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腫瘤標誌物具有怎樣的臨床意義?

漩渦寒米


腫瘤標誌物是指惡性腫瘤細胞分泌或脫落到組織或體液的物質,或宿主對體內新生物反應而產生的物質,包括蛋白質、酶、激素、癌基因產物等,主要用於腫瘤的輔助診斷、鑑別診斷、觀察療效、預後判斷。下面列舉幾種常見的腫瘤標誌物及其臨床意義。

(1) CEA (癌胚抗原):常見於結直腸癌、胃癌、胰腺癌、肺癌、肝癌。

(2) AFP(甲胎蛋白):常見於肝癌。

(3) CA125(癌胚抗原125):常見於卵巢癌、子宮內膜癌。

(4) CA15-3(癌胚抗原15-3):常見於乳腺癌。

(5) CA19-9(癌胚抗原19-9):常見於結直腸癌、胰腺癌、胃癌、膽囊癌。

(6) CA72-4(癌胚抗原72-4):常見於胃癌。

(7) CA242(癌胚抗原242):常見於結直腸癌、胰腺癌。

(8) CA50(癌胚抗原50):常見於胰腺癌、直腸癌。

(9) PSA(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常見於前列腺癌。

(10) fpSA(遊離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常見於前列腺癌。

(11) TPA(組織多肽抗原):常見於膀胱癌、乳腺癌、肺癌。

(12) β-HCG(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常見於子宮內膜癌、卵巢癌。

(13) NSE(神經原特異性烯醇化酶):常見於肺癌。

(14) CYFRA21-1(非小細胞肺癌相關抗原):常見於肺癌。

(15) SCCA(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常見於肺鱗癌、宮頸癌、食管癌。

(16) HGH(生長激素):常見於肺癌。

(17) β2-MG(β2微球蛋白):常見於血液腫瘤及多種實體腫瘤。

(18) Ferritin(鐵蛋白):常見於乳腺癌、胰腺癌。

(19) MG7-Ag(胃癌抗原):常見於胃癌。

(20) UBC(尿移行細胞癌抗原):常見於膀胱癌、腎盂和輸尿管腫瘤。

(21) S100(血清100蛋白):常見於黑色素瘤。

關於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報告,出現某一單一指標輕度升高,不必驚慌,要定期監測該指標,並完善其他常用腫瘤標誌物的檢查;若出現某一項指標升高明顯,且多次檢查數值仍持續升高要引起特別重視,及時就診,明確診斷。


康愛在線


1、用於高危人群的篩查

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腫瘤診治的重要原則。一般認為,利用現代生物物理技術如超聲顯像、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磁共振成像等可發現直徑1~1.5cm的腫瘤,而腫瘤生長到2~3mm是即可用免疫學診斷方法測出。腫瘤標誌物檢測是發現無症狀患者的重要線索,可作為腫瘤的輔助診斷工具。

在所有標誌物中,目前能用於普查的只有AFP和PSA,如對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進行AFP檢測,可早期發現肝癌;PSA結合直腸指診亦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於早期前列腺癌的篩查。

2、用於腫瘤的鑑別診斷和臨床分期

在臨床已獲得足夠證據證明患者可能患某臟器腫瘤後,腫瘤標誌物往往能提供有用的信息幫助區分良、惡性腫瘤和腫瘤類型,如CEA和NSE可輔助區分胃腸道腫瘤是腺癌(CEA陽性、NSE陰性)還是類癌(CEA陰性、NSE陽性);血清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水平與腫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關,其定量檢測有助於輔助診斷臨床分期。

3、用於腫瘤的復發監測和預後判斷

腫瘤標誌物的動態監測有助於判斷腫瘤是否復發。一般建議,治療後第6周進行第一次測定,前3年內每3個月測定1次,3~5年每半年測定一次,5~7年每年一次。如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高於首次值25%),應在2~4周後,再測定1次,連續2次升高者,提示覆發或轉移。

