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上一次回廠不記得什麼時間了,只是當找不到回家的路時才發現故鄉離我那麼那麼遠。

記憶中回家總是要上坡、下坡,經過秦嶺大球場,經過鐵道口、團結橋,再穿過西區大院的月亮門就到家了。現在,筆直、寬闊的道路割裂了記憶空間,一幢幢被拆掉的老房子模糊了回憶夢境,我能做的唯有找尋,找回那個時代的故事……

團結橋還保留有一半,石板是新砌的,河道已填平作為主幹道旁綠化帶。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當年團結橋旁充滿朗朗讀書聲的"鐵道公園"己長滿蒿草,顯示著歲月的遺棄。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道口依然存在,過往的行人步履匆匆。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繼續在軌道上練一字步……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野草訴說著對童年的期待……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當年沒拍過的照片,兒子來幫忙補拍。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激起老爸老媽的回憶,他(她)們強烈要求拍一張紀念那個時代羞澀的戀情,當年鐵軌承載了多少年輕人的浪漫?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昨夜,可能一群年輕人在討論夢想,也可能在舒解煩惱、苦悶……安靜的午夜、習習涼風總能給人一個純粹的釋放空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轉彎處堅守在那裡的土房子還是老樣子,熟悉的場景、熟悉的時光。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標語字體是當年盛行一時的仿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由水泥枕轉變為更有質感的木枕,腳下舒適了很多。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這條通往"興平縣"的土路還在,旁邊的小河渠己堆滿了垃圾。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每一個構件都會引起00後的好奇心。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用它就可以控制軌道的變化。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分分合合。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農田依舊,不同的是遠處密密麻麻的高層建築。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路口右轉就進入纖維廠東區大院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夜幕降臨後,老房子更顯孤獨。西區2號樓只有3、4戶人家亮燈。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區1號樓黑沉沉一片,只看得到遠處一盞微弱的路燈。老房子日漸人去樓空,只剩下孤獨和回憶……明天,要去記錄老房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依次排開的是西區1、2、3號樓,1號樓加建出了陽臺,是當年分房的香餑餑。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1號樓前除了幾部私家車,一切還是幾十年前的模樣。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高大的梧桐樹一直是夏日涼爽的福音。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門洞前停放的自行車不再是28大梁永久、飛鴿。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茶色玻璃梳妝檯終於完成了歷史使命,借用它的鏡子來張自拍。茶色玻璃當年廣泛流行,組合櫃、茶几、梳妝檯……往往在其一角還會斜貼一張金色的"OK"或"豪華"字樣。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曾經踩著石階購買窗內小賣部的商品。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鑄鐵健身器材被使用的非常光滑。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區2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四樓西頭,我曾經的家。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窗外殘留著破敗、搖搖欲墜的木格柵是當年老爸的智慧,記得冬天它是當作冰箱用的,豆腐放進去,第二天便可吃到美味的凍豆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門洞依舊是老樣子,那盞燈充滿年代的味道。馮小剛拍攝《唐山大地震》震前一盞搖晃的燈就是這種,印象深刻。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從殘破的門窗可以映射出它的空置率。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時隔三十多年,再走一遍當年的回家路。樓梯不高,當時最喜歡扶著欄杆3、5級飛身躍下,以至於做夢都常常夢到自己身懷絕技像大俠一樣在飛來蕩去。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垃圾投倒口己封堵。當年有沒有小夥伴像我一樣不小心整個簸箕都丟下去的?會清晰聽到它哐鐺哐鐺落下去的聲音,然後一溜小跑衝下樓去撿拾……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樓梯上去左轉的盡端是某位才華橫溢男同學的家,右轉的盡端是我曾經的家。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樓梯間,每年除夕夜點一掛鞭炮扔這裡,關上樓道門捂著耳朵聽響,還會透過窗框放幾支竄天㺅,鞭炮放過之後這裡就像是鋪了層紅地毯,只是多了一層嗆人的氣味。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一條幽長、昏暗的走廊連接著4戶人家,又割裂了他們的生活空間,因為每一家的廚房都被走廊分隔到另一邊。水房和廁所是公用的。這樣的設計在那個年代普及到了大江南北,俗稱筒子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走廊盡端我的家,從未覺得過如此昏暗、狹小。小時候,走廊就是小夥伴們的遊戲場。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這裡曾經是每個家庭演繹生活的舞臺,刷牙洗臉、淘米做飯洗衣、還經常有一整個西瓜丟進去泡製冰鎮西瓜,每天家長裡短嘮不完的嗑……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共用的衛生間因為被廢棄也變的骯髒不堪。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鑄鐵排水管消失了一半,曾經的"廁所文學"在這裡孕育,管子後面藏著各種書,看著看著忘記了時間,常常被急促的敲門聲驚擾,藏好書,提起鬆緊帶褲子一臉羞愧的奪門而逃……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幾個被遺棄的痰盂,款式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婚禮必送款。