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在出席“2018前海合作論壇”時表示,國內經濟必須堅持去槓桿,不能再走債務支撐高速發展的老路。

他指出,“近期質疑金融去槓桿的聲音變多,有說法認為實體經濟的困難是因為貨幣信貸過緊。”他特別強調,“即使貨幣放水,也不會流入實體經濟,無非是在金融系統和房地產領域炒來炒去。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升級,決策層開始重視擴大內需,而說到擴內需,卻又讓我們想到了2008年,我國出臺了“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當時情況與現在有些相似,外貿出口順差大幅回落,也就只能指望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一時間,中央政府出臺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各地政府也紛紛響應。

當年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外加10萬億天量信貸,實施了沒多久,馬上對國內經濟穩增長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國內GDP又恢復了高速增長,而現在中國又要靠擴大內需來拉動經濟發展,所以一些人就開始希望政府再來一次貨幣大放水,再搞一次經濟大剌激,這樣就可以順利度過當前的難關。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不過,我們認為,現在國內的經濟形勢與當年完全不同,而且當年的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留下了地方政府債臺高築、房地產調整半途而廢、產能過剩更加嚴重等諸多後遺症,而現在若是再搞4萬億經濟剌激,以及貨幣大放水,不僅救不了實體經濟,而且還會把中國經濟推向更大的危機之中。

首先,貨幣大放水對國內經濟的拉動效應會越來越弱。2008年時我們採取了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外加配套了10萬億天量信貸,這一年M2總規模僅是47.5萬億,當年M2卻增速高達29%。而現在M2的總規模是175萬億,已經是GDP的2倍以上。

十年前4萬億剌激計劃偶爾用之對經濟增長還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經常使用效果肯定不彰。靠放水來拉動經濟的效能會越來越弱。打個比方,本來1塊錢投入可帶來1.75個GDP增長,現在1塊錢投入只能帶來1.1個GDP增長,甚至可能還是負增長。所以現在靠貨幣放水,對經濟起到的剌激作用越來越弱。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再者,目前中國槓桿率處於高位,並不適合再加槓桿了,2008年時,我國啟動了4萬億經濟剌激計劃,還是有一定的空間的,因為當時我國居民、企業、政府的負債率都很低,適當的通過加槓桿來支持經濟穩增長,避免短期出現滑落。

但在經歷了十年之後,中國社會的槓桿率已經處於歷史最高位,特別是居民槓桿率已經佔GDP的一半以上,現在中國要降槓桿,控風險了。再來經濟剌激計劃,恐怕早就不合時宜了。

最後,貨幣放水解救不了實體經濟,反而會使資產泡沫越吹越大,最終萬劫不復。很多人認為,現在實體經濟的困難是因為貨幣信貸過緊,希望再回到2008年貨幣大放水,但是如果貨幣大放水了,中國實體經濟就能好起來嗎?恐怕未見得,而且負作用會更大。

①目前中國信貸結構出現了嚴重失衡。大量的社會存量資金要麼在金融領域空轉,要麼跑到了房地產領域中去了。如果過度投放貨幣,會使通貨膨脹抬頭,造成企業生產和運行成本大幅增加,反而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當務之急是要通過政策手段,引導社會存量資金流向實體經濟,而不是再來大水漫灌。

②就算央行放水,增量資金到了銀行那裡,未必真的會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對於銀行來說,經濟增速下行,把錢放貸到實體經濟領域風險很大。而對於實體經濟來說,缺乏好的投資項目,並不需要向銀行借這麼多錢。雙方借貸願望都不強烈。

新一輪穩增長不走四萬億刺激老路

③銀行手裡有了資金後,通常喜歡把錢投給國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因為這樣信貸投放安全性很高。所以,就算央行釋放出大量資金流向銀行,銀行也會把大量資金投向國企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結果是效率低下,甚至連利息都難以支付的國企和地方融資平臺獲得了低息的信貸支持,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事實上,央行現在去槓桿是非常明智的,若再搞一次4萬億投資計劃肯定是一條不歸路,既無法使中國經濟現有擺脫困境,更會把金融拖向更大風險的領域。中國社會並不缺乏流動資金,現在問題是如何盤活存量資金,把存量資金引入實體經濟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