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記者手記:見證“金特會” 還原12小時內故事與細節

中新網新加坡6月13日電 題:記者手記:見證“金特會” 還原12小時內故事與細節

記者 孟湘君

一場歷史性的會談,是如何發生的?

朝美領導人會晤已經落幕,中新網特派記者截取會晤當天6月12日早7點至晚7點12個小時內,在新加坡的親身經歷,根據各方提供的消息,力圖還原本次朝美領導人會晤的一些故事和細節。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6月12日,“金特會”在新加坡正式登場。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將在新加坡實現歷史性握手。會晤地點嘉佩樂酒店周邊人行路已經圍檔,有大量記者守候在酒店外等候。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早7點 :兩種關注】

早7點,記者佩戴著新加坡政府發放給註冊媒體的證件,在酒店門口排隊等候出租車。赴此次會晤所在地——聖淘沙島的同事不久前發來消息,說警方已在相關區域警戒。

兩名等車隊伍中的外國遊客,主動向記者問起朝美領導人下榻哪家酒店。“聽說特朗普在香格里拉”,一人說道,“‘金’住在哪兒”?“他們是今天見面嗎?”另一人問。

“金正恩住在瑞吉酒店,兩人是今天見面,但不在酒店,在聖淘沙島上”。看著遊客好奇的神情,記者回答。

“哇,想去看看,難得一見。” 她們表示,對於朝鮮、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幾乎毫無瞭解,但非常感興趣。

金正恩所下榻的瑞吉,與特朗普所住的香格里拉均在繁華的市中心,距離不過短短500多米,記者步行只花了幾分鐘。雖然兩人捱得近,但為公平起見,沒有到對方下榻地點見面,而是選擇了將所有團隊拉到小島上較為隱蔽的酒店裡。

登上出租車後,記者受到司機類似的詢問。記者問:“您如何看待兩人的這次會面?”這名頭髮花白,戴著眼鏡的司機表示:“我個人只為新加坡的準備工作感到自豪。誰來會面我不關心……”。

“但如果談成了,對新加坡和世界和平來說,是好消息”。他補充道。

抵達新加坡政府為海外2000多名媒體人設置的國際媒體中心(IMC),記者進入二樓燈火通明的工作大廳,一派繁忙景象。百餘臺電視、投影儀24小時開啟,實時播報前方消息,幾乎所有工位上都有人,來自新加坡、韓、日、英、澳、中等多個國家的新聞工作者,已進入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當地時間6月12日,金正恩乘車抵達新加坡嘉佩樂酒店,準備參加當日舉行的朝美領導人會晤。

【早8點:兩處場地】

記者抓緊安排位置,測試連線信號。忙碌一番後,電視屏幕上出現香格里拉酒店的拍攝畫面,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專車車隊正在駛出。此時,時針剛越過早8點。

不久後,朝方車隊也從瑞吉酒店出發。除了新加坡警車、警方摩托車開道押隊,兩國車隊均配備兩輛“奔馳S600普爾曼”防彈車和“凱迪拉克1號”車,如同備份,防範可能的風險。車輛上懸掛有美、朝以及新加坡的國旗。

而同一時間在新加坡本島以南約半公里的聖淘沙島上,記者的同事正在焦急等待“特金”車隊的抵達。記者們被劃分到舉行會晤的嘉佩樂酒店外一處特定區域,媒體區前每隔1.5米就站著一名警務人員。

車隊駛出市區,通過700多米的水上堤道,上到四面環海的聖淘沙島,向島內駛去。記者在早前的實地探訪中發現,這條堤道連接著新加坡本島與聖淘沙島,除了駕車上島,民眾通過空中纜車,和設在高架橋上的輕軌電車,也可往返兩頭。

早8點半左右,等候多時的記者們,與大批安保隊伍一道,先後迎來了金、特二人的車隊。車隊出發和抵達的順序,也是朝美兩國事先溝通好的。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6月12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左)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舉行會晤。 中新社發 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供圖 攝

【早9點:12秒的握手】

嘉佩樂酒店的會場現場,僅有美方、朝方各7名記者,以及“東道主”新加坡方面5名記者,不到20名記者進入。身穿黑色人民裝的金正恩從車上下來後,向西裝革履的特朗普迎面走去,兩人走到一排穿插放置的美、朝兩國國旗前,首次握手並寒暄。

