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為什麼開發商非得要收認籌金?

我們現在去售樓部看房,往往是項目還沒有達到預售條件的時候,也就是證件不全,這個時候商品房的價格、房號(甚至面積)等主要因素均處於不確定狀態,只能當開盤當天才能確認。

在這個階段,開發商都會採用認籌的方式,讓意向客戶交納一部分資金,才能具備購買的資格,這已經是開發商默認的一種營銷手段了。

開發商搞認籌的意義:

1,篩選優質客戶,從眾多普通客戶中,篩選出來具備較強購買意願的客戶,排除掉那些只是瞭解情況的潛在客戶。

2,通過認籌這種方式,可以試探市場對於本項目的接受程度,認可程度,可以參考認籌人數結果來決定開盤價格。

3,預測開盤結果,原因交納認籌金的客戶,一般都具備較強的購買意願,那認籌的數量,達到預計認籌人數的時間,就能決定開盤數量,比如短時間內認籌了500位客戶,拿開發商拿出兩百套房源,去化率一定會很好,但是幾個月內才認籌了200位客戶,那開發商就得調整開盤時間和房源數量。

4,認籌能獲得一筆流動資金,舉個例子,500位客戶每人繳納2萬塊錢,就是一千萬,對開發商來說,這就是一筆無息貸款。

為什麼開發商非得要收認籌金?

開盤價往往更高:

一方面是因為在現在的市場行情下,大部分開發商的認籌情況都比較良好,舉個例子,當開發商拿出兩百套房源時,他的預計認籌是五百人,但認籌的客戶非常多,短時間內就超過了五百人,甚至達到九百人之多。

那麼開發商開盤價就會定在初始售價的上限,甚至重新定價,大幅調高售價。

另一方面是因為購房者在交納認籌金時,開發商尚未取得預售證,開盤時間無法確定,在房價上漲週期中,開發商都是傾向於捂盤銷售的,等到真正開盤時,市場行情已經發生了變化,購房者只能接受當前的價格。

在認籌階段,開發商為了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認籌,往往將打折和認籌結合起來,交多少錢最後打幾折,甚至會有較大的折扣出現。

但這些折扣,其實都是虛幻的,在最後打完折,給到購房者的成交價,才是開發商的真實開盤價格,提價後再打折,是讓購房者心理更為舒服一些,也為後期漲價銷售留下了空間。

通常情況下,認籌金都是可退的,但在和開發商簽訂認籌協議時,購房者仍需要注意,仔細查看協議約定內容,規避可能出現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