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保險公司的理財險到底划算不划算?

情深緣淺101504231


購買保險,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哪怕只圖個心理安慰!但保險理財,我是真心不建議購買,不是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有沒有必要去購買!

保險理財產品

保險公司所發行的理財險,一般是“保障+理財”的基本結構,比如萬能險、分紅險之類的。其就保障功能來說,與普通的消費型保險相差不大,但資金還具有理財增值的功能。如果比較看重保障、偏好長期投資、且對收益要求比較低的話,可以嘗試購買,做為醫療保險的一個補充,還是蠻不錯的!

但如果是銀保產品的話,強烈建議不用去買,只提供基本的保障,產品更側重於理財屬性,且年化收益一般只有3.0%~4.5%之間,一點都不划算!

分紅險、萬能險

我們要知道,一個理財險每年繳費後,保險公司先會扣除一定比例的保費,第一年是保費的30%,第二年25%,第三年20%,依次類推,直到第六年以後會一直扣除5%!以上是一般的情況,如果被保人的年齡超過50週歲,扣費金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年增加,具體可查看保單上的相關條款!

因此,假設購買了某個萬能險,每年交1萬元,連續5年,年化投資收益保持4%不變,則每年期末保單價值(現金價值)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20年後,賬戶的現金價值為15.37萬元,比累計所繳保費(10萬)增值約﹢53%。雖說,平均每年只有2.65%的年化收益率(單息),但如果真20年無病無災,這點錢,我覺得很值;即使萬一出現點意外,也能有足夠的保障不是!

銀保產品

為什麼不建議購買銀保產品,因為相對於萬能險、分紅險而言,銀保產品的保障範圍更窄,且保額也很小,一般也就幾萬元、十來萬元。如果出現風險,都不夠“塞牙縫”的,必要性不大!何況,未持滿到期提前退保,還要額外再扣除一筆金額不低的手續費用,更加的不划算!

總之,如果是萬能險、分紅險的話,對於比較注重保障的人來說,還是可以購買的!但是,銀保產品我個人是不建議去購買的,十分的不划算!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財經者思】,記得多多點贊哦!!!


財經者思


保險公司的理財性保險一般都稱為年金險。年金險從繳費的第六年開始返錢至終身,是為被保險人建立一個與生命等長的現金流,實現了專款專用,強制儲蓄的目的。從短期收益來看,它一定比不上股票基金甚至銀行理財,但是幾十年後,當真正需要這筆錢的時候,它已經用時間為我們創造了高於其他渠道幾十倍的收益了,複利是這個世界上第八大奇蹟。

另外就是每一份保險合同都是一份法律合同,這是我們的法商思維。投保人被保險人的設計可以規避一定的婚姻風險,繼承風險等。比如父母給孩子買一份年金保險,保單的控制權在父母手裡,孩子只有保單收益金的支配權,假設孩子離婚,給孩子的這筆財富不至於被分割,父母創造的財富不會因為二代的婚姻風險而外流(有多少富豪因為婚姻風險或者二代婚姻風險財富外流啊)。另外保單可以指定受益人,實現定向財富傳承,避免了中國人不喜歡寫遺囑,法定繼承引起的麻煩。

中國有句古訓,“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其本意是指創業容易守業難,不管家庭如何富有,都很難將積累到的財富傳過第三代。