媒體為兩人的握手時間讀秒,一共12秒。這12秒,成為當天全球許多媒體的頭版頭條,被冠以“世紀握手”之稱;這12秒,為數十年來坎坷的朝美關係重新定調,註定要載入史冊。

在隨後的行走和會談過程中,兩人幾度握手。有分析稱,手勁兒大的特朗普此前在會見別國領導人時經常使用“握手殺”,但這次與金正恩的握手顯然是收起了力氣,還輕拍其胳膊、背部,以示安撫。金正恩在現場多次展露笑容,還一度取下戴著的眼鏡,環顧周圍環境。

朝美領導人面對面坐下來對談,“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部科幻電影中的狂想”,金正恩通過翻譯告訴特朗普,在今天,成為現實。“來到這兒並不容易。舊的偏見和做法成為我們前進中的萬千阻礙,但我們克服困難,跨越了它們”。金正恩對特朗普說。特朗普表示贊同,並對金正恩的話豎起大拇指。

在兩人舉行約40分鐘的朝美領導人首次一對一談話後,朝美又舉行了有朝鮮統一戰線部長金英哲、勞動黨中央副委員長李洙墉、外務相李勇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以及白宮幕僚長凱利等人參與的擴大會議。

此外,據資料,雙方所坐談的會議桌,是1939年專為新加坡大法院製作的,新加坡大法院院長也只用過一次。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圖為金正恩與特朗普會晤現場。

【上午11點半:15人的工作午餐】

在兩場會談結束後,除了與會人員,名單上顯示沒有直接參與會談的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金成、美國白宮亞洲事務資深主管馬修·波廷格,以及金正恩妹妹金與正等共15人,坐在酒店內餐廳裝飾有白綠色調鮮花的長條桌兩側,共進工作午餐。

菜單上沒有此前外界猜測的“有朝鮮泡菜的美國漢堡”,而是朝、美、新、中風味兼顧的融合菜式,除了具有朝鮮風味的新鮮章魚,美國特色搭配哈根達斯冰淇淋的甜點,由於接待餐廳是中餐廳,菜單上還包括一道“酸甜炸豬排配自制XO醬汁的揚州炒飯”。

午餐畢,金正恩與特朗普走到酒店庭院裡散步觀景,還對記者表示雙方的談話“很棒”,接下來要簽署文件了。這不禁讓人想起今年4月,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板門店會晤時的“木橋談心”。當時兩人周圍也沒有安保人員陪同,兩人除了下坡上橋,還在長椅上坐了一會兒。

除了胃裡的食物需要消化,領導人們選擇在能令人放鬆的戶外場合短暫地散步聊天,也許是為了在茶餘飯後的談笑風生中,即時“消化”一些更重大和嚴肅的話題,令會談氣氛更融洽。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當地時間6月12日,朝美首腦會晤在新加坡嘉佩樂酒店舉行,金正恩和特朗普下午出席簽字儀式,雙方簽署此次朝美峰會歷史性文件,即將公佈文件內容。圖為簽署儀式現場。

【下午2點:兩支簽字筆與兩個邀請】

終於到了這場會議的總結性聯合文件,向世人展露“真容”的時候。這也給予了新加坡,和此前從未承辦過重大國際會議的嘉佩樂酒店,一個被歷史銘記的機會。

簽署儀式現場,陳列著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桌上擺放著與此前雙方會談現場同樣的綠白色調鮮花,花束中包括新加坡著名的蘭花。桌後兩側,豎立著一排朝美兩國國旗。金正恩、特朗普坐在桌子同一側,面朝記者,方便拍攝。

簽字時,原本戴著白手套的工作人員已拔出放置在現場的簽字筆筆帽,供兩位領導人使用。但金正恩沒有使用現場的筆,而是接過了站在其身後的胞妹金與正所遞上的另一支筆。據稱,美方的筆上印有特朗普的簽名。

在這份雙方簽署的重要文件中,可供總結的四個要點是:

1. 美朝致力於根據兩國人民的願望,建立新型美朝關係;

2. 美朝兩國將共同努力,建立長久穩定的朝鮮半島和平機制;

3. 再次確認落實4月27日韓朝簽署的《板門店宣言》,朝鮮將向朝鮮半島“完全無核化”努力;

