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清代撫順為什麼又叫撫西?

煤都撫順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漢代,撫順地方屬玄菟郡。唐代,撫順地方隸新城。遼、金時代,撫順地方為貴德州。明代,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

高爾山下修築了一座磚城,名曰“撫順城”,此即撫順得名之始,距今已有615年。撫順是明代通往遼東的交通孔道之一,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然而努爾哈赤在基本統一女真各部並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後,曾又給撫順起了一個名稱叫撫西。對此,當時及其後的人們卻很少有人知道。本文依據檔案史料對撫西這一名稱的存在及其含義等問題作一探討。

清代撫順為什麼又叫撫西?

 20世紀70年代,臺灣的李學智、廣祿二人將保存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滿文老檔》原本(臺灣學者稱之為《舊滿洲檔》)翻譯出版了一部分,共二冊,名為《清太祖朝老滿文原檔(天命前九年至天命五年)》。漢譯文中的撫順一詞,其滿文均作fusi,漢譯既撫西。譯者在註釋中說:“fusi hecen 撫順城,按清太祖朝的滿文原檔中均可將遼東的撫順城音作fusi hecen。”由此可知,早在清入關前形成的《滿文老檔》原本中就是將撫順寫作撫西的。看來,李學智、廣祿二人注意到了撫西即撫順這一事實,但未加以深究,所以註釋說“均可將遼東的撫順城音作 fusi hecen”,即撫西城。此話雖說得相當有分寸,但未能說明為什麼撫西既撫順,實際上撫西決不是簡單的翻譯問題。

筆者查閱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依據原本重抄的新滿文本《滿文老檔》(即崇謨閣原藏本,今存遼寧省檔案館),文中均亦將撫順寫作fusi(撫西)。據初步統計,不音寫撫順而寫作fusi(撫西)的地方就是24處之多。例如,《滿文老檔》卷6記載,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五日晨,汗親自往取遊擊(指明駐撫順遊擊李永芳——筆者)所駐之撫西域……下撫西、東洲、瑪根丹三城及小堡、臺、莊五百餘處。(官兵)各自駐紮於所到之地;汗還駐撫西域。十六日,八旗官兵會合於撫西城之野後撤回,紮營於沿邊嘉班之野,分配三十萬俘虜,編為千戶……留四千兵毀撫西城”。從這段記載看,至遲在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就出現了撫西之稱,而且這個撫西即撫順無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