在別人眼中不起眼的保險,在我們的世界可是有大作用噢。劃不划算已經很清楚嘍,喜歡的請關注我噢。


即墨古城沒羽箭


這個問題因人而異

如果你是一個工薪階層,我是不建議你買理財險的。因為目前理財險的預定利率上線是4.025%,拋去雜七雜八的保單成本,實際利率按複利算大概3.5%上下,這個利率長期來看是無法跑贏通脹的。而且目前央行基準利率1.5%,十年期國債收益率3.2%上下,日後無風險利率進一步下降空間不大。因此理財險在長期收益上並沒有什麼突出優勢。因此建議保障的迴歸保障,買保險以醫療險、重疾險和意外險為主。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做生意的有錢人,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我建議你配置理財險。第一種情況,生意不穩定,負債經營,羅圈債亂七八糟。可以通過這種購買理財險的方式隔離經營資產的風險,給後代提供穩定的現金流(這種情況不看重收益,在意個人資產保全)。第二種請款,人傻、錢多(開玩笑,就是理財知識薄弱並且也沒精力研究),可以購買理財險,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雖然收益率低,不過勝在安全,總比投資來路不明的P2P,買到暴雷股票,參與非法集資強。這裡強調一下,理財險中的投連險是不保本的,風險不小。

最後總結一下,理財險不適合大多數人,因為收益率是硬傷,普通人買保險,老老實實買重疾、醫療、意外。讓保險姓保,迴歸本源。


金悅財心


“買理財型保險划算嗎”,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來回答一下。

一、你為什麼要選擇保險來理財?

理財的方式有很多: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餘額寶類的貨幣基金、債券、期貨、信託、P2P、理財型保險。

這麼多方式,你為什麼要選擇保險作為理財工具?你看中了它啥?換句話說,你想要的是什麼?

二、各種理財產品的特點

銀行存款:收益低,利率變化大,流通性好

銀行理財:收益目前4.5%,流通性好

貨幣基金:流通性好,收益變化大

債券:收益穩定,普遍不高,流通性較差,安全性強

P2P:收益較高,流通性較好

股票:過山車

理財型保險:安全性高,流通性較差,利率穩定短期收益低、剛性兌付

三、理財型保險還是保險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國債和保險是一種中長期的理財方式,其他的理財產品都屬於短期理財。

長期理財產品穩定性好、安全性高,流通性差,前期收益低

保險理財產品的本質還是保險,在當前金融環境下,理財型保險是唯一一種剛性兌付產品,就是一定不會虧本。

保險理財產品適合規劃中長期投資,例如養老金的規劃、教育金的規劃、財富傳承的規劃。這些規劃都要確保足夠的安全、穩定的收益,是不容有任何風險的。

四、購買理財型保險應該避免的“坑”

上文說到保險理財是一種中長期投資,能夠確保收益穩定,一定不會虧錢(前提是長期持有不少於15年)。

所以想短期就有收益的不要去購買理財型保險,“10年交10年領回本”、“買了幾年退保”,這在保險產品當中都是不現實的。

所以購買理財型保險要做好跑馬拉松的準備,避免中途退保帶來巨大損失。

我是安優保小安,希望對你有幫助!


安優保小安


其實吧,好不好看個人情況而定,但保險公司的理財險確實不適合大部分人購買。

1、收益低。保險公司的理財險收益不高,但是保險公司的人再宣發廣告的時候會存在銷售性的誤導。保險理財是很複雜的產品,由於消費者沒有專業的知識,很難辨別一款產品的實際收益率。開門紅產品普遍採用“固定年金/分紅年金+萬能賬戶”的形式。萬能賬戶保底利率在1.75%-3.0%之間,目前實際結算利率在4%-5%左右,這個收益同(國債、基金定投、P2P)等其他的理財手段來講,一定是不高的,但保險的優勢就是安全穩健100%的確定性。

2、投資時間過長。理財險如果想獲得比較高的收益,一定是要投資時間比較長,通過犧牲流動性來換取穩定的收益。無論自己買房、結婚、生子,甚至身患重病都是沒辦法把本金取出來,只有退保一條路。100%資產鎖定誰也取不出,甚至自己著急用錢也是沒辦法靈活地使用。

3、流動性差,收益較低。一份保單通常十年以上或是終身,流動性極差。通常年化收益4%左右,分紅型保險稍高,但是收益並不穩定。

這時候就會問了要不要買呢?我們買東西前,都要明確其目的,這個產品是不是我們要的。理財產品其實是一種金融理財規劃工具,一般用作教育儲蓄、養老傳承規劃,抵禦通脹等。

那麼,如果你沒有任何保障型的保險,這類產就不適合你;如果你想要短期獲得收益,這類產品也不適合你;如果你想發財,這類產品更不適合。


環球老虎財經


給你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新中國成立的時候,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252%

