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天津的古文化街是一個5A級景區,還是免費的。記得我上次是春節期間來的,當時人太多了,草草看看就走了。由於現在人不多,所以就又來看看。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天津的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就在海河邊上,是一條古香古色的商業街。街上有著數百家售賣各種商品的店鋪,有些是天津特色小吃,有些是小手工藝品,琳琅滿目的,就算不買看著也覺得挺有意思的。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天津的古文化街

以前只知道天津的特色商品是泥人張和楊柳青年畫。上次來還專門買了一套泥人張的泥人,擺在家裡當點綴。楊柳青年畫就是去看看,覺得那種大胖小子、大金魚、老壽星的畫風現在不太適合掛在家裡了,所以就飽飽眼福算了。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古文化街楊柳青

沿著古文化街一路走過去,忽然發現一個現象,有好多家店鋪的名稱都挺像的,還都是一個姓氏,你看這個是“泥人張”,名氣應該是很大的。據傳"泥人張"創始於清朝末年,創始人叫張明山,從小就跟隨父親以捏泥人為生。由於他心靈手巧,又經過數十年的辛勤努力,他捏製出來的泥人個個形象逼真,體態活潑,深受大家喜愛。因此大家親切地稱他為“泥人張”。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泥人張

這家店鋪叫“崩豆張”,是專門賣各種豆類食品的,也是天津的一箇中華老字號品牌。據說是始於嘉慶年間,有二百四十多年曆史了。當時的創始人張德才是在皇宮中的御膳房供職,專職製作乾果、豆類小吃。後來第二代傳人張永泰子承父業,在宮中製作出口味、色香獨特的多種崩豆,由此得名“崩豆張”。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崩豆張

接下來這個店鋪叫“皮糖張”,據說在清朝光緒年間,張家的祖輩就在天津的紅橋區生產皮糖。到了20世紀初,張家的傳人張均先生製作的皮糖由於好吃不貴,大家都非常喜歡,就這樣一直傳承下來,並逐漸形成了“皮糖張”這個品牌。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皮糖張

還有一家店鋪叫“果仁張”,這個也是中華老字號,其生產的果仁製品已有160餘年歷史了。據說張家祖上曾在清宮御膳房當廚,專門炸制各種小食品。後來張家的張惠山炸制的各種果仁食品由於口味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成為天津有名的一個小吃品牌了。

漫步天津古文化街,發現好多店名居然都是一個姓氏

果仁張

上面說到的這四個張姓店鋪是天津著名的品牌“四大張”,但在古文化街上我還看到有“樂器張“、”皮影張“、”張家水鋪“等等張姓的店鋪。這麼多同一姓氏的店鋪集中在一條街上,還是挺有意思的。不知道我國其他的地方,也有這種類似的情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