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明,吳偉《漁樂圖》欣賞

《漁樂圖》軸,明,吳偉作,絹本,設色,縱270cm,橫174.4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吳偉《漁樂圖》欣賞

本幅自識“小仙”,鈐印“江夏吳偉”,無年款。

此圖又名《溪山漁艇圖》,漁樂圖是吳偉經常描繪的題材,他浪跡江湖為職業畫家時,“獨樂與山人野夫厚”,熟悉下層人民,所繪漁樂、棲憩、耕讀等內容,亦多取自現實生活,形象質樸,環境真實,境界自然,極少文人穩逸畫中的理想化色彩,此圖即為一例。圖繪湖山相接漁艇棲泊的港灣,佈景簡略,近處幾塊嶙峋山石,數株偃蹇老樹,三五泊岸漁船;中景一片亙綿山巒和一角延伸沙磧;遠處是溟濛的峰嶺。但佈局豐富多變,S形的構圖,使近、中、遠三景顯得曲折起伏又虛實相生,諸景既相互系連,又不顯迫塞,富有層次感和深遠感。整體境界開闊,氣勢雄偉,生動地傳達出江南漁港之美。

明,吳偉《漁樂圖》欣賞

作品展現的漁樂生活真實可信,無論棲息者、垂釣者、閒話者,都是衣著樸素、形象淳厚的山村漁夫,而非飄灑閒逸的文人高士。漁港環境也是喧鬧的勞作或棲息場所,而非隱士嚮往的幽居怡情勝地。畫面散發出較濃郁的世俗氣息,反映了吳偉鮮明的藝術特色。

明,吳偉《漁樂圖》欣賞

此圖畫法也不拘一格。勁健的用筆,淋漓的水墨,源於南宋馬遠、夏圭;斷續短促的山石勾皴則近似戴進;形同“披麻”的皴法和濃淡有序的墨色又受元人影響;而迅疾的用筆和雄闊的氣勢則顯現自身本色。與他創作的其它漁樂圖相比較,此圖更多集大成特色,故當繪於技藝精熟的晚年。

明,吳偉《漁樂圖》欣賞

吳偉(1459—1508),明代著名畫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魯夫、號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漢)人,畫院待詔,孝宗時授錦衣衛百戶及賜“畫狀元”的圖章。善畫水墨寫意、人物、山水。精山水,落筆健壯,最長於白描人物。取法南宋畫院體格,筆墨恣肆,神韻俱足,為明代中葉創新畫家。早年畫法比較工細,中年後變為蒼勁豪放、潑墨淋漓一格。吳偉是戴進之後的“浙派”名將,追隨者眾,形成興盛一時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感謝收看,陽陽說畫致力於為您呈現精美畫卷。

歡迎收藏轉發,如有問題歡迎在評論處留言。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