檢察”可以訂閱哦

“近鄰賽遠親。”鄰里矛盾一般都不是深仇大恨,若處理得當,絕不是過不去的坎兒。日前,臨海市檢察院就做了件好事,用司法救助手段成功化解了一起陳年積案。

鄰居變成冤家,陳老太有苦難言

邻里冤家检察解 司法救助帮大忙

對89歲高齡的陳老太來說,2016年過年前的那天下午依然讓她心有餘悸。那天下午,陳老太路過鄰居汪某門口,誰知堆積在汪某家門口的木料滑動下來,將陳老太推倒在地。陳老太被嚇懵了,於是叫罵了幾句。不巧,這幾句不太好聽的話,被汪某聽到了。可接下來的事情,誰也沒有想到:汪某在與陳老太爭吵後,竟然抄起木棍打陳老太解恨。經臨海市公安局鑑定,陳老太頭部、身體多處受傷,傷勢為輕傷二級。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汪某被鑑定為限定刑事責任能力人。陳老太心中有苦難言,三番五次嘗試與跟對方調解,但來來回回一年多來,雙方始終未能達成調解,無奈陳老太決定將案件轉為公訴。

拒調是何原因,檢察官調查問診

邻里冤家检察解 司法救助帮大忙

在受理案件後,臨海市檢察院公訴部承辦人多次聯繫雙方當事人,反覆實地走訪調查,以期查清事實真相。經調查瞭解,作為被害人的陳老太,並沒有要將犯罪嫌疑人汪某繩之於法的打算,而只希望拿回醫藥費。而嫌疑人汪某的家人,對檢察機關的介入心存芥蒂,擺出一副“他是限制刑事責任能力人,你們能把我怎麼樣”的態度,既不與檢察機關合作,也一直未同意與陳老太調解。

經過檢察官多次的耐心勸解,犯罪嫌疑人汪某的父親終於道出了他們的顧慮:一方面,他們瞭解到,陳老太之前肋骨就曾受過傷,她的輕傷鑑定存疑;另外一方面,汪某家庭較為貧困,如果接受調解,他們擔心陳老太會提出鉅額的賠償請求。話說開了就好辦了。檢察官通過深入淺出的解答,讓汪某的家人打消了疑慮,承認了汪某對陳老太造成輕傷的事實,並且也願意進行調解,賠償陳老太必要的醫藥費用。

“小錢”了結大事,司法救助真給力

邻里冤家检察解 司法救助帮大忙

至此,就只剩下調解賠償問題了。經過多次與被害人陳老太和其家人的協商,陳老太最終要求汪某賠償醫藥費共計人民幣16000元。而犯罪嫌疑人汪某一方,東拼西湊,只能拿出8000元的賠償款。眼看著調解就要成功了,但是犯罪嫌疑人一方卻無法拿出更多,這剩下的8000元該如何是好?經辦檢察官決定申請司法救助,去解決這個難題。 被害人的身心傷害是無法用金錢來補救的,但若這筆“小錢”能夠幫助這兩戶人家達成調解,今後不再以仇怨相向,這筆“小錢”就算是用到了刀刃上。當牟蓉蓉副檢察長帶領檢察官們把慰問品和這筆司法救助款交到陳老太手上時,她激動地無法言語,一邊拉著檢察官的手,一邊不停地抹眼淚,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這起糾葛了兩年多的積案最終得到化解。

邻里冤家检察解 司法救助帮大忙

“這個案子是臨海市檢察院活用‘楓橋經驗’,活用司法救助手段在辦案中積極推進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的又一個成功案例。”臨海市檢察院副檢察長牟蓉蓉說,“我們不斷增強救助工作的主動性,爭取把矛盾解決在內部、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2014年以來,我們辦理國家司法救助案件共17起,發放救助金12.9萬元。今後,我們將繼續以‘楓橋經驗’為指引,立足檢察職能,著力在司法辦案中化解社會矛盾,讓人民群眾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司法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