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慶陽和平涼和陝西更親近?

用戶50278633445


這倆地方都是隴山以東地區,有好幾個歷史時期這個地區和關中關係非常密切。

一是周先祖早期居住地就是隴東這塊地方,包括現在的寶雞咸陽的很多縣的人們的生活習慣應該有所同。

二是秦先祖恰恰也是流亡到隴東高原,六盤山下,居住了很多年後帶領大家搬到寶雞。

三是後來歷史上這些地方因為位置的原因和關中的交往更多,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說和陝西親近也屬於正常


終南高揚


50年後平涼慶陽固原可能劃歸陝西

秦玉龍/文



龍叔是土生土長平涼人,但祖籍卻是陝西渭南人,說著一囗平涼味的陝西話。在隴東,像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平涼、慶陽與陝西地緣相近,文化同根,語言同音,飲食同味,唯一的區別就是身份證上寫著甘肅,而不是陝西。不過,平涼、慶陽人外出旅遊、工作,只要一張嘴說話,對方便會先入為主問:你是陝西哪裡人?這讓平慶人感覺很尷尬。



歷史上,隴東即今天的平涼、慶陽,曾長期歸屬陝西轄治,只到清代。有學者認為,因為陝西、甘肅兩省在地理上有一條明顯的分割線,隴山-六盤山。回溯歷史,陝甘分置是清初(1663年)的事情。那時,滿清在西北的統治還未穩固,有必要分省,加強控制。現在,坊間的看法是兩省職能有側重,甘肅戰略前線,陝西戰略後方。1928年前,甘肅省的地緣版塊可分為:通西域的河西走廊、進入青藏高原的河湟谷地、監視蒙古高原的銀川平原、西出關中北線蕭關道所在的隴東高原(包括固原)、絲綢之路隴關道所在的隴西高原。顯而易見,隴東、隴西與陝西腹地聯繫緊密,而這兩塊劃歸甘肅省,保證了整個甘肅省前線屬性不變異,防止出現又一個"西夏",以及前線地理構成的完整性和一定的縱深。當然,這是冷兵器時代戰略因素考量,顯然已過時。



平涼和慶陽作為甘肅能源大市,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資源,是不折不扣的“兩塊肥肉”。慶陽GDP位列甘肅老二,平涼第八,基本上靠挖發家。但是,能源基地並未給兩地百姓帶來多少福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的發展。還有,如今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是交通,平涼、慶陽因地處陝甘寧三省交界,雖然談不上“三不管地帶”,但受限較多也是事實。



至於隴東即平涼、慶陽是否該劃入陝西,關鍵要看未來甘肅、寧夏兩省的區劃走向。或許50年後,民族、宗教問題不再突出,寧夏直接改直轄市,或者隴、夏重組,寧夏併入甘肅,置新甘肅省,慶陽、平涼、固原劃歸陝西省,或許有可能吧!?


秦玉龍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慶陽人,我談談自己純個人的想法

慶陽在歷史上也是屬於陝西的,之後由於某些原因劃歸了甘肅。慶陽人在生活、習俗、語言、傳統等各個方面都和陝西很接近,反而和蘭州差距很大,作為一個甘肅人,我可以聽懂陝西話但聽不懂蘭州話。

從距離上來說,慶陽嵌入陝西省,也更接近西安,尤其是西安的醫療資源、經濟發展在西北都是數一數二的,慶陽人也更願意去西安。還有前些年乃至現在還在傳的慶陽要劃到陝西去,我們且不爭論這個消息是否能實現。

誠然,在我不懂事的時候,甘肅人這個標籤我覺得很丟臉,但是當我懂事後,我反而很大方的說我是一個甘肅人。在四川讀完大學,在成都呆了五年了,我很想念甘肅,很想念慶陽,在別人都想出去嘗試更多機會的時候,我卻一直惦記著回家。我覺得甘肅是窮,但是甘肅人真的很簡單,很樸實,大家都在為了賺錢而拼搏著,但卻少了繁多的勾心鬥角。

我從生下來是一個甘肅人,至死我也會說我是一個甘肅人。我不願意劃歸陝西


行在甘肅


這是歷史問題,也是行政區域劃分的問題!

隴東同關中同民系,同俗同言。這是歷史上長期存在的問題!

且慶陽地區本身就屬於關中!很多人把關中和關中平原概念倒混理解!關中四關之內就是關中,而四關之一的蕭關在寧夏固原!慶陽不是關中麼?

現今不要考慮行政區域的劃分問題!

是關中城市群已經包含了天水平涼慶陽,你們應該加緊融入關中城市群的經濟大圈中來!



關中知事


簡單幾句說不清

  • 第一個問題,是慶陽、平涼、固原、天水、隴南等甘肅南部風俗、語言像陝西關中,還是關中像隴。
  • 第二個問題,蘭州以北河西走廊地區語言和甘肅南部差別主要原因。

先看第一個問題

  • 渭河文化起源在甘肅省天水地區。
  • 天水秦安大地灣遺蹟考古是隴文化發源地,自8000年前至5000年前有連續3000年的文化傳承。



  • 甘肅四大文化之一,天水伏羲文化代表了隴文明起源。



  • 周朝是我國有史文明的奠基者。
  • 周發祥於甘肅省慶陽,逐步強大向東拓展,於隴之寶雞向關中挺進,逐漸建立統一王朝。






  • 隴最終統一七國。
  • 無論怎麼看,先後順序及文化傳承都應該是關中屬隴,也就是陝歸隴,而不是隴歸陝。
  • 父子神似,無論如何也不能說老子像兒子,受兒子遺傳吧!

