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愛著愛著就變心,你說是動物性使然|大象公會

愛著愛著就變心,你說是動物性使然|大象公會

一個關於美國總統的葷段子,是怎樣與動物性行為模式聯繫在一起的?

文|王大可

美國第 30 任總統卡爾文·柯立芝性格古板,不苟言笑,看起來毫無情趣,卻留下了這樣一個葷段子:

一天,柯立芝總統的夫人參觀一家農場,發現一隻公雞鬥志昂揚地交配從不停歇,她羨慕地望著雞舍,動情地問農場主,「它一天可以幹多少次?」農場主驕傲地說,「那可數不清!」總統夫人略帶埋怨地說:「下次柯立芝來參觀,一定要把這件事告訴他!」

柯立芝總統來參觀時,農場主如實以告,柯立芝不屑地問,「難道它每次都和同一隻母雞交配嗎?」農場主回答:「當然不是啦,每次都不一樣呢!」總統忿忿地說:「這不就得了,把這件事也告訴她!」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柯立芝於 1923-1929 年間任美國總統|圖片來自:wikipedia

三十年後,這個段子被生物學家重新挖掘出來,用段子的主角命名了一項新發現的動物性行為實驗成果。這個新發現,叫做「柯立芝效應」(Coolidge effect)。

什麼是柯立芝效應

公雞見到一隻素未謀面的母雞,無法抑制身體的衝動,對其展開猛烈的追求,驚慌失措的母雞拔腿就跑,可是她的小短腿和肥屁股拖了後腿,公雞一個三級跳躍上母雞背,短短几秒鐘交配結束,公雞長吁一口氣,悠閒地踱步。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雞交配

並不享受二雞世界的美妙,心裡嚮往著一些新的刺激。但他的慾望滔滔不絕,第二次他又輕鬆地在這隻母雞身上發洩了慾望。慾望像不斷湧出的泉水一樣拍打著他的小腹,他仔細端詳母雞性冷淡的面龐,怎麼還是你,他像尿急卻找不到廁所的人一樣不情不願地又跨上她的背。

他發誓不會有第四次了,整整十分鐘,他覺得自己像一隻被閹割的老公雞,喪失了生命的脈動。

研究人員帶走了那隻他已厭倦的母雞,他眼巴巴地望著研究人員,他們又拿來一隻母雞,他迫不及待上前撩妹,定睛一看,卻還是原來那隻,心中小小的希望的火苗瞬間被澆滅。

研究人員再次移走這隻母雞,換了一隻新母雞,原本生無可戀的公雞立刻滿血復活再展雄風,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他又厭倦了。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公雞

顯著地偏好新歡嫌棄舊愛,這種差異和更換母雞的過程無關,因為把原來的母雞移出去再移回來並不會增加公雞的性趣。

研究人員還發現,精打細算的公雞和同一隻母雞交配多次,越來越摳門,精液體積減少,精子數量減少,甚至光注水卻不帶有活性精子(Cheap filler),給雌性造成精子很多的錯覺從而推遲和其他雄性再交配,深刻貫徹佔著茅坑不拉屎,出了茅坑要鎖門的理念宗旨。這種現象就是柯立芝效應

不是所有動物都像柯立芝的雞

柯立芝效應廣泛存在於生物中,1956 年,兩位科學家研究大鼠連續交配多少次會精疲力竭(Sexual exhaustion),平均而言,大鼠射精(Ejaculate)6.9 次,插入(Intromission)41.7 次後就不再和同一隻雌性交配。

1962 年,另一位科學家改進了這個實驗,雄性對同一只雌性喪失性趣長達 15 分鐘後,更換一隻新的雌性,結果發現,大鼠衰竭前的射精次數增加到 12.4 次,插入次數增加到 85.5 次。

這一發現讓學界炸開了鍋,有學者引用柯立芝效應為人類無止境追求新的伴侶正名,也有學者鄙夷這種做法,勸告人們不要為婚外情開脫。

當然不是所有動物都有見異思遷的本性,一夫一妻制動物就對配偶忠誠得很,因此是否有柯立芝效應可以作為判斷一夫一妻制生物的重要依據

比如能形成長期配偶關係的老田鼠(Oldfield mice)就不會見一個愛一個(雖然後來發現它們並不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生物),和老伴幹不動了即使換一個新的雌性也還是幹不動。

一夫一妻制的平原田鼠(Prairie vole)甚至更喜歡老伴,即使精疲力盡,為了不讓老伴傷心還會勉強幹一次。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老田鼠並不老|圖片來自:wochit news

喜新厭舊的不只是雄性

雌性有沒有柯立芝效應呢?對很多物種而言,有,但是沒有雄性那麼明顯。

不過有幾種生物是例外,雌性有明顯的柯立芝效應,雄性卻沒有,如雙斑蟋蟀(Cricket,Gryllus bimaculatus)。蟋蟀是多夫制生物,發情期的雄性會產生營養豐富的精子囊(Spermatophore),是雌性求之不得的「美味」,產卵所需的營養很大一部分也由消化精子囊而來。

雄性產生精子囊要花大功夫,平均 3.25 小時才能產生一個新的,所以短時間內無法連續交配。雌性如果一次交配沒有滿足,立刻會甩掉前男友,繼續尋找下一個有精子囊的雄性,哪怕實驗人員把它們分開 12 個小時再相遇,雌性還是更喜歡那個從來沒有見過的雄性。

有學者質疑該實驗,會不會是雄性交配之後不再搭理雌性,所以雌性才離開他的,因此研究人員又補做了一組實驗,發現

雄性蟋蟀沒有柯立芝效應,對新歡和舊愛求偶的殷勤程度及產生的精子囊大小並沒有顯著差異。

對於這種差異,最合理的解釋是從交配成本的角度來看。

雌性有一肚子卵,雄性每次只有一個精子囊,精子囊耗費大量能量對其生存造成影響,雄性生殖代價的升高使之成為弱勢性別。雌性蟋蟀在交配中擁有更大的控制權,雌性蟋蟀交配次數越多或配偶越多,產卵越多。

而雄性蟋蟀精子囊數量有限,在一個雌性身上投資所有的精子囊和在不同雌性身上投資一個精子囊後代數量可能差異並不大。

爱着爱着就变心,你说是动物性使然|大象公会

▍蟋蟀交配,白點是精子囊

不過,雌性佔據主動的雙斑蟋蟀畢竟只是極少數特例之一。易求有價寶,難得有情郎,無論在人類還是動物世界,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