腫瘤標誌物濃度增加或降低與腫瘤預後密切相關。Newlands等報道HCG和AFP可作為睪丸癌的預後指標,HCG<50U/L的4年生存率為96%,HCG>50U/L或AFP>500U/L的4年生存率為56%。此外,結腸癌時CEA濃度、非霍奇金淋巴瘤時β2微球蛋白濃度、卵巢癌時CA125濃度等的變化都有預後價值。

4、用於檢測療效

腫瘤標誌物有助於明確手術、放療或藥物治療是否有效。通常在成功的治療如腫瘤完全切除和有效化療後,腫瘤標誌物即明顯下降,若下降至正常或治療前水平的95%即認為治療成功;如果術後腫瘤標誌物未如預期下降,說明手術未能成功切除腫瘤。



中康體檢網


很多腫瘤患者有的時候會不理解為什麼每次複查都要抽血進行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心想不是就看看病灶長大了沒有,每次都抽血真的很苦惱;隨著防癌意識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都將腫瘤標誌物的檢測納入了常規體檢項目中,也有些人收到體檢報告的時候,會發現腫瘤標誌物中某項升高了,因而憂心忡忡,心想,我不會的了癌症了吧,這一項指標升高到底要不要緊,這些英文字母和數字到底代表了什麼,CEA CA15-3 CA125是什麼?接下來, 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CEA CA15-3 CA125是什麼,其實它們是屬於腫瘤標誌物,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人體的血液、體液和組織中。偶爾一次的體檢腫瘤標誌物升高,並不能代表得了腫瘤,某項腫瘤標誌物偶爾的升高,可能會跟休息不好、生理性升高、炎症反應都有關係,所以可以持續的觀察,如果腫瘤標誌物持續升高並且大於正常值上限的兩倍,就應該引起重視了;另外,如果腫瘤標誌物指標偶爾升高,又偶爾降低,如果影像學檢查沒有提示有病灶,持續觀察即可,不必太過於擔心,應該和腫瘤關係不大;另外,腫瘤標誌物的偶爾升高,也跟不同醫院和體檢中心的設備、試劑盒、檢查方法有關,也會存在不同的差異。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持續的觀察腫瘤標誌物也有重要的意義,對於出現的異常增高,可為臨床判斷提供參考和依據。那麼,CEA CA15-3 CA125是什麼,又存在哪些腫瘤中呢?

癌胚抗原(CEA)屬於屬於廣譜性腫瘤標誌物,存在於胎兒及結腸癌組織中發現的一種糖蛋白胚胎抗原。常見於肺癌、大腸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狀腺髓樣癌等。妊娠期婦女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非特異性結腸炎等疾病患者也會出現假陽性的情況。

癌抗原125(CA125)存在於上皮卵巢癌組織和病人血清中,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達約70%,對卵巢癌的早期篩查、診斷、治療及預後的應用研究均有重要意義。

癌抗原15-3(CA15-3)早期乳腺癌的敏感性較低(60%),晚期的敏感性為80%,轉移性乳腺癌的陽性率較高(80%),常常作為乳腺癌的診斷輔助依據。

以上就是關於腫瘤標誌物一過性增高,以及腫瘤標誌物中最常見也是患者最關心的CEA CA15-3 CA125是什麼的相關問題,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也無需太過於緊張,注意按照醫囑定期複查和治療即可。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腫瘤標誌物檢查對於癌症的篩查和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腫瘤標誌物滴度增加很多,更是意義明顯,但是如今我們的癌症診斷不能單純依靠腫瘤標誌物檢查,還需要結合彩超檢查、影像學檢查、活組織檢查等來明確診斷和治療。



如今的腫瘤標誌物有很多,腫瘤標誌物的敏感性高,特異性差,看不懂沒關係,如今只有一部分腫瘤標誌物對應相關的疾病,比如甲胎蛋白(AFP)對應原發性肝癌,神經特異性烯醇化酶(NSE)對應的是小細胞肺癌,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對應的是非小細胞肺癌,高滴度的HPV病毒對應的可能是宮頸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對應是前列腺癌。



而還有很多其他腫瘤標誌物檢查,包括癌胚抗原(CEA)對診斷結腸癌和胃癌以及胰腺癌有一定價值;癌抗原125(CA125)對診斷卵巢癌有較大價值:癌抗原15-3(CA15-3)主要輔助診斷乳腺癌等等。



