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你是否也在排斥性教育?但是,再不進行就晚了!

如果性侵是一把刀,那性教育的缺失就是一塊磨刀石。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令人痛心的數據:

在中國,遭受不同程度性侵的兒童比例,

女童約佔9.5%,男童則佔8%,

總數預估有2500萬之多!

這其中,有幾個不容忽視的現象:

被性侵兒童的年齡越來越小,

甚至有幾個月大的還在襁褓中的嬰兒;

而在2014年全年曝光的兒童性侵案中,

熟人作案的比例高的嚇人——87%!

但是,在中國性教育卻十分匱乏,在傳統性教育(即“談性色變”)的文化下成長起來的父母,在談及“性”這個話題時大家的本能的反應大概先是尷尬,不知所措,然後迅速思考怎麼矇混過關或者轉移話題。

我們對“性”避而不談,我們就能避免這些悲劇發生了嗎?答案肯定是,並不能。

① 林奕含式的悲劇

性侵的傷害並不是一時的,美女作家林奕含因走不出童年被性侵的陰影最終選擇自殺,這般血淋淋的事件並不是個例。

高中時拿到學級考試滿分,林奕含被媒體稱為“漂亮滿分寶貝”。高中畢業後進入名校就讀醫學專業,讀了不到兩星期因為抑鬱症發作而退學,隨後又重新考入另一所著名學府學習中文,大三時因為抑鬱症發作再次退學。

即便退學,她也出版了自己的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其中講述了四個小女生被老師性侵的故事。書籍一推出就加印5次非常暢銷,獲得許多資深媒體人的一度好評。

可是,這卻成了她的遺作。

你是否也在排斥性教育?但是,再不進行就晚了!

她的父母說出林奕含自殺的真相“女兒這些日子以來的痛苦,糾纏著她的夢魘,不能讓她治癒的主因,不是抑鬱症,而是發生在8、9年前的誘姦。”而書中小女生被老師性侵的故事,就是林奕含自己的故事。

這些經歷離孩子很遠嗎?真的一點也不!

微博上有一個#性侵受害者記錄#的話題,其中有千餘位受害者的親身經歷,這些分享的共同點就是多數人被性侵都是在青少年時期發生的。

而加害者的身份,卻可以是父親、繼父、爺爺、伯伯、姑父、家長的朋友、同事、學校的老師、補習班的老師、堂表兄弟……最後才是路遇的陌生人。兒童性侵大多都是熟人作案,而我們的兒童大多在性侵後都並不知道自己被性侵了,這都是由於家長、學校以及社會對孩子性教育的缺失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性教育。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我們應該相信,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法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惡人。

但重中之重,家長不應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這些令人髮指的事情離我們很遠,直至爆出下一個“待宰羔羊”的不幸。

② 性教育缺失,是悲劇的“幫兇”

家長們對孩子沒有正確的性知識指導,會讓孩子在面對侵犯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被侵犯。

有人就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者對一個小女孩說“我你買了件新裙子,你想穿新裙子就得現在自己把衣服脫掉”,又對另一個女孩說“想吃糖嗎?只有脫光衣服的人才能夠吃糖。”

這個視頻的結果自然是兩個女孩自願把衣服脫了,如果是發生在現實中,這兩個女孩一定意識不到他們即將被性侵。

你是否也在排斥性教育?但是,再不進行就晚了!

而且,這個社會對性的禁忌,讓受害者無人可傾訴。

林奕含是嘗試過傾訴的,但父母的回應是:“師生戀是女生自己發騷。”

於是,她說:“奇怪的是,沒有人要聽我講內心那個很龐大的騷亂、創傷、痛苦,沒有人知道我害怕睡覺,害怕晚上、害怕早上、害怕陽光、害怕月亮……”

受害者的家人,在發現自己的孩子被性侵後,有的不以為然、當成笑話,有的選擇忍氣吞聲,有的不想承受身邊人的議論,有的不敢撕破臉皮……

被性侵、被誘姦以後,一旦這些標籤貼在某一個孩子的身上,他們便會被釘上恥辱柱。儘管他們明明是受害者,理應得到幫助,可實際上,他們得到的只有同情或是可恥的目光。

我們的沉默與禁忌,縱容了罪行。

③ 性教育“錯誤”比性教育“缺失”更可怕

中國式性教育的目的:不發生性行為

性教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告訴孩子“不能做愛”,還是教育孩子“什麼是健康的性愛觀念”?我們最需要預防的到底是青少年發生性行為,還是發生性行為後意外懷孕和沾染性疾病?

我很喜歡美國性教育學者 Dr. Rayne 的說法:性教育會教給我們知識和技巧,這樣我們就能瞭解自己的身體,基於安全和同意的前提,懂得如何和別人交流自己的慾望,也尊重他人的慾望,而這些性觀念會伴隨我們一生。

你是否也在排斥性教育?但是,再不進行就晚了!

性教育最起碼要包括以下幾點:

人是怎麼來的,我們的身體什麼時候發育成熟?

安全性行為和不安全性行為的分水嶺在哪裡?

知情同意;而且,男女擁有在任何時候說“不”的權利!

性行為和繁衍是兩碼事,要明確每一次進行性愛的目的。

健康和和諧的新生活需要一些時間,一開始不要承擔太多壓力。

成年男女自願的性行為是平等的,不存在吃虧或者佔便宜

……

一提到性,我們這個社會就呈現出奇怪的兩張面孔:官面上,視性為洪水猛獸、剪輯封殺、避諱極深;私下裡,卻時興性開放、藐視生命、踐踏婚姻道德。比如避孕套廣告少見、人流廣告滿天飛;比如出軌成了常態,婚姻成了兒戲;比如媒體故意用一些帶有性暗示的標題和內容來吸引眼球,等等。

這種情況下,如果家長還在不以為然:“以前誰接受過性教育,長大不都無師自通了!”“給幾歲的孩子講性知識他懂什麼啊!”或羞於啟齒:“這種話不好意思開口,等他自己上學了聽老師講吧!”這樣的話,就等於把這份教育權利拱手讓給了無明的社會,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懵懂無知地去直面這個隱患重重的世界,或者帶著扭曲的、錯誤的性觀念長大。

那麼愛孩子的你,是否還在排斥“性教育”?但是,真的,再不進行就晚了?越早進行性教育越好!能上好性教育這一課的父母,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