96年的時候,1年期定存利率是9.19%

2018年,現在1年期定存利率是1.5%


中國的經濟增速目前是6%

目前保監規定的法定評估利率是3.5%

養老金的預定利率,可以達到1.15倍,法定評估利率

也就是4.025%


從長遠範圍來看(發達國家的經驗)

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必然會繼續降速

6%

5%

4%

甚至更低,這點可以看看西方發達國家


而一旦經濟增速降低

國家必然會降息

刺激經濟

這點是必然的。

發達國家的利息常年保持2%以下

甚至更低


回過頭,我們看看

96年的保險,給出的預定利率是8%

我們今天回頭來看一下

銀行5年定存的利率是4%多一點

8個點,是不是還不錯


那麼,十幾年後,銀行5年的利率是2%的時候

回過頭來看看,4%是不是還不錯!


另外,分紅險,為什麼一直不推薦!

因為,保險的投資渠道是收到保監極大限制的

目前保險資金超過50%的是大額存款


後期降息之後,大額存款的利率必然跟著下降

分紅險的分紅,必然會跟著降低的!

萬能險的道理同樣

除非保監放開監管

允許資金進入股市

這點我們不能把握!


所以,固收4%左右

是好產品

加上一個高現價

保單貸


那麼就是進可攻,退可守!

有好的短期機會

保單貸,帶出一筆錢,抓住機會

有長期機會,退保取現,抓住機會

沒有好機會,4%就是好資產


進可攻退可守!

進能攻取高收益

退可保我穩贏


我是保險經紀人聶飛

也是一名經濟學愛好者

關注我吧!


安心家保


保險公司的理財險值不值得買嗎?

我一直的建議是先保障後理財,保險最大的作用是保障風險,理財只是附加功能。對家庭或個人來說,超出承受範圍是大病、身故、意外傷害風險,先根據收入水平配置足夠保額的基礎風險保障,之後有餘錢,再來考慮理財。

其次,理財對個人能力有需求,為什麼養老騙局那麼多,因為老人沒有辨識能力。成年人雖然很容易分辨各類治療儀、養老床位的謊言,但卻可能繞不過保險代理人的年金宣傳。

這樣“浮誇”的用語並不少見,”翻倍“、”錯過“、”保本保息“這樣的詞彙多戳心,實不相瞞,我看了都心動。

但是,首先要明確,收益率是否真的那麼高?

很多年金險吹得天花亂墜,一算內部收益率(IRR)只比餘額寶略高點。

另外,分紅險的分紅不確定,分紅部分由保險公司決定,今年分得多,明年分得少,甚至沒得分,都是有可能的,買過分紅險的同學應該有經驗。

萬能險更不用說,如果繳費不夠高,基本上屬於保障沒多少,理財也沒多少。

有保險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或私信。

我是自保叔,能讓你省最多錢的男人。


自保叔科普


保險公司的理財產品值得買嗎?

保險公司理財產品應該是指年金類產品。

而通常年金類產品是用來應對什麼風險呢?

(1)長壽風險,比如養老金儲備

(2)教育投資,比如教育金儲備

(3)身體狀況不能買重疾醫療險,做大病儲備

其實,我們買保險最終都是解決現金流的問題,同樣年金類產品也是解決現金流問題的工具。

只是作為保障類來講沒有重疾險有較高的槓桿率。

通常我們在把疾病風險用槓桿類產品轉嫁掉之後,針對教育規劃,養老規劃,再做相應配置。先解決初級問題,再解決中級,高級問題。

年金險的產品形態

(1)設定保底利率,比如某保司保底利率2.5%,目前結算利率5.5%,但是這個結算利率5.5%不是永久的,不寫進合同的,未來有可能就只有2.5%(因為保底只有2.5%)。這類產品,我認為其實賣的是萬能賬戶,比如某產品,從第5年開始返錢,返的錢如果不是繼續存到萬能賬戶中利滾利,那演算利率也是不準確的。而且萬能賬戶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條件。

(2)還有一種是按照合同的現金價值4.025%複利增長,是一種確定的寫進的年金。計算不同時期的irr大概在4%的樣子。

年金類產品值得買嗎?