4. 美朝兩國將致力於找回戰俘遺骸,並立即遣送已識別的遺骸。

聲明內容耐人尋味。首先,會談前一天也就是6月11日,記者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的記者發佈會上,親耳聽到蓬佩奧表態稱,會談中美方“唯一可接受的”條件,是朝鮮需要執行“CVID”(即“完全的、可驗證的、無法逆轉的無核化”)。而在次日正式公佈的聯署文件上,這一概念卻沒有明確寫入。

記者注意到,原本提出“CVID”概念的,正是此次也坐在朝美擴大會談座席上的鷹派人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提出這一概念時,博爾頓還沒有像如今這樣頭髮全白。當時,年近六旬的他在小布什政府中擔任國務院國際安全裁軍事務副部長。

今年3月才被特朗普任命為國家安全顧問的博爾頓,對朝鮮的強硬態度一直持續。前陣子,正是因為揚言用“利比亞模式”解決朝鮮核問題,將對方惹怒。據稱博爾特被要求“保持低調”,以免破壞會談氛圍。最終,特朗普還是將其帶到了會談現場。

為何正式文件中未提及“CVID”表述,原因難以確認,但這被一些外媒視為美國對朝鮮的讓步。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後的記者發佈會現場,被問及此事時親口否認“美國做出讓步”,並表示他對朝美會談感到滿意,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甚至“超出了預期”。

其次,韓國媒體會前高度關注的朝鮮半島停和機制轉換問題,在聯合文件中沒有得到詳細闡釋。

會前熱傳的“韓國總統文在寅或視朝美會談成果赴新加坡,與朝鮮共同宣佈半島戰爭狀態結束”的消息,最終未成現實。

對停和機制轉換問題,特朗普解釋說,是因為短短為期一天的議程,很多細節和後續工作未能及時敲定,他相信以後還有更多接觸。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文件首項就列出了朝美建立“新型關係”的表述,多名專家對中新網記者表示,這體現了兩國對建立關係的重視。所謂關係之“新”,專家指出,體現在美國實際上承認了一種與朝鮮的“正常國家關係”,即承認朝鮮政權的合法性。

兩國的國旗已並列擺放,無論這份聯合文件體現了誰的意志,不難看出,朝美兩國都有實現國家關係正常化,改“硬碰硬”為接觸、對話的現實需求。通過此次領導人會晤,朝美關係迎來“轉折點”。特朗普也當即邀請金正恩訪問華盛頓。據朝中社6月13日報道,金正恩接受了訪美邀請,並邀請特朗普方便時訪問平壤,特朗普也接受了邀請。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6月12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新加坡聖淘沙島上的嘉佩樂酒店舉行記者會。中新社記者 劉震 攝

【下午4點:一場記者會】

下午4點,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聖淘沙島上的嘉佩樂酒店舉行面向媒體的記者會,宣佈此次會議成果。結束在國際媒體中心的工作後,提前在白宮註冊通過的記者中午就趕往市中心南岸JW萬豪酒店,領取證件,乘坐美方提供的大巴前往島上。

巴士上,記者看到連接本島和聖淘沙島的堤道兩側,設置了安全圍欄,還張貼印有“聖淘沙”字樣的宣傳海報。荷槍實彈的安保人員在道路兩側巡邏執勤。會議結束後重返島上,記者終於可以一睹此前因安全原因警戒的“神秘”酒店。

白宮在酒店內設置了記者會場地,會場附近陳列有美國國旗,場內懸掛有英朝雙語“美朝峰會”字樣和標識的橫幅。場內外,大量身著黑色制服的特勤、安全人員執勤,分佈在通道兩側,佩戴新加坡政府證件的會務人員協助維護秩序。

就在兩個小時前,這裡的酒店內,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一份開創歷史的文件。

記者會以一段英朝雙語的短片拉開序幕。短片中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提及朝鮮核項目的過往,和金正恩、文在寅的會晤,片中發問道,這一次,“朝鮮能否握住和平之手?”,似在宣傳美方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 特朗普對記者們稱稍早會談時,他曾把這段短片放給金正恩觀看,對方表示“很好”。

會上,特朗普對此次會談表示樂觀積極的態度,“我與金委員長的會談,是坦誠的、直接的、有建設性的”。被問及如何確保文件內容得到落實執行時,特朗普說,他一生中大多數時間所做的就是“交易和談判”,他以自己的經驗和直覺判斷,朝鮮有誠意,一切能順利展開。