總之,腫瘤標誌物檢測,可以反映細胞惡變各個階段的表現及基因特徵,腫瘤標誌物高不等於癌症哦。臨床還需要結合其他檢查來診斷和治療哦。


杏仁健康


意義肯定是有的,但是要結合臨床。(雖然是廢話,但是事實)


腫瘤標誌物,顧名思義,就是代表腫瘤的一些物質,比如我們在體內抽血時發現了甲胎蛋白升高了,就會懷疑會不會有肝癌,因為很多研究表明甲胎蛋白跟肝癌的關係密切,甲胎蛋白便是一種腫瘤標誌物。身體有成千上百種腫瘤標誌物,但腫瘤標誌物並非那麼百步穿楊,有時候它升高了不代表有腫瘤,有時候不升高,卻又是腫瘤晚期,所以說要結合臨床具體分析它的意義。


1846年Benc-Jones發現多發性骨髓瘤(這是一種腫瘤)患者尿中有一種異常的蛋白,大家就猜測,這個蛋白可能跟多發性骨髓瘤有關,大家認為這是第一個被發現的腫瘤標誌物,為了紀念這兩個醫生,於是把這個蛋白命名為Bence-Jones蛋白,中文翻譯為“本週氏蛋白”,現在已經知道這個蛋白是免疫球蛋白輕鏈過多分泌所致。


後面又陸續發現了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腫瘤標誌物。

如果有一個標誌物,一旦我們發現它,就意味著我們發現了一種腫瘤,比如,如果我們抽血發現了甲胎蛋白,就等同於發現了肝癌,那該多好,那這樣篩查腫瘤就是100%中標了,但現實沒那麼理想。所有的標誌物都不是特異性100%的,敏感性也不是100%的,怎麼說呢?意思就是說,我們發現了甲胎蛋白,不代表就是肝癌,因為慢性肝炎、生殖系統的某些疾病都可能導致它升高;而很多肝癌患者,往往甲胎蛋白也不升高。這就讓人哭笑不得了,腫瘤標誌物到底能不能真實反映腫瘤呢?很多人去體檢,做了腫瘤標誌物,發現有幾個指標升高了,擔心的要死,但事實上醫生可能給你解釋沒必要害怕,這個情況你遇到過嗎?


但不管怎麼說,既然人家叫做腫瘤標誌物,那肯定還是有點用處的。比如一些惡性腫瘤術後,通常會複查腫瘤標誌物,根據腫瘤標誌物的高低來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當然,還會參考其他指標,這點來說,腫瘤標誌物的重要性還是有的。


但無論如何,絕對不能單看腫瘤標誌物,而忽略其他。普通患者也沒必要看到一兩個腫瘤標誌物升高就嚇得要死,要做的是等醫生的解釋,或者進一步檢查以明確或者排除。


李鴻政醫生


說到癌症,很多人“談癌色變”,畢竟癌症意味著悲劇,不單單是一個人的悲劇,更是一個家庭的悲劇。

好在現在有一些檢查項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悲劇發生,如果癌症早發現早治療並且治癒了,悲劇就不會發生了,而這次討論的“腫瘤標誌物”也許能幫我們這個忙。

腫瘤標誌物,顧名思義,和腫瘤有一定關係,指的是腫瘤細胞產生的分佈在血液、分泌物或排洩物中的某種蛋白質,但特異性較差,但可作為輔助診斷,對於療效判斷和預後也具有一定的價值。

腫瘤標誌物有很多種,包括:胃腸腫瘤標誌物、肝膽腫瘤標誌物、肺腫瘤標誌物、乳腺腫瘤標誌物、前列腺腫瘤標誌物、卵巢宮頸腫瘤標誌物等等,不同的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的提示是不同的。

腫瘤標誌物高,提示可能存在腫瘤,但也未必有腫瘤;

腫瘤標誌物正常,也可能存在腫瘤。

今天主要介紹下對胃腸道腫瘤有一定診斷價值的標誌物:CEA。

CEA,中文:癌胚抗原,是胎兒胃腸道產生的一組糖蛋白,在結腸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均可能增高。

