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 在成為老醋蟄頭前,海蜇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老醋蜇頭、涼拌蟄皮……脆嫩可口的海蜇,大家都愛吃。但是它是怎樣從海里來到餐桌上的呢?其間經歷了哪些不為人知的過程?

請跟我一本正經地走進博物餐桌。但在這之前,我們得采用倒序的敘事方式從頭說明。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捕海蜇

端上餐桌的海蜇,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實它們可能來自於不同的種類。

食用海蜇有幾種?

最經典、最好吃的要數海蜇了。對,這個種的名字就叫“海蜇”二字。漁民則更愛叫它“面蜇”或“綿蜇”。它的“傘蓋”很光滑,口感脆嫩,但個頭不太大,一般是臉盆大小。

還有一種沙海蜇,漁民稱之為“沙蜇”,它的傘蓋上有很多沙子狀的突起,口感沒什麼嚼勁,略遜一籌。但它個兒大,大個兒的能比一張桌子還大,要兩個人用力才能拉上船。而且數量遠遠多於面蜇,所以市場上廉價的海蜇,大多是沙蜇。

此外,我國的食用海蜇還有葉腕海蜇、擬葉腕海蜇、黃斑海蜇。它們的捕撈量較小,市場上還是被面蜇和沙蜇統治著

海蜇爆發為啥不撈著吃?

近年來,新聞經常報道海里的水母氾濫成災,很多人納悶:派漁船過去撈來吃就好了,怎麼還會成災呢?

我覺得問這個問題的人你不要激動,你要想一想,漁民不傻的。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首先,氾濫的水母不一定是適合食用的種類。就算是食用的海蜇,漁民也不一定會去撈。因為海蜇撈上來要馬上處理,否則就變質。所以漁民一般只在近海捕撈,撈完了立刻回岸卸貨。

遠海的海蜇再多,來回耗費更多油錢不算,海蜇還會變質。而且處理海蜇需要特殊技術,只有少數漁民從事這個行當。普通的漁民在撈魚時若撈上海蜇,也會扔回海里,因為沒法處理,又佔地方。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漁民要少量多次地把海蜇運回岸邊,如果一次捕撈過量海蜇,很容易壓壞、變質。

海蜇看著雖透明,你不一定撈得動

每年7、8月最熱的時候,就是撈海蜇的最佳時機了。遼寧、山東、浙江沿海都是海蜇出現的熱點地區。

漁民們放下一種“海蜇網”,逐漸把海里漂的海蜇兜在一起,然後並不是一網全撈上來,那樣海蜇就擠碎了。要用小網一個一個地撈上來。有些大海蜇上百斤重,得兩個壯漢使勁才能撈起。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每天有兩次漲潮兩次退潮,高潮期和低潮時期是打撈海蜇的最佳時機,也就是說,每天可以撈4次海蜇。但漁民一天裡頂多出3次海,出海2小時,卸貨2小時,工作十幾個小時,又累又曬,還經常被海蜇蜇傷,非常辛苦。

養海蜇

既然撈海蜇這麼辛苦,撈上來的又常是不值錢的沙蜇,那不如自己養吧。我們5月底專程去了趟遼寧丹東,當地的熱情小夥崔子帶我們來到了郊外的一個海蜇養殖場。這裡養的都是面蜇。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養殖池的每個池子裡都是不同階段的小海蜇

雖然已是5月底,但北國的丹東還是相當冷。我們縮手站在院子裡環視,只有一些平房,沒有想象中的大水池。但有一間屋的門裡微微冒出霧氣,我們推門進去,裡面又寬敞又黑暗,中間是一條過道,兩邊全都是水泥池。原來水池在屋裡呀!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場裡的王工過來了。他說:“海蜇小時候在屋裡養,方便過冬。長大後再放到室外池裡。”他帶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池子。裡面泡著很多塑料瓦楞板,用繩子串成一串串。

王工提起一串:“板子上附著的這些小疙瘩,就是螅狀幼體。”我仔細一看,果然附著著很多水螅一樣的生物。“每年九月,我們把十五六斤的野生大海蜇放到池子裡,讓它們交配產卵。卵孵出“浮浪幼蟲”,不久就附著在板子上,變成螅狀幼體越冬。到了開春,工人就會給屋裡加溫,幼體就會甦醒,開始迅速生長。”王工說。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附著在板子上的螅狀幼體和橫裂體。

板子上還有一些幼體長得更大,就像一摞盤子,這是下一個階段:“橫裂體”,這些盤子一個個脫落,每一個都稱為“碟狀幼體”,每個碟狀體就是一隻小海蜇,會自己遊動了。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從上到下,小海蜇從碟狀幼體逐漸長到乒乓球大小的幼蜇。

剩下的幾個池子裡,每個池子都養著一個階段的海蜇,一個池比一個池的大,隨著水泵造出的水流,小海蜇們上下翻飛,就像鍋裡的餃子。水裡還有很多豐年蝦的無節幼體,這是投餵給海蜇的活飼料。到了最後一個池子裡,已經都是乒乓球大小的幼蜇了。這種個體就可以放到室外露天池了。

