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你對房屋拆遷補償的 “誤解”有多深?這幾件事要清楚!

你對房屋拆遷補償的 “誤解”有多深?這幾件事要清楚!

律師在接聽電話諮詢的時候,總有被拆遷人會問到:“有沒有哪一部法律的哪一條法規規定了房屋拆遷每一平米要補償多少錢”?我相信面臨拆遷的人都想問這個問題,首先要告訴大家,法律是不會規定房屋補償每平米多少錢的,即使網上能收到一些“具體補償標準”,上邊明確的標明瞭磚瓦房補償多少錢,平房補償多少錢,這些“具體補償標準”並不可信。國務院還未出臺《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實施細則》。在此,北京英淇律師事務所為大家講講你對房屋拆遷補償的那些“誤解”!

你對房屋拆遷補償的 “誤解”有多深?這幾件事要清楚!

誤解一、為什麼法律不明確拆遷補償標準?

1. 由於我國地廣物博,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如果具體的規定了一個補償標準,反而造成了極大的不公平。

2. 在房屋結構上,有框架結構、磚混結構、土木結構等類型,不同框架結構的房屋價值也不同。

3. 在房屋用途上,有經營用途、住宅用途等,通常情況下,經營用房的價值比住宅用途的高。

4. 在一個城市裡,房屋的面積、用途、結構確定的情況下,房屋的價值更多取決於房屋在這個城市的區位,也就是所謂的地段好的房屋價錢也高。

所以不是法律不想規定房屋每平方米應該補償多少錢,而是情況太複雜很難統一確定拆遷補償標準,如果非要讓法律確定具體標準,可能結果帶來的是更多的糾紛,更大的不合理。

你對房屋拆遷補償的 “誤解”有多深?這幾件事要清楚!

誤解二、拆遷方用幾年前的補償標準給我補償,這合法合理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通常會告訴被拆遷人這樣一句話:“只要拆遷補償標準合理就成”。補償標準合理與否與哪一年指定的補償標準沒有必然的聯繫。但是如果拆遷方拿著幾年前偏低的補償標準來補償現在拆遷的項目,被徵收人是可以拒絕簽訂補償協議的,而且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被拆遷人在簽訂協議的時候就要看清楚,各地的徵地拆遷補償標準雖然是不同的,但是都是本著不降低被徵地拆遷人的生活水平而作出的補償標準。不管是哪一年的拆遷補償標準,當您看到補償標準無法維持現有的生活水平的時候,就不要籤協議。一旦你簽了拆遷補償協議,想在進一步維護權益就難了。

說到簽訂拆遷補償協議,要提醒被拆遷人一點就是不要在空白的協議上簽字,如果拆遷方執意要求在空白的協議上簽字,也千萬不要同意,因為簽字以後,拆遷方可以在空白協議上寫不利於被拆遷人的條款,而被拆遷人此時處於任人宰割的局面,得不償失。

協議簽訂後才能提交相應的證件,譬如:房產證、宅基地使用權證、戶口本、營業執照等有效證件;其次,手中要留有協議範本,很多被拆遷人最後無法維權的原因就是徵地拆遷方以審核等藉口拿走協議後,手中沒有任何協議。

英淇徵收拆遷律師團在此提示您,當遇到徵收拆遷的時候,要儘快的尋找最佳的解決途徑,諮詢專業的拆遷徵收律師,以免自己的權益受到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