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出好戲》中黃渤飾演的人物馬進有哪些寓意?

影視達人觀


電影《一出好戲》是繼《瘋狂的石頭》之後,黃渤第一部喜劇處女作熱映,《一出好戲》是黃渤自己的第一部處女作由黃渤執導,黃渤、王寶強、舒淇、張藝興、於和偉、王迅、李勤勤、李又麟聯袂主演。該電影講述了公司的員工組織團建出遊遭遇了海難,被迫漂流在孤島共同生活,並直面講述了一系列“人性”問題的寓言故事。

雖然電影是喜劇片,但是確實一部發人深省的喜劇片,原本我以為,黃渤的第一場電影會是類似於王寶強的《大鬧天竺》諸如此類的電影,通過自己多年的演技,用自己在娛樂圈積累的人脈、資源來幫助自己,來展現一部撓癢癢式得喜劇電影。但是偏偏相反,他用一部電影展現了一個社會,一個與世隔絕下的人性社會。

電影前半部分,當人們身處孤島時,原有的社會關係徹底被推翻,誰有能力搞到吃的喝的,不讓大家捱餓,誰才會獲得擁戴。這時,原來在服務行業時刻堆積著程式化微笑的司機小王(王寶強飾),因為當過兵,野外生存能力過硬,成了這個以捕獵採集為生的“原始社會”的首領。在嘗試過權力的美妙滋味後,小王的暴戾、乖張暴露無遺,曾經當過馴獸員的他用體罰、暴力與不給吃喝的方式來管理這群人。

張總(於和偉飾)發現了裝有豐富物資的大船,“原始社會”裡對小王敢怒不敢言的一部分人轉而追隨張總,過起了以物易物的生活。人類社會歷經幾千年演變的經濟運行方式,在電影略顯生硬的安排下,就這樣並行存在了。在海難前,張總是一家6億估值的準上市公司老闆,登島後,他的地位蕩然無存,金錢毫無用處。有一個鏡頭是,張總把錢包裡的人民幣一張張撒出去的時候,其他人連看都不看他一眼,任由這些錢無力地飄散在各處。大船裡什麼都有,從以物易物發展到貨幣流通,張總搭建的社會模式比小王的“王國”先進得多。兩邊的人看起來也“冰火兩重天”,跟隨小王的人越發黯淡無光,跟隨張總的人有酒喝有肉吃,漸漸忘卻了還要回去,不去關心原來的世界還是否存在……

馬進(黃渤飾)和馬小興(張藝興飾)兄弟倆,登島前是社會的底層,一屁股外債的馬進,在女神珊珊(舒淇飾)面前更像是個loser。命運給馬進開了玩笑,先是讓他中了6000萬的彩票,接著海難登島,眼看著兌獎日期到來,馬進無力返回原來的世界。他和馬小興因兄弟情和彩票捆綁在一起,在小王和張總的兩個陣營裡,他們都是被排斥者。彩票兌獎日期截止那天,眼看著6000萬的好運氣消失了,從天而降的色彩斑斕成堆的魚又成了他們在島上的“彩票”。這個鏡頭是電影裡的魔幻之筆,也是黃渤講故事的分水嶺。

在天上掉魚之前,《一出好戲》一直是反烏托邦的,原本一個公司裡的人分屬於不同的階層。張總掌握著資本,老潘(王迅飾)見風使舵爬升得較快,珊珊是典型的獨立自主的城市白領。到了島上之後,越是在一無所有的環境下,人性的自私、諂媚、勢利、欺騙暴露得越明顯。黃渤在處女作裡就對人性加以赤裸裸的諷刺,他的用心和誠意遠不止於好演員那麼簡單。

在天上掉魚之後,馬進馬小興兄弟倆目標明確——要回去!他們讓另外兩個陣營的人先打起來,再由馬小興用科技照亮孤島,科技就是王道的現代社會取代了張總的貨幣社會。孤島的現世安穩讓更多的人選擇了麻痺自己、逃避現實,人們穿著病號服一樣的衣服縱情舞蹈,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飯,人人平等,沒有壓迫,一個看似烏托邦的社會誕生了嗎?劇情又出現了反轉,馬進、馬小興和小王發現了巡航的大船,人人獲救的機會來了,重回現實世界與家人團聚的時刻到了。可是此時天真無邪的小興已經由“小綿羊”變成了“小狼狗”,他竊取了張總現實中的財富,他要把回家的機會僅僅留給自己和馬進,所以設計要讓小王“發瘋”。

講真話的人可以被強行變成瘋子,貪婪可以讓人丟失善良。此時的反轉依然顯得生硬,不過黃渤用鏡頭彌補了缺陷。鏡頭是反著的,倒過來的船,是世界的倒影,走不到也不想走到同一個現實空間去的人,是害怕現實世界裡依然失敗的人生吧。當然,黃渤不會讓人性泯滅,他讓馬進阻止了小興,帶領大家成功回到了現實社會。烏托邦本不存在,而在現實中,真實的人性比電影裡還要複雜、深刻。




醉臥倚窗聽風雨


一出好戲可以算是七夕中票房擔當了,是黃渤的處女座,可以說花了不少心血,期間也透露刪除了不少環節。

說回劇情,黃渤飾演的馬進是當中最廣泛的代表,一個典型的LOSTER。生活窘迫,需要不斷借貸還清前面,一直堅持買彩票,期待有一天會中獎面對喜歡的人不敢表白,只會默默慶賀或者生氣。這是他之前的生活狀態。


在進入島後,啟圖進行改變,變成精神上的領導者,步步為營,實現自己的目標,給予希望,改變生活狀態,有遠見,充分利用一切資源,面對誘惑堅守底線,這完全變成了一個成功應有的心態狀態和意志。


這代表著生活過去即使有再多平凡,只要想改變,依舊可以改變,其中堅持底線,找到最好的狀態去生活是最重要的,終會獲得好的結局,送走其他人離開,收穫女神的芳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