一、體檢發現CEA高,進一步檢查發現腸道腫瘤。

這個病例體檢發現腫瘤標誌物高。

遇到這種情況,肯定是攤上事了,而且可能是攤上大事了。進一步查腸鏡:

二、有消化道不適,查腸鏡可見腫瘤,但CEA正常。

這個病人是因為大便次數增多來就診的,每天大便7、8次,偶爾大便帶血,以為是痔瘡,未進一步處理,但沒好轉,所以就診我院,查了腸鏡:

直腸癌診斷是明確的,但腫瘤標誌物(CEA)呢?正常!!!

因此,假如腫瘤標誌物正常,仍然不能排除腫瘤可能,這也是為什麼我的那個關於體檢的悟空問答裡面,建議大家體檢的時候,除了腫瘤標誌物,還要查胃鏡腸鏡以及其他檢查的原因。

也許有人說,既然都長腫瘤了標誌物還正常,那查腫瘤標誌物還有什麼意義?

腫瘤和標誌物之間沒有直接關聯,但提示性很大,也許就是這個提示救了一命,就比如第一個病例。而且,胃鏡腸鏡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做的,可腫瘤標誌物只要抽個血就可以了,快捷、方便,因此,不可忽視腫瘤標誌物的優點。

去查一下吧,體檢確實有必要,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頭號在線醫生


腫瘤標誌物的作用是什麼呢?

1、輔助判斷

腫瘤標誌物對於腫瘤的檢查可以起到輔助的作用,可以說是一個檢查腫瘤的“敲門磚”。當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的時候,需要去做一些後續的檢查,來確定自己是否確實患有癌症,也有部分的癌症患者是通過腫瘤標誌物檢查發現自己患癌的。也有些人在腫瘤標誌物正常的情況下,卻患上了癌症,因為有部分的癌症發展到晚期的時候去檢查腫瘤標誌物的指標還是正常的。所以這個檢查對於腫瘤的篩查,是起到一個輔助判斷的作用,不能將它作為唯一的手段,很容易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對於患有腫瘤的患者,通過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可以判斷近期內的治療效果。在治療之後如果你的腫瘤標誌物檢查是沒有變化的話,那麼說明你的治療效果是不太明顯的。而如果腫瘤標誌物的指標在治療之後出現了明顯的降低,則說明你的治療效果是很不錯的。

3、腫瘤患者的預後

患有腫瘤的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後,可以通過腫瘤標誌物的檢查來檢測病情是否有復發的情況。很多患者在治療之後腫瘤標誌物的指標是正常的,但是過段時間檢查的話,發現腫瘤標誌物的指標升高了,這很可能是因為癌症復發而導致的。腫瘤標誌物這個檢查對於癌症患者的預後是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關注“腫瘤的真相與誤區”,每天瞭解一點腫瘤知識~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老規矩,先說結論,腫瘤標誌物的檢測對於腫瘤的檢查和確診具有重大意義。

腫瘤標誌物這個稱呼太長,老病號和醫生一般都不這麼叫,一般簡稱為“腫標”。為了敘述方便,我們下文統稱“腫標”。

再說明確一點,如果腫標異常,那麼不一定就是腫瘤,但是如果你有腫瘤,你的腫標也不一定異常,仔細看清楚這個差別。

拿我個人舉例,我是2017年查出肝臟腫瘤的,原發就是12公分,但是我在16年2月份因為醫生懷疑鼻咽癌查腫標的時候,AFP正常的,難道一年腫瘤就從0長到12公分嗎?顯然是不可能,他一定長了很多年了,也許5年甚至10年了,但腫標居然是正常的!即使我2017年查處來的時候,腫標也不是很高。

所以,即使你的腫標正常也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當你的身體連續出現各種以往很少出現的不適的時候。(下圖是我16年的檢查結果)

其實當你身患腫瘤,並且腫瘤快要發作的時候,你的身體是會有很多預兆的,比如突然間急劇消瘦、食量減少、多次可以自行緩解的不明腹痛,這個時候你就要特別小心了,建議趕快進醫院做檢查。

我就是這樣樣發現腫瘤的的。我發現腫瘤前前後後折騰了近3個月,就是多次不明腹痛,先是右下腹疼痛,以為是闌尾炎、腸炎、十二指腸潰瘍,查了腸鏡沒發現問題,然後是胸部疼痛,然後是整個胸腔疼痛,痛感不適很明顯,半天或者幾天過後就自行緩解,所以最開始一直沒有重視,知道頻率增加、疼痛加劇,才引起警覺,住院一查,20年不進醫院人的,一檢查就中了個大獎:原發12公分的肝佔位!