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狹小的廚房小時候覺得很大,木窗還是原來的樣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木製有菱形格子綠色的窗紗門還在,那時幾乎家家戶戶都用這種紗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衛生間透出來的光是樓道唯一的自然光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鑄鐵扶手欄杆被"包漿"的很好。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那個年代自行車是家庭的貴重物品,因為怕丟失,很多人夜晚是搬回家的,轉彎處牆上大多會留下銳利的劃痕。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夾在新樓中間、遠處矮小的是西3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12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13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14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梧桐樹下的老人和孩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15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西7號樓,原來的單身宿舍。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木質門窗換成鋁合金的房間內仍有住戶,空洞的門窗內是被廢棄的水房和廁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這種大水池在影視片中出現的很多,鄰里故事的誕生地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老式的公共廁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門還是沒變,字體有時代特徵。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女單身宿舍已是西城中隊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機具廠大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通往廠子的路,也是纖維廠主幹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纖維廠大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職工活動中心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一旁的大禮堂己蕩然無存,小時候這裡時常上演全廠人的文化盛宴,廠裡能人不少,相聲、舞蹈、聲樂樣樣精彩,每年六一兒童節孩子們也都有登臺機會,那時特別好奇它的樂隊池,舞臺底下一個半圓形的池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這裡還是老樣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老街兩旁梧桐樹下是最早的菜市場,上學每天的必經之路,早上十點大課間的時候溜出來坐在路邊的小板凳上吃份涼皮都是幸福的,賣雞的老婦人常常穿著黑色、又肥又厚的大檔褲,腳踝處緊緊扎著,再穿一雙手工縫製的土棉鞋,頭上戴著紅紅、綠綠的三角巾,腋下夾著雞叫賣。如今,這裡,梧桐樹下喧鬧的吆喝聲已不再,換作了麻雀們的歡歌笑語,傍晚時分尤其壯觀。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老路己殘破不堪,灑滿了麻雀們的嗯嗯,想必有不少人會遭遇"鳥屎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一同灑落的還有羽毛。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纖維廠幼兒園,建築還是原來的建築,多了些精心的修飾。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纖維廠子校,小學在這棟樓裡愉快地度過,教學樓上"尊師愛生"幾個字還是原來的樣子,還記得和老師一起畫這裡的壁畫。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粉飾一新的是原先中學樓,中學已無,聽說要拆,很遺憾沒能進去拍照。樓沒變,那棵雪松長高了不少。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主席臺的位置沒有變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遠處小平房是當年六年級三個班上課的教室。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大煙囪和中學樓遙相呼應,上課走神時總是會看這個大煙囪,假想著如何爬上去。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現在的學校入口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緊臨小學的東區老房子。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廠醫院,以前媽媽工作過的地方,每天把玻璃針管針頭放入大鍋爐中消毒,因為可以每天和媽媽在一起,記憶是溫暖的。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東4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東3號樓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養鴿人家,小時候父親也是這樣養了很多鴿子,童年總是幻想它能為我送來神秘的信。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老房子的門棟幾乎沒什麼變化,石板還在。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通往鐵道口的路。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沿著廠區外圍走了一圈,這些地方還在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通往秦嶺市場的路沒變,小攤位也沒變。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家裡留下些老物件,黃河電視至今仍可使用,電視機罩很多人家都是同款吧?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蝙蝠牌風扇,拎起來很重,仍可正常使用。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底部經常充滿水垢的老鋁壺是不是家家必備款呢?

興平:我的故鄉我的雲一一70後纖維廠紀事

後記:曾經的大院生活是為之驕傲的,一代代人在這裡默默奉獻又一代代人帶著纖維廠的津腔走出廠區大院,再回到這裡己成為故鄉的異鄉人,努力記錄下這些老房子,穿越童年模糊的記憶,下次不知何時再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