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 喜報!同隔一座山,同飲一河水——山西臨猗與山東臨邑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同隔一座山——太行山,同飲一河水——黃河水。臨猗與臨邑,字不同、音相同,一個堯舜甸服之地,一個周朝穆天子讀書之處。7月5日,山東臨邑縣與山西臨猗縣締結友好城市簽約儀式在臨邑縣舉行。這是臨猗縣與臨邑縣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體現,是該縣進一步落實全市長三角地區“加快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學習考察報告會精神,不斷將“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活動引向深入,全力推進“四個臨猗”建設的重要舉措。臨邑縣縣委書記林春元,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文國,縣人大主任鄧榮良,縣政協主席馬桂芳,縣委副書記杜朝生,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李遠征,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許欣剛和臨猗縣縣委書記於鵬飛,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明,縣委副書記景莉莉,縣人大主任張建莉,縣政協主席張猛和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裴良豪,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任朝陽等出席。

喜報!同隔一座山,同飲一河水——山西臨猗與山東臨邑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臨猗縣縣委書記於鵬飛在講話中指出,合作共贏,行穩致遠,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的大背景、大形勢下,開放與合作已成為時代的主流。山西臨猗、山東臨邑,同音同心,雖有太行相隔,卻隔不斷兩地加快發展的共同願望。兩地友好合作關係的正式確立,是雙方友好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標誌著兩地交流合作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一顆友誼之樹將深深紮根於兩地人民心中。我們堅信,有兩地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只要雙方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有利條件,加強合作、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必將譜寫出兩地轉型發展新篇章,山東臨邑、山西臨猗,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最後,於鵬飛誠摯邀請臨邑縣廣大幹部群眾到臨猗縣走一走、看一看,把已經形成的友好合作關係不斷推向深入,共同推動兩地經濟社會在創業中加深友誼,在“雙贏”中共享成功。

喜報!同隔一座山,同飲一河水——山西臨猗與山東臨邑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臨邑縣委書記林春元在講話中指出,從地理位置上來講,兩縣均靠近交通樞紐和黃金要道,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從歷史文化上來看,兩縣都是千年古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從產業上來看,兩縣互補合作的空間非常廣闊。首先,兩縣都是傳統農業大縣,都在工業發展方向不謀而合,都在積極發展大旅遊。從發展目標上來看,兩縣可謂方向相同、路徑相似,奔向同一個夢想。臨猗縣是奮力推進綠色、和諧、智慧、美麗臨猗,臨邑縣是努力建設縣強民富政通人和新臨邑,雙方都是希望為兩縣人民建設一個美好家園,紮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上這些都為雙方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指出,今天兩縣締結為友好城市,就是互相發展,共同進步的良好開端,值得期待。

喜報!同隔一座山,同飲一河水——山西臨猗與山東臨邑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縣長李明與臨邑縣長馬文國代表雙方簽訂了締結友好城市框架協議,並就雙方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介紹講話。李明講到,臨猗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地處黃河之濱,是“猗頓故里” 和“晉商源頭”。而猗頓原籍就在魯國,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所以說,兩地不僅在兩千多年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雙方還擁有“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氣質相近,農業基礎良好、互補優勢顯著,工業佈局精準、產業集群相連,區位交通便利、發展潛力巨大,發展環境優越、合作空間廣闊”五個相似點和互補性,是名副其實的同胞兄弟、孿生城市。李明誠摯希望兩地能夠站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創新合作方式,拓寬合作領域,在現代農業、園區開發、城市建設等方面加大交流合作力度,密切兩地友好往來,推動兩地發展攜手並進、共贏未來。

臨邑縣縣長馬文國在講話中講到,近年來,臨邑縣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統領,持續推進“一產轉型、二產做強、三產突破”發展戰略,全力建設“縣強民富、政通人和”新臨邑,各項事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先後在堅持轉換動能,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堅持三產聯動,發展質效全面提升;堅持以人為本,發展成果惠及民眾;堅持從嚴治黨,發展保障更加有力等方面實現了突破和發展。

喜報!同隔一座山,同飲一河水——山西臨猗與山東臨邑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簽約儀式上,雙方還互贈了文化瑰寶,分別是山東臨邑縣的《來禽館集》和山西臨猗縣的《半九亭集》。雙方希望以此次簽約為契機,進一步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提升合作層次,共同邁向交流與合作、團結與進步的美好明天,共同書寫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策劃:賈海潔

臨猗新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