需要的當然值得買!

文章開頭有寫年金的作用,應對教育儲備,應對養老規劃。如果我們有其他更好的方式來應對這些事情,那當然可以不用年金類產品。只是對大多數人來講,年金類產品,是普通人的可選擇一種較不錯的方式。因為買了就不會每年勞神搭理他奧。。

最後,總結,先把基礎類保障型規劃做好,再考慮年金。年金與年金還不一樣,年金有一個確定的未來,比只看結算利率是一個不確定未來的年金要穩妥很多。


於果之家


我的觀點是,拿出10%左右的資金配置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

市場上金融理財產品琳琅滿目,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財產品。我們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

人壽保險公司的產品類別主要分為兩類,基礎保障的部分和具有一定收益的分紅保險。大家所說的理財險就是指的分紅保險了。客戶肯定會對比各種金融產品的收益,那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是否划算,是否需要購買呢?

我們家庭的資產配置要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一個組合配置,主要分為三部分,基礎保障的部分,這部分要求收益不高,重要的資金安全。穩健的部分,可以追求一定的收益,現在市場這部分產品可以做到6-8%,信託產品、固定收益類產品為主。最後是進攻型的部分,這部分收益往往比較高,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比如股票投資、股權投資、期貨等,這部分是高風險高收益。

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的特點:

第一,安全。受到《保險法》等法律的保護,能保證本金的安全。

第二,收益。收益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每年固定領取的部分,另外一部分是保險公司每年的分紅部分,分紅部分是不確定的,銀保監會規定,分紅產品的分紅收益要求保險公司把不低於產品投資收益的70%分給客戶。預期收益在4%作用。

現在隨著利率的下行,未來利率會越來越低。保險公司的分紅保險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分紅產品一次性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收益。

比較合理的家庭財富管理是各種資產的一個有效組合和合理配置。保險公司的分紅產品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個金融產品都有自己的功能,要發揮不同產品的作用。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小米老妖精


朋友們好!許多朋友都有過購買理財型保險的經歷!無論最後的體驗如何……很明確的講:理財型保險可以獲得一個平均的利潤!但也有它的不足,週期過長,特色不突出!


下面就和朋友們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人常說,專業人做專業事!投資理財主要就是銀行,基金公司,支付寶等!這是他們的專業主業!就像養雞的去放羊,自然,水平不會太高!

第二點,特色不突出!高業保險產品,主要以保障為主,為人們提供各種醫療,以外,補貼壽險等等!一旦離開這些去賺錢,肯定,兩個都不強!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顧此失彼!

第三,某些保險理財產品週期過長,動輒繳費,十年甚至更多,而獲得收益更是遙遙無期,往往需要十幾年,甚至20年以後,才能,見到自己應得的收益,然而都轉星移,物是人非!20年後的收益和20年前的現金相比,基本沒有可比性!

第四,流動性差,條款苛刻,一旦違約,費用高昂難以承受!理財產品投資期限長,往往是定期產品,中途不允許退出而不像有些銀行保險產品,可以轉讓,或者期限較短如一個月至一兩年,中間可以靈活運用做!因此購買理財,購買保險理財產需要做,長久的打算!

有很多時候,兩全其美的想法並不現實!比如在放羊的時候,打兔子!很可能兔子沒打著,羊找不著了……



綜上所述,保險理財產品,總體可以獲得一個平均的利潤,但特色不突出,利潤不高,保險特點不突出,週期過長,流動性差!理賠條款苛刻!因此購買時一定要結合自身的需求,三思而後行!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擇購買!

許多朋友都購買過保險理財產品,有深刻的體會,歡迎和朋友們分享,分享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