在被問及為何文件中沒有提到朝鮮具體的棄核方式、棄核時間時,特朗普表示,自己相信“開弓沒有回頭箭”,“你不可能做到20%,然後掉頭推翻”。“只要今天開始著手了,就會很快了”。

特朗普還稱金正恩是一位“大權在握之人”,能夠在這麼年輕的年紀領導一個國家,非常罕見。而會談時,他還稱讚金正恩“才華橫溢”。曾經,他對金正恩的評價,是另一個極端。

在記者會上,特朗普多次感謝中國為推動朝鮮半島和平進程所做的努力,中國“提供了很多幫助”,他說。

而參與本場朝美領導人會談的核心人物之一,幾個月前換下蒂勒森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將於14日訪問中國,通報朝美領導人新加坡會晤的有關情況,開啟外交新回合。

這將是蓬佩奧就任美國務卿以來的首次訪華。蓬佩奧任中情局局長時,還曾提議對朝鮮核設施實施網絡攻擊,但如今,他已是為了朝美關係頻繁展開穿梭外交的領頭人物。在新加坡會談實現之前,蓬佩奧兩度訪問平壤,並與金正恩見面。他還與金正恩“左右手”金英哲、新加坡外長維文會見,並在12日“金特會”結束後,與韓國外長康京和、日本外務相河野太郎都通了電話,介紹會談結果。

特朗普也提到,接下來將由蓬佩奧帶領的團隊與朝鮮高級別官員進行接觸,落實會談產生的一系列成果。不過,美國對朝鮮的制裁在這個“願意坐下來,面對面談”的階段,將繼續維持。

记者手记:见证“金特会” 还原12小时内故事与细节

當地時間6月11日上午,美國總統特朗普抵達新加坡總統府,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進行了雙邊會晤,兩人隨後共進工作午餐。

【晚7點:120個小時的緊急籌備與一個“小紅點”】

晚7點,根據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提供的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登上了“空軍一號”總統專機,從巴耶利峇軍用機場離開獅城。

差不多同一時間,記者回到設在新加坡F1維修大樓的國際媒體中心。在那裡,記者見到了新加坡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沈部長表示,雖然會晤本身已順利落下帷幕,但對“東道主”新加坡來說,工作還沒有結束,需要把美朝兩國代表團、媒體都送走,才算結束。

談及這次朝美領導人會晤的籌備,沈部長表示,新加坡可謂“全力以赴”。會晤本身從舉辦到取消到再決定舉辦,經歷了一些曲折,而其中面臨的最重要的兩個挑戰,就是會晤的安保問題,和“規模空前”的國際媒體人員的接待問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此前表示,獅城花費2000萬新幣籌辦這次會晤。據沈部長介紹,考慮到這次會議的特殊性,安保方面投入資金超過總花銷的半數。

沈部長表示,這次媒體採訪團的規模比以前大很多,但新加坡人“對辦會有信心”。為了接待好超過2500名各國記者,新加坡在5天,也就是120個小時內,緊急籌備,將場地寬敞的F1維修大樓臨時改造成媒體中心,方便記者們辦公和三餐。

沈部長表示,新加坡在每一次組織國際會議的過程中,都會努力學習經驗。為順利辦下來這場“盛會”,政府各個部門默契配合,私人企業踴躍參與,全民都有達成共識。政府一體化行動的機制,以及之前積累的政府-企業-公民跨界合作(Public Private People Partnership)的一些實踐經驗,都起到了作用。

她指出,實際上,是朝美兩國主動與新加坡接觸,想在新加坡舉辦這場令人矚目的會議的。會議地點嘉佩樂酒店,也是朝美擇定的。

“有人戲稱新加坡是地圖上的小紅點,我們本來就是小,但我們也挺自豪的。”“我們希望能夠在主辦峰會的過程中,讓媒體朋友看到一個安全、高效、好客、熱情的‘小紅點’” 。沈部長稱。

不知“夜遊獅城”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是否在匆匆一瞥中體會到了新加坡大都市政府治理機制的優勢。未來,在朝美展開友好對話的同時,將朝鮮建設為和“花園城市”一樣美麗的地方,也許正是民眾的心願。(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