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水滸傳裡的北宋市井

水滸傳裡的北宋市井

《水滸傳》在第六十六回“吳用智取大名府”一章中梁山好漢為智取大名府,喬裝改扮成趕夜市商販:這大名府是河北頭一個大郡衝要去處,卻有諸路買賣,雲屯霧集。只聽放燈,便來趕趁。……不移時,樓上鼓打二更。時遷上到樓上,只做買鬧鵝兒的,各處閣子裡去看。撞見解珍、解寶,拖著鋼叉,叉上掛著兔兒,在閣前踅著。

此處所寫即是宋代的夜市。

在宋代以前,城市實行的是坊市制。“坊”是居民住宅區,“市”是商業交易區。兩者在空間上是分隔開來的。居民區的坊之間也是互相隔離的,圍有圍牆,各有坊門;而所有的商業活動只能集中在“市”裡進行。每天早上和晚上,以鼓聲為號,坊門和市門都定時開啟和關閉。

唐代法律明確規定,除官府特許外,在坊和市閉門之後,開門之前仍在坊市中夜行者都算作“犯夜”,必笞二十大板。所以唐代前期包括長安、洛陽在內所有的城市是沒有早市和夜市的。如果現在電視劇在此時期有夜市場景,說明編劇不讀歷史。

唐首都長安每晚“執金吾”(類似現在武裝警察或城管)以鼓聲告知百姓“禁夜”即將開始;次日晨鐘樓鳴鐘代表禁夜結束。

唐代韋述的《西都雜記》稱:“西都禁城街衢,有執金吾曉暝傳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許馳禁前後各一日,謂之放夜。”

也就是唐代一年中只有三天不“禁夜”,其餘夜間百姓不得在所居住的坊裡以外任意活動,現在幾乎不可想象。

晚唐詩人溫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為虞侯所繫,敗面折齒”。也就是老溫喝醉了酒晚上活動被治安值班人員抓獲,並被打臉。大失斯文。

“禁夜”以治安為名,冠冕堂皇地限制人身自由,實是一大惡政。

但唐後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嚴格的城市管理制度被打破,這一時期的唐詩就反映出夜市已經出現。

比如唐代宗大曆年間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時會琴客》就寫到:夜市千燈照碧雲,髙樓紅袖客紛紛。如今不似時平日,猶自笙歌徹曉聞。而晚唐詩人杜荀鶴也有首《送人遊吳》詩: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即很明確的記述了此時已有夜市的出現。

水滸傳裡的北宋市井

到了宋代,統治者對社會經濟實行開明而治,重點是不過多幹涉經濟的自由發展,甚至參與其中。隨著城市人口增加,經濟日趨繁榮。

“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絡繹無窮”。封閉的城市管理模式逐漸不能適應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於是,原先住宅坊區內臨街的民宅(相當於現在沿街房)陸續開起了店鋪,坊牆也被拆除,坊內隔絕的格局逐漸被打破。

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坊內街道兩旁開設店鋪,過去實行的“宵禁”也宣佈取消。為了滿足市場的需要,追逐商業利益,“日中為市”的慣例很快被打破,夜市應運而生。宋朝的首都開封和南宋行在臨安是名符其實的不夜城。坊市合一,沒有營業時間和營業地點的限制,夜市未了,早市開場,間有鬼市,甚至還有現在流行的跳蚤市場。

夜生活的繁榮是經濟繁榮的一大表徵。所以很多小城市一到晚上十點以後店鋪基本打烊,而大城市甚至都有24小時服務的商場。

宋朝經濟之繁榮,物資之豐富,商業之發達之所以遠超前代,不禁夜起到了巨大作用。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回憶他曾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汴京盛況:“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遊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朱簾,雕車競駐於天街,寶馬爭馳於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於柳陌花衢,按管調絃於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遊,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實則南宋時期的臨安夜市繁榮不減。

宋人吳自牧的《夢粱錄》和周密的《武林舊事》記載,南宋的都城臨安,其城郭之美,物品之豐,人煙之盛,商賈之富,娛樂之盛,並不亞於汴京。而“杭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的夜市規模,也遠超開封。

《都城紀勝》有如下描述:中瓦前的夜市最盛,“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無異。其餘坊巷市井,買賣關撲,酒樓歌館,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復起開張,無論四時皆然。如遇元宵猶盛”。

簡直是一幅生機勃勃的城市市井生活畫卷。

一個實施禁夜令的時代,等於給國民的能動性上了枷鎖;一個不禁夜的城市等於把人類活動時間延長,所以能創造出更多價值。

宋代的不夜禁可說是開啟了全日制的新時代,人類自由的市場行為是經濟發展的最大推動劑。

水滸傳裡的北宋市井

另外宋代的早市也在《水滸傳》中有描寫。

《水滸傳》中第二十一回“宋江怒殺閻婆惜”,寫到宋江被閻婆惜晾了大半夜,捱到五更天,出得閻婆惜家門:“忍那口氣沒出處,一直要奔回下處來。卻從縣前過,見一碗燈明,看時,卻是賣湯藥的王公來到縣前趕早市。那老兒見是宋江來,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來得早?’宋江道:‘便是夜來酒醉,錯聽更鼓。’王公道:‘押司必然傷酒,且請一盞醒酒二陳湯。’宋江道:‘最好。’就凳上坐了,那老子濃濃的奉一盞二陳湯,遞與宋江吃。”

這段描寫非常形象的寫了鄆城縣的早市。

第四十四回“石秀智殺裴如海”則寫了薊州(今天津薊縣)的早市:“卻說本處城中一個賣糕粥的王公,其日早挑著擔糕粥,點著個燈籠,一個小猴子跟著出來趕早市。”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還記述了鬼市:“潘樓東去十字街,謂之土市子,又謂之竹竿市。又東十字大街,曰從行裹角茶坊。毎五更點燈博易,買賣衣服、圖畫、花環、領抹之類,至曉即散,謂之鬼市子”。

所謂叫“鬼市”,是因五更至天亮這段時間是傳說中鬼出沒的時間,而雞鳴之前,鬼要返回陰間。時間上正符合鬼市“半夜而合,雞鳴而散”的特點。

《東京夢華錄》還記載,一般夜市三更結束,早市“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首都東京開封府著名的大酒樓--潘樓,“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買賣衣物書畫珍玩犀玉。至平明,羊頭、肚肺、赤白腰子、奶房、肚胘、鶉兔鳩鴿野味、螃蟹、蛤蜊之類訖,方有諸手作人上市買賣零碎作料”。

可見紅火生意一茬接一茬,非常繁忙。

也可見宋代經濟活躍程度,與現在比都毫不遜色。

與外表冠冕堂皇的唐代相比,我相信人們更喜歡市井煙火的宋朝。

作者簡介:作家、文史研究者、金庸研究愛好者。作品《白羽紅塵傳》、《鳳凰曲》、《水滸傳信錄》、《金庸武俠考信錄》、《天國考信札記》等。豆瓣閱讀、噹噹網、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