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怎麼用一句話形容馮小剛?

轉身吶喊妳


馮小剛是一個一個聰明而勤奮的人。

馮小剛真的是一個聰明人,對於電影他不是科班出身,相比於陳凱歌的世家出身,張藝謀的攝影轉行,馮小剛的出身更低,他是從美術師轉行成功的。

馮小剛的舞美,一開始還是電視劇的舞美,給《便衣警察》等電視劇做舞美時,他認識了很多人,包括王朔葛優等後來改變他人生道路的人。

王朔當時已經靠寫小說出名,他是大院子弟,路子野人脈廣,馮小剛於是全力搭靠王朔這條大船,據說為了能讓朔爺認可,馮小剛背會了王朔的所有作品。

每個人都成功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馮小剛也是。但是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贏得了王朔等大咖的友情,同時也獲得了導演電影的機會。

他的第一部電影,是和鄭曉龍一起編劇的《遭遇激情》,而他和王朔馬未都等人搗鼓的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成了一代人的經典記憶。

直到此時,馮小剛依舊是混在影視牆裡的芸芸眾生之一,他的電影夢還遙遙無期。

1994年他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永失我愛》,是根據王朔小說改編,王朔是編劇之一。

這部電影中,他不但是導演,還兼任老本行美術。

《永失我愛》的意義是,在電影圈馮小剛終於有作品了,從此人們可以親切的稱他為馮導。

由此馮小剛開啟了他的電影導演之路。

1996年他準備開拍《過著狼狽不堪的日子》,但是拍了幾天就被叫停,電影局的理由是:

“劇本過於挑逗、追逐……暴露醜惡而不鞭撻醜惡,有違社會公認道德標準的價值觀念,錯誤引導大眾審美趣味……”

那個年代電影監管還沒現在這麼嚴格,而馮導的這部電影竟然獲得如此評語,可見當時他為了讓電影獲得更多的關注也是窮盡心思的。

對成功的渴望,使得馮小剛並沒有停下他電影的腳步,他知道那是他唯一逆襲的機會。

既然挑逗這種形式此路不通,那幽默呢?

1997年他拍了使他獲得巨大聲譽的成名作賀歲檔電影《甲方乙方》。根據王朔小說改編,京味的幽默調侃,再加上賀歲檔這個大藍海,使得馮小剛一下子脫穎而出。

1998年馮小剛30歲。《甲方乙方》的成功讓而立之年的馮小剛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此後十年間馮小剛以每年一部電影的速度,讓世人不得不記住這個長的有點醜的北京男人。

我們說馮小剛是聰明人,聰明人不會放過每一個可以成功的機會。

這個世界聰明人很多,影視圈更是人精扎堆的地方,但是最成功的卻是馮小剛,為啥?

因為他不但聰明,而且勤奮。

從早年間背誦王朔,到後來的每年一部電影,堅持了十年,馮小剛用他的勤奮鑄就了今日的地位。


文/ 薛白袍ps1:歡迎關注,謝謝點贊。ps2:感謝 @丁hz370 的邀請。

薛白袍


這鳥,地震捐了一分錢。在美國好幾個別墅。錢是怎麼出去的?有人管嗎?


用戶2825517030555


沒讀幾年書,愣裝文化人。跟班學藝術,半瓶亂浪蕩。瞎貓抓老鼠,撞上紅櫻槍。偶爾露崢嶸,得意真狂妄。瘋狂出己懷,信仰在何方?政治缺素養,金錢永至上。“芳華”伴成長?大眾心明亮。票房雖上榜,全靠人民養。低調去做人,百姓是爹孃。


菩提樹下202818211


我感覺,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在目前的中國無人可及!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下。他用各種手法演藝的不同的歷史,和當今社會的各個角落。底成的!或是高端的!人與社會!委婉的演繹了中國社會的真實所在。我感覺他是最敢於正視歷史,和現在的導演!。至於有的人不理解,和抨擊!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仔細看看他的作品,不要只是哈哈一笑就是了!,否則你也沒有權利去評價他的作品!。我想這首先也對現實的一種尊重!。


險峰195380317


一個有成就的導演,一個適應社會變化的能人,一個為達到自己目的的執著者,一個所有男人都有的毛病的男人,一個最終無疾而終的人,(這還是他最好的結局)。當然,也是一個讓很多人都能記住的人,這就值了,不虛此生。


文樹道


馬未都,馮小剛!中國文化的傳承者![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祈禱]





傑克142001448


馮小剛,一個和一般普通人沒什麼不同的、有自己努力方向,知道利用一切手段實現自己追求的成熟個性男人。至於人品、道德等等方面做為同齡人想想生活工作中的自己,何嘗不是一樣?誰也不是聖人,做為一個普通人又有什麼資格評論他人呢?


夕陽篩月


這個國家給予他們這些人太多了


沙俞


相由心生,看一個的面相便可知其的內心,你內心是什麼樣的,你的容貌便是什麼樣的。


手機用戶57643721514


人與臉遙相呼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