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英碩學制短,專業水?回國後還受名企“鄙視”?

想必從英國讀完碩士的小夥伴深有體會,畢業回國後怎麼也找不到合適的高薪工作,是自己真的眼光太高?還是名企眼光高?還是英碩就很水,受到了名企鄙視?

有位小姐姐去年10月從英國畢業回國,想著怎麼也算排名前十的英國院校,結果陸陸續續到現在還沒找到心儀工作,前後也面了小20家公司,心好累。其實想她這樣的寶寶還很多,大約也是一年,才找到差不離的工作,要不就是隨便湊合湊合找了個工作。

英碩學制短,專業水?回國後還受名企“鄙視”?


去英國留學,畢業後為啥找工作這麼難?!

吐槽點1:含金量低

不可否認的是,相比於北美,英碩的申請難度相對較小。不需要考GRE,GMAT,很容易給人一種“申請門檻低”的印象。

但事實是這樣的:想要進英國G5、Top20,雅思需考到6.5/7.0以上,績點還是得達到平均85以上,不是211,985院校績點甚至要求達到90+。

每個能進入英國名校的人,真的是努力了一番才拿下Offer的。

1年的碩士制度,讓英國留學生被質疑。在國內通常要2-3年才能攻下碩士學位,在英國僅一年的時間就能拿到,時間短在很多人眼裡似乎就等價為了“含金量低”。

然而,英碩要把3年的課程壓縮到1年學完,時間緊任務重。英國的一年生活,基本都是在熬夜、學習、趕paper中度過,真的是很艱辛的過程……

吐槽點2:名企hr不認可

其實英國留學生在名企和HR心中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國內大部分名企是非常認可英國留學生,尤其是英國G5這樣的院校,就算申請像MBB這類的對學歷要求最高的名企也是沒有問題的。

就在前不久中金、中信流出的Target School學校名單中,LSE、UCL、帝國理工等英國大學紛紛在榜,英國留學生佔據了名單30%席位的。

在《2017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中,也有63%的僱主表示需要碩士海歸,且大部分僱主對於一年碩沒有歧視,不能因個別企業的說法就全盤否定。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數據,我還是想問:對於大部分的英國碩士來說,為啥找工作就那麼難??

總結來說,英國留學黨不好找工作的根本原因其實是這個:真的太忙了!!!

碩士只有一年,光學習還不夠,哪還有時間找實習,哪有時間瞭解國內市場,甚至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

對於想讀英國碩士的寶寶來說,上大學之後的路線就是:大一大二刷績點-大三大四考雅思&準備申請材料。碩士的時候努力考試、趕paper、拿畢業證回國,為了申請學校更容易,很多人還會選擇碩士讀本科一樣的專業。但有個問題大家可能沒考慮過:你這個專業。真的適合這個對口行業麼,然後,你又真的喜歡麼?

不清楚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以及對自己沒有清晰的認知是非常可怕的。

很多留學黨因為學生期間缺乏實習,沒有真正感受過實際工作、判斷好方向,可能換了幾份工作,還沒找到真正適合自己、讓自己有成就的工作,而這也正是企業擔憂的。

在今年的《中國大學生最佳僱主調研報告中》,過半數的企業表示最為看重求職者的實習經歷,他們認為實習環節不僅是一個提前進入工作場景的體驗過程,更是真正瞭解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的重要途徑。但這也恰恰是海外留學生最欠缺的,不僅是海外學子,國內學子也亦是如此。

由於海外留學生普遍實習經歷不足,這讓企業在招聘時有所顧慮。

“想拓展人脈找工作太難了”

和不瞭解未來方向相對應的,是職場人脈的缺乏。舉個例子吧,有位本科985、英國名校商學院的一名學霸。他說,他其實也沒那麼高的要求,就想回國先隨便進入一家券商,慢慢做著。誰知道趕上今年金融寒冬,在這樣的背景下沒有人脈、沒有背景想進入金融業簡直太難了。

其實不僅是金融,近兩年國內其他行業Networking的作用也已經越來越明顯,互聯網、快消等行業中的企業早已流行起“內推”機制。所以不要覺得國企和事業單位存在“貓膩”,私企這種事真的很正常!

有了同校,或在一些其他場合拓展的“職場前輩”人脈,可能只要在校招的時候給一個推薦郵件,備註幾句推薦的話,就能讓你多一份面試機會。如果沒有的話,對不起,很有可能你連見面的一次機會都沒有……

留學生長期待在國外,很少能回國進入目標公司實習,發展人脈關係,錯失了很多進名企的機會。所以自然而然,不少英國碩士並沒有在短期找到合適的工作。

所以說,英國碩士並不是水、含金量低,而是留學黨太年輕,工作經驗、沒有人脈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水文憑”的假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