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人有一個最重要的責任,是讓你的配偶,讓你的孩子,讓你的家人朋友感到幸福。

世界上人那麼多,他們恰巧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彼此陪伴的時間最長,你有限的時間和愛,多給他們,這才合乎邏輯,他們才有理由覺得幸運。否則的話,你對他們最苛刻、最沒有耐心,出門是好人,回家是壞人,那你的家人就有理由覺得倒黴,他們選擇了你,你卻是痛苦的來源。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剛剛開學,可以看得出來,很多父母很焦慮。擔心孩子學習不好,沒有競爭力,將來活不好。

這焦慮可以理解,父母希望孩子有遠大前程,最正常不過了。但怎麼對待這焦慮,卻能區別出高下,壞的教育者,希望迅速將焦慮傳遞給孩子,他們大吼大叫、諷刺挖苦、消極否定,發洩完了,自己情緒得到緩解,孩子有變得更好嗎?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沒有。理論上更不可能。

一次否定對人心理的殺傷力,要通過多次肯定才能復原。如果否定性是常態,那意味著肯定很少,或幾乎沒有,復原的可能性就變得極小。

處於這種環境的孩子,並不是一定會毀掉,有些孩子的生命力超強,再加上一點運氣,也能長得不錯。但在否定性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被毀掉的可能性大得多。

你焦慮,否定孩子,孩子緊張,表現差,你更焦慮,否定升級,孩子更緊張,表現更差。這是一個自我強化的毀滅過程。

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不害怕生活中每天出現的壓力與煩惱,一件件解決就是了。你不會把焦慮傳遞給孩子,指望他們替你承受。

舉個極端的例子吧,如果你的孩子天生有重病,一輩子無法獨立,需要你的照顧,你會拋棄他嗎?絕大多數父母會接受這個命運,承擔起責任,他們不可能天天責怪孩子得了病,沒出息。與這樣的孩子比,你的孩子成績一般,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你有什麼理由不接受呢?

有個好朋友,有次和我聊到這個話題,說,孩子,我當然會盡力,但教育不是盡力了就一定有回報,他能力一般,我也沒什麼不能接受的,因為我能力強啊,會給他很高的生活起點,不愁房子不愁錢,他生在我家,是他的幸運。

這話雖然財大氣粗,一般人聽了不舒服。但道理是對的。

父母有能力,把自己的價值觀與方法論傳遞給孩子,他往往也有能力,即使沒有,父母的能力讓他有好的起點和保護,所以,沒什麼可焦慮的。

父母沒能力,你的價值觀與方法論,連自己都拯救不了,能不能傳遞給孩子,完全不重要,不傳遞,無為而治,效果反而更好,也沒什麼可焦慮的。

當然,沒能力的父母往往不承認自己沒能力,總認為是社會虧待他。所以,知道自己沒能力,其實也是個能力,是一個大進步,至少你不會怨天怨地,你可能就安心為孩子燒個小菜,陪他聊聊天,反而有了好父母的模樣。

無論有沒能力的父母,傳遞焦慮都是最差的教育方法

傳播偏愛壞消息,所以每天有很多焦慮,任何一件壞事,概率再小,都能被誇張成就要發生在你身上,世界感覺隨時要完蛋。自己要知道世界的基調,人類是處於最好的階段,隨著技術進步的加速,未來還會更好,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發生在我們孩子身上的概率也在變小,有這個大局觀,你就不會被每天傳播的壞事嚇破膽,以為孩子不是個超人,將來就活不好。

放心,孩子將來活得好的。你我皆凡人,我們也活得不錯。我們的父輩祖父輩,其中不少,聰明過人,也就為溫飽掙扎,一生艱難。活得好不好,個人的努力是次要的,時代最重要。

當你愛一個人,你覺得遇見他是幸運。

不要那麼焦慮,你的孩子,是幸運的一代人,又幸運地生在你家,要讓他感受到雙重的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