好吧,馬上就是患癌一週年紀念日了,來,腫瘤君,咱兩乾一杯,我趕不走你,你也不要太過分了,咱兩就這麼湊合過吧,好不好?


萬法不空


現代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也在與日俱增。由於腫瘤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人們在健康體檢時對腫瘤標記物的檢查也越來越重視。那麼,這些檢查都有什麼意義呢?

下面簡要為大家介紹一下臨床比較常見的腫瘤指標:

1、甲胎蛋白(AFP)。該指標是臨床中檢測肝癌的最常用指標,尤其是對原發性肝癌,特異性很高。陽性檢出率很高,超過70%。如果此時患者有乙肝或病毒性肝炎病史,肝臟在影像學下提示包塊或佔位,且AFP>400ng/ml,則基本可以確定是肝癌。

2、癌胚抗原(CEA)。CEA是一種檢測癌症的廣譜指標,所涵蓋的疾病範圍也比較廣。像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女性子宮及其附件的腫瘤等均可導致該指標的異常升高。據臨床觀察發現,有一部分長期吸菸的患者的癌胚抗原檢查會有異常的升高。

3、糖類抗原(CA125)。這一指標專門反映婦科腫瘤的情況,對於卵巢癌的篩查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此外,乳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陽性率較高,但是胰腺癌、肺癌、子宮內膜異位症、腹水等疾病也會導致CA125異常升高,要注意鑑別。

4、糖類抗原(CA15-3)。對於診斷乳腺癌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乳腺癌晚期陽性率高達80%以上。雖然其它疾病也可導致該指標異常升高,但是陽性率較低。

5、糖類抗原19-9(CA19-9)。該指標著重反映消化系統方面的腫瘤,對於晚期胰腺癌陽性檢出率高達70%以上。另外,對胃癌、直腸癌、結腸癌、肝癌等消化系統腫瘤,CA19-9陽性率超過50%。但是,像膽囊炎、肝炎等消化系統炎症也會引起該指標不正常的升高。

6、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對於篩查男性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細胞角質素片段抗原21-1在檢測肺癌方面具有很高的特異性。

最後,如果查出腫瘤指標的異常升高,大家先不要驚慌,切不可胡思亂想。建議諮詢專業醫生,根據自身的症狀、體徵及相關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疾病性質。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其實大部分標記物都有一條註釋“不用於XX癌的特異性腫瘤標誌,不適用於XX疾病的篩選,但可用於監測病程和療效”

這麼說應該都能明白了,其實這裡面有個邏輯思維要搞懂:“有這個標誌物未必得這個癌症,得了這個癌症未必一定有這個標誌物”;

但是呢某些情況下是“當你得了XX癌症,這個標誌物就升高了,若是癌症控制住了,這個標誌物就降低了”

——————————

所以我們並不反對監測標誌物,還一定程度鼓勵去測,測個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並不貴了,有些標誌物並非是特異性蛋白,而是病毒,比如說HPV,EB,HBV等等,這些當然也值得去測。


你懂得這個邏輯,也就不會把這些標記物妖魔化了,自然也能達到效果了;若是覺得一旦有了或者超標了,那一定就是死定了,然後早早得想不開跳下去,那不就瞎了麼。

——————————

說句題外話

現在醫療技術發展迅速,有一大類醫療器械叫做體外診斷試劑IVD,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家庭了,上面說的那些檢測都是用IVD去檢測的,部分可以用尿就能測出來,就像測個早早孕試紙一樣簡單;若是再發展下去,大概體檢真的未必去醫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