第二個問題

  • 河西走廊是漢武帝時才納入中原文明體系。



  • 河西走廊及西域相融時間更長遠一些。
  • 地區官話體現了西域,包括甘肅河西地區納入中原文明的久遠。
  • 甘肅以蘭州為界,南部是中原官話。
  • 這和歷史進程中以隴起源建立周秦漢建都關中有關。
  • 建都關中周邊人口最多的就是中原地區,語言受人口數量影響極大,反回來又影響了隴的語言、文化。



  • 蘭州之北西域自古多為戎邊地帶,各地移民駐邊,必然形成特殊語言習慣。



  • 甘肅河西是全國各地區,各民族交流地區,是移民性區域。
  • 因此,河西是全國人種交匯地區,與中原語言相近,也有自已特色。




陝甘一分為二,最近時期是1748年。

  • 一分為二,誰分出誰?
  • 1748年陝甘首先分為陝西和甘肅。
  • 甘肅培養甘肅新疆省,1882年新疆建省。
  • 甘肅培養西寧代理青海政務,後劃西寧等地進青海,西寧為首府。
  • 甘肅培養銀川,建立寧夏省,包括現在寧夏及內蒙阿拉善盟。
  • 建國後,1958年9月,寧夏再次從甘肅省劃出。


  • 這才顯得平慶地圖這個情況。


  • 清,就這樣。




天佑中華紫氣東來


應該劃而,而且這兩個地方本來就是陝西的,但現在要劃歸回來,基本是沒有可能了,除了防止一省做大這種傳統思維外,把兩個地級市從一個省剝離到另一個省,行政成本之大也是難以想象的,如果沒有十足的必要性,國家才不會這樣大費周章的。


王朝的廢墟


慶陽平涼是否應該劃歸陝西,這個問題在二十多年前,就有謠傳。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都只是民間傳說而已。

慶陽、平涼是甘肅較為肥碩的地區,甘肅是否同意,是個未知數。陝西是否願意接受,也是個未知數。

地方行政區劃調整,這兩個地方政府說了不算。因為這是涉及到兩個省市之間的行政區劃調整,這要由國務院決定。行政區劃的調整,是由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決定的。反過來,合理的行政區劃調整,也有利於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如果上級政府同意,將慶陽、平涼劃歸陝西,對慶陽、平涼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好事。

平涼、慶陽距離陝西省會較近,這兩個地方的人無論是購物消費、看病、出行,大都是去西安。不去自己的省會蘭州,主要是距離太遠。至於文化、習俗、經濟,這些因素都不是老百姓考慮的事。要不要把慶陽和平涼劃給陝西,我們期待這個傳說變成事實,能給兩地的人民帶來實惠。


二十六畫叔哥


從最早來說都是大秦帝國一家。歷代歷朝陝甘也是一家。明清時期的陝西布政司,平涼慶陽隴縣,都是屬於西安府管轄的。清末陝甘回亂,陝甘寧青四省死了一半人口,大概2000多萬。其實不僅僅是陝甘,陝甘寧青四省的漢人都是一家的。蘭州是軍事重鎮,西安是西北除了軍事以外的各種中心。銀川西寧就是打醬油的。現在的省域劃分確實不合理,平涼慶陽離蘭州太遠,甘肅省地貌狹長,現代戰爭模式已經改變,國家是否應該考慮取消蘭州的軍事定位。讓平涼慶陽等入陝,甘肅和青海合併。


大秦公子衎


說到親近,個人認為和西安的關係很大,首先從距離來說,兩個城市都距離西安比較近,離蘭州遠一點。就像上大學的時候每次放假回家,到西安出了火車站就說方言,都能聽懂,交流起來也方便,很親切。


就拿我個人來說吧,就去過蘭州兩次,而去西安的次數那多了,西安也是我們出發全國的中轉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離得近出行方便。這就不得不說西安在西北地區的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西安是西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承東啟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已形成的交通、通訊網絡中心,在西部大開發中發揮著重要樞紐作用。二是綜合科技優勢位居全國大城市前列,是我國重要的高等教育、科研、國防科 技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三是西安是一個聞名於世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際旅遊熱點城市 ,文化遺產豐富。
從地理來說,慶陽平涼兩市處於陝甘寧三省交界地區,三省交流重要地區,所以從語言、風俗、飲食起居都有很大的相同之處。所以就這幾點來說,總結下就一句話,因為是鄰居,所以就親近!隨著正在修建的銀西鐵路和甜羅高速建成,更會加進慶陽平涼和陝西的交流。


隴山隴水


這個問題其實不難回答。簡言之:慶陽,平涼兩市距省會蘭州太遠,兩地交往,物流,經貿來往,出遊等諸方面去西北第一大城市西安最近,三小時生活圈,風情也基本相同,文化相連,都喜愛秦腔,生活習慣相近,來往頻繁,兩地也在歷史上同屬古秦國範圍,同時兩市與陝西接界,這更能說明雙方親近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