露天放養,下次見面是餐桌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養殖戶準備把袋子裡的小海蜇放進露天池

正好有幾位工人要去放苗,我們趕緊跟著一起去。漁民管露天池叫“圈”(音“勸”),比普通魚塘要大一些,裡面是海水。地上堆著很多裝滿小海蜇的塑料袋,幾位大叔大媽們會把它們放到水中。我撈了一隻在小盒中,它很有活力,“咕嘰咕嘰”地不停游泳,而且口腕末端已經長出了幾隻“小尾巴”——棒狀附屬器。這代表它已經比較成熟,很強壯了。

我把它放入水中,心說:“請自由地生長吧,反正你也沒幾個月活頭了,夏天就該被撈上來吃掉了。” 好傷心哦~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放進露天池的海蜇大小,就和這兩隻海蜇差不多。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漁民撈起一隻小海蜇給我們看,雖然離了水,它還是“咕嘰咕嘰”地試圖遊動。長大了口感一定不錯。

“肢解”海蜇

首先我們來認識下海蜇的身體結構: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繪圖:張瑜

轉眼到了7月中下旬,海蜇已經夠大了。養殖戶把它們撈上來,就在岸邊加工起來。海蜇出水後很容易變質,必須爭分奪秒。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首先,要戴著手套把 “海蜇鬚子(絲狀附屬器、棒狀附屬器)”捋掉,它們富含刺細胞,會蜇人,要去除。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然後就是把海蜇各部位切割分類了。很多人都知道,海蜇的傘部俗名“蜇皮”,口腕部俗稱“蜇頭”,其實漁民有更細的分法。

他們先把口腕部切下來裝在桶裡。這部分就是“蜇頭”,但漁民喜歡叫它“海蜇爪子”,因為它有很多分支,確實很像爪子。它們的命運是做成“老醋蟄頭”。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然後把口腕和傘部之間的部分切下來,看上去就像一大塊純淨的果凍,這叫“海蜇腦子”,它含有生殖腺,具有特殊的鮮味,而且是氨基酸最豐富的部位。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現在海蜇只剩傘部了。下一步是扒下“海蜇衣(海蜇裡子)”,即傘部內側的一層膜,做熟之後口感像牛腩,卻有大海的鮮味。但漁民自己不捨得吃,因為這是海蜇全身最貴的部分。一定要趁新鮮剝,稍微放久了,海蜇衣就剝不下來了。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切下來的海蜇腦子和海蜇衣要馬上用沸水汆燙,這樣它們會變得緊緻,方便運輸。收購商就等在旁邊,把自己想要的部位迅速運走。其他部分就要用明礬處理了。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汆燙過的海蜇衣

醃製海蜇

用明礬和鹽醃製海蜇,是中國傳統的做法。明礬的作用是讓海蜇的蛋白質凝固,並加速脫水。鹽除了脫水,還能防止微生物繁殖,有防腐作用。

海蜇皮和海蜇頭要分別醃製,因為它倆的礬、鹽用量稍有差別。但大體步驟是一樣的,要用明礬醃三次,做好後就稱為“三礬海蜇”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在海蜇身上撒明礬,進行醃製。

初礬

一般只用明礬,不用鹽。調製成礬水泡著海蜇,泡4~6小時。

二礬

撈起來瀝乾,放在另一個池子裡,擺一層海蜇,撒一層鹽礬混合粉,以此類推,擺滿池子後,用鹽礬混合粉“封頂”,醃一週左右。

三礬

把二礬後的海蜇撈起瀝乾,放入另一個池子,再重複二礬的步驟,但鹽和礬的用量要少一點。封頂後,再醃8~10天,就成功了。海蜇此時水分脫去,變得非常緊實,可以長久保存。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這樣醃製後的海蜇皮和海蜇頭,可以長期保存。

終於可以吃了

經過重重考驗,變得連它媽媽都不認識的海蜇,終於來到了菜市場。買回家後要注意,用明礬醃製的海蜇,一定要多衝洗幾遍,明礬含鋁,吃多了對身體有慢性危害(不過現在有賣那種即食的海蜇,還給你配好調料了,懶得下廚房的人可以試試)。

在成为老醋蛰头前,海蜇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洗乾淨後,海蜇皮可以拌白菜絲,海蜇頭和黃瓜涼拌或者用撈汁做法。如果你在海邊,還應該嚐嚐未經礬制、更加健康的海蜇腦子、海蜇衣。簡單地和雞蛋、白菜同炒,就能最大限度地展現它們的美味。若是和滸苔燉成一碗酸辣湯,那就鮮上加鮮,餘味繞樑了。

撰文 | 嘉楠

繪圖 | 張瑜

攝影 | 嘉楠 葉哲涵

感謝崔從敏、丹東昱達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對本文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